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柱国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午门演讲

    杨素扫了一眼跪得笔直的学生们,便找到了格致馆那帮孩子的位置,大步走到了他们中间,尽量将声音提到最大,说:“今天是格致馆的授课日,我本来以为来了午门就没机会去国子监授课了,却没想到你们这么好学,追到了这里。”

    他话一出口就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就连几个离得近一些的大臣都侧目看他,等待着他的下文。

    杨素见吸引注意成功,立即说道:“咱们格致馆开历史之先河,先是弄了一个户外授课,今日咱们就再来创造个历史,就把第二次户外授课的地点选在这午门好了!不过,既然是授课,你们记得要遵守咱们的课堂纪律,记得举手发言。”

    说到这里,他用左手缓缓划了一圈,微微一笑:“各位旁听的师生,也要遵守这个规则。当然,哪位大人对我今日所讲有想法或者有疑问的,也可以举手发表意见。”

    杨素制定完规则,大力拍了两下手,让所有人精神一振,然后说:“今天既然来到了午门,咱们就放下格致之学,说点儿和午门有关的话题。我先进行一个简单的提问热一下身,这午门有五个门洞,其中正门只有三类人可以走,知道是哪三类人的可以举手回答了。”

    大家跪着好好的,虽然都在侧耳听他讲课,但也没人会放着“正事”不干去搭理他,杨素面对这种情况极有经验,他顽皮心起,微笑着对跪在百官前列的李正大喊:“李大学士,现在大家好像都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您是文官领袖,您来试试吧!”

    杨素平时深沉稳重,绝对做不出拿李正开涮的事情。但是值此百官跪谏的紧张时刻,大概是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剩,他竟然越发跳脱,思维极其活跃,拿内阁首辅开起了玩笑。

    李正恨地牙痒痒,但是此时众人目光都在他身上,装作没听到杨素的话只会更加尴尬,只能朗声道:“第一,午门正门平时只有皇上才能出入;第二,皇上若是继位之后大婚,那时皇后可以由此门入宫;第三,每次殿试的三鼎甲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我想,杨博士说的应该是这三类人。”

    杨素大点其头:“对喽,感谢李大学士的活跃!”

    然后他又对学生们说道:“前两种咱们放下不提,只说这第三种。对于莘莘学子来说,这第三种便是最高的理想和荣耀,哪一个读圣贤书的,不想有一次从这正门走出的机会?”

    他转过身去,目不转睛地盯着午门正门,缓缓吟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京城花。”

    这首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原文用的是唐朝都城“长安”,杨素稍作修改,几乎说中了所有读书人的心思,跪了一地的师生、大臣,无不被此诗拨动了心弦。三鼎甲出身的官员倒还好些,别的人大多抬头吃吃地看着午门,似乎在想象着什么。

    杨素觉得火候拿捏得差不多了,微笑着说:“从此门走出的时候,我曾经觉得圆满,在圆满之后就是空虚。我虽然不知道走在我身前的状元继芳兄是怎么想的,但是我能感觉得出,榜眼齐泰心里的空洞无物。”

    说到这里,杨素目光深远地回忆道:“彼时,他已经入白莲邪教两年,他入教的原因竟然是屡试不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寻求一种心里的安定。说来好笑,入教后他立即得了榜眼,若没有百年难得一见的连中三元的继芳兄,他就是今科状元了。”

    一时间,众大臣无不叹息,也不知他们在惋惜些什么,杨素也跟着叹了口气:“现在再看这巍峨的午门,不知你们是怎么想的?仅仅是为了从它的正门走一遭这种理想,真的可以支撑起我们所学的圣人之言吗?”

    杨素将目光投向格致馆的学生,问道:“咱们格致之学没有科举一途,你们能聊一聊为什么要读书吗?”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杨素便微微一笑:“看来你们都没想过这个问题,那我便抛砖引玉好了。不过我要说的却不是我自己的事情,而是咱们那个小公爷徐如柏,正好他本人不在这里,也免去了彼此的尴尬。”

    他忽然阴险一笑,又道:“咱们格致之学讲的那个八字真言你们都还记得吧,我希望你们在我讲小公爷的事情的时候想好各自读书的理由,不然为师就要替你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了!”

    威胁一番之后,杨素才讲起了故事:“咱们这个小公爷不爱读书,成国公请的最好的先生都能被他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国公府与国同休,总不能搞一个文盲出来。老公爷想到在女子面前好面子是男人的通病,所以便另辟蹊径,请叶大学士府上千金教他读书。”

    说到这里,杨素喘了口气,用鼓励的眼光看向学生们,果然看见陆康福举起了手,于是点了点他,说:“康福你别跪着了,站起来大声说,让所有人都听到你的想法。”

    然后又转身对别的学生说:“你们都应该向康福学习他的勇气。”

    陆康福紧抿着嘴唇,似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良久才说:“学生是庶出子,与母亲在家中受尽屈辱,是以恳求父亲躲到国子监算学馆读书,后来转到的格致馆。学生想,只要不在大哥面前出现,就不会让母亲也跟着受累了。”

    说到这里,他似乎是难以掩饰心中激动,大声说:“老师,您于学生有再造之恩!若不是上次户外授课时,您…”

    杨素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微笑着说:“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一切向前看,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不是吗?还有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是为什么要读书的?”

