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那些事儿
字体: 16 + -

第二十七章 众将归心

    张安张平王毅几个把两位老夫人安顿好之后,来到议事大厅,张安派人把邓展和典韦叫来。在等候这两个人之余,三人便在厅内闲聊。

    张平便笑着问,“不知这次朝廷要给兄长什么样的封赏?估计不会太低把。”

    王毅轻笑一声,“只是广宗先登之功,恐怕就能封个关外侯了。可惜,张梁首级让孙文台抢了去。张角又早早死掉。”

    张平顿时不满,“那是我不在。要是我在,孙文台算什么。说什么也得把张梁首级抢过来!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张安摆了摆手,“不管朝廷给什么封赏,都是父亲拿命换来的。子文,日后莫要再毛毛躁躁了。我知道你自幼习武,武艺高强,但你的性子太过善良。经历此乱,希望你以后能独当一面。”

    “大哥教训的是。以后必当严加约束自己,勤练武艺,学习诗书,不在让母亲和兄长担忧了。”张平严肃的说。不知道为何,张安就只比张平大了两岁,也算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但张平很怕张安。在他心里最害怕的人,除了自己父亲,就是自己兄长张安了。很奇怪的感觉。有点畏惧,又很敬畏。好像自己兄长身上有种莫名的威严气质。

    张安看他这么严肃,不禁失笑,“昔日父亲让你读书习武,也是为你好。只可惜,你这小子性子顽劣,只喜欢耍枪弄棒,看到书简就睡着了。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只能习武强身,却再也不能更进一步。希望你能理解父亲对你的期望。”

    张平听了,眼眶微红,自己小时候也算是阳翟一霸,整日里在阳翟惹是生非,不过大都看在父亲面子上没有计较。现在想来,确实没少让父亲操心。可这以后,再也没人给自己遮风挡雨,自己也要努力,为兄长排忧解难了。

    三人正说着话,张安抬头看到邓展典韦二人,裸露上身,背负荆条,进入大厅便跪地前行。张安大惊,急忙上前伸手欲要扶起二人,可二人均不起来。

    “请主公责罚!”邓展典韦二人跪在地上齐声说道。

    张安这才反应过来,二人这是负荆请罪来了。想来二人是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好张勇,以至于让张勇城头中箭,并因为死去,南皮甚至也差点被攻破,二人心中深感不安,愧疚难当,想来想去,便想到了这一出。

    张安有点哭笑不得,“二位先起来再说。虽然父亲已经故去,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父亲中箭也怪不得二位,二位实在不必如此。”

    典韦瓮声道,“主公,老主公中箭一事,我二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身为老主公贴身护卫,却不能保护老主公安全,实在是罪该万死!”

    邓展也在旁说道,“某自认,武艺不在当世任何人之下,甚至能与我比肩者不过寥寥数人。可我却让老主公身陷险境而不能相救。要如此武艺又有何用?若主公不惩罚我二人,恐怕此事会成为我二人心魔,我二人武艺终生都将止步于此,甚至会倒退。”

    张安叹了口气,“当日南皮血战之惨烈,我早已听子文说过。那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在奋勇杀敌,就连田大人沮大人此等文士都在城头奋战。你二人武艺高强,想必我父亲更愿意让你二人协助守城,而不是在他身边护卫左右。我父身为勃海郡守,又不可能临阵退缩。身中流矢,只能说合该我父命中有此一劫。”

    “请主公责罚!”邓展典韦二人仍然不起身。

    张安盯着他俩看了半晌,摇了摇头,“既然这样,我也不强劝你二人。你二人皆为心腹,我也不可能让你二人产生心魔或者弃汝二人不顾。这样吧,我交给你二人一个任务,不知道你二人可愿意接受,将功补过?”

    邓展和典韦相视一眼,齐声说道,“请主公吩咐!”

    “现在勃海虽然平定,整个冀州的黄巾也销声匿迹,但是大多都落草为寇,危害乡里。我令你二人不带一兵一卒,游走冀州,斩杀一千黄巾祭奠我父。顺便在冀州招收五百二十岁左右的精壮,有你二人训练,日后也由你二人统帅,作为我的护卫。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愿为主公效劳!”

    “既然如此,你二人便下去准备准备吧。你们想什么时候出发便什么时候出发。”张安看到二人终于不再请求自己处罚他们也是松了口气。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处罚他们。还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做,转移注意力。

    “诺!属下告退!”邓展典韦二人起身出了大厅便直奔自己住的地方,准备随身物品。

    王毅赞到,“此二人真乃忠义之士。尤其典韦,忠义武勇却又心思细腻,实乃护卫统领的不二人选。邓展此人虽说也以忠义为先,可为人处事却有些势利了。”

    张安点了点头,“只要他不负我,我也必不会负他。再怎么说,他也是子文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子文,记得对你老师多关心关心。”

    张平点点头表示同意,“若无老师,恐怕我也不会练成如此武艺。老师说,我的刀法已经大成,缺的是实战。经过实战,博取百家之长,方能达到圆满之境。”

