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重整汉室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 鲜卑来犯

    时光飞快,转眼大半年过去,时间也来到了公元183年的秋天,上谷也终于迎来这一年的大丰收。

    在这大半年期间,刘嘉还帮百姓们把曲辕犁、筒车等农具给发明了出来,大大增加了百姓开垦田地的效率。这让百姓们赞叹刘嘉仁义之余,又夸他为鲁班转世,这夸赞直让刘嘉脸红不已。

    被人认同的剽窃,就不算剽窃了吧?嗯!

    再说刘嘉标榜的仁义之名,果然有用,另外加上他击破了鲜卑人带来的威望,这半年赶来上谷投奔的流民达到了六十余万!加上上谷原有的十余万百姓,整个上谷郡的人口达到了八十万之多。陆陆续续开垦出来的田地更是达到了上百万亩,以平均每亩得粮食两石计算,光刘嘉到任的第一年,上谷郡总粮食产收就达到了两百万石。

    不过也别觉得多,两百万石均分到八十万的人口,人均也就几石,根本算不上富裕,只能说勉强糊口。

    也正因为人太多,刘嘉又不得不在北面,靠近后世张家口的位置另建了一座新城,同时鼓励百姓继续垦殖。

    要说这座新城所在的地方现在还是乌桓人的地盘,原本他们还不高兴,但一听刘嘉建城是为了和他们进行贸易,另外他们又对刘嘉三百破一万的战绩有所惧怕,也就同意了。

    两座新城,先建的一座因为刘嘉的惫懒,直接就命名为新城,同时将各个坞堡所在的位置升格为乡,组成新城县。而后来一座,陈宫自作主张给命名为季宁城,因为刘嘉一开始取的名字是“新二”城,直接招来陈宫一阵白眼。

    当然了,这些东西刘嘉是不会真的完全上报朝廷的,要是真上报了,那些阉党、士族肯定跳出来分一杯羹。所以他在奏章上是一直哭穷,虽然没能让刘宏支援他一些,但也总算免了护乌桓校尉治下三郡十年的赋税。

    至于郡兵,也总算招满了三千。

    因为高顺眼光高,所以刚来的那些流民都入不了他法眼,直到经过半年的调养,百姓们身子骨健壮起来,他才真正开始募兵。同时,在刘嘉不遗余力的支持下,陷阵营总算是有了。

    刘嘉也效仿曹操,实行军屯,将招募来的士卒家属编入军籍,进行屯田。但所得粮食不全归他们,军队与家属共分五成,另外还有刘嘉给的钱财补贴。补贴也很丰厚,比起种地的收入要高得多,这也算是刘嘉对军属的补偿吧。同样也因为如此,刘嘉麾下的军队,对他的忠诚度极高。

    这天,刘嘉来到季宁城中巡视。

    这大半年来,他可以说是忙地脚不沾地,不是发明新东西,就是处理政务,稍微空闲下来,就要巡视自己地盘的发展情况。

    此时季宁城中已经极为热闹,其繁华程度还要高于新城,大街上满是叫卖的声音,有汉人的,也有乌桓人以及少量的匈奴人。

    整个季宁城,现在是两族混居的情况(匈奴人较少),因为刘嘉命令季宁县的县令,在律法上必须一视同仁,所以汉人在这里没有任何优待。

    不光如此,刘嘉还在季宁县中大量开设学堂,乌桓人与汉人皆可入学堂读书,学习汉族文化。

    也正是因为这些政策,大量的乌桓人开始在季宁县境内定居。

    看着街上乌桓与汉人之间公平买卖,没有丝毫争执,刘嘉也是满意地点点头,对身旁的陈宫说道:“公台,我看乌桓人与我们汉人相处得极为融洽,不如鼓励两族通婚?”

    陈宫闻言一愣:“两族通婚?这恐怕难办,大部分汉人都不会选择与异族通婚的。”

    “现在上谷郡内男多女少,长此以往不利于人口发展。”刘嘉笑道,“此举可从我麾下部曲先开始尝试,都是从外乡来的汉子,跟了我刘嘉,我自然不能亏待了他们。本地的女子他们就别指望了,本地人家都不够的,想娶婆娘,就考虑乌桓人吧。不过你也得告诉他们,但凡娶了人家,必须善待,不可因为人家是异族就当畜牲使唤!”

    陈宫想了想,觉得此举可以加速同化乌桓人,而且可行性很高,于是便赞同道:“主公高见!”

    刘嘉笑着点头,继续往前走。

    然而没等刘嘉走多远,身后就传来了一声呼唤。

    “主公!主公!”

    刘嘉转过身子,却见太史慈一脸焦急地跑了过来,奇道:“什么事这么着急?”

    “据侯成麾下探子来报,边境出现大队鲜卑骑兵,人数超过五万,正向广宁县逼近。他们沿途烧杀抢掠,并且扬言要取主公你的人头,为和连报仇!”

