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柱国
字体: 16 + -

第七十八章 惊闻倭寇

    对宝大福买私贩私、勾结白莲的第一次庭审就这么结束了,说来也是周家人运气好,若不是杨素恰好赶到杭州,恐怕今日在那里跪着的,就不单单只有一个于先生了,他们一家都得齐齐整整地在大牢里等待命运。

    杨素虽然取得了完胜,甚至打压了舒敏斋,但是杭州城内的云谲波诡的气氛还是让人参不透,不过有了这一番威慑,杭州的所有商人怕是没有敢跟他过不去的,乐捐万国博览会的事情也就不在话下了。

    正思索间,已经被众人吹得万家生佛的青天大老爷辜敏道终于赶回了衙门后堂,他刚刚安顿好于先生,又安抚了在衙门口不愿离开的百姓,此时额头上正有几滴晶莹的汗珠。

    他自己也没想到不过是打了打太极拳,就得了个好名声,便笑呵呵地对杨素说:“杨大人,您今天的战术真是精彩,整个浙江最厉害的讼师…”

    说到这里,他忽然住了口,似乎是感觉拿钦差大人和讼师作比较是一种侮辱,没想到杨素却微笑着摇了摇头:“这和战术没有关系,关键还是宝大福确实是诚信经营的商人典范。”

    听杨素说这些官话套话,辜敏道便暗骂了一声小狐狸,陪着笑连声应是,奉承了一阵,又说:“依照今天的情形来看,杨大人是要等着宝大福的案子结束了再走是吧?”

    杨素也不怕直言不讳,便点了点头:“毕竟宝大福出资支持了官民两报,万国博览会的大华馆也是他们出的钱,所谓‘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本官没道理就这么走了。”

    “那感情好!”辜敏道轻轻抚掌,“这段时间您会比较清闲,大可以去看看海宁潮,虽然此时远不如八月既望那几日壮观,但好歹也是天下一等一的奇景。”

    说到这里,他脸上笑意更浓:“对了,再过几日还有花魁大比,本官看杨大人那日似乎对东瀛女子很感兴趣,不妨也去看看,说不定能偶得佳作,捧个花魁出来。”

    大华文官虽然注重礼教,但是狎妓这种风流韵事却不被人诟病,他们饱读诗书,常常要吟诗作对,聊起风月事来一个比一个精神。

    杨素对那些歌舞伎的确很感兴趣,但在意的却不是她们的美色,毕竟若论秀美,她们哪里比得了江南水乡的女子,杨素在意的是,这些女子到底是经由何人训练的,扎根于大华又是为了什么。

    虽然他看辜敏道顶着一张异常猥琐的老脸,就想上去揍一顿,但还是点头答允:“本官已经和周家几个年轻人约好一起同行,辜大人,这种事情,咱们还是别…”

    辜敏道还以为杨素是顾及面子,想到这位仁兄和周玉莹的关系,便露出了一个男人都懂的笑容,正要再说几句经验之谈,却被一名忽然闯入的衙役打断:“辜大人,海宁千户所传来紧急战报!”

    海宁?战报!?

    杨素和辜敏道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他们一把抢过衙役手中的邸报,脸上的表情逐渐精彩起来。

    辜敏道到底是老油条,阅读速度比杨素快了不少,他一目十行地看到最后,狠狠一拍桌子:“洪熊这个蠢货,居然龟缩不出,就这么把一千多人的倭寇放上了岸。”

    杨素想得却比他远,他紧紧皱着眉头,有些不解地喃喃自语:“这一千多人的队伍可不是小数目,明年东瀛就要入贡,正是称臣修好的时候,他们治倭应该比我们积极得多,怎么可能放出这么多的倭寇如我朝海境?”