    陆康福的大胆自白彻底刺激了格致馆的学生们,他们在家中多是边缘人物,虽然不至于像陆康福混得那么惨,但却近乎透明,在父辈眼中有没有他们都一样。入国子监读书多是为了体验集体生活,体会被人尊重和在乎的感觉。

    格致馆的学生们说得热烈,旁听的师生、官员们也听得认真,忽然有一个杨素没有想到的人举起了手。

    杨素看着直挺挺如旗杆一般跪着的叶一清,有些疑惑地说:“老师,凡是在格致馆授课时的发言,都必须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如果您真的做好了准备,便说吧。”

    叶一清目不斜视,紧紧盯着面前的午门,大声说:“本官年幼读书便立志从政,不因别的,只有从政才能为天下黎民百姓造福,为大华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杨素沉默片刻,不自觉地用力鼓起了掌,忽然发现众人疑惑地看着他,这才想起鼓掌似乎是一个舶来的礼仪,于是赶紧开口掩饰:“叶师读书的理由无外乎九个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此时叶一清都带头发言了,便有很多人举起了手,杨素为了控制时间,自然不可能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立即开口:“无论各位想说什么,想来为什么读书的答案,无外乎实现理想和屈从现实两类。但是既然选择了求学,那读书就成了我们的第一要务,我想问一问国子监的各位,学生最应该做什么?”

    众学生互相对视,都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心说:“你都说了读书是第一要务了,还在这里废话什么?”

    杨素看他们不解,便继续接着话头说:“我似乎问了一个已经有答案的问题,其实我真正想问的是,你们做到了吗?”

    立即有监生举手回答:“我等皓首穷经,日夜苦读,杨博士何以会问这种问题,难道是在羞辱我们?”

    杨素摇了摇头,说:“《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一个从未读过圣贤书的承蜩老人尚且知道心无旁骛,眼中只有蝉翼,而你们呢,是否也是这般心无旁骛?子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你们可是真的做到了?”

    那监生立即反驳:“学生终于明白您的意图了,但是杨博士此言大谬!因劝谏而获死罪,纵观华夏,只今日一例,若中旨不封驳,华朝言路从此闭塞,国家根基就此毁了!”

    杨素叹了口气,说:“我当然不赞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自命清高的作法,但是更不赞同你们以学生的身份做出跪谏这种过激的行为。”

    他指了指跪了一地的学生,大声说:“你们之中,有几个了解了袁大人上书的内容?有知道的,站起来大声背诵几句。”

    这些学生当然不可能知道《崇严国本奏疏》的具体内容,奏疏原文已被光熹愤怒撕毁,内阁两位大佬又在刻意淡化处理这封奏疏的影响,除了这些人,奏疏内容可能只有值殿学士和袁锦江本人知道了。

    杨素等了良久,见果然没人起来说话,便大声说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别的学生我管不了,也不想管,但是格致馆的学生们,我要问问你们,你们做到‘实事求是’了吗?”

    一众学生事情都没搞清楚就被撺掇着来此跪谏,现在听了老师的喝问,都有些别扭地低下了头,不敢看他严厉的眼睛。

    杨素叹了口气,说:“想想你们刚才说自己是为什么读书的,其中血泪估计也只有你们自己才能体会吧,不知现在跪在这里的你们是否已经忘了当时的初衷?”

    杨素又背转身去,低沉着说:“祭酒,博士以及直讲,他们都是朝廷命官,关心朝政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而你们呢,老师一走就坐不住了,未经探究证实就下了定义,闻风而动,说什么‘动摇国本’云云。如此浮躁,哪里有探究格致之学的样子,为师对你们很失望。”

    杨素平日温和可亲,爱开玩笑,何时显露过如此疲态?格致馆的学生们越发愧疚,一个个都低着头在那里反思,陆康福咬牙想了一会儿,对小伙伴们提议道:“老师说的对,我们对这件事一无所知,不经探求证实就掺和进来,确实有违格致之学的精神,咱们回去吧?”

    此话一出口,立即就得到了众人响应,石温之心想:“刚才胖子在回答问题时第一个举手,这次不能让他抢了先!”

    这么想着,他便鼓足勇气从地上站起,大声说道:“老师,我们知错了,这便回国子监去!”

    他说完这话,格致馆的学生们便刷拉拉全部站了起来,挪步往外走。忽然有人噗嗤一笑,杨素抬眼去看,却没想到徐如柏竟然站在人群中,这小子也不知道刚才是怎么藏的,杨素完全没有发现他。

    陆康福也极其好奇地问:“如柏,你怎么来啦?我们出发时,你不是还没到书院吗?”

    徐如柏哈哈一笑,神秘兮兮地说:“这种凑热闹事情我怎么可能不来?只是我身份特殊,往那里一跪,事情就变味儿了,于是就躲着把课听完,看你们要走了,这才赶紧出来了。”

    他做完解释,忽然朝杨素挤挤眼睛,然后大声对跪着的监生叫道:“哟,还跪着干什么呢?你们不急着回去用饭,我们格致馆可先走了啊!”

    监生们互相对望,都有些动摇,杨素对徐如柏微不可查地点头已示称赞,然后快步跑到赵成身前,说:“祭酒大人,现在学生们已经动摇,您趁此机会出言规劝,把他们带回去吧!关于中旨封驳的问题,这批学生只会越帮越忙。”

    赵成本来也没想过会弄出这么大的事情,此时终于有了台阶可下,当然是对杨素连连道谢,然后和身后的一众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监生们回去。

    有杨素演讲铺垫在前,又有格致馆学生们带头,监生们经过一阵骚动,终于有人从地上起身,准备回去。这种群体事件本身就是这样,大家没什么独立的思想,提出来午门跪谏,就会有人跟着,不跪了要回家,自然也会有人跟着。

    于是监生们也不含糊,争先恐后地起身,在赵成的带领下打道回府。叶一清把杨素叫到身边,低声说:“亏了你这个格致馆博士的身份,不然今天还不知会发生多少事情。”

    杨素咧嘴一笑:“从九品也有大力量嘛!”他因为前面扯着嗓子说得太多,这句话竟然嘶哑地不像原本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