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新汉朝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 宵禁

    周文皱着眉头看完了刘楚的文书,疑惑的问了一句:“本官以为临江治安并没有如此强力治理的必要。”

    刘楚看见周文的表情,便在周文的角度看,自己的治安治理的力度过大,不仅仅是费事的问题,更是有些否定周文的政绩。何况一个地下工作者,连治安都有问题,岂不是让人看不起。

    “凡事都有发展,以前临江庇荫与江陵县之下,除了固定客商,并没有多余的流徙之人。且三家与其他豪族还算和睦,故而治安无虞。只是……只是今后,均输三郡之大均输府定于临江,临江地位日益提高,免不了会有大量人口迁入。况且,还要大型工程,治安之事不可不早作预案。”刘楚把在文书上的观点再次强调了一遍。

    周文不置可否,朝赵长典递了个眼色,赵长典才说道:“刘功曹本也处于公心,只是此策略过于刚猛,不宜现在施行。下月,郡上督邮可要下来了啊。”

    刘楚明白赵长典的意思,那便是在周文高升之前,不要再来什么大新闻了。

    刘楚想了想,自己建议里称得上刚猛的部分便是立即全城搜捕不在籍之人与无凭书之客商,虽说有些大动干戈,但一般县在八月督邮考绩之前,都会做一番,毕竟搜出贼寇也是政绩。却不知只是一个正常举动,也无影响周文升迁之事,为何会招致反对,难道仅仅是因为自己否定周文政绩的缘故?想来也无外人,刘楚说出了自己心中疑问,当然,也不没有扯到自己对周文内心的揣摩。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想必刘功曹是听说过的吧?”赵长典故作高深的问道。

    刘楚闻言,才恍然大悟,心想必然是周文自己在县里有很多眼线,自己这样全力搜查,难免会大水冲了龙王庙,若执行之人全是自己人还好说,关键县中执行的小吏却大多是三家之人。

    没想到自己在这里疏忽了,若自己正是秉公之人也可不在乎,关键就在于自己也算是周文的嫡系,若就此纠缠那便是自己自讨没趣了。

    想到这里,刘楚说道:“全城搜捕之事既然不能为,那后面那条,严格执行宵禁可为否?”

    “可以,只不过明廷只能口头支持,不会下文书。”赵长典说道。

    周文似动非动的点了点头。

    这便好了,刘楚的治安方略算是大部分可以通过。

    刘楚回到家中,便开始召集诸吏以及城中各里长、樯夫、游檄宣布政策。政策宣布过后,不到半日,便有三家及大商贾上门询问。显然这些人都对这刚发布的政策很有意见,特别是一个姓白的外地客商,自称如此一来,会多有不便。

    既然是外地客商,刘楚不用考虑太多,当即质问宵禁一直以来都在施行,为何他胆敢犯禁。

    刘楚虚张声势之下,白姓客商很是惶恐,口不能言。倒是有个黄家来的人主动提到,白姓客商门下有巧工善于酿酒,出酒之时都在晚上,各大家族为了买到酒都会晚上前去,唯恐宵禁过后买不到了。而犯宵禁之事也不是白姓客商,乃是城中各大豪族。

    听黄家家仆将犯禁之事说的如此理直气壮,刘楚一时间也没了脾气,思前想后,便另外想了一个办法,那便是给各大有需求的家族客商,发给路牌。但凡晚上有外出需要的人须提前在县府报备,然后与路牌勘合之后,才不算犯禁。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这些人的要求,也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因为刘楚自己就经常夜间走动。

    政策定下之后,在场的人都很给面子的表示拥护,还当场交代充任夜间巡逻事宜的自家子弟要全力配合。毕竟这些大家族,特别是客商对于治安需求是很敏感的。

    本来只是为了加强治安的预防之策,却没想到再加强夜间巡逻的第一个晚上便有了重大战果。

    那便是抓到了两个没有勘合路牌的黄家家奴。

    刘楚知道后,有些不解,按说按照黄家目前与自己的关系,不至于如此打脸吧。难不成是与自己结亲未遂,蓄意给自己难堪。

    想到这里,刘楚趁着黄家来人之前,迅速赶到县府连夜审问犯人。

    见到那犯人,刘楚便觉得果然事有蹊跷。那家奴不像黄家家奴一贯的锦罗绸缎,而是衣衫褴褛,面有菜色。

    刘楚便审问道:“尔等可是受何人指派,故意犯我宵禁来栽赃与黄家?”

    两个犯人在刘楚的眼皮子底下对了眼神,立马矢口否认,言称就是黄家家奴,而且在籍,不信可以调阅户籍。随后便是以黄家虐待自己,故而偷跑解释了一通。

    反正在刘楚听来合情合理,也没什么破绽,特别是两人展示了自己伤痕之后,刘楚还生出一丝恻隐之心,打算既给黄家卖个面子,也算是可怜二人,不追究黄家而将二人判个收为官奴了事。

    却在此时,有小吏提醒道黄家虽然一向跋扈,但也护短,对自己家奴一如亲子弟一般,从不打骂苛责,此二人必没有说实话。

    刘楚对黄家治家方法不是很清楚,但听有人提醒,便再仔细追问了一番。只见二人声泪具下,说道因为二人处理开鹤口垦事宜不利,被打骂责罚,说道痛处,句句伤悲、字字恳切,让刘楚不能不相信。

    刘楚便不再多说,示意蔡无何整理好文书,明日送到周文处,就按自己原先的方式处理。

    蔡无何整理好文书,却走到刘楚跟前,小声说道:“令使君何不用刑一试?此二人说的过于简单,其间全无细节,恐是有诈。”

    毕竟刘楚还有一颗二十一世纪的心,刑讯逼供之事吓唬吓唬可以,现在真的要做却是有些做不来。想来自己还没有亲自处理过审问之事,却曾经当文书吏事见过不少档案,也确实明白,在这个时代,不上点刑求,根本没办法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

    思前想后,刘楚便把刑求之事交给了蔡无何,自己眼不见为净出了狱门。

    等在外面的刘楚只听得狱内马上想起了哭天抢地的嚎叫,不到一会,嚎叫渐息。蔡无何端着一副占有鲜血的纸质文书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说道:“令使君,果然别有隐情。”

    蔡无何展示文书,另外有小吏拿过烛台,刘楚便仔细查看了一番。

    刘楚看完便震惊了,愣在那里,任凭蔡无何追问处理意见,刘楚也不发一语。

    事情变得棘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