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
字体: 16 + -

第一章雨夜袭营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七哥,你念叨啥呢?”

    于淇横了打断了自己诗性的于十三一眼,没好气的道:“没听出来吗?我在吟诗作赋!”说着挥了挥手,无奈的解释:“我是在说这个季节啊,每年一到这个时节,这天就连阴起来,一天天的下雨下个没完。”

    “嗯嗯嗯,”于十三使劲点了点头,一脸的认同:“谁说不是呢。”

    说完了,于十三才想起了什么似的,拿胳膊肘捅了捅于淇:“七哥,你还会吟诗作赋啊?”

    没等于淇回话,他有兀自嘀嘀咕咕:“说来也怪,自从大半年前你病了一场之后,你就变了许多,连名字都改了。”

    于淇白了他一眼,不屑的道:“我这是仙人托梦,你懂个屁,跟着我,你就瞧好吧。”

    嘴上这么说,于淇心里却在暗叹:就连小十三这个笨蛋都看出来了,看来我确实是太急躁了。

    于淇本不叫于淇,跟于十三一样,在族里排行老七,所以叫于七。半年前于七病了一场,被一个一千多年后的灵魂附体,占据了这个身体,就改回了自己原来的名字,叫于淇。

    跨越一千多年接近两千年的时空,于淇本想循序渐进的,免得被人瞧出异样。结果当他了解了自己这辈子的状况之后,就不由的急切起来。

    现在是大汉兴平二年,动摇了大汉国本的黄巾之乱早已过去,威压关东的董卓大魔王在一把火烧了洛阳撤回长安之后也灰飞烟灭了。而在年初,雄姿英发的孙策收揽了他父亲的老部下,跨江而来,掀起了他奠定江东基业的征战。

    尤其是在听到孙策跨江而来攻打时任扬州刺史的刘繇的消息后,于淇就彻底呆不住了。

    于淇本是扬州丹阳郡溧阳县的猎户,一身家传的武艺,刀弓娴熟,在十里八乡里是首屈一指的好汉。所以在听到孙策来攻打扬州的消息之后,于淇就在宗族里召集了十几个好小伙子,一起到秣陵投奔了自己族里的一个大人物。

    说起于淇所在的于氏宗族,在丹阳郡里也算大族,出了不少大人物。而于淇要投奔的这个大人物,就是在秣陵驻守的笮融帐下大将于兹,这于兹从族里的辈分上算,还是于淇的一个没出五服的哥哥呢。

    因着同宗同族的关系,再加上于淇带了十几个人,一到秣陵,就被于兹举荐当了一个屯长。

    要说这孙策到底是不负小霸王之名,跨江而来之后一战就攻下了刘繇囤积军械粮秣的牛渚屯,继而连下石城、丹阳二县,兵锋直指秣陵。

    半个月前,于淇向于兹献计,趁孙策主力进攻秣陵的机会,以一路偏师去袭取牛渚屯,断了孙策的粮路,又能解秣陵之围。

    于兹随即就把这个计策献给了笮融,笮融当即就让于兹领兵前去袭取牛渚屯。经过半个月的昼伏夜出的小心行军,终于在昨天抵达牛渚屯外。

    镇守牛渚屯的是孙策的舅舅吴景,领有一曲精兵,虽然孙氏精兵兵锋无双,但也不过五百人而已。一番商议之后,于淇便受命领兵夜袭夺门,待于淇夺了营门之后,于兹便自领大军正面进攻。

    听了于淇的话,于十三不但没有反驳,反而一脸艳羡的道:“七哥你运气真好,仙人咋不托梦给我呢?要不然我也能开窍。”

    “你就别指望了,老实跟着我就行了,以后自然有你的造化。”

    小十三这人憨是憨了点,但打起仗来悍不畏死,而且跟自己亲近、又是足够忠心,对这样的人于淇是打心眼里喜欢。

    于十三使劲点头:“嗯嗯嗯,我就知道七哥你以后有大出息。哎,七哥,你说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说完,于十三抖了抖披在身上的蓑衣,哈了口气在手上使劲搓了搓脸。

    虽说是五月的天气,但淋了半夜的雨也实在遭罪,别说于十三,就是于淇自己也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于淇从腰里摸出个小酒壶递给于十三,叮嘱道:“一人抿一小口,驱驱寒气。”

    于十三一脸兴奋的夺过酒壶,一边拧壶盖一边嘟囔:“我就知道七哥你这有好东西。”说着,一仰头灌了一口,美滋滋的道:“啊,真舒坦。”

    酒壶里的酒是于淇自己蒸的高度酒,别说这个年代的人,就是一千多年后那个被丰富酒品熏陶的人们,在这种天气里喝一口这种酒那也是通体舒坦。

    酒壶轮了一圈,回到于淇手中的时候还有半壶,收起酒壶,于淇给他们打气:“再坚持一会,等进了营,给你们熬肉汤喝。”

    这次随于淇袭营的,都是当初随着于淇从山里出来的好小伙子,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狩猎虎豹亦是平常,这也是于淇初到军营就能当稳屯长的根基。

    过了午夜,终于等到了于兹的命令,于淇等人尽皆振奋,于淇更是抖擞精神:“兄弟们,杀进牛渚营,搏个前程出来。”

    尽管下着雨,牛渚屯的守军依旧尽职尽责的守在营门两侧的瞭望台上。瞭望台有两种,一种是大营内的,有两三丈高,那是供主将总览战局、发布军令的;还有一种就是这种布置在营门两侧的,这种比较小,就像是缩小版的箭楼。

    营门的瞭望台有一丈高,顶上有板可挡风雨,其下有火盆,火盆是必不可少的,作用很大。一是可供守夜的军士取暖,二是在夜间有照明的功效,最重要的功效就是传递军情了。毕竟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白天还可以看旗号,晚上就只能看灯火了。

    于淇跟于十三分别带了几个人从两边摸近营门,借着瞭望台上的火光,于淇冲于十三打了个手势,从腰间取出皮子裹着的弓箭,瞄准瞭望台上值夜的士兵。

    嗖!

    随着于淇跟于十三两人不约而同的松开紧扣的弓弦,在瞭望台上放哨的两名孙策军士兵应声而倒。

    于淇一马当先的翻过营墙,见没人注意营门这边,便三两下爬上瞭望台,将瞭望台上的尸体丢出营外。从火盆里抽出一根烧着的柴火,待他们打开营门,于淇便高举柴火,按照约定的信号转了三圈。

    随着于淇夺门成功的信号,远处埋伏的于兹立刻率军汹涌而来。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