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虎臣
字体: 16 + -

第二章 赠人宝马,不留奸相

    “好一句最是那一板栗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这位兄台不仅弓箭技艺了得,这一句妙言也吟得恰如其分,在下佩服,佩服至极啊!”

    郑虎臣抬眼望去,对方一身读书人的打扮,身着烟青蚕丝长衫,左手拿着一卷书,右手不停的抚摸着一小撮胡子,笑眯眯的看着他。

    “好说!好说!妙言我能吟得,妙诗我也能吟得!”

    “哦?吟来听听!”

    “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如何?”

    读书人打扮的兄台,顿时满脸错愕之色,回味片刻,越来越觉得此诗有味道,不禁大呼不已。

    “妙!当真是妙趣横生,这诗看似朴实无华,实则韵味悠长。”

    “先是通过对整体的描述,点出严冬的雄浑壮丽,然后急转直下,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引出铺满白雪水井的近景描写,直接让人身临其境,一股寒意立即扑面而来,最后通过黑白两色的鲜明对比,黑的变白,白的更白!”

    “道尽了这世间蝇营狗苟,是非黑白!在下浙江天台贾似道,字师宪,敢问兄台贵姓?这首诗可有诗名?”

    靠!刚来大宋,就让我民族英雄郑虎臣,遇见了一代奸相贾似道,世间事果然奇妙无穷。

    一句开玩笑的打油诗,也能让你品出人世间的是非黑白,起起落落,确实不是浪得虚名之辈,也不枉你奸史留名,奸人基因简直融入了你的灵魂。还能对我佩服之至,我更该对你五体投地才对。

    “贾兄,谬赞!在下绍兴府郑虎臣,可不是什么读书人,刚刚成为武举人,平时也不喜读书,游戏之作,见笑!见笑!”

    “至于这诗名吗,在下读书少,见识浅薄,起了个俗名,咏狗。贾兄,以为如何?”

    “俗!真俗!俗不可耐!”

    两人对视了一眼,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完全不理会周围百姓的诧异与迷惑。

    “他四婶,这霸王虎被板栗砸中面门之后,竟然会作诗了,了不起!”

    “确实了不得,张老汉,你那孙子脑袋也不灵光,回头啊,也用板栗敲下面门,说不定还能中个秀才!”

    “四婶,真的如此吗,我没读过书,你可莫要骗我!”

    “是啊,四婶,你识字多,见识也比我们多,真的如此?”

    “骗你们作甚,大家都知道,霸王虎以前什么德性,被板栗敲中面门后,就会吟诗了,看那读书人对他评价如此之高,这招必定管用!”

    “你敢试试吗?”

    四婶也是个暴脾气,在周围街坊的注视中,又被这么一激,气冲霄汉,洋洋得意,道:

    “试试就试试,谁怕谁啊,等我家小六中了秀才,考了状元,有你们巴结的时候!”

    “马大姐,林家嫂子,刘家妹子,等着喝我们家小六的状元酒吧!”

    这流言随着这一小撮人的交头接耳,也逐渐在绍兴府百姓中传播开来,据说随着郑虎臣的成就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直至许多年后,绍兴府百姓家的孩童在入学前,需请一位妙龄女子,弹指一板栗击中面门,这样做有助于家里孩童上学事半功倍,俗称“开窍”。

    以及日后种种啼笑皆非之事,暂时不表,回归正题。

    郑虎臣和贾似道两人双手捂着肚子,仍在嗤嗤笑个不停。

    燕英兰发现吕小布吓得湿了裤子,用手指弹出那颗板栗,击落羽箭之时,便已经原谅了郑虎臣和吕小布。又见郑虎臣做了一首咏狗诗,惹得这位看着学问高深的读书人连连夸赞,由于宋人对读书人骨子里的敬重,连最后仅剩的一点恨意,也莫名的消失了。

    拉着一直瞪眼瞧着吕小布的小胖子郑国华,来到郑虎臣身旁,咳嗽一声。

    “郑公子,我师弟身上还带着伤,你难道不应该帮我们找个地方,让我师弟好好养伤吗,我们也不是想要讹你,只是我们俩人是偷跑出来,身上带的银钱早已经花完,走投无路,才会当街卖艺,挣些盘缠,继续上路。”

    “所以,还得麻烦你一段时间,等我师弟养好伤,便会继续赶路。现在出了这档子事,也不好再卖艺挣钱,等到了临安,找到我二师兄,所需花费我自会还你!”

    郑虎臣笑了半天,才发现竟然把当事人晾在一旁,赶紧连连致歉。对吕小布招了招手,吕小布屁颠屁颠跑过来,对着他道“先回府把裤子换了,然后把府里的客房,打扫出两间来,记得换床新被子,天冷,莫让燕姑娘着凉!”

    又见小胖子脸色不善,尴尬地再次吩咐道“别忘了把我们府里和我感情甚深的老母鸡杀了,给这位小弟弟补补身子!”

    “少爷,府里没养鸡,您平时都是直接在外面吃饭!”

