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重整汉室
字体: 16 + -

第二十七章 封官

    说是一醉方休,事实上当然不可能。上万的流民要安排,那么多的粮草要入库,够刘嘉等人忙活的了,所以席间众人也是浅尝辄止。而高顺等人吃了一路的灰,这会也是敞开了肚子在吃,根本没空喝酒。

    至于刘嘉、陈宫还有王风这三人,则是拼起了桌案在那里商议着今后的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王风在刘嘉打退鲜卑人之后,也是认刘嘉为主。他的才能虽然没有陈宫那么卓绝,但一郡太守是完全能够胜任。

    “如今我们手中虽说财物充沛,粮草充足,但这一路上我们招募了那么多流民,虽说不会全来,但三四十万应该是会有的。三县之地,要安排那么多流民,有些困难。”

    陈宫一番话,让王风连连点头:“是啊,光沮阳一县,安排两万人就已经是极限了。而且越来越多的流民加入,别说地方不够,就算是我们有十几万石粮食,也不够这些流民吃半年的。”

    刘嘉也说道:“确实如此,而且今年沮阳境内的良田,大部分都被鲜卑人毁坏,几乎颗粒无收。所以恐怕不光是那些流民,就连沮阳本地的百姓都需要我们帮助。”

    看刘嘉眉头紧锁的样子,陈宫笑道:“主公宽心,这些问题,宫在来的路上便已想好了对策。”

    “好你个陈公台,既有计策,何不早早道来?”刘嘉笑骂道,“我就说费尽心思招来的谋士,不能这般无用!快说,有何计策!”

    陈宫笑笑,放下酒杯慢条理丝地说道:“流民之事好办,主公可在上谷郡内构筑新城,以工代赈,令流民自行建造家园。再以新城为中心,向外开垦良田,所得田产为流民自己所拥有,至于缴纳的赋税,则由主公自己定夺。若流民还是太多,则在开垦良田的同时,每隔二十里建一坞堡,呈网状向外散布,此举即可安置流民,也可拱卫新城!”

    “好!公台好计策!”刘嘉赞道,“就以你此计实施,至于赋税嘛,前两年免税,今后每年上缴三成即可。另外,新得田产当另行登记造册,否则怕是要便宜了朝廷那帮蛀虫。”

    说完后,刘嘉想了想,继续说道:“上次虽说我们打退了鲜卑人,但也足可看出郡内兵力不足,这是一大隐患。子循!”

    高顺正啃着一只羊腿呢,听到刘嘉喊他,便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羊腿。

    “主公唤我?”

    刘嘉白了高顺一眼,然后说道:“子循,郡中兵马不足,可从北上的流民中挑选精壮之人补充,人数定为三千,本官现正式任命你为本郡都尉,此事便交由你来负责!”

    不是刘嘉不想招更多的兵,实在是没法招。粮草钱财虽然多,但是都要用来处理流民的事情,所以他只好走精兵路线。

    一句话说完后,刘嘉想起还没给麾下的人封官,这才拿出怀中的皇帝召令。然而刚想说话,就见众人闷着头,吃得正欢呢。

    “喂,开会!别吃了!”

    众人这才抬起头,看着刘嘉。

    “因本官击破鲜卑,阵斩鲜卑王和连,故朝廷加封本官为护乌桓校尉,永亭侯。。。”

    说到这里刘嘉又顿住了,因为看到太史慈正拿着个鸡腿,边啃边听,根本没有有一点严肃的样子。

    “念在你年纪小,不跟你计较!”刘嘉心中无奈地想道,“怎么别人穿越,一招的猛将都是沉稳有度,成熟干练,到了我这儿就都是没长大的臭小子,还特么要我自己养成!”

    摇摇头,抛去心中的碎碎念,刘嘉继续对着召令念道:“现任命陈宫为拥节长史,王风为上谷郡丞,高顺为上谷郡都尉,乐进、太史慈、李典为司马,曹性、侯成为军侯。其余凡参与对抗鲜卑一役者,皆官升一级!”

    这是刘嘉早先就上报上去的,原本护乌桓校尉帐下是分不到那么多司马的,但是因为皇帝高兴,所以也就同意了,这相比刘嘉原先承诺给众人的官职都要高出许多。

    一众人都当了官,自然是喜不自禁。而陈宫则又对刘嘉说道:“主公,如今您已经是护乌桓校尉,是否把代郡,渔阳也。。。”

    刘嘉知道陈宫的意思,直接苦笑着打断道:“现在不行啊,光一个上谷就够头疼的,哪里还有心思去惦记别的?以后再说吧。”

    陈宫笑笑,他又何尝不知道这点。出于对刘嘉的试探,他才问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刘嘉的性子稳重,完全不像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后生,对此,陈宫也是极为满意,因为有这样的主公,他能省心不少。

    刘嘉这边,说完后看见下面欢欣雀跃的人,气就不打一处来。

    啪!

    刘嘉猛地一拍桌子,怒斥道:“吵吵闹闹像什么样子,开会呢,你们以为是饭局?额。。。”

    说完自己也愣住了,这会儿可不就是饭局?

    众人也被刘嘉吓了一跳,场面顿时寂静下来。

    就听刘嘉又看着太史慈等人说道:“现在你们几个都已有官职在身,但在我看来,除了子循,你们其他几个根本不够格!当个小官就得意成这样,若是哪天拜将封侯,还不得笑死?”