    “杨大人有所不知,正是这入贡出的祸患。”辜敏道长出了口气,“东瀛别看不过一个弹丸之地,但是王国林立,咱们大华是不可能去和他们挨个交好的。这样的情况下,入贡的国家自然便获得了和大华贸易的机会,而别的嘛…只能派出海盗抢劫或者走私了。”

    正如辜敏道所说,东瀛这样的小国,在大华这儿确实是入不大了眼的,自然也就没有多少文献记载他们的朝代更替,杨素虽然恶补了不少知识,但还是不清楚东瀛此时的历史进程。

    而辜敏道在杭州落脚了这么久,还搞不清楚东瀛大名和王国的区别,估摸着也不用想从他这里知道现在的东瀛到底是个什么政治生态了。

    “原来是入贡之争。”杨素叹了口气,“本官在河南境内见识过卫所兵的战力,也不会弱到一触即溃的地步,若是遇到雷镇这样的优秀将领,战斗力还能提升更多,这洪千户还真是个草包,居然连打都不敢打。”

    卫所兵积弱是华朝公开的秘密,皇上都没办法解决,但直接怯战的将领还是很少见的,毕竟这关系到头顶的乌纱帽,除非那就是…

    “根本不能对上,因为一旦对上就是必死的局面。”辜敏道手指划过邸报,在“刀枪不入”这类的关键词上划过,“这种词本官见得多了,不过是逃脱责任的借口而已。”

    最终,他的手指落在了一个词上“百把倭铳”,脸上的表情终于变了:“倭寇一向是用的倭刀,注重欺身之后的近战攻击,虽然也有倭铳、倭炮,但是一次出动百把,上哪去弄那么多火药?”

    杨素终于明白了中牟的火药去了哪里,他恨得咬牙切齿,本以为那两个混蛋玩意也就是卖给私造鞭炮的私炮房,没想到竟然敢通倭,这可就是叛国了!

    这么想着,他连带着对南都、浙江的官员都有了看法,毕竟走私火药这种事情,要是上面没有保护伞,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且,“百把火铳”这个词还意味着另一个意思,那就是这一千多人的倭寇队伍,极有可能全是东瀛人。

    其实自大华海禁以来,无数靠海吃海的渔民便断了营生,以前干的好好的买卖瞬间就成了非法勾当,这就比较气人了。他们没有田地,要想操持本行,只能做起了海盗和走私商人,毕竟这个职业虽然高危,但好歹比乞丐强上一点儿。

    再后来东瀛人来了,他们怀着想做贸易的赤诚之心而来,于是两边一拍即合,汉人成了汉奸,把太君领上了岸。毕竟这帮东瀛人虽然打仗不要命,但是人生地不熟,上了岸要是叫人贩子卖了可就不美了。

    所以,华朝的倭寇,其实大部分是汉人,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对付一下平民老百姓还可以,但是真要是和官兵对上,也不是对手,面对专业军人——大华水师,更是只有被吊起来打的份。

    但这次明显不同,百把火铳似乎只能交给好用又结实的东瀛武士使用,原因就是这帮老哥都是二杆子,一打起来冲在最前面,是倭寇的主力。

    杨素看着辜敏道紧皱着眉头的样子,感觉他的表情不似作伪,心想:“这老辜还真是个糊涂蛋,治内舒敏斋这样的大商号的背景搞不清楚不说,连火药在眼皮子底下被送到了倭寇手里都不知道,这也忒无能了吧。”

    但此时终究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他紧皱着眉头思索:“这次倭寇行动可谓是倾巢而出,所图一定非小,他们难道想劫掠宁波?”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再也抹不掉了,而且越想可能性越大,倭寇虽然打不进宁波城,但是手持短铳之利,劫掠周边还是做得到的,若是心再大一点的话…

    “杭州!”杨素悚然而惊,他望了望四周,却哪里能在这衙门后堂找到地图,只能捶了一下桌面,“真是可恨,若是放任这批倭寇不管,宁波、杭州两府恐怕要损失价值几十万两白银财物。”

    辜敏道是一个坐等退休的老人家,听了杨素的分析,顿时感觉一阵眩晕,接着便出了一脑门子的汗:“杨大人,您可别吓唬我,这帮倭寇可是从来没有这么深入过。”