    “你再仔细想想,真的没养?”

    “哦!哦!养了一只,陪着您好些年了,这母鸡也有灵性,每天早上准时到您房门口打鸣,喊您起床,这么多年下来,感情自然就多了起来!”

    郑虎臣意味深长的看着吕小布,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不枉这三天来对他含辛茹苦的培养,很是上道啊!

    “哎,没办法,谁上你下手没个轻重,看把这位小弟弟伤的这么深,为了替你表达最诚挚的歉意,少爷我只能把心爱的老母鸡杀了!”

    “呜......,少爷对我太好了,我吕小布定当结草衔环,以报少爷提携之恩!”

    哎呀,我去,你还真会顺杆往上爬,和少爷我配合的不错,回头有赏,大大的有赏。

    “好色之徒!”

    “虚情假意!”

    “诶呦喂,你个小屁孩,怎么对我家少爷说话呢,找打是不是?”

    “打就打,怕你不成!你之前能打倒我,那是我猝不及防,你以为就凭你那三脚猫功夫,能抵挡住我的攻击?”

    “先让你养几天伤,到时我俩便在这里分个高下,谁不来谁是孙子!”

    “求之不得!”

    “住口!”

    燕英兰和郑虎臣呵斥道。郑虎臣又给了吕小布屁股一脚,恨铁不成钢的道“长本事了是吗?”

    “平时怎么教育你的?我要的是和谐!和谐大宋!”

    “自己人掐什么掐,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儿,有本是欺负蒙古人去,别总想着窝里斗!”

    “走出去!走出去懂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有敢于走出去,善于走出去,才能还我大宋一片美好的明天!”

    “还不快去,把我吩咐你的食材都备齐了,我要好好招待贾兄和燕姑娘,当然还有这位小弟弟!”

    吕小布也是服了他家少爷,自从少爷醒来后,这道理少爷咋就讲的这么明白呢,一套接着一套,说得他都有些意动。自从听了少爷的话,这两天他上街都不忍白拿周边商贩的水果。

    有一次,白拿了大牛家的鸭梨,过了一条街之后,自己又鬼使神差的回到大牛梨摊前,付了梨钱,在大牛疑惑眼神的注视下,扬长而去。还真别说,这大牛家的梨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甘甜。

    “油嘴滑舌!”

    这又是小胖子发出的,文化素质不低啊,四字成语一个接一个的往外蹦,还如此的惜字如金,有点意思,有点意思。郑虎臣打量着小胖子郑国华,如同猫咪看到了毛绒玩具一般。

    “郑国华小朋友?几岁了?上过几年私塾?武艺练得怎么样啊?”

    “幼稚!”

    有趣,有趣,四个字变成两个字了,没想到古代还有这么可爱的小朋友,没白来一趟古代。

    “郑国华小兄弟,这样喊你总行吧,来告诉哥,喜欢吃什么,哥请客,就当给你陪个不是!”

    小胖子满脸不信的看着他,似乎又挡不住吃的诱惑,吞了口唾沫,然后下定决心,一咬牙道“这可是你说的,烧鸡、东坡肉,我的最爱,我就爱吃这两样!”

    怪不得你那么胖,原来是个吃货,同道中人,有弱点,就好办,不信你不上钩。

    ......

    饭毕,郑府大门外。

    贾似道牵着一匹骏马,依依惜别道“郑贤弟,没想到我贾家和你郑家竟有如此渊源,郑世叔还在我父亲那里干过文职,以后定当多多来往!”

    “可惜因我沿途游玩,眼看嘉兴报到之日便要到了,否则定与你促膝长谈,相见恨晚呐!”

    别啊,我们俩注定有敌对的一天,等你以后得了势,当了宰相,先是抄我家,霸我田,家人全被你流放烟瘴之地,家人一个个凄苦死去,蒙当今皇帝大赦,只有我一个人回来,当了会稽县尉。

    最后你把路走到了穷途末路,还得我送你最后一程,我俩千万别促膝长谈,不然我心里的小九九,岂能瞒过您奸相大人的慧眼。

    “贾兄,公事要紧!我家里马场有四大神驹,无情、冷血、铁手、追风,我自作聪明,前三个都不适合你,只有追风才适合你的儒雅气息,你只管牵走,也算小弟我的一份心意!”

    “我乃是武人,好话不多,便不留你了。”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贾似道这回可能是真被郑虎臣给感动了,从怀里取出一份手札,递给郑虎臣,千叮咛,万嘱咐道“贤弟,这手札你好好收着,为兄知道你明年要去考武状元,若是到了临安,遇到什么难事,你拿着手札可以去找殿前司的韩昱,韩副指挥,他看到手札,便会将你引荐给家姐。”

    “家姐蒙官家怜惜,封为贵妃,相信家姐听说你是故人之子后,必会照料一二。”

    看着贾似道远去的背影,郑虎臣默默走向府内。寒冬凛冽的冷风吹过,吹开了虚掩的门,门房打了个趔趄,紧了紧衣袍,正了正火盆,继续打起了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