    “实战日后有的是机会,等典韦回来,你们二人也可切磋一番。军中张郃武艺也不错,你们都可切磋。点到为止即可。”张安说道此处,好像想起来什么,“对了,派人把张郃叫来,还有新近投降的周仓,之前被俘的褚燕也都带过来。让徐和、司马俱、韩风、唐胜、牛猛几人都过来议事大厅。另外把田大人沮大人审大人辛大人等人也都叫来议事厅。”

    “周仓武力不俗,张郃统兵有方,通晓兵法,乃大将之材。褚燕年纪略小,据说在黄巾军中备受张角宠信,建议张角突袭南皮的就是他。稍加锻炼,此人日后也能独当一面。”王毅知道张安的想法,想让这几人熟悉一下,掌管勃海军队,“不过你既然决定这么做,要提前给徐和等人打好招呼,毕竟徐和、司马俱、唐胜、牛猛几人也是张府老人了。加上韩风,在此次平乱中又多有功绩。别寒了众人之心就好。”

    “我自然晓得。徐和等人负责招募训练新军。张郃周仓褚燕负责统帅老卒讨伐勃海黄巾余孽。他们在战场多有交手,想必也都有一定了解。”张安不以为意,“再说,现在恢复勃海,稳定民心才是最重要的。”

    “幸好,高城、重合、阳信、武县、浮阳几地没有遭到大乱,勃海根基还在。要不然,恐怕没个几年功夫根本不行。”张平在旁很是气愤,“黄巾逆贼也着实可恶,好端端的作乱干甚。”

    “要是能有一口吃的,谁会把命拴在裤腰带上去作乱寻死呢?”张安看了张平一眼,“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要是百姓安居乐业,这天下哪里又会有叛乱发生?其实百姓要的很简单,吃饱穿暖,有地种而已。”

    张平沉默不语。

    张安继续说道,“就拿这次黄巾叛乱来说,虽说很多都是被胁迫的,但是作乱的黄巾贼恐怕没有世家,没有士族,没有豪强,都是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他们也只是为了给自己找条活路而已。说到底,还是大汉的上层已经腐朽了。秦末是苛政杂税太过繁重导致陈胜吴广之辈揭竿而起。而此时却又不同,耕地更多的集中在世家士族之中,百姓无地可种,又逢此天灾,饿死是死,反抗也是死,还不如拼一条活路出来。”

    张安话音刚落,大厅外便传来一声喝彩,“主公所言甚妙!元皓受教了!”说着便看到田丰等人从厅外进来。田丰神色肃穆,对着张安大礼参拜,“丰在此代替天下百姓谢过主公!”

    其余诸如沮授审配辛评辛毗等人也都是大礼参拜,“吾等替天下百姓谢过主公!”

    随后进来的张郃周仓褚燕也都听到了张安的这番话,听得心中激动不已。之前自己从未听过有人这样说。不过想想也是,要是有吃的有穿的有田种,谁会闲着没事作乱呢?

    “主公真乃仁义之君!燕有眼无珠,此言欲要跟随大贤良师为万民讨个公道,却不想今日闻听主公箴言,方知主公心怀万民,燕在此拜见主公,此生定当为主公马首是瞻!”褚燕在东光被俘之时就已经被张安说的心中惭愧。现在张角兄弟三人都死了,自己这段时间也想了很多,张角也确实不具备为万民讨公道的资本。从他举事以来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一二。是以,现在褚燕归附张安也是心安理得,顺理成章。

    “吾等此生必以主公马首是瞻!”厅内众人齐声喝道。

    张安见此,心中欢喜,却不能表露出来,急忙伸手扶着田丰和褚燕二人,“诸君如此,安岂能相负?诸君都乃大才,安能得一人已是天幸,不敢奢望尽得诸君之心。然今日却承蒙诸君垂怜,安必不负诸君所望!”

    张安对着众人行了一礼,继续说道,“今日叫大家来,是让大家相互认识。尤其张郃周仓褚燕三将。日后负责统帅勃海老卒讨伐境内黄巾余孽。徐和、司马俱、韩风三人为副。唐胜、牛猛二人负责招募新军训练。你们几人可有意见?”

    “属下没有意见!一切但凭主公吩咐!”几人异口同声的回道。

    “如此便好。郡丞、功曹、主簿、督邮、五官掾人选不变。王毅任长史,修县令由审配担任,重合令崔琰,浮阳令陈群,东光令刘繇,武县令郭图,阳信令毛玠,南皮令由我兼任,高城令由张平任职。诸位可有意见?”张安对众人职位微调一下,以便更好的恢复勃海。

    “吾等没有意见!”

    “如此便好。诸君可即刻赴任。其他封赏,等候朝廷旨意。”

    “诺!”

    又商议一下俘虏和流民安置问题之后,众人便各自散去。张安对张平细细嘱托一番,也放张平离去。自己则站起身,准备到南皮城走走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