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
字体: 16 + -

第二章风起丹阳

    以两倍于敌的兵力,再加上出其不意的夜袭,不能说轻而易举吧,反正在于淇砍翻了第六个敌人之后,不出意料的收复了牛渚屯。

    第二天中午,当于淇从营房里出来的时候,难得的天空中没有飘着雨丝,虽然依旧阴沉沉的,却也令于淇的心情舒爽了不少。

    见到于兹的时候,他正对着一摞竹简纠结,看着于兹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于淇便忍不住好奇的凑过去。只不过看了一会,于淇就重新在一旁坐下——看竹简太费劲了。

    虽然纸张已经发明了出来,但并没有普及,这个时代还是以竹简为主要的记录工具。瞅了一会竹简上细密的字迹,于淇就暗下决心:等以后有了地盘一定要把白纸跟活字印刷术给搞出来。

    于淇只坐了一会,于兹就气愤的丢下手中的竹简,一脸愤慨:“张英简直就是个废物,竟然能让孙策把牛渚屯给占了。”

    其实在来之前于淇心里就有准备了,毕竟孙策跨江而来的时候还不到一千人,在攻占了牛渚屯夺了刘繇囤积在这里的军械粮秣之后,队伍迅速扩大到六七千人,这些人是怎么多出来的?还不是因为夺了牛渚屯的军资甲杖?

    不过在听完于兹的介绍之后,于淇发现他还是低估了刘繇的准备。

    在于淇的认知里,东汉末年的江南,也就是扬州、荆州还有交州这三州,虽然占据了大汉疆域的半壁,但无论经济、文化还是人口都比不过中原地区。而刘繇接任扬州刺史至今不过两年的时间,这其中扬州最为富庶的九江郡跟庐江郡还在袁术的手里,即使是这样,刘繇在牛渚屯里囤积的军械,依然可以武装起一万多人的军队。

    在听到现在牛渚屯里依旧有能够武装起接近一万人的军械的时候,于淇都懵了:这刘繇是不是缺心眼?不趁着孙策还没壮大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发展自己的军队,却把这么多的军械粮秣囤积起来,这是打算跟孙策打持久战吗?还是想当运输大队长?

    “哥啊,孙策在得知了牛渚失守的消息后,肯定会再来攻打的,咱们现在怎么办?你可别说在这守着啊?”

    这要是于淇自己的家当,他还能利用地利坑一把孙策,但是现在于淇还做不了主,他上面还有个于兹呢。而且不管是刘繇还是笮融,于淇都没打算在这两条破船上待着。

    听到于淇这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于兹没有反驳,一脸苦恼的表情:“守不住也得守啊,这些辎重,咱们要分批的运往秣陵,在这之前,咱们就得守在这!”

    “哥啊,这批辎重事关重大,我觉得你还是亲自押送的好。”

    听到于淇的话,于兹瞬间瞪大了眼睛:“我走了之后你在这守着吗?那感情好,你在这守着我就放心了,要是别人的话我还真放心不下。”

    我给你找台阶下让你离开这个火坑,没想到你竟然想着把我推下这个火坑,我没有你这样的哥哥。

    于淇撇了撇嘴,没接这个话茬:“哥,我是这么想的,反正这些辎重你一次也运不走,不如这样,你匀一些给我,我带回老家募兵去。”

    说着凑近于兹压低声音道:“这也算是给咱们留一条后路,你说呢?”

    听到于淇的话,于兹满面肃容的沉思起来,于淇也不着急,就在一旁静静的等着,他相信于兹会答应他的这个提议的。

    果不其然,于兹最终缓缓的点点头:“你这个提议很好,你打算带多少军械回去?”

    虽然早有预料,但在得到于兹的同意之后,于淇还是在心中偷偷松了口气,此刻想也不想的回道:“当然是多多益善了,咱们那边的民风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给我多少军械,我就能招到多少兵。”

    丹阳精兵甲天下,这话可不是胡说的。笮融这些年来在江淮之间不停的作死却还没死的原因,不就是他手下有一支追随他的丹阳兵嘛。要知道丹阳郡内可是山越人占据优势,而汉民能在面对山越的时候不落下风,就足以证明民风有多么彪悍了。

    倒不是于淇不想招募山越族的兵,而是时机不到,最起码在现在这个阶段还不适合。

    笑骂了于淇一句:“你也真敢说,”顿了顿,于兹伸出三根手指头:“三千人,我最多给你招募三千人的军资器械,这是最大限度了。”

    于淇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行,三千就三千。”这已经超出了于淇的心里价位了,在于淇原来的打算里,能要出一千人的辎重就满足了,没想到这位族兄还真是给力。

    可能是于淇答应的太爽快了,让于兹有点过意不去,便又补充道:“你现在已经是屯长了,我就先升你为假候,待我回去之后禀明将军,再行文给你扶正。”

    假候就是假军侯,是军侯的副贰之职。军侯统领一曲人马,已经称得上是军中的中层了,以于兹的身份还不能任命军侯,只能这样权变一下。

    这倒是意外之喜,毕竟中国讲究名正言顺,有了这个军侯的名义,事情就能好办很多,而且他升了军侯,手底下也多了几个军职,正好可以用来犒赏昨晚随他夺营的亲信。

    领了军令之后,于淇一刻也待不住了,当即出门召集自己的部下,先是把他要回丹阳募兵的消息说了出来,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之后,又把多出来的几个军职任命了下去。

    于淇原来是屯长,领着两队共一百名士兵,而军侯所领的曲下设五个屯,也就是说除了于淇自领的一屯之外,于淇还能任命四个屯长,十个队长。不过于淇并没有一口气任命四个屯长,只是把于十三升为屯长,剩下的三个屯长职务,却是言明以功升职——在接下来的募兵中,谁募的兵多、练的兵好,就升谁的军职。

    接下来,正好趁着天没下雨的空档,于淇抓紧时间点齐了三千人的军械,又多要了一些军资粮秣,便乘船前往丹阳郡的郡治宛陵,迈出了他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