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那些事儿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整顿郡治

    张勇骑马到了门口,迅速停下之后,跳下马来,“哈哈哈...诸位好久不见了。这勃海呆的可都还习惯?”

    众人抱拳一起回到,“甚是习惯。日后若有差遣,全凭大人吩咐。”

    “哈哈哈...”张勇大笑几声,忽的发现人群之中有几个自己不认识的,都是二十多岁左右的青年文士。当即便问道,“不知这几位是?”

    邓展走上前,“郡守大人有所不知,这几位皆是大才,均是听闻大人美名,知晓大人来勃海上任,特意前来投效的。”说着,左手指向其中一位,“此乃颍川阳翟人,辛评辛仲治。这位是其弟辛毗辛佐治,这位也是颍川人士,郭图郭公则。这位乃是北海营陵人,王修王季珪。”

    张勇大喜过望,“某初来勃海,无甚根基,看到原野破败之景,百姓流离之象,正苦于人手不足,心中急躁,便得天助,让诸位大才聚集到某之身边。真乃勃海万民之幸也!还请诸公受我一拜!”说着,张勇便略整衣着,躬身下拜!

    辛评郭图几人见状,甚为惊讶,异口同声道,“郡守大人不必如此,能为郡守大人效力,为勃海万民做事,此乃吾等之幸也!”

    张勇兴奋异常,当即说道,“走!诸位随我入城!”

    “诺!”

    一行人进入南皮城中,张勇看到路旁百姓夹道欢迎,心中深感安慰。便大声说道,“张某初到勃海,然深知百姓不易,路途所见,百里无鸡鸣,荒骨盈于野,良田凋敝,生存困苦,某心中甚为不安。此乃某之过也!还望尔等宽心,某上任之后必将秉公执法,开垦荒田,还望尔等监督!若有不法之事,必将严惩不贷!”说完,张勇对着周围百姓便是一揖到底。两边百姓莫不震动,纷纷大呼,“多谢大人!”“大人真是个好人啊!”云云。

    后面辛评等人看到张勇此举,眼中异彩连连。纷纷心折。

    待来到郡守府,张勇看到府邸异常气派,正心有疑惑,旁边刘岩便上前小声说道,“这郡守府以前是已故勃海王的王府改造而成的。府邸面积很大,办公住宿之处合二为一。”

    张勇微微点头,“如此倒省了不少事”。

    走到府中会客堂,此堂已被邓展刘岩等人改造成了办公议事之处。张勇心中甚是满意,“看不出来,这俩小子还有这份心思。”

    待众人分主次落座之后,堂下众人躬身拜倒,“吾等拜见郡守大人!”

    “诸位快快免礼!”张勇双手虚扶,“本官初来咋到,这为政一方还是头一次,但承蒙诸公不弃,某必将用心治理,安顿民生,造福百姓,还望诸公与我一心,重整勃海。”

    堂下诸人齐声回应,“大人英明!吾等必将效死力!”

    “好!诸位皆乃大才,某相信勃海必将成为我大汉的富饶之地!”张勇站起身来,“诸公听令!”

    “在!”

    “时间紧迫,前任官员因勃海王一事,郡府主官基本无存,为不影响政务,本官现在对郡府人员重新安排!”张勇看了一眼众人,“命王阳为郡丞,总览勃海大小政务。命高城县令沮授为功曹,命刘岩为主簿。南皮县令有我亲自担任,刘岱为高城县令,辛评为重合县令,辛毗为浮阳县令,刘繇为东光县令,郭图为武县县令,审配为修县县令,王修为阳信县令。邓展典韦二人为郡府门下督贼曹,负责维护郡府安危欲城中治安巡警,你二人可自行在勃海招募勇武之士。另,因军内盗匪严重,祸患良多。本官决议上奏朝廷,置长史一职,由徐和担任,司马俱、韩风二人为左右司马,唐胜、牛猛二人为校尉。诸君可有异议?”

    审配出列到,“修县等地不是已有县令吗?”

    “似修县县令此等坐吃等死,只知鱼肉百姓者,有何脸面继续在我张元康麾下做事?此事我自会处理。”张勇语气严厉,“汝等带着公文,明日就可赴任,每人给你们配备20名羽林卫,但有不从者可先斩后奏。但是还望诸君善待百姓,致力政务!”

    审配等人互看一眼,齐声应诺,“必不负大人厚望!”

    此时刘岩上前说道,“大人,原勃海督邮田丰田元皓大人有大才,为人刚直不阿,有大气节,且公正无私,能谋善断,若能得田元皓之力,则大事可成!”

    “既然如此,刘岩与我拜访田元皓,以收其心。其余人等皆可自行去准备,明日赴任了。”张勇摆了摆手,用手揉了揉头眉头,这一两个月的奔波让他有些吃不消,身体有些疲惫。

    刘岩见此,“大人是否还要去拜访田元皓?不如歇息一日明日再去?”

