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那些事儿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太平道现

    王阳和沮授到了南皮之后,张勇决定在郡守府宴请王阳沮授田丰刘岩等几人,一是为王阳沮授接风洗尘,二来呢,勃海的情况已经糜烂到无可复加的地步了。大家在一起商讨一下施政方针,又可以加深感情。毕竟以后就是一起共事的同伴了。互不相识那也说不过去。

    众人分主次落座之后,张勇先为几人相互介绍一下,让他们互相认识。之后又说道,“承蒙天子厚爱,勇方为勃海郡守,然百业俱废,民生疲惫,良田荒芜,人口失所。勇虽心无大志,却欲不负天恩,安稳勃海。如此,还望诸君教我。”张勇说完对着几个人拜了一拜。

    众人还礼,“大人高义。吾等钦佩。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急切不得。”

    王阳首先说道,“我先抛砖引玉了。我这里有三策可解燃眉之急。”

    张勇一听,大喜,“伯明快说是何三策?”其余人听到,也竖起耳朵准备仔细听听这个王伯明有何高见,郡守大人对他如此推崇,还让他做了郡丞的高位。

    王阳微微一笑,“其一,天子下旨免勃海赋税三年,并赐金钱无数。大人可效仿高祖皇帝、光武皇帝休养生息,官府修建房屋,招纳流民,鼓励开荒,开荒所得为私人所有。其二,另各县重新普查人口,丈量土地,登记造册,安抚百姓情绪。其三,令长史司马等人招募勇武之士训练成军,讨伐盗匪,保护乡里,俘获盗匪可充军用民用,又可安定民心,整顿治安。如此,勃海可定。”

    张勇听完,抚掌大笑,“大善。伯明果然大才。”说完转头看向其余之人,“诸君尽可发言,不必拘束。”

    沮授此时进言到,“伯明大才,公与不及也。伯明之四策,尽善尽美。不过如今已快至冬季,冀州比较寒冷。流民御寒之物,房屋修建等需要尽快安排才是。还有就是明年开春百姓播种之物也要提前准备好,而且是多多益善为好。各县属吏也多有不足,需要尽快调遣。”

    田丰也说道,“两位大人的建议都很中肯。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冬季要到了。我们人手严重不足。若是处理不好,恐怕招纳流民开垦荒田等都不会有太好的成效。”

    “田大人所言甚是。勃海本就疲敝,人口外流,若不能及时制止,恐怕将会十室九空。大人不如向朝廷和刺史大人请求帮助。缓解人手不足的问题。”刘岩想了想,“不管怎么说,招纳流民开垦荒田为私自所有的政策一定要尽早发布。先把人口充实起来。冀州其余诸郡国还算是富裕,可申请调派粮食牲畜良种等救急。”

    张勇听完众人发言,沉默不语。正在沉思间,忽听得屋外走来一人,“启禀诸位大人,在下有一良策或可缓解人手不足问题。”

    张勇抬头一看,却是自己的长子张安。眉头一皱,“我与诸位大人议事,你来添什么乱。”说着向众人介绍到,“此乃某之长子张安。年方八岁。”

    “张安见过诸位大人。”张安行了一礼,又对张勇说,“可我真的想到了一个办法。”

    张勇还正待呵斥,田丰却说道,“大人,不若让大公子把话说完如何?”

    张勇面无表情,“那你快快说来。”

    张安先是对众人揖首一拜,然后才把自己想到的这个办法说出来,“方才我在屋外无意听到诸位大人的方法,都很不错。都是针对勃海实际来的。但是我父亲刚刚上任,因前任勃海王之事,勃海官员几乎辞官的辞官,逃跑的逃跑,还有被朝廷抓去的。这才造成了属吏的严重不足。这个没有什么特别快的解决办法。只能向刺史大人借人,或者请求朝廷对抓去的属吏官员从轻发落,戴罪立功。对了,父亲大人还可向颍川书院借人。您捐资修建书院,培养众多人才,为何不想办法招收一些品学兼优之士呢?”

    张勇听得眼前一亮,“我倒是把颍川书院这个事给忘记了。此法可行。我待会儿给你佟伯父写封信让他处理这件事。你继续说下去。”席间众人听着张安的这番见解也是大感惊奇,要知道张安才八岁。

    张安喝了口水,“还有就是刚才沮大人田大人刘大人几位说的劳工不足之事。在下以为完全可以就地取材。”

    还不带张安说完,刘岩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就地取材?如何就地取材?”

