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虎臣
字体: 16 + -

第三章 师出燕青

    郑虎臣正在做梦,梦见自己四肢疲软的躺在一只破船上,四周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海水,看不到丁点岛屿陆地的痕迹,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漂流了多久,就这样漫无目的的飘着,顺着海浪随波逐流。

    飘啊飘,摇啊摇,风平浪静的海面,突然出现一道巨浪,朝着破船铺面而来,手忙脚乱的寻找木浆。自己明明固定好了的木浆,也在这时随之不见,他顿时慌乱了起来,以手当桨,一刻不停地划着。

    手动桨怎么能抵挡海浪的侵袭,在海浪即将到达破舟的那一刻,孟虎臣从睡梦中惊醒,试图坐起,却总觉得有座大山压在他身上,就是使不上力气。

    彻底睁开眼之后,才发现面前一个穿着红衣的小姑娘,趴在他的被子上,不停地摇晃着他的身体,看到他醒来,迅速从椅子上拿来他的外衣,又从床边拿出他的鞋子,眼巴巴的瞅着他。

    “大兄,你前段时间答应我,今天去马场,带我骑马,快点啊,时间快来不及啦!”

    “小灵儿,我说过多少遍了,别叫我大兄,叫大哥,或者哥哥都行,记住了吗?”

    “灵儿谨记哥哥教诲,那还去不去马场了,我都盼了好几天了!”

    “去啊,哥哥答应灵儿,当然得去啊,男子一诺,重值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郑虎臣一边穿着外衣,一边和颜悦色的说道。这红衣小女孩乃是他一母同胞的妹妹,郑红灵。那天刚刚穿越醒来之后,兴奋不已,急忙跑出房间通知父母的红衣小姑娘,便是她。

    郑家家长郑埙虽然也有两房小妾,但一直未有所出,郑家只有他和妹妹两个小辈,所以在重男轻女相当严重的古代,父母对郑红灵也是宠护有加。

    父亲郑埙原本是个举人,屡试不第,一怒之下,苦练弓马功夫,奔赴前线,戍守边疆,报国保家。

    贾似道父亲贾涉,以招安山东忠义军起家,而郑埙奔赴边疆,正好投在贾涉门下。当时宋金谋和,忠义军认为对自己不利,朝廷又克扣了他们不少钱粮,随即起兵反叛,结果镇压不够及时,忠义军规模逐渐扩大,朝廷派时任楚州知州的贾涉,出面招抚叛兵,稳定局面。

    郑埙在其中出谋划策,又依靠勇武之力,三箭连发,震慑住当时混乱的局面,挽救危局,可惜时运不济,在最后一次的对抗中,中了流矢,功成身退。郑埙养好伤后,贾涉与山东忠义军在解救淮东危机表现优异,获得朝廷嘉奖。

    郑埙因为是个举人,且有招抚忠义军之功,受到了当时官家宋宁宗的召见,特例赐下圣旨,授职会稽县尉,以示荣宠。

    当然朝廷也有以此激励读书不得志之人,报效边疆,共御敌寇的心思。别看是一个小小的会稽县尉,要知道南宋皇帝死后的皇陵,都在会稽,可见这小小的会稽县尉不容小觑。

    当时正值一二一九年,直到现在,郑家已经在绍兴府(会稽属于绍兴府)扎根一十五年,郑埙从县尉升到司户参军,而且由于本人从未挪过窝,在绍兴府的关系网,越撒越大,期间更是活人无数。

    州府的知州、通判、推官,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司户参军属于文官序列,几乎都是三年一换,只有郑埙雷打不动,生财有道,不少史员都仰仗他混饭吃。

    这些州府长官三年即走,史员还得继续养家糊口,再加上郑埙知轻重,明得失,处事尺度把握极好,也没人愿意得罪这个先皇特赐圣旨的标杆人物。

    当今官家宋理宗,也因得位不正,行事颇有顾忌,虽对郑埙有所耳闻,但因郑埙做事不太出格,就没太放在心上,久而久之,郑埙这个特例,也在绍兴府更加树大根深,关系盘根错节。