    张勇摇了摇头,“此等大才怎可怠慢。不能失了礼数。你去准备一下,待会儿便出发。”

    “是!下臣告退!”

    刘岩转身离去之后。张安上前替张勇揉肩捏背,轻声问道,“父亲大人为何如此拼命?何不休息一下?”

    张勇闭目享受着自己儿子的伺候,“小安,为父这也是迫不得已啊,勃海破败,估计没个三五年光景是恢复不了的。更何况百姓流离,人口减少,在这个时候,人才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为人上者,必当礼贤下士,折节下交。为父乃一郡之长,身上带着所有人的期盼和责任。他们慕名投效于我,我若不能让他们满意,他们始终还是会离去另觅良主。若有可能,这些人日后最好都能归你所用,你主文事,平儿主武事,再加上志才和子衡二人,我张家必能成一番大事。”

    张安似懂非懂。张勇看了他一眼也不点破,自己这个长子,悟性还是有的,且为人沉稳,心思细腻,喜怒不形于色,将来成就肯定会比自己强。想了一下又对张安说道,“过几日你伯明叔父回来之后,你就跟着伯明叔父、功曹沮授沮公与、主簿刘岩学习一段时间吧。另外,平儿去军中跟着徐和司马俱他们历练一番。实践出真知。你们子衡兄长已经小有名气了。接下来就看你们兄弟二人了。”

    张安张平齐声答道,“必不负父亲厚望!”

    恰在此时,刘岩走进来说准备妥当可以出发了。张勇站起身来,对着两个儿子又嘱咐几句便出门拜访田丰去了。

    到了田丰家门前,张勇看到田丰住的房子破旧不堪,心中便知其为人大概。进的院中,院子面积很小,院中只有一棵参天大树,一方石桌,别无他物。田丰从屋里出来看到院子里有两个人站在那里,其中一个是之间来过几次的刘岩,他大致猜出了来人身份,“敢问可以张郡守当面?”

    被人认出来张勇也不奇怪,笑呵呵的说道,“正是。某一来勃海便闻听元皓大名,所以特来拜访。”

    “什么大名。不过是世人吹捧而已。还劳累大人来此一趟。”田丰三十来岁的样子,一张脸上尽是严肃之色,不苟言笑。一袭青衫,洗的都有点发白了。

    张勇在石桌旁坐定,刘岩田丰二人也随之坐下。“某是个爽快人,向来有话直说。如今勃海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我张元康有志恢复勃海,造福百姓。使之成为我大汉富饶之地。田公刚直不阿,有正气,精通军政之事,在下想请田公仍做勃海督邮一职,监察不法之事,并参赞军政。还望田公答应。”说着张勇一脸热切的看着田丰。

    说实在的,田丰对张勇的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早些年,朝廷下旨褒奖张勇,张勇之贤名早已传遍天下。而且张勇进城之时说的那番话,自家老仆也转告给了自己。心怀苍生百姓,至诚至孝,性格豪爽,心胸豁达,在他麾下做事应该也不会委屈。

    心中计较已定,田丰当即下拜,“丰在此参见郡守大人!希望郡守大人勤政爱民,清廉为政,开垦荒田,兴修水利,除苛政,行仁爱,修兵甲,讨盗匪。如此,百姓归心,勃海可安。”

    张勇听了大喜,连忙扶起田丰,抓着田丰的手,喜不自禁,“吾得元皓相助,何愁勃海不定也?”

    田丰见此,心中也是有些小感动。被人重视的感觉真好。一直以来古井不波的脸上居然出现丝丝微笑。

    张勇田丰二人又闲聊片刻日后军政方针之后才离去。张勇所获颇多。刘岩也在一旁恭喜,“恭喜大人喜得良才!”

    回到郡府,张勇给阳翟佟掌柜写了封信,问了问近况。然后又给天子写了封奏折,把勃海人事任命简单说了一下,又提到勃海疲敝,百姓失所,百业俱废,请求朝廷怜悯,减勃海税赋。因勃海境内盗匪横行,张勇请求设置长史一职,以训练军士,讨伐盗匪云云。当然,张让等人的礼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了几日,王阳沮授一同回到南皮,分别和张勇见过之后,便立即就任郡丞、功曹之职。为恢复勃海去忙碌去了。而随他们一起到达的,还有朝中的圣旨。

    勃海郡守张勇勤政爱民,体恤百姓,忠君爱国,特赐金三百斤,钱千万。并免勃海赋税三年,设长史,可自行募兵,修兵甲,以讨盗匪。望张勇不负天恩,以安勃海。

    张勇接到旨意之后,大喜过望。令长史徐和,左右司马司马俱、韩风,校尉唐胜牛猛等人以羽林卫为基础,招募新军两千人,加以训练,准备讨伐境内盗匪。消息一出,报名者云集。甚至临近郡县都有人前来。盛况空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