    这时就听曹性试探着问道:“主公,我们真能拜将封侯?”

    然而刘嘉虎目一瞪,直接瞪得他缩了脖子。

    “从现在起,你们除了手中事务要做,每人每月必须读一本书!”说着又看向陈宫,“公台,此事便交给你,若是他们有人没通过你的考较,怎么罚你决定,别打死就行!”

    “是,主公!”陈宫笑着领命,然后一双细长的眼睛便盯着堂下众人,泛着幽幽寒光,看得那些泼才一个个的背脊发凉。

    刘嘉的用意陈宫当然明白,这些人都很有天赋,尤其是太史慈和乐进几人,但现在都太年轻,不够沉稳。但只要好好沉淀,未来必然都是大将之才。

    而曹性等人一听刘嘉的话,当时就吓得腿哆嗦。

    让他们读书?这不是让母猪上树么?

    也许刘嘉自己都不知道,他今天这一番决定,将来会造就一帮令敌人听了就不想直接面对的将领。当然这是后话了。

    。。。

    接下来的十几天,正如陈宫所料,陆陆续续赶到上谷的流民达到了十几万,而且每天都在增加。这些流民不光有一路上受刘嘉恩惠的,还有的是得知刘嘉仁义的名声,自行赶来投奔的。

    新城的建设事宜,从第二天就提上了日程,所以这些流民一来,刘嘉就直接把他们送到了新城所在的位置。

    这座新城的地址被刘嘉定在了上谷西南部,靠近代郡的位置。

    此时的代郡不光有乌桓人,还有匈奴人,刘嘉之所以将新城地址选在这里,一方面是为了防备这两个异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和这两族之间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汉族什么最厉害?

    当然是经过几千年孕育的璀璨文化!

    历史上有很多异族曾经攻占了汉人的领土,但无一例外的都被汉人给同化了,或者是在文化思想上被汉文化给侵占了,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想不到,自己的后代会潜移默化地变成汉人。

    这天,刘嘉在陈宫的陪同下视察新城的建设进度。

    这座新城,刘嘉初定的规格是:城墙高七丈,厚七丈,南北长八里,东西长四里。

    原先看到这个标准,陈宫还一阵反对,太大了,都快赶上洛阳了,以现有的条件确实能建,但所耗费的财力也足够把刘嘉掏空。

    然而刘嘉却是独裁了一回,他还嫌小呢。新城地处原野,无险可守,要是马马虎虎的搞完了,万一那天异族大军压境了怎么办?

    钱是问题么?有洛阳的产业在,刘嘉还真不担心这个。

    看着已经初具规模的新城,以及那些虽然满头大汗,但是依旧干劲十足的流民,刘嘉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些流民,刚来的时候都是一脸菜色,一个个骨瘦如柴,但经过这十几天的调养,每个人都看着健康了许多。

    再来到城外原野,土地开垦的情况也是热火朝天。

    凡是流民,基本上都是拖家带口的,家里青壮,都被派去修筑城池,老人、妇女和孩子,则选择工作相对轻松的垦殖。

    当刘嘉来到一处田边,看到一个老农正带着自己三个半大的孙子在休息,便上前问道:“大伯,开几亩地了?”

    老人转头一看刘嘉,发现这人有点眼熟,但一时间想不起来,便只好笑着回答道:“今天开了一亩,我们来这儿五天了,算上之前的,总共快有五亩了。”

    刘嘉看老人笑得随意,便也蹲下身子,笑着问道:“五天开垦五亩,这么勤快啊?可别累着身子。”

    老人闻言白了刘嘉一眼,说道:“你大户人家的公子,自然不懂我们平头百姓的艰辛。太守大人说了,这开垦出来的田地都归我们自己所有,而且前两年不收赋税,之后每年上缴三成即可!要说太守大人真是一个好官,上任路上便一路接济我们,到任了更是颁布这么好的政令。。。”

    老人家一说就滔滔不绝,刘嘉也微笑听着,同时心中不禁感慨。

    多好的百姓啊,要知道前世农业税都是全免的!当初自己觉得三成还高了,然而现在却让百信们感恩戴德。

    要说此时的田地,基本上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百姓每年除了需要上交朝廷的三成赋税之外,还要交田租。这田租怎么定就得看士族的心情了,好心的一两成,狠的就四五成,再除去徭役之类的苛捐杂税,老百姓一年所得不会高于田产的一成。所以现在刘嘉说只收三成,能让他们如此感激。

    半晌之后,老人似乎是歇够了,便带着三个孙子起身和刘嘉告罪一声,扛起耙子迈入田中,继续挥汗如雨地工作。

    刘嘉看见他们干的辛苦,便转头和成功说道:“公台,上次我们不是缴获了不少的牛吗?都拿出来租借给这些百姓,让他们轻松些。另外,那些驽马,包括战马,也可以挑一些脚力不好的,借给他们。”

    陈宫满脸敬服:“主公仁义,我回去便安排此事。”

    等到刘嘉和陈宫离去,那个老人似乎想到了什么,一边垦地一边喃喃自语道:“刚才那个后生怎么这么眼熟?对,他长得很像太守大人啊!”说道这里,老人家不禁直起了身子,再去找刘嘉的身影,已经找不到了。

    老人一阵气急败坏:“唉,那一定是太守大人,看我这记性,连活命的恩人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