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文豪
字体: 16 + -

第四十九章 护花栊翠庵

    思虑之后,史凡决定把手中的三票分别给薛宝钗、林黛玉和史湘云。史湘云有两首诗,本可以给她两张票的,但这样一来,湘云的两首诗每首诗两张票,总共就有了四张票,万一她天真地要用这四张票和宝钗、黛玉的四张票一决高下,那可就要闹出大笑话来了。因此,从这方面考虑,史凡也不应该给湘云两张票,何况黛玉和宝钗两位,一个也不能少。

    虽然想好了把票投给谁,但史凡不敢在李纨面前卖弄浅薄的诗艺,因此想先请教一番,以示礼貌,于是说道:

    “史凡不才,虽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在投票之前想先听听大嫂子评点一二。”

    李纨也不拒绝,从容答道:“黛玉和宝钗的这两首目前得票一样,但她们的风格是不相混淆的。若论风流别致,自是黛玉的这首,若论含蓄浑厚,就得把第一让给宝钗的诗稿了。”

    “那我的那两首呢,大嫂子尽管明说,本姑娘吃得消!”湘云自信满满,主动邀评。

    李纨想了想,笑道:“云丫头的诗写得跌宕潇洒,倒是跟她这个性非常一致,论第三的话也是可以的。”

    “大嫂子评的最公正,我的想法和大嫂子是一致的,因此,我的这三票分别给宝姐姐、林妹妹和云丫头。”史凡说道。

    “这么看来,宝钗和黛玉都是五张票,并列第一了,湘云排在第三。”李纨笑道:

    “从此后,我定于每月初二十六这两日开社,出题限韵都要依我。这其间你们有高兴的,你们只管另择日子补开,那怕一个月每天都开社,我只不管。只是到了初二,十六这两日,是必往我那里去。”

    “这倒是没问题,不过我有一言,事先说好,没人只作一首,作了几首出来的,也只能挑出一首来评比。”探春说着,转而对湘云说道:“云丫头,下次你可不能再作两首来了。”

    “好好好,今天是我贪心了,下不为例。”史湘云爽快地认了错,继续说道:“要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

    “这更妙了。”众人道。

    说毕,大家又商议了一回,至晚,略用些酒果,方各自散去。宝玉和黛玉她们过紫菱洲、缀锦楼,再到潇湘馆。史凡陪李纨她们从另一个方向过藕香榭,再到暖香坞。分叉路口,史湘云随薛宝钗往北边的蘅芜苑去了,史凡陪李纨和妙玉往南过蜂腰桥,先到了稻香村。送李纨回家后,史凡这位护花使者继续送妙玉回栊翠庵。

    一路上,史凡难免觉得妙玉的神秘,记得原著中有写,妙玉是苏州人士,为了确认是否一致,史凡于是问道:“史凡斗胆,敢问姐姐为何住进了这园子里?又是何方人士?家里可还有其他人?”

    “你倒是对嘴的很!也不忌讳!我看你是想喝我的好茶了吧!”妙玉生气道。

    过了稻香村继续往南走,到蜂腰板桥时先不过桥,而是往东走一段路,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栊翠庵门前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

    史凡将妙玉送到门口,正想告辞,却见一个四、五岁的小丫头从屋里跑了出来,径直走到史凡的跟前,也不说话,只是拉过史凡的手就往里拽。

    “小丫头,你这是要拉我进屋么?你这样做,妙玉姐姐可是要生气的!”史凡说着,扭头查探妙玉的脸色,却见妙玉只是叹着气,却无动于衷。

    史凡本以为这个小丫头是服侍妙玉的,可是见这丫头并不惧怕妙玉,而妙玉似乎也对小丫头的鲁莽行径无可奈何,心里便笃定这个小丫头和妙玉的关系不一般。

    史凡正犹豫着该不该跟小丫头一起进屋去,只听见妙玉说道:“那就进屋坐一会吧,我给你泡一壶好茶。”

    好茶沏上,小丫头给史凡递来了妙玉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并给他斟好了茶。史凡不禁问道:“这小丫头是谁,怎么生得如此乖巧!”

    “她是个哑女,不会说话的。”妙玉答道,转而继续说道:“刚才你问我是何方人士,为何会住进这园子里来,家里还有哪些人,史公子若是真心想听,我倒是可以跟你说说。”

    “姐姐请说,史凡洗耳恭听!”史凡正襟危坐。

    原来,史凡眼前的这位妙玉姑娘与原著所写是有出入的。

    妙玉并非苏州人士,而是浙江钱塘人,生在读书人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幕宾,在为地方官做幕僚,没有机会和子女在一起生活。母亲是知识女性,闲暇爱读唐诗,但大部分时间忙于家务,做针线补贴家用。

    妙玉的哥哥比她大四岁,家里虽穷,但还是请了教师指导他读书。妙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自幼喜好读书,有时随哥哥听老师讲课,学到很多历史知识,练习写诗。妙玉生得白皮肤,高挑身材,端庄秀丽,因此是个才貌双全的姑娘。

    早在妙玉周岁的时候,父亲给她订了亲,是高家的人。高家的儿子相貌不扬,矮小弓背,斜眼,性情暴躁狠毒,不走正道,高家觉得对不住这桩亲事,于是伪称孩子有治不好的病,商量退亲。妙玉认为女子只能从一而终,后来高家又来人说明丈夫不成材的实情,但妙玉坚持不退亲,最终还是成了亲。

    妙玉早知丈夫人品不端,更会想到如何克尽妇道,所以孝敬婆母,深得婆婆的喜爱,而丈夫残酷地虐待她,她则逆来顺受。

    丈夫不愿意见她做针线,她就停止女红,丈夫不要她写诗词,并把她的作品毁掉,她则不再吟哦,丈夫赌博,拿她的嫁奁做赌资,输光了,拿棍子打她,拿火灼她,对她手打足踢,婆母来阻止,丈夫竟把母亲牙齿打折.

    更严重的是,丈夫还要把她卖了抵账。妙玉被逼无奈,一面逃到尼姑庵,一面请人报告娘家。她的父亲赶到打了官司,判决离异,把妙玉领回了老家。

    妙玉的哥哥参加朝廷科考,得中进士后,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任上元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辞官后,于两年前定居金陵省都中,举家迁徙,妙玉随同到达。

    妙玉因没有丈夫,几乎按照寡妇的生活规范来生活,穿素色衣服,不发,不化妆,不听音乐,不吃荤腥,取别号妙玉居士,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翌年,贾府起造大观园,预备元春省亲。王夫人侫佛,被妙玉的佛学修为所折服,因而下帖请她进贾府,入住栊翠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