    而王阳田丰沮授三人听了,却是暗暗思索,目露精光。

    张安见此,知道这三人大概是已经想到了,“伯明叔父和田大人沮大人似乎已经想到了。不如就由你们来说吧。”

    王阳闭口不语,田丰看向沮授,沮授也正在看他。二人相视一笑,沮授笑道,“不若我与元皓都把心中所想用酒水写在桌面,看看我们心中所想是否一致,如何?”

    田丰哈哈一笑,用手指蘸了点杯中酒,当即写下一字--“民”。而那边沮授也写了“流民”二字。刘岩还有点大惑不解的样子,很是迷茫。张勇心中已经想到了一些,轻声问道,“莫非二位大人之意是用流民修建房屋,修补县城?”

    田丰沮授二人异口同声回到,“这还要问大公子了。”

    张安点头,“正是如此。现在发布招纳流民开荒的政令,我想为了不影响明年春耕,会有很多人迁来勃海。如此,可由官府出资,招募民众修建屋舍,修补城墙,一举多得。而且迁来的民众登记造册,分派各县,也方便管理,”

    张勇听完,喜不自禁,赞赏的看了一眼张安,对众人问道,“诸君以为如何?”

    众人相视一眼,同声祝贺,“大公子此言甚好。还望大人采纳!”

    “好!明日便可发布这个招纳流民开荒的政令了。其余修建屋舍之事还望诸位大人辛苦一点,制定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免得到时候出了乱子。”张勇端起酒杯,“来,诸君,让我们满引此杯!”

    “诺!”

    席间有商讨了一些其他政务,诸如水利修建、鼓励生育、打击囤积居奇、倒卖粮食等,也都制定出了大概政令。知道子时过半,众人才一一散去。席间,张安给众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凡事也许考虑不是很全面,但往往能提出深刻见解,殊为不易。

    如此,过了大概有一个多月,到了十一月下旬,勃海一切政务基本都进入正轨。民心稳定,勃海渐渐有了生气。

    各县普查人口,勃海现共有十万五千余户,共计七十二万多人。比着上次统计少了足足将近四十万人口。可开垦田地七十余万亩。

    一个多月以来,共计招纳流民十二万余。兴建房屋不计其数。这十二万人主要分派到修县、东光、武县、重合四地。由县令负责安排。

    而朝廷和冀州刺史支援的粮食十万石、三千头耕牛、百余名属吏、良种五千石等陆续到位。张勇分派到各县,为明年的春耕做好准备。争取三年内勃海实现自给自足,五年内百姓家有余粮。

    此外,张勇还鼓励沿海各地捕鱼养殖,鼓励各户自主畜养鸡鸭,增加肉食种类。

    在郡守府的带领下,勃海百姓为了美好的明天,幸福的生活,充满了干劲。整个勃海都是一派建设之景,呈现欣欣向荣之象。

    这一个多月,长史徐和带着左右司马司马俱、韩风,校尉唐胜牛猛等人。走遍勃海,招募各地勇士,甚至还有从幽州逃难来的人,共计招募三千人。一百羽林卫分散各部带领新兵。徐和以实战养兵,主动出击,讨伐盗贼三十多起。三千人不减反增,达到五千的规模,并且形成了极强战斗力。讨伐盗匪又得到三万多流民安置在各地。勃海治安大大提高。

    各地百姓对张勇交口称赞,称作他为在世父母。

    而在组织流民开荒,讨伐盗匪之时,有阳信县令王修、修县县令审配、武县县令郭图、重合县令辛评等联名上书,说辖地范围有多人以施符水治病为由发展教徒,宣传无为,信奉天地,顺应五行,有兴国广嗣之术,而多巫觋杂语,号为太平道,其势迅猛,请求官府加以约束。

    张安闻言,向张勇进言,“勃海正直建设关键时期,若百姓都信奉无为太平道,则官府无人,财富无存,赋税无取,若教主有异心,则其势甚重,恐勃海危矣。”

    张勇以为善。遂命令各地严查太平道,以符水治病无据,抢夺财富,谋财害命为由,打击太平道。劝导民众勤劳为本,一心向善,信任官府。

    勃海百姓爱戴张勇,再加上各地县令严查,徐和剿匪之余打击太平道发展,一时间太平道在勃海绝迹。勃海风气为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