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器
字体: 16 + -

第十章:身世

    三日后申时,赵响把准备好的画具塞到怀里,出门而行,兴冲冲的就要去石亭砸那儒生的场子,刚走了几步,听到身后有人喊道:“师兄,且等下。”回头一看,正是智愚赶了过来。

    赵响停步转身,问道:“师兄找我?”

    “主持方丈有请!”

    赵响一惊,忙道:“可有何事?”

    智愚摇摇头,说道:“主持方丈今日午后时查阅上月的录事账本,看到师兄数天前的入寺记录,就让我来唤师兄前去相见。”

    “莫非这化外胡僧的身份穿帮了!也怪自己平素太散漫轻随了,哪里像个修佛之人?”赵响心里咯噔一下,沉吟片刻,试探性的问道:“依师兄之见,方丈找我可为何事?”

    智愚挠了挠光溜溜的西瓜般圆滚的大脑门,说道:“依我看多半是想与师兄切磋佛经了,主持方丈一向有此喜好,上次就和一个大理天龙寺来的高僧闭门探讨《般若波罗蜜心经》七天七夜哩。”

    赵响一听,脑中顿时嗡了。

    “与张白仁等人断字,自己尚可勉强一博,与堂堂大相国寺的主持谈佛论经,何止是班门弄斧,简直就是鸭同鸡讲,牛来弹琴了。”

    一切原由皆由这化外胡僧的名头而来。

    赵响始知扯谎是世上最考量智商的事情了,当你说了第一个慌,就需得用一百个谎来圆那第一个慌。

    “师兄,请跟我来吧。”

    “好,好……”吃人家的喝人家的,现在人家老大有请,自己怎能不从。赵响望了望寺外,只能跟着智愚而行。

    “请问师兄,方丈大师现在何处等我?”赵响魂不守舍的问道。

    “静心禅院。”

    “大师今寿几许?”

    “九十六。”

    “啊!得亨如此天人之寿,当真可喜可贺!

    罗汉殿后有一处清静的禅院,名叫静心禅院。院内有一棵挺拔高立的参天大槐,光秃秃的枝丫上缀满了米粒大的嫩苞,在寒风中瑟瑟颤抖。树下一个小沙弥蹲着用一把蒲扇轻扇炉火,炉上架着一只热气氤氲的茶壶。

    赵响随着智愚到了一间敞开的厢房前,房内除了一张床榻,一副茶几,四面皆是装排着经书的壁柜,地上还散落着许多经书。一个素袍老僧盘坐其中,手捧一本经书,凝神翻阅着。

    只见他长眉垂雪,慧眼横波,一副庄严不苟之态,正是大相国寺的主持心月禅师。

    “果真要切磋经义的架势。”赵响心中暗暗打鼓。

    “主持方丈,人来了。”智愚立在门口,恭恭敬敬的禀报。

    “带他进来吧。”

    “是。”

    “师兄,请!”智愚带着赵响入到厢房内。

    心月禅师抬首看了赵响一眼,两道如雪白眉下一对精目炯炯有神,似能看透人的五脏六腑。赵响被他这一望,心神为之一撼,心里如吊了十五只水桶,七上八下的。

    心月禅师放下手中经书,起身行礼,客客气气的说道:“赵响师兄,心月见礼了。”

    宋时沙门礼节,中原僧人与外邦僧人相见,无论长幼,互执师弟之礼,以示尊敬与亲切,无关各自邦内身份地位。

    毕竟大家都是佛祖的弟子嘛。

    赵响不知此节,还道心月禅师为人太过谦虚,顿时受宠若惊,慌忙深鞠回礼,道:“化外小僧赵响,拜见主持方丈。”

    心月禅师微微一笑,随和的问道:“师兄吃住尚且习惯么?”

    赵响回道:“一切甚好!”

    “那就好,师兄请坐。”

    “多谢方丈。”

    心月禅师在茶几边盘腿坐下,赵响迎面而坐,心中惴惴不安,怀里如揣着一只兔子,不自在的搓撵着手指头。

    “智愚,你且自去。”

    “是。”

    小沙弥提着茶壶进来,给二人的茶盏中盛了七层满,就放下茶壶,出了门去。

    “师兄,请用茶。”心月禅师客气的手一延。

    “多谢,多谢。”

    心月禅师他神色紧张,微微一笑,道:“咱们随便聊聊,师兄不必过于紧张。”

    “是,是......”

    心月禅师呷了一口茶,放下茶盏,凝视了赵响半响,慧目微微一阖,问道:“听智愚说,师兄来自西方柔兰国?”

    “是的。”

    心月禅师雪眉一拧,纳闷的说道:“恕老衲孤陋寡闻,这柔兰国名先前却是从未听说过。”

    赵响强压紧张的心情,回道:“敝邦乃西方阿尔卑斯山下一小邦,人口稀少,国力尚不如大宋一州府,更兼地里偏远,因而籍籍无名。”

    心月禅师微微一怔,又问道:“贵邦修佛之人多么?”

    “回方丈,极少。”

    心月禅师脸上浮现一丝憾意,又说道:“师兄既为柔兰国人,但除了一头黄发,容貌言语,行为举止均与我中原人士无异,且取汉名赵响,老衲甚觉奇怪。”

    赵响忙道:“这不奇怪,小僧原本就是中原人士。”

    “哦!”心月禅师目光闪烁,说道:“烦请师兄道来。”

    赵响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定了定心神,说道:“小僧先祖乃大唐安西都护府辖下一名赵姓护卫,大唐末年,黄巢作乱,中原涂炭,王道不彰,先祖司职已是虚设,又回不得故土,遂在西域住下,取一胡女为妻,安家落户了(那世的父母大人,儿子迫不得已,千万体谅则个。)。”

    心月禅师凝眉静听。

    “紧接着朱温篡唐,五代纷争,契丹南下,烽火频燃,山河破碎,一连动乱百余年,子孙一直觅不得归故时机,后又因生计所迫,一路西迁到了那柔兰境地,至今已有十二代了。”

    “先祖有训,无论迁住何地,姓氏世代不改,家族子弟均需习中原文化,穿中原服饰,行中原礼制,以示不忘祖先故土。”

    心月禅师面色一恭,赞叹道:“贵族身处异域,不忘故土,着实令人敬佩!”

    赵响正色道:“中原故土,桑梓之地,朝思暮念,岂敢言忘。”

    心月禅师欣然颌首。

    赵响见新月禅师神色温和,加上已经说了一通,紧张的情绪少许多,思路开始活络起来,继续说道:“后来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应运而出,一条军棍打下四百余军座,缔造这一片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传承一百五十余年,已是海晏河清,富足甲天下。小僧料想归故佳机已至,遂辞别家人,跋涉万里来到了大宋,一则寻根问祖,二则四处游历求学,昨日方到了这汴梁城。”

    “至于小僧姓名,说来颇有些来历。据家父言小僧出生时啼声如雷,声彻屋殴,三日三夜不休不歇,街坊邻里异之,家父遂取名赵响了。”

    听到这句,老成庄重的心月禅师也不禁莞尔一笑。

    这话倒不假。赵响出生时的确嗓门洪亮,肺活量出奇的充沛,高哭了几天几夜,扰得整个妇产大楼都不得安宁。楼外角落里一个坐了半辈子的算命瞎子,骤闻啼哭声,顿时惊得心脏病发作,倒在了地上,当夜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