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纪事
字体: 16 + -

第四十六章 朝臣

    昔年,太祖赵匡胤对材料格外上心,不管是人才、木材莫不如此。

    建隆年间,太祖的寝宫房梁断裂,须用大木更换。

    三司奏报称:“恐怕别的木材都不堪使用,请求将一块巨木截用。”太祖审阅奏折后,不由大怒,认为只需大木的房梁,却要找巨木来用,这不是大材小用么?随后直接在奏折上回骂:截你爷头,截你娘头,别选进来……

    此事虽然不见正史,但在大宋文人间却广有流传,一直颇受诟病,太祖到今上最多就一百多年的时间,没想到今天,皇帝又开始骂人了……

    一时间,群臣互打眼色,不知现在该跪下请罪,还是……讨伐君上,逼他承认错误……

    别以为文臣们不敢,当年寇准逼着真宗皇帝御驾亲征就是榜样,一旦谁能让皇帝让步,那就是要一举成名天下知了……

    赵佶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他的小腿肚子已经开始颤抖,深怕哪个混蛋真的跳出来,那自己丢人就丢大了,他四处打量,想找个人让自己脱困,可惜的是,不管是身旁的杨戬、还是殿下的亲信,貌似都没什么用……

    年老的官员还在衡量得失,一些年轻的官员,已经忍不住心中的欲望,要抬脚出列了……

    “父皇,儿臣不孝……”

    霎时间,一道哭声打破了这诡异的寂静。

    赵佶提上的心终于放下,忍不住偷偷地喘了口粗气,这才发觉,不知何时,自己的后背已经湿了一片……

    “儿臣听杨公公言,父皇为国事殚精竭虑,已是添了几丝白发!”

    赵枢的表情凄然,似是涌出莫大的悔意,呜咽了片刻,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后,这才继续哀道:“贼寇横行乡野,杀我子民,父皇一日只睡半个时辰,日夜忧愁……”

    赵佶听着皱眉,不自觉的与杨戬对视一眼,却见对方微微摇头,这才心中了然,知道赵枢要帮自己解围,一时间,心中竟是涌出一丝感动……

    “儿臣身为臣子,没以身用命去征讨叛逆,反而在殿中纠缠,不知这一会的时间,京东路又有多少黎民被害,累的君父失态,死罪死罪……”

    当赵枢声泪俱下的说完最后一句,群臣哪里还听不出,这雍王分明是在指桑骂槐,但对方说的确实有理,朝廷为此事已经耽误多日,这段时间,梁山的贼寇肯定闹的更大了。

    原本还想沽名卖直的人,一见殿中群臣默然不语,立刻将伸出去的脚收了回来,同时庆幸没跳出去当出头鸟,要不然不死也得脱层皮……

    “雍王殿下说得对,我等在此耗时,恐怕京东路已经生灵涂炭,累及陛下发怒,臣等真是罪该万死!”

    正当赵枢请罪时,一个声音突兀的响了起来。

    群臣回头一看,只见将作少监孟忠厚挺身出列,一脸悲戚的流下两行清泪,不断的叩首请罪。

    有了第一个人领头,一些反应快的人,也跟着跪地叩首,渐渐的,大庆殿的人越跪越多,原本一些认为皇帝言行不当的人,见此情景后,也只能苦笑着跟随。

    没办法,龙案后的官家可不是什么明君,如果有人敢不下跪的话,他肯定会秋后算账的……

    嗯,他无法收拾群臣,但还收拾不了某一个人么……

    此时人们这才注意到,自赵枢这些皇子来了后,便一直站在御阶下首,皇帝也没让他们下去的意思。

    赵佶脸上紧绷的表情舒缓下来,看着下方请罪的大臣,只觉近日以来,自己受的鸟气终于发泄了些,但他也知见好就收的道理。

    是故,只过了片刻,赵佶便抬手作虚浮状道:“诸位爱卿快快起身,朕也是急切间口不择言了,还望诸卿勿怪。”

    “臣等不敢……”

    群臣齐齐大呼,这时,又有一恭维声音响起。

    “陛下与臣等共勉,此举不失为一段佳话……”

    赵枢听这声音有些耳熟,不由回头一看,只见方才‘昏倒’的李邦彦,不知何时已重新站起,笑语融融的对赵佶恭维,而上面的便宜老爹,竟也跟着露出赞许的微笑,朝这浪子点头致意……

    “王黼呢?”

    赵枢心中迟疑,忍不住的往朝臣中看了一眼,却见王黼已经退回朝班,此刻正捋须微笑,似乎对此颇为认同……

    尼玛,都是影帝啊……

    赵枢心中暗叹,忍不住的对大宋君臣竖起中指。

    话说他前世的节操也够低的,不然也不会当个神棍,但像这种被人当面喷了一脸,还能面不改色吃下全部口水的人,他只能报以真心的佩服。

    “报!”

    正当君臣其乐融融、一片祥和之际,一个突兀的喊声突然响起。

    群臣愣住,不由转头看向殿外。

    只见一个身穿铁甲的卫士蹒跚上前,禁军头领下意识伸手阻挡,大喝道:“来者止步!”

    那人却是看也不看,一把将阻在身前的禁军推开,大吼道:“京东急报,八百里加急!挡者死!”

    原本禁军还想拔刀吓唬对方,一听这话,脸色不由吓得苍白,赶紧把武器收好,纷纷让开一条道路。

    大宋律法,公文分四百里、六百里与八百里速度不等,其中八百里加急是直呈皇帝御览的,任何人不得阻拦,违者斩立决……

    那铁甲卫士背上插着一根旗帜,五大三粗的身体不住摇晃,离得近者,更是可以从他的身上,闻到汗臭味与一些……血腥!

    一时间,殿中所有人因为这个铁甲兵的到来,都生出了一股不祥之感。

    那卫士似乎很累,头顶的范阳帽歪了都没在意,每走一步身体都不自觉的晃了下,当行至御阶下时,才重重的单膝跪倒,剧烈喘息的开口道:“陛、陛下,济州急报……”

    说着,他用颤抖的双手,从怀中取出一纸信封高高呈上。

    赵佶脸色青白交替,心中有种最坏的猜测。

    当接过太监转交的信封时,赵佶还是忍不住惊呼了一声,因为他清晰的闻到,信封上浓厚的血腥味……

    那铁甲卫士见到赵佶接信,脸上这才露出宽慰的表情,接着身体摇晃了下,竟是一头栽倒在地。

    两方群臣惊叫一声,赶忙闪到一边,生怕这浑身腥臭的家伙污到自己。

    赵枢眉头一皱,他虽不是好人,却也不忍为国征战的将士,被人如此嫌弃。

    当下快步向前,忍住对方身上传来的异味,将他身体扶了起来。

    嘶……

    当看清对方身上的惨状,赵枢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对方双手、胸口、肋骨有多处伤口,其中许多还在流血,尤其是肋骨处,竟然可以看到血粼粼的骨头……

    “来人!”

    赵枢的脸色刹那间变得肃穆,清冷的声音在大殿中立刻响起。

    “此人乃我大宋国士,快传御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