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新汉朝
字体: 16 + -

第四十三章 计划通

    暌违多年后,刘楚即将再一次踏进马家大门。刘楚看着马府的匾额心中泛起一阵感慨,这么多年来,无论是自己还是刘秀,若不是有马家的帮村,绝不至于有如今家业与成就。具体说来,自己这般家世,舅家一般也不愿多搭理,也只有像舅舅马良这般人物,才愿意一次又一次的替自己解决诸多麻烦了。

    想到自己来江陵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没有主动拜访舅舅,还惹得许多麻烦,刘楚不禁生出一丝愧疚。

    眼见那马府门子进去通报后,却说刘楚大舅马笃下令不准刘楚踏入马府。

    刘楚的大舅马笃对刘楚不爽是一直以来的事,除了针对刘楚本人的家世看不起外,更多的是针对马良。马笃乃是郢侯马言世子,而马良是当今水衡都尉马修的儿子。一个是马家的面子,一个是马家的里子。马笃一直以来都不爽马良的名声和才能高过自己,还一直对马良能举孝廉而非自己的事耿耿于怀。

    刘楚摇摇头,转身要走之际,正好碰上了马良的车马回家,马良下车问明情况之后,便带着刘楚进了门。

    两人进去之后,刘楚还未来得及坐下,马良早已开口说道:“刘楚啊刘楚,早说过你做事要谨慎,要谦恭,现在倒好,惹出天大的麻烦来。”

    “那陈老先生批驳舅舅的注疏也就罢了,还满口胡言,攻击舅舅,外甥实在忍不过去,这才与他对骂。谁知他不禁骂……没办法,外甥就是这个命,随便干个什么事都能因祸上身。”刘楚在马良一人前面从来也都是直来直去。

    “说吧,让舅舅怎么帮你。”马良也不与刘楚废话,直接说道。

    “舅舅务必要让今年府上出个孝廉,这才好与我站在同一边。”

    马良闻言,无奈叹了一口,说道:“与你站在一边,岂不是更无缘两千石了。而且好像我是郡守,你是江陵令,我俩一人一句话就能定下今年的孝廉秀才。”

    刘楚行了一个礼,说道:“外甥已经被明廷举荐,若不出意外,今年的孝廉名额必定有外甥一个名额。至于是不是无缘两千石?依外甥看来,今时不同以往,陈老先生未必有以往影响力。”

    马良闻言,双眼瞪直,嘴唇似乎有些颤抖,并没对刘楚所说两千石之事回应,而是直直问道:“你被举孝廉?”

    “千真万确,明廷与陶使君亲自商议的!”

    马良激动了一会儿后,忽然整个人有些瘫软,喃喃说道:“不曾想周令是如此有力之人。”继而坐直,把头转向刘楚,继续说道:“看来你抱了一个好大腿。”

    “舅舅十八岁举孝廉已是冠绝南郡,外甥这个孝廉乃是开后门得的,舅舅不要放在心上。”刘楚看出了马良心中的不平之意。

    谁知马良却说道:“如今这天下,不开后门就能入仕的人能有几个?想当年我也是向时任太守奉上千金才勉强挤入的。”

    “舅舅也行贿?”刘楚见一向正直的马良今天居然自曝其短,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

    马良说道:“随波逐流耳。不过按你这个情况,说不定马家今年真的能有办法争取一个孝廉。”

    “确实,只要马家出个孝廉到时候替我讲话,我再鼓动蔡家出个秀才也替我讲话,只要我们站在一起,南郡的士子便不会再有什么理由为难与我了。刺史一个月后刺郡,还请舅舅抓紧时间拉我一把。”

    马良点点头,说道:“我并无什么好的计谋帮你,只要你觉得此事可行,那我也就尽人事吧。”

    刘楚闻言,心中三块大石头便卸了一块,便起身告退了。

    却在刘楚出门之前,听到了马府门外一阵嘈杂声,刘楚趴在门缝瞄了一眼,却看到不知谁泄露了自己的行踪,一大帮本地士子已经上马府要人了。刘楚见状,不敢耽搁,转到后门,匆匆跑了。

