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新汉朝
字体: 16 + -

第四十六章 江陵归来

    事情就像没发生过一样,陈敏留在南郡也只是众人的臆想,他老人家养好身体后,给鸿儒书店做了一大笔生意便默默离开了。便就是江陵诸人的这个臆想,搅动了南郡一众士子大儒,搅动了郡府。却最终让刘楚脱颖而出,让一个临江来的小吏一月之间便声名远扬。

    为郡府处理好文书的刘楚躺在住所的榻上,他正惬意的享用着一些豪族送来的名贵水果。虽然那些有些变质的荔枝、葡萄,远远没有后世水果摊上的处理货强,但刘楚还是颇为享受这久违的味道。

    不知何时,赵长典已经摸进了门,盯着刘楚看了一会,略带些失望的说道:“看来刘功曹有些得意忘形啊。”

    刘楚撅起嘴巴,将葡萄籽吐到半空,一边嚼着果肉,一边含混不清的说道:“此番差点被赵先生带偏了路子,不过我还是感谢赵先生为我排忧解难。”

    赵长典闻言,脸色有些垮,回到:“怪我咯?”

    刘楚将最后一粒葡萄吞下肚,坐起身子,神情转为严肃,继而恭敬的向赵长典行了一礼,说道:“此番学生要先于赵先生与明廷去往长安,那时,没有明廷的庇护与赵先生的出谋划策,学生也得在长安呆下来。”

    赵长典没想到刘楚有如此想法,又见他如此谦恭,神色便松弛下来,笑着说道:“此事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但好歹刘功曹也能依自己想法处理这些事了。如此一来,这里也不用我了,左右郡里的事已处理完,我今天便要回临江,这便是来告辞的。”

    虽然之前早已说好,为郡里处理文书之事一完,赵长典便回去,刘楚一人独自在江陵结交名士大族,直到孝廉定案。但此时,刘楚心中还是有些许不舍,毕竟在江陵,除了马良,赵长典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甚至赵长典比马良更为亲近,这几个月来他与赵长典所说的话,比跟马良这么多年来说的话都多。

    刘楚站起来躬身行礼,继而说道:“赵先生临走可有什么要交代学生的?”

    赵长典大笑两声,说道:“有什么好教的,刘功曹举了孝廉之后,难道就不回临江了?到时候去长安之前,我再交代不迟。”

    “学生怕那时膨胀,听不进去,还请赵先生现在就交代与学生。”

    赵长典点了点头,说道:“你如今少年得志,势头颇盛,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刘功曹明敏,不用我说开你也懂吧”

    “懂的!”

    “刘功曹虽然不至于寒门出身,但左右不过一介无家学渊源的豪族。这,刘功曹也应该清楚吧?”

    “清楚。”

    “以大事小以力,以小博大以智……”

    “晚生也知道。”

    “最后再多一句嘴,临江只有三大家与县府;江陵又多了七八家,加上一个郡府;日后到了长安,便是全国从最高的到最低的势力各种纠缠,含混不清,于刘功曹来讲会很艰难。不过切不可畏难或是骄傲,须知背后有明廷,有陛下,有临江父老。若遇到什么实在过不去的坎,那刘功曹须想自己也才十七岁年华而已,腐儒与老贼都不足为虑!”说完赵长典走到刘楚身边,忽如一个慈爱长者般的摸了摸刘楚的后脑勺。不待刘楚抬起头,赵长典便出门走了。

    时到十一月,天气转凉,孝廉名额终于定下了,其中一个不出意外的便是刘楚。两外一个却有些让刘楚出乎意外,虽说也是马府中人,但刘楚万万没想到是大舅马笃。

    如今在江陵马家声望最高的便是舅舅马良,连郢侯也不及,想来此时也是马良为了修补家中裂痕做了一番努力。只是刘楚不知道在如今,以三十多岁的马笃看来,与十七岁的刘楚同举孝廉,这是算补偿还是算羞辱。