    “什么?五万骑兵?”陈宫一听太史慈的禀告,脸上顿时露出着急的神色。

    刘嘉也是陷入了沉思,喃喃说道:“怎么可能?按道理,和连一死,步度根和素利不应该先争夺王位的么?”

    自语过后,刘嘉神色一凛,沉声道:“先回沮阳!”

    其实刘嘉预算的是正确的,和连的死讯传回鲜卑内部之后,素利和步度根两人确实闹腾了起来,但很快就被鲜卑王庭中几个长老劝住。

    这几个长老也是厉害,生怕鲜卑就此进入内乱,便使了个计策,他们告知步度根和素利二人,谁能先杀了刘嘉为和连报仇,他们就推举谁为鲜卑的王。

    于是乎,步度根和素利各出两万五千骑,合五万大军,撑着秋收之际南下,打着攻杀刘嘉的同时再劫掠一笔的主意。

    原本他们是不必理会那几个有名无权的长老的,但是和连一死,那几个长老就借着和连侄子——蒲头的名义,收拢了部族里的儿郎,组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让素利和步度根不得不认真对待。

    刘嘉这边,他也是恼怒不已。

    这眼瞅着马上就到184年了,黄巾之乱马上就要爆发,这鲜卑人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搞事情。刘嘉麾下的三千兵马,骑兵才八百,算上高顺的七百陷阵营,那也就三千七百人。

    虽然兵力少了点,但经过高顺的训练,这些兵都是精锐,击退鲜卑人他有信心,可要是这一战折损过多,他拿什么去打黄巾军?

    待回到沮阳的太守府中,刘嘉立刻就召集众将议事。

    等到众人都到了,刘嘉将情况一说,然后直接下令道:“高顺!”

    高顺挺身而出:“末将在!”

    “将所有步卒,连同陷阵营都给我调到季宁城,我们依托城池抗击鲜卑骑兵!”

    “末将遵令!”

    高顺领命离去,刘嘉又看向太史慈:“子义,你马上带着人去找李立,就说我说的,让他给你麾下的骑兵都装上马镫和高桥马鞍!”

    “主公,这些是什么东西?”太史慈愣道。

    刘嘉眼睛一瞪:“现在哪有时间给你解释,让你去你就去,哪那么多废话?!”

    太史慈脖子一缩,只好领命而去。

    这时刘嘉又转向陈宫和王风:“公台,公尚,立刻向临近的涿郡、范阳求援,同时颁布招募告示,广招天下猛士来上谷共御外敌!”

    “是,主公!”两人齐声应诺离去。

    待所有人都走后,刘嘉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满脑子想的怎么以最小的代价击退鲜卑人。但是想来想去,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别看上次他三百破一万很厉害,那是侥幸先抓了和连,一万鲜卑人不敢攻城,否则沮阳城早就破了。至于后来,那也是利用了和连暴怒的心态,并且是在夜晚的帮助下,敌人看不见地上的三角钉,这才击败了鲜卑人。

    现在有素利这个老狐狸在,想引他们上钩是很难了。再者这次鲜卑人来了五万骑,太多了,刘嘉最担心的不是能不能守住季宁,而是担心他们分兵绕过季宁,攻打后面的沮阳等县。

    当双方实力差距达到一定程度,一切的计谋都显得那么苍白。

    “可恨!要是再过两年,别说五万鲜卑狗,就算十万,我又有何惧?!”刘嘉越想越头疼,狠狠地锤了一下椅子把手。

    就在这时,一道白色的身影停在刘嘉身边,刘嘉抬头一看,不是自己的未婚妻又是谁。

    要说刘嘉早就该和袁丽完婚了,但是这大半年实在是太忙,一时间竟是忘了这事。所以这一见到袁丽,刘嘉心里不免出现一丝愧疚。

    “夫人,你怎么来了?”刘嘉问道。

    袁丽温柔地笑了笑,走到刘嘉身后,伸出双手按在刘嘉的太阳穴上,帮他按摩着。

    随着袁丽轻柔的动作,闻着袁丽身上的幽香,刘嘉不禁舒服地闭上了眼睛,脑中所有的担忧似乎瞬间消失了一样,只剩下袁丽指间传来的舒适。

    半晌后,袁丽收回自己的手,刘嘉也睁开了眼睛。

    “是否觉得轻松些?”袁丽轻声问道。

    “嗯!”刘嘉点点头,“多谢夫人了。”

    “那些大事,妾身帮不上忙,能够为夫君做的,也就这些琐碎小事了。”

    刘嘉闻言站起身来,转身拉过袁丽的双手:“等我打退的这次来犯的鲜卑人,便娶你过门!”

    袁丽到底还是个十七岁的小姑娘,一听这话,立刻红了脸,低着头轻轻地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