    “没有这么深入?”杨素叹了口气,“咱们要是不能拦下他们,他们能从严州、淳安一路烧杀抢掠到旌德、徽州,你信不信!毕竟,咱们好歹还是有拿得出手的盐兵的,若是到了江西…啧啧…”

    说到这里,他深吸了口气:“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必须调集所有兵力截住这一批倭寇,咱们这就去请都指挥使黄大人和布政使宋大人调集兵马,争取在宁波府境内解决问题。”

    两位大人紧赶慢赶地冲到都指挥使司衙门的时候,此地已经聚集了一帮人,全都是品级比较高的领导干部,杨素若是没有钦差大人的光环,恐怕只能靠边站,不过此时,他可以大模大样地走到沙盘前,看着黄源昌调兵遣将。

    黄源昌是个对付倭寇很有经验的将领,不然他也不可能被一路提拔到都司的职位,但是这一次确实是犯了难,因为有句话叫“兵熊熊一窝”。

    不要觉得这句谚语用错了,因为浙兵,是真的兵熊熊一窝,浙兵中的老兵油子说话比将军还好用,因为大家都是混饭吃的,还是要听老人言的,不然吃亏在眼前,而战场上吃亏,基本就意味着不死也是个半残废。

    黄源昌两年前曾经集结水师的优势兵力,把倭寇海盗打得哇哇直叫,但是他也为这两年的太平付出了代价,这次倭寇来势汹汹,而手底下竟然连能打的都没有了。

    于是出现在杨素面前的场面就比较滑稽了,一个个三品或者四品的指挥使、千户纷纷表示了难处。

    这个说南都刚刚剿灭过白莲教,自己的部队策应过,仍然需要休整;那个说兵还没有练好,饷银也没到位,士气提不起来,总之就是没有一个愿意打的。

    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百把倭铳”是个什么概念,这次的倭寇绝对是难啃的骨头,按着华朝言官的尿性,就算是以比较惨重的代价取胜,也能被喷出翔,说不定还得降职,那还不如高挂免战牌。反正倭寇杀不进城,顶多就是外面的乡镇倒霉,自己还是能高枕无忧的。

    杨素看着眼前的场面差点儿气得吐血,他直接掏出了圣旨,指着上面的“便宜行事”四个大字,以这帮人的官职相威胁:“各位大人,军人是要保家卫国,守护百姓的,你们这样怯战,根本配不上皇上对你们的信任。”

    他此话一出,立即就被“虽然…但是…”或者“确实…不过…”这样句式的话所淹没,杨素还想再说什么,却被一名传信的官兵打断了。

    那官兵跌跌撞撞地闯进议事厅,竟然一下子扑倒在地,嘴唇便被咬破了,但是他全然不顾自己的伤势,将手中邸报直接在屋子正中的桌面上展开。

    “嘶…三山乡木家村因村民拒不交出财物,被屠村,死者五百九十人;倭寇军凶性大发,一路深入,云龙县屠李、毛两村,死者七百余人,黄溪县屠三村,死者千二百人…妇孺老幼无一幸免…”

    安静,大厅内陷入了绝对的安静。没有人想到倭寇竟然一改以往的行事作风,不光继承了“打砸抢”老三样,还加入了一个“杀”字,或者用“屠杀”来形容更加合适。

    杨素打断了黄源昌继续念下去:“各位大人,我们每在这里耽误一刻的时间,我大华就会多添一笔血债,本官想问问你们,你们还有身为大华将领的自觉吗?难道看着辖下的百姓被如此屠戮,你们就没有一点感触吗?”

    他叹了口气:“就地理而言,东瀛实在是个鸟不生蛋的地方,为什么偏偏这样一个地方出来的人,打的我们连头都抬不起来?”

    “本官不想再听到任何推脱的话。”黄源昌冷冷地接过了他的话,忽然铮的一声拔出了长刀,然后狠狠斩在了眼前的桌子上,“现在,立即回去调派兵马,只要不是残疾的,都给老子拉出来。”

    “东瀛人既然悍不畏死,那我们就让他们不知活好了。”杨素喃喃自语,看着诸位将军赤红的双眼,“我们汉人,也是有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