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那些事儿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 天子封赏

    出了门来,张安特意叫上张大张二,想来已经有些年没有在张大张二的陪同下出门逛逛了。张大张二两个听到张安让他们俩陪着一起出门逛逛,也是吃了一惊。二人不由得回想起张安小时候,两个人带着他上街的种种趣事。会心一笑,便急忙把手中事放下,来到府门前看到张安已经站在那里等着了。

    “见过主公!”张大张二恭敬道。

    “还是听你们叫我大公子顺耳儿。”张安笑了笑,“这一晃,都有十多年咱们没一起出去转转了。现在想来,阳翟的那段日子,才是目前为止我经历过得最开心的时候了。”

    张二笑了笑,“大公子,不如抽个时间回阳翟老宅看看?”

    张大瞪了他一眼,“净说些废话,大公子现在代勃海郡守之职,公务繁忙,怎么走得开?”说着又朝张安笑着说,“大公子不要和这二愣子计较,说话不过脑子。”

    “哈哈哈...你们这对儿活宝,这么多年了,我怎么可能怪罪你们?”张安摇了摇头,“今日本就是咱们仨一起去南皮城中逛逛,散散心。顺便调查下民情政事。”

    “好。只是要不要多带点护卫?”张大迟疑了一下问道。

    “怎么,你对你二人不放心吗?我记得之前的张大张二可不是这个样子啊。”张安瞅了瞅张大,“之前的张二天不怕地不怕,张大自称阳翟无敌,怎么现在换到南皮就变了呢?”

    “昔年在阳翟,那是为了维护我张家颜面,当年老爷刚刚继承家业,想在阳翟站稳不容易,不得不强势。”张大苦笑一下,“现在不一样了。大公子贵为勃海郡守,黄巾余孽说不得就在哪里躲着想报仇呢。老爷已经不再了,大公子怎么能再有个闪失呢?”

    三人边走边聊,也没有个固定的去所,漫无目的的游荡。张安听到这话脸色一暗,“昔年父亲多有不易,若不是你们二位鼎力相助,恐怕当年在阳翟也不会那么容易就立足下来。说起来,我这个做晚辈的,倒是亏欠你们良多啊。”

    张大张二两个听了这话,吓得连连摆手,若不是走在大街上,恐怕都要跪下来了。

    张安摆了摆手,“你们不必如此,你们在张府恐怕有三十年了吧?”

    张二嘿嘿一笑,“不瞒大公子,我和我大哥就是在张府出生的,我家世代在张家为奴,便被赐姓为张了。我和我大哥到今天在张府已经三十五年了。”说着张二感觉不对劲,带着哭腔道,“大公子,您该不会是想赶我兄弟走吧?”

    张安听得又好气又好笑,伸手在张二身上打了一下,“你这说的都是些什么胡话,我都一直把你们当自己叔叔看待的,怎么会赶你们走?”

    张二赶紧拍了拍胸脯,“那就好,那就好,那就好。吓死我了,还以为大公子嫌弃我和大哥两个没什么用,不要我们了。”

    张大无奈,瞪了他一眼,张二缩了缩脖子,嘿嘿直笑。

    三人走着看到前面有个酒楼,张安说道,“不如就去歇一歇。顺便尝尝这南皮的美酒和阳翟之处有何不同?”

    “但凭公子吩咐!”

    三人走进酒楼,发现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找了半天,终于是在一靠窗处位置找到一个空桌。便急忙走过去坐下,“小二,来壶好酒,再几碟招牌菜!”

    “好嘞!客官您稍等!”

    张安转头四处看看,发现很多在这里喝酒吃饭的都穿着不同服饰,大部分估计都是外地赶来南皮的。有文士,也有佩刀挂剑的武士,大都在高谈阔论,讲述自己途中所见所闻。

    看了一会儿,其中一桌坐的两个人引起了张安的注意,这桌两个人,其中一人面如冠玉,年约二十上下,一身白袍,携带一杆银白长枪,坐在那里给人一种不动如山的感觉。另外一人一袭青衫,也是仪表堂堂,脸上挂着一抹自信的笑容,年纪比着白袍青年略小。两个人坐在这酒楼,显得有点鹤立鸡群,很是显眼。不过这二人均不在意,只是自顾自的饮酒,时不时的攀谈两句。看来也是刚认识不久的。

    张安心中好奇,便对张大张二两人说,“你们现在这坐着。我去那边看看。”说完也不等张大二人回应就站起来走向那两个青年所在之处。张大张二相视一眼,均是不动声色,却暗暗的关注起周围的动静。

    张安走到白袍青年身边,先是作了一揖,然后才说道,“不知此处可有人做?”

