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纪事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逢迎

    “陛下驾到……”

    赵枢两人觥筹交错时,尖细的嗓音彻响于大殿,两人一惊,赶忙相互使了个眼色,返回座位正襟危坐。

    霎时间,原本有些吵闹的升平楼瞬间安静下来,无数人将注目礼投向门口,只见几名太监手持宫灯引路、宫女手持障扇交叉着,簇拥着赵佶走了进来,因赵宋五德属火,故而又有炎宋一说,君王龙袍多以赭红色为主。

    只是此刻赵佶的旁边,并非如众人猜想的那般,站着的是皇后或太后,而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妇人,看赵佶的态度,似乎极为尊敬此妇人,便是他的生母钦慈太后也只能在后面跟着,低眉顺眼不敢多言。

    许多人见到这个老妪,心中着实惊骇莫名,静静的等赵佶一路行至内殿时,才不约而同的施礼唱道:“臣等拜见陛下……”

    说着,又过了一会方又道:“见过太皇太后……”

    “诸位爱卿平身……”

    赵佶清雅的嗓音在殿中穿过,待众人坐好后,方又道:“此次宫宴多是与朕亲近之人,且太皇太后大驾光临,朕不胜喜之,诸卿不必多礼,尽兴即可。”

    他说罢,便举起酒杯仰头引尽,然后向一旁杨戬点了点头,便见杨戬阔步迈出,沉吸口气喊道:“陛下有旨,开宴……”

    众人听后,这才伸出筷子吃菜喝酒,不多时,便见宫中的氛围已经热络起来,外厅甚至隐隐有笑声传来,不过内殿的人却不敢如此放肆,毕竟皇帝、太后、太皇太后还在,方才还吵闹的皇子们,此刻一个个如同乖孩子般,除了吃饭外,大气不敢出。

    赵佶不以为许,吃饭时,总是有一句、没一句的陪太后、太皇太后闲聊,也不知说了什么,三人的表情也颇为愉悦。

    “母后,您尝尝这到鲤鱼,味道很是鲜美。”

    说话间,赵佶已将鱼肉放到太皇太后的桌前。

    老妇人此时很是高兴,一双眼睛已经弯成细缝,在鱼肉上轻允一口,发现果然滑嫩可口,不由感叹道:“难为皇帝用心为老身剥鱼刺了。”

    赵佶笑了笑,轻声道:“母后说笑了,当年若非母后,儿臣又怎会有今日地位……”

    赵枢在下面听了良久,这才明白太皇太后的身份,原来是当年神宗赵顼的向皇后,同时也是哲宗的嫡母,因昔年哲宗死时无子,她便选择还是端王的赵佶为君,等赵佶登基后,自然投桃报李,对向氏一门倍加恩宠不说,还破格将向太后进封成太皇太后,须知太皇太后一般,都是皇帝的祖母才能担当,向太后明显还不够这个辈分。

    也难怪一旁的太后大气都不敢出,别看她此时的身份尊贵,但当年赵顼活着的时候,她还只是一个美人,生死之间全看向皇后心情……

    向太后毕竟已老眼昏花,不清楚这天下早被她选出的皇帝给败坏了,还以为宋朝像从前那样国泰民安,笑语融融的看着底下的诸位皇子道:“现在国家强盛,老身也没有过多的念想,只想看看诸位皇子,待日后见到神宗皇帝时,能给他说说天家的情况……”

    赵佶叹了口气,轻轻拍打着太皇太后的手背,有些恬不知耻的道:“母后何必说些不吉利的话,我大宋现在越发安泰,正是母后享福之时……”

    说罢,这才转过头道:“尔等也听到太皇太后的话……”

    话为说完,他的脸色就变得难看起来,原来是恰好注意到首位上的赵桓,此时已经醉醺醺的倚靠在椅背上,似乎到了不胜酒力的地步!

    下面的赵枢一直在注意赵佶脸色,见他有发怒的迹象,心中立刻大叫不好,赶紧抱拳说道:“谢皇祖母关心……”

    他声音颇大,一下将有些朦胧的赵桓惊醒,对方打了个哆嗦,抬头一看,却发现自家父皇那冷冰冰的眼眸……

    “太子似乎醉了,要不早点去休息?”

