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纪事
字体: 16 + -

第四十七章 辩论

    原本群臣正因八百里加急的事,而闹得人心惶惶时。

    赵枢的一声大喝,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他的身上。

    赵佶眉头一皱,区区一个军汉,也担得起国士二字。

    正想要开口训斥时,却见一老臣从朝班中走出,停到那军汉旁边。

    “陛下,此人流血数斛,若不治疗,恐怕会立时毙命!”

    王恕细细的打量那卫士几眼,便恭敬说道。

    他的声音落下,殿中立刻传出一阵吸冷气的声音。

    史书记载,初唐猛将秦琼曾在晚年长叹:吾少长戎马间,历十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

    以往只以为这是史家的夸张笔法,但众人没想到的是,世间真有人流这么多血没死,且从对方那伤口乌黑的样子来看,受伤的时间也显然不短了……

    龙案后的赵佶面色动容,愣愣的看了下方卫士一眼,良久方幽幽叹道:“真义士也……”

    说着,他朝一旁的杨戬道:“派人将他医治,切莫让忠臣寒心……”

    此话一出,立刻有许多人恭维喊道:“陛下圣明……”

    不得不说,哪怕是赵佶这种昏君,也深知政治作秀的重要性,他未必看得上下方的军汉,但政治表态却要做足。

    赵枢自是跟着朝臣恭维,但眼角的余光,却是打量了几眼王恕,不明白这老头为何会来帮自己,难道他和孟家还有什么交易。

    王恕见赵枢传来的目光,只是淡淡的回以微笑,躬身对赵佶行了一礼,转身退回朝班。

    赵佶皱眉不语,这才将目光重新转移到信上,只是眉宇间的担忧,任谁都能看得出来。

    嘶喇……

    纸张清脆的撕裂声在大殿中响起,所有人都仰视看向皇帝,心中惴惴于上面的内容。

    “臣,济州知州李士桢遥拜吾皇……臣误信邓飞之言,虽已斩杀此僚……今贼势颇大,臣为一州父母,上不能报效君父,下不能保州县安宁,致使治下百姓遭此劫难……有负圣恩,唯愿死节已报君恩……济州知州李士桢绝笔……”

    赵佶的心中越发冰凉,脸色也渐渐变得铁青,双手不自觉的哆嗦,指尖的信纸滑落地上也没注意,他按住龙案缓缓起身,表情阴沉的似要滴出水般,幽幽道:“济州被破了,邓飞诓骗济州知州被杀,李士桢已经殉国了……”

    他的声音已变得低沉尖锐,让殿中群臣听得心中发寒。

    虽然早有最坏的猜测,但乍闻此事,不少人还是露出惊骇的表情。

    大宋建国多少年了,天下何时出现过如此猖狂的逆贼,与官军鏖战不说,竟还能连破两城,如果再不掐灭这股逆贼的话,恐怕后果将不堪设想!

    朝臣都是熟读史书的人,非常清楚反贼长期活跃的恐怖性,一旦无法迅速平定,很有可能让一些无法无天之徒跳出来……

    “诸位爱卿,现在你们商量出结果了么……”

    赵佶修长的食指不断敲击龙案,脸上的不耐所有人都能看清。

    寂静……

    无声……

    所有人都不想开口,也不知如何开口。

    王黼一党是抚、而李邦彦一党是剿。

    这话题原本就争执不下,就算皇帝发怒又如何?谁敢当这个出头鸟?难不成说了观点后,另外一党会倒戈相向,同意政敌的话?别逗了,大家都是聪明人,如果同意你的观点,那岂不代表自己此前都错了?

    赵枢算是明白,政治不过是立场的延续。

    就像奏折刚传开时,李邦彦主张立即拿捕邓飞审讯,而王黼为了拉拢高俅,则进行激烈反对,认为捕风捉影之事不能当真,结果青州城破后,李邦彦自然要乘胜追击,欲将宋江剿灭,王黼只能选择将错就错,期望能招抚贼寇……

    赵枢暗叹一声,他身为联名奏疏的发起者、太子的‘忠实拥趸’,不管从哪个角度上说,都得支持李邦彦一系,现在既然没人开口,那不如自己先上,反正这场政治首秀里,让群臣了解他的政治立场才是目的,至于是否哗众取宠,他才不在乎!

    想罢,他便阔步而出道:“启奏父皇,如今贼势猖獗,朝廷若不以雷霆之势剿灭,恐怕后……”

    他话音未落,立刻有文官从班中走出,直接打断道:“殿下也说贼势猖獗,倘若大军剿贼不利,局势岂不是更加糜烂?”

    赵枢眼睛闪过一丝寒芒,今天是他第一次进入朝会,一言一行莫不被满朝文武关注,日后想要成事,必须让志同道合之辈注意自己,谁敢在这个时间段跳出来,那便是他的寇仇!

    故此,他面上也没露出异色,淡淡的等着对方说完后,才幽幽地道:“不知阁下是……”

    那人眉头一皱,脸上出现了明显的不快,冷哼一声道:“臣谏议大夫李判!”

    赵枢一甩袍袖,冷笑一声道:“阁下原来是文官,本王还以为阁下是个武夫呢,不知什么叫‘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

    李判大怒,对方这是套用礼记上的话,来讽刺他打断别人说话的不礼貌。

    刚想反唇相讥,赵佶冰冷的声音突然响起道:“够了!”

    李判打个哆嗦,偷偷抬眼去瞧上面的赵佶,这才发现不知何时,那个不着调的君王已经怒发冲冠,正站在御阶之上瞪着他。

    “臣、臣有罪……”

    李判脸色一白,下意识跪倒在地。

    若是平时,李判自然不会怕赵佶,因为大宋的皇帝历来喜欢讲道理,恰如当年程颢与神宗皇帝辩论时,便生生的将神宗皇帝说得大呼朕不敢……

    可惜的是,今上不是神宗皇帝,李判是个聪明人,知道上面这位平时还好说话,一副和善儒雅的样子,但谁要在他不快时惹事,他绝对会随便抓个由头,把那人扔到宋辽边境去的……

    赵佶见到对方服软,当即冷哼一声道:“尔等方才不吭声,此刻倒是急着打断别人!”

    他说着,颇为无力的摇了摇头。对这帮大臣的扯皮相当烦躁,摆了摆手道:“皇儿继续说吧。”

    显然,这几日赵佶也被气到了,他不在乎是剿是抚,只关心何时能下章程,让自己能安心返回万岁山中,继续享福……

    “梁山贼寇之心,其实已昭然若揭了!”

    赵枢说着,脑中不由想起历史上的相关记载,沉声道:“宋江谋反于梁山,被朝廷追缴后,一路窜行,先破青州、再破济州,观此行径,不难看出他在往北逃!”

    他话音落下,赵佶这才来了一丝精神。

    这几日里,群臣都在商议招讨之事,还真没人给他说贼寇的动向,如今经赵枢指点,心中一团迷雾豁然开朗,有些迟疑的接口道:“莫非,他们想窜入辽国?”

    赵枢无语,不由对便宜老爹大开的脑洞汗颜。

    当下尴尬的咳嗽一声,隐晦的提醒道:“想来宋江应该不会,毕竟厢兵疲弱……”

    “厢兵疲弱怎么……”

    赵佶话说到一半,不由尴尬的停了下来,这才知道赵枢话里的意思。

    虽然此时的辽国已经势微,且境内又有女真崛起,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人家的实力,都比大宋强的不止一个档次,宋江除非脑袋抽风,才会放大宋不呆跑契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