南宋挽歌
字体: 16 + -

第三十九章 四民平等

    士、农、工、商四民划分,最早出自春秋齐国国相管仲之手。

    四民各有阶层,按照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地区,是管仲主张的“四民分业”。

    他是首次把“工商”与“士农”并列为“国之石民”的政治家,而在他对士农工商划分之初,并没有优劣贵贱之分。

    远古的中国人并不轻视商业,在更早的殷商王朝,人们对从事经商及手工业并不排斥,甚至抱着愿意、支持的态度。

    不过,周朝建国后,反思殷商王朝灭亡教训的时候,认为殷商之亡,在于民众热衷工商而荒芜农业,使得人心浮动、国基不稳。

    因此,古周摒弃、轻视工商,推行重农政策。

    在古周,工商变为低贱的之业,百工与奴隶地位的臣妾并列。

    “出乡不与士齿”,变为古周对工商的态度,也就是说,士大夫必须远离商人,决不能与工商业者混居一处。

    甚至规定出,权贵不可轻入市场交易,否则会受到相应惩罚。

    至春秋,好商之风再起,然而一些道学家把此事定为“礼乐崩坏”的一部分。

    然而,驱使商业的是需求、欲望,它可以从干旱的土地中滋生,也可以在悬崖峭壁中成长。

    春秋史料中,存在着大量关于自由商人的记录,他们往返于各国之间,近购远贩,获取利润。

    战国末年,更是出现豪商吕不韦用金钱为秦始皇开路,打开了“奇货可居”的历史先河。

    至汉,总结教训,自然又是一番打压,汉武帝时期,更是出盐铁专卖政策,彻底扰乱工商市场。

    此后,工商业再难发展、成长,纵然有豪商巨擘,也不过是当权者眼中的羔羊。

    千年历史,历朝历代当权者从未改变的两个态度:集权、抑商。

    直至宋朝,因为太祖杯酒释兵权,崇文抑武,使市场得到开放,才让商业再次蓬勃。

    然而,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作为大宋重要阶层之一的商人阶层,并未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享受了好处,却不承担相应的责任,结果只能是社会的崩盘。

    赵昰来自于后世,知道商人的伟大,尤其是各种经济体系出现,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更是影响着世界格局。

    他对商人的看中,不下于对文臣武将的重视,更甚于农业。

    农业,一国根基,在现代化之前,确实有着不可轻视的重量。

    然而,每每天灾人祸,农民又会成为国家动乱的根本,失去土地、粮食的农名,瞬间化成野兽,疯狂的吞噬一个国家的国力。

    而如果可以发展商业,则可以用周边诸国补给华夏,让华夏生,而诸国苦,在抵御天灾人祸上能力,让人阶层远远大于农民。

    商人是洪水猛兽,也是国之柱石,如何操作,存乎一心。

    因噎废食的事情,赵昰不做。

    恐吓完毕,赵昰端起桌子上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他好茶,无论在哪里都饮茶。

    “国难当头,意志需要统一,国家,要为人民考虑,人民,也要为国家考虑。”

    赵昰的声音已经不再严厉,可刚刚树立的余威尚存,他的目光扫视下面的一众商人,被他扫过的纷纷低头。

    “在讨论国家为你们做什么之前,先想想你们为国家做了什么。”

    “前有辽金,今有蒙元,前后百五十年,你们可曾想过为大宋提供更锋利的刀枪,更坚固的铠甲?”

    “大家虽然都是商人,但读的书都不少,斑驳青史,商人是如何生存的,看不到么?”

    “有宋三百年,对商人还不够宽仁么?有宋三百年,对商人还不够厚重么?”

    “现在,大宋朝落难了,前几天,官家已经在临安城门道左跪降,想来此时,押解他去大都队伍已经上路了。”

    “而你们在做什么?还在为蝇头小利斤斤计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们,不可以有这样的认知么?”

    话至此,已经是苦苦劝说,王道、陆秀夫等人听了,面露悲哀。

    一部分商人,也漏出内疚、思考神色,但更多的商人,则表面乖巧,心中依旧我行我素。

    不能说商人心中没有忠义,只是因为商人的团体形势,与官员不同。

    官员地位崇高,且本身就属于国家政治团体之中,为国,便是为己。

    商人不同,商人有自己的工厂、工人,这些有形、无形的财富,因他一言而决,因此显得更加自私。

    赵昰对商人的秉性,清楚明白,不会有此时士人、权贵的自大。

    大航海时代,便是商人推动的,而推动他们的,是对利益的追求,不是对国家的忠诚。

    以贩卖黑奴起家的东印度公司,其公司股权英国伦敦众多绅士民众手中。

    你让他们自己贩卖黑奴,他们必然觉得这种事情太过血腥、暴力而拒绝,可那些贩卖黑奴的船只、枪支却都是他们投资的资金提供的。

    为什么会这样?