    赵佶没理赵枢,语气幽幽的开口道。

    “儿、儿臣……”

    赵桓冷汗滴滴落下,赶紧低下头,不敢与赵佶对视。

    倒是他的老婆朱琏明显有担当的多,对着皇帝盈盈一拜,刚要解释时,却见对方直接摆手示意安静……

    赵佶等了许久,发现这儿子只是哆嗦,根本没有解释的意思,连旁边妇人都比不上,不由失望的叹息一声,摇了摇头道:“来人,将太子扶回去休息吧……”

    “父皇!”

    赵桓心胆俱裂、惊恐的惨呼一声,此时宫宴尚未结束,如果真被驱逐出去的话,太子之位就没了!

    杨戬正要派人将太子送走,谁知他还没动,方才说话的赵枢已经霍然起身,直步朝赵佶走了过来。

    方才对方提醒赵桓时,赵佶就已经有了些不悦,此时见到他还敢过来,当即冷声道:“莫非你也醉了?”

    赵枢是个人精,自然明白这是便宜老爹提醒自己少废话,若不然也让自己滚蛋,不过他早在和赵桓饮酒时,便想到了个绝佳的借口,此刻自然不会再怕,反而施施然的笑道:“禀父皇,方才确实和大兄喝了点酒,虽然未醉,却也微醺了……”

    赵佶一滞,没想到对方如此坦白,冷笑连连的说道:“那你也回去休息吧。”

    “这个……我看还是算了,毕竟我与诸位兄弟多日不见,怪想念他们的,趁着大好的年景,还想与他们聚聚!”

    此言一出,整个内殿鸦雀无声,所有人愣愣的看着赵枢,想不通这厮哪来的胆子,竟然敢跟皇帝老子这样说话。

    赵枢不管其他人的想法,自己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起来,躬身施了一礼说道:“难道父皇不想听听,我与大兄为何饮酒?”

    “你们饮酒,与朕何干?”

    虽然经赵枢一说,赵佶心中也免不了有些想法,但他是个好面子的人,自然不希望自己说过的话被人劝服,语气依旧生硬无比。

    要说察言观色的本事,这个世界里赵枢认第二,恐怕就没人敢认第一,他只听声音,就知道赵佶已经被自己的话吸引,当即笑得越发放肆的道:“父皇可愿与儿臣打个赌?”

    “赌什么?”

    “就赌父皇听到我与大兄饮酒的原因,不止不会怪我们,反而会大喜过望如何?”

    眼见赵枢一脸信誓旦旦的样子,赵佶的兴趣也被提了起来,看了一旁的太后、太皇太后一眼,终于决定不把事情闹大,没好气的说道:“说吧,如果你能让朕满意,今晚的事,朕权当没有发生!”

    赵枢心中松了口气,这才笑着对一旁的杨戬道:“还请杨公公准备笔墨纸砚。”

    “陛下……”

    杨戬露出迟疑之色,向赵佶露出征询的表情。

    “你小子事还挺多的,去吧……”

    赵佶见过赵枢的字体,回想起今日下午的字体,也是忍不住的一阵期待,暗道只要老五能写出下午那水准的字,那今天事情算了也无妨。

    等小太监拿来纸笔后,赵枢环视一圈,发现自己的诸位兄弟表情各异,有的冷眼旁观、有的饶有兴趣、更有的冷笑连连,他眸光深远,已经盘算好日后如何应对这些人,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拿起笔来便大肆挥洒。

    因下午写了两幅字帖,他的笔迹已然成型,挥毫泼墨间,尽显赵体字的结体宽绰秀美,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的特点。

    待将笔放回原位,赵枢心中没由来的一叹,暗道不知这东西交上去后,士林会不会说他阿谀奉承?不过转瞬间,他又想到自己本就没有名声,倘若做事还瞻前顾后的话,恐怕真将泯然众人矣……

    虽然心里有点恶心,但赵枢还是举起字帖道:“适才我与大兄讨论的便是这四字,皆认为古往今来的帝王之中,非是父皇这等雄才伟略之君主,无人可应这名号,是以多喝了几杯。”

    赵佶朝杨戬使了个眼色,饶有兴趣的打量赵枢。

    他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赵桓面上的踟蹰与疑惑,哪里不明白这是五皇子帮太子开脱,只是他现在的求知欲被勾了起来,也想要看看是什么字,能让这个儿子如此有信心,自己一见还会龙颜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