    刘楚原准备到郡府躲一躲,却见郡府也有一帮士子静坐要人。好在刘楚初到江陵,即便是站在这些士子面前他们也不认识自己,便因此在城内转了几圈,最后还是跑到了鸿儒书店,才解脱。真可谓最危险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

    刘楚现在心中有三块石头,除了说服马良帮自己之外,另一块便是说服蔡家也出个人。至于为什么是蔡家,那是因为以蔡家的势力与蔡大公子的名望、才气更容易取得秀才名额。而且自己手中早已掌握了蔡家的黑材料,刘楚不敢保证马家一定为自己说话,但蔡家,刘楚现在已经吃定了。

    刘楚在鸿儒书店内,给蔡大公子修书一封。果不其然,第二天,蔡大公子乖乖赶到了鸿儒书店与刘楚见面。

    当刘楚见到一脸怒容与疲惫像的蔡大公子时,心中的第二块石头便已落下。

    只见蔡大公子夫役见面,便说道:“刘功曹好手段。”

    “不敢不敢,大家既然共发财,如今却只有我一个人受难,在下心中略有不平,故而劳烦了大公子。”

    蔡襄闻言一脸铁青,随着刘楚步入后堂,见四下无人后才大声说道:“陷我家于如此境地的是明廷还是刘功曹?”

    蔡襄所言蔡家所处之境地,便是当初黄霸身死之后,各大家族瓜分黄霸遗产。其中南阳王寄在黄霸名下的大部分田产被蔡家分走,而此事只有周文、赵长典、刘楚几人知道。其实连刘楚也不是太清楚,只是处理县府文书时看出了端倪,估计是赵长典背后的小伎俩。

    虽然黄霸为南阳王寄养了八千顷土地,显然在南阳王那边,黄霸并不是一个角色,很有可能黄霸攀上的线只是南阳王名下的某个家丁。而这土地到了蔡家手上性质就不同了。首先,蔡襄所代表的襄阳蔡家,离南阳很近,其与南阳王势力在南阳一带也能算个不分伯仲,却也井水不犯河水。可如今一来,若是蔡家对南阳王无所表示,那两家便是结下嫌隙;若是有所表示,便是主动向南阳王靠拢的象征。而所有与南阳王的经济关系在私下发生的话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刘楚之前信中威胁,要将此事公布,这才让蔡襄一个世族大公子急匆匆的主动前来。

    不仅如此,蔡襄的前来还印证了另外一件事,那便是蔡家原本和王莽的势力应该并无勾结。

    事到如今,刘楚不敢再继续刺激蔡襄,而是略显谦恭的说道:“既非在下也非明廷,当时黄霸死后,蔡家势力最大,故而得利最多,而黄家寄养南阳王之土地全乃膏腴之地,故而……”

    “不要再说了,算是我栽了,敢问你说有一事需要我帮忙,开口吧!”蔡襄倒也很能认清形势,直爽的说道。

    刘楚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蔡襄闻言皱眉,继而冷笑,说道:“刘功曹的算盘打得精细,这样一来,刘功曹岂不与蔡、马两家并驾齐驱了!”

    蔡襄话一出口,刘楚颇感错愕。刘楚原本只是想几个孝廉、秀才站在同一战线,那其余士子便无话可说,还没想到如此一来,背后的蔡马两家也算是表明了态度,那自己这件事若是操作成功,收益绝不止自己先前预计到的。

    刘楚沉默一阵,做了一个揖,说道:“不敢,为解燃眉之急耳!”

    蔡襄也长吁了一口气,说道:“原本今年出仕不在我计划之内,但这样也好,反倒没什么顾虑了。”

    蔡襄说完,没有久坐,立马告辞走了。

    刘楚如今心满意足,第二块石头已经落地,第三块就显得简单多了,那便是要陶谦来敲定这个名额。有蔡马两家自身的全力争取,刘楚只需坐等消息了。

    刘楚坐在榻上,享受着计划通的惬意,结果屁股还没坐热,蔡九便急急忙忙跑了进来,大声说道:“大东家,不好了,郡府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