    至于秀才,原本在早些时候,地位要高出孝廉许多。毕竟曾经制度是各郡皆举孝廉一到两人,而秀才是各州只举一人,加上光禄与御史监察所举,全国也不会超过二十人。后来王莽改制,各郡皆可举秀才,即便如此,秀才的含金量也远远高过孝廉。故而十一月定下孝廉,而秀才须得等到十二月冬至前一天方可揭晓。

    刘楚四处打听过蔡襄的动向,也亲自探问过陶谦的口风,总之蔡襄成为今年秀才的事应该也是定下了。

    原本陈敏之事过后,刘楚名望提升,多家豪族早就有意结交,但那些真正的大豪族与诗书世家还得自己亲自上门拜访。而孝廉名额公布后,刘楚所在的驿馆与鸿儒书店便门庭若市。连郢侯也亲自下了拜帖,给了刘楚极大的面子。

    盛名之下,有一件拖了很久的事,刘楚终于要开始行动了。那便是向蔡家提亲。

    刘楚处理完江陵的事情后,便购置好彩礼,回到了临江。

    临江此刻也是张灯结彩,万人空巷的迎接刘楚回乡,毕竟本县已经有百年间没出过孝廉秀才了。周文亲自到城门迎接。

    刘楚见到周文,相当不好意思,总也言语上是千恩万谢,不能表达心中的百分之一。

    周文携县官乡贤在县府设宴款待刘楚。

    一阵推杯换盏后,刘楚忽然发觉不见赵长典的身影。

    刘楚问道众人,却听卢堪说道,周文即将升任河内太守,赵长典提前赶过去打前站了。而且赵长典许久未回陈留国老家,此番也正好回家探亲。

    刘楚闻言颇感唏嘘,没想到江陵一别,已不知何日再能相见。不过还好,自己与赵长典总还是有周文这条线连在一起,他日总是有机会。

    酒过三巡之后,周岱突然从座位上起身,跑到刘楚跟前敬酒。

    见长者主动起身,刘楚不敢怠慢,也立即起身,却被周岱压了压肩膀。周岱凑到刘楚耳边,小声说道:“闻达离开之前,托明廷还要为你办成一件事。”

    刘楚也小声问道:“何事?”

    “婚事!”

    刘楚闻言,不知是酒意还是确实感动,眼泪都快出来了。连忙道谢。

    周岱却说道:“过会明廷会亲自提到此事,到时候询问你意见时,你先假意推辞一番。”

    刘楚不解何意,只是投眼望向周文方向拼命点头。

    周岱饮完爵中酒,回到原位后,向周文点了点头。周文则放下酒爵,双手一挥,示意有话要讲。

    众人安静下来。

    “刘功曹如今已举孝廉,即将入长安出仕,实乃本县极大的喜事。但闻君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如今刘功曹却尚未成齐家之功,且家中又无长辈,我愿再此为刘功曹安排一门亲事……”说着周文将头转向刘楚,继续道:“刘功曹以为如何?”

    刘楚只道方才周岱提醒自己先要假意拒绝,酒意之下一时没想好说辞,便结结巴巴的说道:“不……不……”

    却见周岱一旁紧张的挤眉弄眼,刘楚才反应过来,继续说道:“不敢推辞!”

    周文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素闻蔡家有女,名曰小小,贤良淑德,诗书俱佳,与刘功曹正好相配……”说着周文又将头转向一旁的蔡老先生,继续道:“不知蔡老先生意下如何?”

    蔡老先生倒是没有迟疑,立即说道:“甚好!甚好!”

    周文点了点头,这才问起刘楚,道:“刘功曹觉得如何?”

    刘楚脸已涨红,虽老早就像一口应承,但还是依照周岱的教诲,说道:“蔡家乃高门大第,下吏却是罪人之后,乡下农夫,实在不敢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