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
字体: 16 + -

第六十八章乱起

    陆逊当然不可能只给朱桓送信而没给顾雍送信。

    跟朱桓的一样,给顾雍的亲笔信也是由陆家老伯亲自送到顾雍手上的,说起来,在三人当中,陆逊虽然辈分低、年纪小,人缘却最好。

    他们三家中,顾家以文立家,朱家以武立族,而他们陆家,则是文武并蓄。陆逊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分才情,与顾雍以文相交,与朱桓以武相会,不像朱桓跟顾雍两人见面说不到一块去,陆逊跟他们两个关系都极好。

    不过他们大家族出身的人,尤其是像他们这样在未来会成为家主的继承人眼中,私交难敌大义。

    什么是大义?

    家族的事业,家族的维系延续,家族的发展壮大就是大义!

    正是因为明白这点,陆逊在写给他们两人的信中,并没有直言拉拢的意思,信中说的最多的还是叙旧,平平淡淡的介绍了陆家搬到南昌后的情况。只是在信的最后,陆逊提了一句,希望他们能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照顾一下留在吴县的陆氏族人,因为他十分看好于淇,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带领族人重回江东,让陆家再次繁荣昌盛起来。

    虽然表面上看信里除了叙旧之外没别的意思,但谁都不是傻子,画外音还是能听的出来的,这摆明了就是陆逊看好于淇,相信用不了多久于淇就会入主江东。

    凭什么?

    于淇这个人,半年之前他们连听都没听说过,半年前,在江东连战连胜无人能敌的孙策遭到了他跨江而来的第一场惨败。六千主力西征,结果只回来三千赤条条的残兵败将,更是连芜湖这个江东咽喉要地都给丢了。

    从那一战之后,于淇这个名字才进入了江东世家大族的眼中。

    乱世人如草。

    这句话的意思除了说在乱世中人命贱如草芥之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说人如蒲草,要依附强者而生。

    普通人如此,世家大族亦是如此。

    别看顾家、朱家在吴县恍如庞然大物一般,就连在吴县当了十几年官的许贡都奈何不得,但是在这个乱世,他们依然要选择一个强者,一个强大到可以保证他们家族延续乃至发扬光大的势力依附。

    在这之前,江东各大家族选择的是孙策,理由很多:祖籍江东、家世显赫、有底蕴又能打敢拼,还有一点就是孙策兄弟多。当然了,孙策的优点这么多,也全靠了对手衬托。

    看看孙策的对手吧,从一开始的刘繇,到现在的许贡、严白虎、王朗等人,这都是些什么人?在太平盛世,这些人或许可以庇佑一方,但在这个乱世,他们注定是要被淘汰掉的。

    一艘注定要沉没的船,凭什么要求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共同进退?

    孙策败走宛陵之后,他的不败神话被打破,于淇这个名字走进了江东世家大族的视野。

    最先做出反应的就是陆家了,当陆筠带领陆绩、陆逊叔侄从庐江回到吴县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沉寂一段时间,没想到刚回到吴县没过多久,陆家就闹出了大新闻:陆家竟然分家了!陆绩、陆逊两叔侄率领陆家过半人才举族迁到豫章,投靠了刚刚崭露头角的于淇。

    旁人或许会笑一声痴傻,但顾雍跟朱桓两人与陆逊那是相交莫逆,对陆逊这个小老弟的本事、眼光,他们都是知之甚深的,正因为如此,他们两个也是继陆逊之后,第一批对于淇产生浓厚兴趣的江东大族。

    当一个世家大族想要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信息就打破了时代的桎梏,变的十分顺畅。于淇在豫章的一系列举措,没过几天就会出现在顾雍跟朱桓两人的案前。

    于淇铲除豫章宗族的行为,在旁人眼中,或许会被认为是与世家大族为敌的行为,但在顾雍眼中,这不过是一个新旧更替、资源再分配的轮回罢了。

    而于淇在军中实行的一系列政策也证明了顾雍的看法,把土地从宗族手中收回,然后作为激励军队开疆拓土的奖励手段。

    顾雍甚至可以预见,假使于淇没有中途败亡,随着于淇势力的扩大、政权的稳定,一个个新的世家就会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建立起来。

    不得不说,古人或许在眼界上与现代人有所不及,但智慧却丝毫不弱。如果于淇是个地地道道的这个时代的人,那顾雍猜的就一点没错,但于淇却是一个穿越者,穿越者的思维……呵呵,还是不要乱猜的好。

    朱桓虽然在具体的看法上不如顾雍看的这么深,但他却知道一点:陆逊那么聪明,跟着聪明人走最起码不会出大错。

    所以在收到陆逊的亲笔来信之后,顾雍跟朱桓两人的心思就活络了起来:或许可以把宝压在于淇身上?最不济也要跟陆逊一样,做到两头下注,把大头压在于淇身上?

    要说押注的话,这些世家大族都是一把好手,孙策手下有多少人,盘子里的蛋糕有多少人分?于淇的手下有多少人?他盘子里的蛋糕有多少人分?这些东西都是在他们脑子里一瞬间就算出来的。

    就在顾雍心思电转,打定主意要跟朱桓这个他眼中的匹夫坐下来交流交流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柴桑,于淇这个他们眼中的潜力股却因为一封书信的到来而愁眉不展。

    本来于淇在写信给徐庶,介绍了一下水师战力初成、已堪一战的情况之后,就跟华歆汇合前往彭泽准备参加刘繇的祭礼了。趁着距离祭礼还有两天的时间,于淇专门拿出这两天的时间来陪着刘基,最终说服了刘基,让刘基同意在刘繇的百日祭典之后,带着两个弟弟跟着于淇返回南昌,跟陆逊一样,一边读书,一边尝试接触政务。

    就在刘繇的百日祭礼这天,于淇接到了一封书信,不是徐庶的回信,而是一封完全出乎意料的书信,就是这一封书信,一下子打乱了于淇的计划,让于淇不得不改变原本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