    无非利益,不管是资本家还是绅士,不管是国王还是百姓,在利益面前,人人平等。

    能税赋商人的,是利益,而不是道理。

    两人同时追逐一个大客户,一人口吐金莲滔滔不绝,一人言语木讷少言寡语,但不一定是滔滔不绝的人赢。

    输赢,在于谁给大客户带来更大的利益。

    这种情况,赵昰前世见的多了,而他此时,也没想着用忠义道理,或是纯粹的威压处成此事。

    威压,只为让这些尾巴翘天上的家伙明白,你们在我的大炮射程之中,别闹。

    道理,只是为了用大义道明自己的政治正确。

    而利益,才是赵昰要说服他们的手段。

    “四民,本就无高低贵贱之分,而商人,在我的眼中,是伟大的。”

    赵昰的话,让众人一愣,伟大这个词用来形容士农可以,工商,不可以。

    王爷,是什么意思?

    王道不明白,陆秀夫不明白,唯有跟赵昰深谈过的宁毅,眼中漏出期盼的光芒。

    他本赘婿,地位低微,经商已经不错,此生不再奢望官场。

    然而那日与赵昰清谈,却让他心中生出希望。

    “有人一定疑惑,有人甚至惊悚,何以商人变得伟大了?大家不要急,听我慢慢说。”

    这话,是为了安抚陆秀夫等人,官员中,已经有人想出来谏言了。

    “有人说农民可以种植粮食,工匠可以打造事物,官员可以牧民一方,将士可以冲锋陷阵,商人能作甚呢?”

    “他们说,商人不创造任何价值,他们剥削农民和工匠,他们巴结官员,腐化将士。”

    商人们皱起眉头,如今的普世观,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认知,越高层,越如此。

    小民面前,他们地位崇高,官员面前,他们摇尾乞怜。

    而在真正的战争面前,他们如羔如羊、认人宰杀。

    赵昰的话,让他们心中悲愤起来。

    是啊,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们成为四民中的祸害,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惧怕他们的远离他们,恶心他们的制裁他们。

    “这是偏见,因为傲慢、恐惧滋生出的偏见,商人创造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

    “北方缺粮而南方有,商人让粮食从南到北,对北方民众来说,无异于商人生产了粮食。”

    “而商人不止有价值,商人还在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给社会带来活力。”

    “我宋朝,为了不抑制商业发展,取消宵禁,让民众的生活更自由,这是商业推动的成果。”

    “同时,商人发明和维护者商业系统和物流网络,缺煤少炭之地,有煤炭商人,缺粮少米之地,有粮米商人。”

    “商人在华夏大地上游走,常年奔波劳累,让物品处于流通状态,让多的流入少的,就像江流,从高处流向低处。”

    商人激动,宁毅深思颔首,很是认同。

    一种官员中,亦有明理之士不住颔首。

    “然而这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在更深处,商人起着更深刻的作用。”

    “在商人游走四方期间,他让北方的百姓了解了南方,让南方的百姓了解了北方,他在让华夏的文化、思想、人才在他们游走之间交互、传播。”

    陆秀夫眼睛一亮,最为一个政治目光卓越的政客,他太明白此事的意义是何等的重大了。

    “而工商业的技术推进、相应的法制法规,甚至于艺术潮流,都处于商业系统之中。”

    “据本王所知,宁毅先生手中便有数种炼制技术,是他推动工匠研发出来的。”

    “这样的技术推动,如果可以普遍化、深入化,让我们的技术和蒙元产生代沟。”

    “如汉朝时冶炼技术拉开匈奴冶炼技术的距离,一汉当五胡的精锐之军,就会大面积出现。”

    “如那样,便没有如今大宋的劣势。”

    商人们热血沸腾,陆秀夫则思绪更深,甚至看向赵昰的目光,也深邃了。

    本来,他对赵昰把他安置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只以为赵昰为了掌握军权。

    而让他统领公司的组建,则是因为他兼容并加的性格,如今看来,意义更加深远。

    “政治,永远是残缺的,在不断完善政治制度,追求更好的统治方式的过程中,遗缺补漏,是商业、经济真正需要体现出价值的地方。”

    “我看好商业、经济,所以,我提出国债,提出公司,尝试用新的形势与方式,把商人更好的融入国家体系之中。”

    “在未来,我可见的辉煌的大宋皇朝,商人,是重要的,是如远古一般收到尊重并受到法律法规保护的。”

    “这个过程,注定要打破一些现有的理念、政治格局,这个过程的艰辛处,是可以估量的。”

    商人们已经热血沸腾起来,他们被赵昰描述的世界、前景所吸引。

    可以说,此时赵昰已经得到他们的认同。

    陆秀夫压制了一下一些反应强烈的官员,目光略有深意的望向群情激涌的商人队伍。

    “而打破这些艰辛出的办法,我还是把那句话送给大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