    若要详细将郑虎臣父亲的发家史,讲个清楚,非得再开一本小说不可,那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郑家在绍兴府产业不多,利益共分,合作共赢,手段应用的自是惟妙惟肖。郑家只做三样产业,药铺、酒楼以及马场,马场是郑家垄断产业,盐铁漕运从来不占。

    司户参军还兼管收税,以前到绍兴府任职的长官中,有两位把这项权利收回去过,可年终考核的时候,一位只收了一半税,一位闹出了人命,朝野听闻之后,直接将这两位长官撤职查办。

    这里面的是非黑白,很难说清,封建王朝的史员阶级庞大繁杂,真要打到一切,这颗大树必须推倒再栽。身处天朝的办事人员,态度也没见有多好,遇事推诿,屡见不鲜,更何况封建时代呢。

    郑虎臣伸着手,小灵儿乖巧替她抹着香皂,闻着香皂的香味,一脸陶醉模样。

    天朝中学生都明白的皂化反应,身为穿越党,怎能忍心不替天朝人民传播福音,发放福利。

    来到这个世界,岂能只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郑公子,你这香皂,真是不错,比皂粉好用多了。我走时能送我一块吗?”

    “一块?燕姑娘,这你都好意思开口,必须一箱,整整一百块,全部打包带走,带去临安。”

    “顺便给你二师兄的哪些狐朋狗友,都送上一块,拉近一下关系,告诉他们,觉得好,用心帮我打打广告,这件事办得好,我还有几样好东西,无偿让他们试用!”

    “我二师兄是正人君子,才没有什么狐朋狗友,胡说八道!”

    “奸商!”

    呸,烦人的小胖子,怎么总是出现在不正确的时候,没见我和燕姑娘聊得正开心吗,也太没点眼力见儿。

    郑虎臣吐了口漱口水,对着小胖子郑国华,道“跟屁虫,早课做了没有,我可听你师姐说了,不做早课,门规伺候!”

    “待在这儿干啥,别打搅我和你师姐谈论人生理想,造福大宋子民,别地儿待着去。”

    “郑老虎,日上三竿,你才起来,不害臊!”

    这是小胖子赵国华送给郑虎臣的新外号,郑虎臣回以颜色,直接称呼赵国华,跟屁虫。

    抬头望向天空,果然已经日上三竿,不由讪讪笑着。

    “昨天吃得太饱,晚上睡不着觉,这才起晚了些,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这道理,你郑哥哥我还是懂的。”

    “郑公子虽是武人,学问也是不低,总是妙语连连,发人深省。”

    “这句话还真不是我说的,前朝也有人说过,我只是加了几个字,发扬光大而已。燕姑娘可莫要崇拜我哦!”

    “装逼!”

    “跟屁虫,哪儿凉快,哪待着去,看见你,我就控制不住我自己!”

    这小胖子,聪明伶俐,郑虎臣昨天顺口损了他一句,仅仅从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口气轻重,便能体会出装逼的精髓含义以及适用场合,活学活用,竟然用到了自己身上,人才啊,日后必定大有所为。

    “燕姑娘,不知家师是谁,教导出你和郑国华这样出类拔萃的弟子,作为武人,我也心向往之,有机会定要拜访一番!”

    看着燕兰英几近哭泣的脸,郑虎臣随即收起了玩世不恭的态度,表达了诚挚的歉意和劝慰,才让她渐渐缓了过来。

    她这才慢慢开口道“实不相瞒,我曾祖父姓燕名青,曾祖母则是李师师,他们当年离开汴梁之后,随后在平阳隐居下来,可惜我燕家人丁单薄,我兄长去世的早,四年前,我父亲收了我小师弟为徒,只教授了一年,也随之离开了人世。”

    “燕家如今仅剩我一个人,我守丧期满,心情终于好了不少,二师兄对我最是疼爱,在大师兄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后,便打算去临安看望他,结果......”

    说道此处,眼泪便顺脸划落下来,郑虎臣又是一番好言安慰,扯开话题,东扯一句,西扯一句,缓解尴尬气氛。

    “哥哥,遵照你的嘱托,小妹我已经准备好了所有东西,我们可以出发了吗?”

    郑虎臣感激的看向及时出现的小灵儿,换了一张阳光向上的脸容,和燕英兰同时站起。

    “目标,马场,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