    那白袍青年看了张安一眼,摇了摇头,“这桌就我和元直两人,兄台可随意。”

    “多谢。”张安也不矫情,直接坐了下来,主动说道,“刚才在那边我看二位,不似本地之人?”

    那白袍青年点了点头,“在下常山真定人。”

    那青袍之人拱了拱手,“在下颍川学子。”

    张安眼前一亮,“不知道这位小兄弟是颍川哪里人?实不相瞒,在下是颍川阳翟人。”

    “哦?在下颍川长社人。”青袍青年似乎惊喜了一下,“想不到在这南皮还能遇到同乡。当浮一大白!”说完哈哈一笑,也不管张安二人,便自己饮了一大碗酒,却是面不改色。

    张安赞了一声,“好酒量!在下张安张子信。不知二位如何称呼?”

    那白袍青年很是吃惊,“您就是现任勃海郡守张安张子信?”

    张安疑惑的问道,“这位兄弟听说过我?”

    “哈哈哈哈...现在这大汉天下,还会有谁没有听过子信兄的大名?”青袍青年哈哈大笑,显得很是兴奋,“子信兄平定勃海,又在广宗得先登之功,再加上你父亲的威名。天下谁人不识君?”

    张安苦笑一声,“虚名而已,不提也罢。不知道二位如何称呼?”

    白袍青年神色恭敬,“在下赵云字子龙。听闻子信兄大名,受乡邻举荐,特来投奔。还请主公收留!”

    张安大喜过望,“常山赵子龙之名,也是如雷贯耳。吾得子龙,天幸也!”说完一脸期待的看着这青袍青年。

    青袍青年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在下徐庶徐元直。就读颍川学院。目前游学四方。”

    张安赞叹不止,“颍川学院现在应该办的不错吧。想当年家父和官府联合兴办颍川学院,便是寄予很大希望。”

    “现在的颍川学院乃是荆豫之地的中心。众多学子求学颍川。子信兄若有闲暇可回颍川一观。说不得会有意外收获。”徐庶意味深长的说道。

    张安感觉徐庶话里有话,不过也没有多想,“看来有时间是要回阳翟老宅去看看了。也去颍川学院见识一下。别把我拒之门外就好。哈哈哈...”

    说着,张安端起酒碗,豪迈的说道,“今日有幸结识二位,实乃安的福气。来,满饮此碗!”

    三只大碗相碰一下,伴随着笑声,三人一口气喝完碗中酒,大呼痛快。

    三人相聊甚欢,不时传来大笑声。

    这是张大走上前,趴在张安耳边轻声说道,“大公子,该回府了。子衡差人来报,天子旨意到了。”

    张安一愣,便对赵云徐庶二人说道,“府中有些事需要回去处理。今日相谈甚欢,犹不尽兴。不如二位随我回府一叙,如何?”

    赵云徐庶相视一眼,笑道,“敢不从命?”

    张安让张大张二留下结算酒钱,自己则带着赵云徐庶先行回府。

    走到府门外便看到一只仪仗队停留在门外。王毅在和一个小黄门说着什么。张安定睛一看,这小黄门却正是左丰。

    王毅看到张安回来,急忙招了招手,“天使,张大人回来了。”

    左丰看到张安吓了一跳,这才想起来这张安就是当时在卢植营中见过的那个将领。寻思着这张安会不会找自己麻烦啊。不过想想自己来传天子旨意的,顿时挺直腰杆,摆出一副威严无比的样子。“张安接旨!”

    “臣张安领旨!”张安带着一大群人跪倒在地,双手托空高举过头顶,以示对圣旨的尊重。

    左丰趾高气扬的宣读:“朕闻阳翟张安,威武雄毅,德良兼备,明理忠正,先定勃海,后登广宗,威名赫赫,实乃大汉栋梁。今封君为奋威将军、高城侯、右迁并州刺史,即刻赴任。望君爱护百姓,牧守边关,体察天恩,勿负重望!”读完左丰便把圣旨放到张安手里,“恭喜张大人贺喜张大人,这里还有对勃海大小官员的封赏,本官就不再一一宣读了。”

    张安站起身来,“有劳天使了。天时不如在府中住个一两日如何?”

    左丰心中惴惴,“本官还急于回京复命,就不多留了。张大人保重!”

    “那天使慢走!这里有点辛苦费,还望天使万勿推辞!”张安塞了一小块金子给左丰,喜得左丰是飘飘然,差点就想说我还是住两天吧。还好及时克制住了。

    左丰带着仪仗队走了之后,周围之人纷纷向张安道喜。张安笑道,“同喜同喜。对了,给你们介绍下,这两位是今天刚结识的贤士。常山赵云赵子龙。颍川徐庶徐元直。今日可谓是双喜临门。今晚我等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