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
字体: 16 + -

第六十七章单身狗的咆哮

    距离刘繇的忌日还有九天,于淇决定这段时间都待在柴桑。

    跟南昌的新军不同,水师从组建到现在一直都是甘宁一手操办的,虽然于淇相信甘宁的忠诚,但把一支军事力量的忠诚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这可不是于淇的处世之道。

    最起码也要在水师将士们的面前混个脸熟,让他们认识他于淇,知道他于淇才是他们的效忠对象。

    再说了,水师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是甘宁从长江上的水贼中招募而来的,要不然水师也不可能这么快形成战斗力。这些人熟练是熟练,打仗也悍不畏死,缺点就是江湖习气重了点。

    跟水师将士们多待几天,于淇也能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状态。

    嗖……

    看着水师士兵熟练的操纵强弩,把粗如儿臂的弩箭从摇晃的船上射出,准确的命中十丈开外的靶子上,仅这一下,就把作为靶子的小船击破,撞出一个比脑袋还大的破洞,要不是被拖拽的及时,想来在风浪的摇晃下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沉没。

    轻轻鼓了鼓掌,对一脸自豪神色的甘宁夸奖道:“不错不错,将士们用心,你练的也好。”

    甘宁一身棕色的水牛皮皮甲,手里拿着他那把霸气的大刀,衬的他威风凛凛。

    听到于淇的夸奖,甘宁乐的咧嘴大笑,同时胸脯拍的震天响:“主公你放心吧,别的我不敢说,儿郎们绝对敢打敢杀,别说孙策没有水师,就算他有水师,我也能打的他们满地找牙。”

    说着,甘宁凑到于淇身边,笑嘻嘻的道:“主公,儿郎们的本事你也看到了,到了太湖里还不是如猛虎下山一般,谁人能挡?”

    翻了个白眼,于淇没有接甘宁的话茬,这两天逮着机会甘宁就在于淇跟前絮叨。虽然没有答应甘宁,但对于这个问题,于淇还是认真的考虑过。

    孙策作为一个新兴势力,跟于淇一样,当前阶段主要发展陆军,水师都放在了次要位置,据于淇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孙策麾下虽然也有水师,但是实力还不如自己,只有几十条船,一两千人。毕竟于淇名义上还有一个半郡的地盘,而孙策呢?只是占据了丹阳郡跟吴郡北部的一部分,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个县而已——虽然这十几个县是江东的精华所在,是最为富庶繁华的地方。

    虽然不知道孙策的水师实力详情,但以于淇这些天的观察来看,甘宁的水师在综合实力上是略胜一筹的。

    就像甘宁说的,只要甘宁率领水师进入太湖,以太湖为中心四散出去的河流水道,整个吴郡都处在水师战船的功绩范围内。如果再加上太史慈的军队,以陆军主攻,水师策应,好好谋划一番的话,真的有可能在孙策车翻许贡之后,抄了孙策的老巢。

    说实话,当于淇对着地图考虑完这个想法之后,说不心动那是假的。但心动不一定要行动,就像大街上美女那么多,看哪个都心动,心动了就要上去要电话号码吗?有几个人有胆子上去要电话号码的?要了也不一定给,给了也不一定约的出来,约出来也不一定……算了,跑题了。

    回归正题,心动归心动,就像《孙子兵法》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于淇身为一个大势力的首领,不可能轻易弄险,但是如果时机合适的话,于淇也不可能放过机会。

    所以于淇在等,等徐庶的消息,算算时间,徐庶在七八天前就应该跟太史慈汇合了,也不知道他们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虽然于淇给了徐庶临机决断之权,但水师请战的事徐庶并不知情,于淇之前也在犹豫到底要不然给徐庶去信说一下水师的事情。今天见了水师的操练,于淇终于下定决心,回去之后就给徐庶去信。

    吴县,虎丘。

    面对来势汹汹的孙策,许贡在门客的建议下,邀请吴县及附近宗族、势力的首领前来会盟。

    在原本的历史上,孙策在攻占了会稽之后,南北两路夹击吴县,除了许贡之外的其余势力很快就认清形势,几乎未作抵抗就投降了孙策。

    而现在,在跟于淇这半年来的持续交易下,尽管付出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其中还包括了耕牛、食盐等关乎生计的物资,但许贡却凭借着交易得来的大批武器装备武装起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

    在许贡看来,他的这支军队刀锐枪利,甲盾齐全,堪称精锐之师,这也是许贡在得知了孙策将要进攻吴县的消息后,召集诸多势力前来虎丘会盟的底气。

    传闻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此,而他许贡,要做当代的阖闾,制霸江东!

    在诸多势力的代表中,人高马大,一看就是赳赳武夫的朱桓格外显眼。已经及冠的他,虽是武人,却文武兼备,性格重义轻财,广结四方豪杰,因此他在朱家的地位非常高,几乎已经定了是朱家的下任家主。

    看着顶盔带甲站在虎丘山上大放厥词的许贡,朱桓不屑的撇了撇嘴:我从记事起就认识你,你是个什么玩意我还不知道?还讨逆安民,为刘繇报仇?

    凭啥?凭你那三两不到的小聪明还是凭你手下那群乌合之众?

    我呸!

    左右张望了一下,看到了顾家的顾雍,已经成了家的顾雍虽然还不到三十岁,却温润儒雅,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敦厚君子。

    仗着身强力壮,朱桓挤开人群,凑到顾雍身边,拿胳膊拐了拐顾雍:“哎,元叹兄,你信他说的?”

    顾雍瞥了朱桓一眼,淡淡的道:“吴县是你我故里,我们的根在这里,自然不能任由外人肆虐。”

    见朱桓一脸的不耐烦,顾雍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挑了挑眉:“怎么,你有想法?”

    “我最烦你们这些书呆子了!”狠狠的瞪了顾雍一眼,朱桓望向挥舞着手臂,意气风发仿佛大业在即的许贡,叹了口气,若有所指的道:“比起在这听他瞎扯淡,我更羡慕伯言老弟啊。”

    作为各自家族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朱桓、顾雍、陆逊自然从小就认识,在没接到陆逊的书信之前,他们几个家族暗地里的协议的静观其变。但是在前几天,陆家老伯送来了陆逊的亲笔书信,信是直接送到朱桓手里的,朱桓看了之后就起了别样的心思。他本打算这几天找个由头约顾雍出来谈谈的,没想到许贡今天搞了个会盟,朱桓这才过来探探顾雍的口风——他就不信陆逊没给顾雍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