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营销策略
字体: 16 + -

第一三七章

    “……”

    毫无疑问,四郎怀揣着莫大的善意而来,并且发誓他是真的喜欢秦王氏,虽然秦王氏年纪不小了,虽然秦王氏是别人的妻子,他觉得只要两人相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他已经想好了,要在最好的岛上给秦王氏建造一个大大的花园。

    海风,阳光,沙滩……以及满院子的花香……那时候只有她们两个。他已经想好了这一辈那也不去就守着秦王氏。

    可惜,眼前的一切给了他当头一棒。

    “这里是大明!”

    “野外蛮子休得无礼!”

    激愤宛如海潮,四面八方而来,时而在前面,时而在后面,几万人发出的声音所形成的洪流,瞬间将两人淹没。

    四郎一下涨红了脸,大声吼叫辩解不是这样,他很想大声告诉所有人结果不是这样,可是一张嘴才颓然的发现,这个声音除了自己外,别人谁也听不到。

    最后还是被格桑拉了一把,失态的四郎才安静下来。

    “当啷……”

    格桑拔出佩刀,虽然有些冲动但没有办法,因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因此此时无论怎么看,武力威慑就是最好的办法,

    果然百姓畏惧不敢上前,只是声音更大了,四郎和格桑的空间则随着人流变幻不断压缩变形,所有人都吃惊的看着格桑将明晃晃的弯刀举到空中,一时间死死盯着。

    而就在僵持达到顶峰,文士突然举起了自己的双手。

    就见这双手宛如有魔力一样,一出现就将所有的声音压了下去。

    不是他有这样的威信,只是当一个人失去理智的时候,往往会变得盲从,一个人是如此,一百个人是如此。

    这里有成千上万人,当其中一个人愿意挺身而出登高一呼,会给人一种错觉,一种正确的错觉。

    这种错觉……

    张角用过。

    陈胜吴广用过。

    刘邦同样用的不亦说乎。

    总之面对的目标越是地位地下越屡试不爽。

    只是因为有人愿意为他们说一句公道话。

    只因为能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

    只因为想要活下去。

    至于冲动之后的结果是刀山还是火海,又有什么关系。

    百姓不知,却很是信服,愿意为他们说话的这个人。不管这人说的是真是假,总之是一个盼头。

    “乡亲们不要担忧,我且问他一句。”

    文士转了一周,也许是他的努力获得回报,也许他长得慈眉善目。反正所有人都看见了这个突然从人群中冲出的文士,从衣着上可以看出这人一定是读书人,打心里相信。

    声音暂时低下来,一听此话就散去不少,等大家过了最初的紧张最后连零星的吵杂也没有了。

    文士见大家情绪回落,一时间也松了口气,刚才实在紧张到了极点,倘若这莽汉行为在过激一些,后果真的不可收拾了……

    且不说这两人会因为失去理智的百姓惨死当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百姓也同样无法安然。

    白天格桑毁门的经历历历在目,文士真的无法想象,一旦成为自己想的那样,一心护主的格桑会做出什么样的举措来……结果显而易见的,这种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三四月的天气已经有了一丝暖意,可他依旧被刚才的情景吓得冒了一身冷汗……看着择人而噬的弯刀,文士仿佛看到了刀光闪烁下,尸横遍野的惨状,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想杀人?”

    片刻文士恢复正常,这才说出众人的疑问。

    格桑收起刀,环视一圈说道:“先生误会了,我若有心,这里无人可挡。”

    文士脸色苍白,极力压制心中的害怕,回答依旧苍白无力:“你只有一个人。”

    格桑自信道:“都是手无缚鸡之力,再多又有什么关系,先生多说无益,我只希望先生能让开一条路。”

    “若不呢?”

    “先生怕是挡不住!”

    百姓和军队有实质的区别,这里只是百姓罢了,如果是士兵,格桑就不敢肯定了。

    格桑如果占的先机,这些百姓是挡不住的,如果在心狠一些,多杀些人,群体作战一盘散沙的百姓定然哄散,引发混乱。而一旦乱起来格桑机会就多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百姓被提前组织起来,格桑在神勇,终将插翅难逃,可是事关生死,文士不敢下这个结论。

    所以只好闭口不言,也许觉得不够气势,猛然上前一步,还挺了挺胸膛。

    感受着格桑身上散发的森然,文士毅然决然,明明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一转眼就成了慷慨悲歌之士,令人为之动容。

    万人的生死重的压弯了他的头颅,不堪重负下原本坚挺的腰背也垮了下来,似乎为了支撑赢若,双手自然的拢了起来,就隐藏在长长的宽大的袖子里,长衫舞动,他的腰更低了,只是为了众百姓嗓子里那一口气能过得更久一些,理直气壮一些,如果没有这一口气,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多年的诗书熏陶让他养成一种气节,哪怕是钢刀加身也不妥协,直到哪怕他可以找到无数的华章代替的时候,不得不选择低下高傲的头颅,因为他的弱点此时被敌人掌握在手心里。

    这个弱点就是百姓,修身齐家平天下说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是那样,而这句话是他读书以来就明白的,是他未来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为读书人的目标。

    可是修的什么身,齐的什么家,平的是什么样的天下!却一无所知。

    简单的说就是读书是为了什么?

    读书人认为读书更好的让自己获得知识修养,光宗耀祖,只有读书才能做一些别人不能做的事情。

    儒家的经典只是赋予了思想,给人一个大概的动力。哪怕有具体的实施可是和实际却相差很远。

    因此啊,文士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开始读书就戴着功利。就是冲着金钱美食美人豪宅而去的。

    可是渐渐的文士就觉得,这些别人给予他的借鉴并不是他自己需要的,所厌恶的已经代替了内心的道德标准,因此读书就变得毫无生趣。

    而在他看来修身齐家平天下,就像是三间华丽的殿堂一样,而读书的极致也无非是如此。

    可是不知道从何时起,这一切竟然给他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殿堂美轮美奂却彼此不相连,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让他害怕的瑟瑟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