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新汉朝
字体: 16 + -

第二章 急人之所急

    临江县城不大,临长江,基本是正南北走向,正中央便是官署。已官署为中心,分出四条道路,呈十字形将城分成四个部分。整体布置遵循着左庙右社,面朝后市的基本格局。

    刘楚到县里报道后并没有见到县令,县令据说去江陵公干,是一个幕僚接待了他。那幕僚姓赵名长典,字闻达,四十多岁,年轻时曾是绿林军中人,后来大赦之后居然还举了秀才,却因为绿林背景,一直做不了官,后来在长安结识了周文,之后便一直跟在周文身边做幕僚。

    赵长典对刘楚颇为客气,言语间透露出年轻时也曾跟刘秀有过交情。赵长典跟刘楚交代了个文书的工作,也就是俗称的刀笔吏,具体就是每天誊抄公文,文书归档。这事也许在后世很轻松无聊,但在还没有纸张的今天可是一份力气活。

    赵长典带刘楚熟悉完官署之后便带他去看自己的住处,一路上便攀谈了起来。

    “周令最近可是烦恼的很啦……”赵长典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这是为何?周县令治下几年可算得上是繁荣安平了。”

    “你有所不知,最近朝廷准备在郡上设置大均输,以后郡里的赋税大部分都归大均输调遣。”赵长典说完,又补了一句:“我等虽然不屑这王莽老儿,但他一死,恐怕是风起云涌咯!”

    “那反正也是要交税,只不过以前交给郡里,而现在交给大均输。”

    “话是这么说。但这样一来,郡里岂不是收入锐减……郡里县里要养那么多人,这赋税只能多,不可能少,以后周令的日子怕是难过了。”赵长典感慨道。

    的确,临江地处旧时楚国故地,民风彪悍,又加上有马、蔡、黄三家避税大户,一直以来都收税困难。得亏此地处于交通要冲,商业发达,可以从外地商人身上补回来。

    听到这里,刘楚二十一世纪的大脑飞速运转起来,不就是分税制吗,大头交国税,小头交地税。想到这里,房地产三个字几乎就要脱口而出,不过却想到毕竟时空不同,刚要开口,却只好作罢。

    来到住处,是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子,两个厢房一个厅堂外加一个小院子,整个屋子也就是舅舅家的厨房的三分之一大,还有几处墙面破了洞,里面的茅草都伸了出来。屋子大体上整洁,唯独没有厕所。只有一个马桶,每天早上都会有人来收这些粪便。

    赵长典交代完几句便走了,留下刘楚一人收拾屋子。刘楚说是镇守在家务农,但之前有刘秀宠着,一向有些四体不勤,刘楚便琢磨着什么时候能找个仆人,最好是女仆,也好能体验下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

    就在这时,有人上来串门了。是住在隔壁的姓蔡的小官,看样子应该是蔡家的某个亲戚。

    “我乃是北门左里的里长,姓蔡名浩,字巨浪,今日冒昧来访,还请赎罪。”蔡浩双手打拱,恭敬的说道。

    原来是里长,还是北门里,那可是城中达官显贵的聚居之所,被称为里长中的里长。不过看这人年纪轻轻,骨子里透露出世家子弟特有的清高,不知为何在自己面前还这么谦恭。

    刘楚不敢怠慢,连忙还了礼,介绍了自己:“我叫刘楚,家住城外稻香里。”

    “久仰久仰。”蔡浩有些敷衍,随即说道:“今日冒昧前来,但请刘兄弟帮个小忙。”

    刘楚有些警惕了,一个基层小官,有事相求,无论那一世的人生经验都让刘楚怀疑。此刻刘楚也只能说道:“请进屋,慢慢说。”

    刘楚引着蔡浩踏进了屋内,主宾分次,相对而坐。

    待两人坐定之后,蔡浩再次直起了身子,双手打拱,说道:“刘兄弟可否借一万钱与我,十天便还,日息一分。”

    好买卖啊!刘楚暗叹。蔡氏子弟不怕他不还钱,问题是现在自己哪里去弄这一万钱。要知道目前市面上一石稻米也就二百多个钱,况且刘秀生前是个标准的小地主,几乎所有钱不是换了粮食就是买了地,你让刘楚现在拿出千石粮食没问题,若是钱的话,几百钱都困难。想到这里,刘楚才觉得必须把刘秀屯的粮食卖掉一些才行,现在自己来到城内生活,以后少不了用钱的地方。

    此时的刘楚也只能无奈的说道:“我手边只有几百钱,不过粮食多得是……”

    蔡浩闻言,有些着急起来,以为是刘楚不肯借钱找的托辞,身体前倾,急切的说道:“实不相瞒,我借这钱是为了救人之急。我方才在北门市上看见有人卖自家儿女,细问之下,乃是江夏郡逃难而来。这家人听闻临江富庶,便带儿女过来了,欲卖了救急,还要赶回家去春耕。”

    “怎么个卖法?”刘楚倒对这买卖人口之事有些好奇。

    “男童两万钱,女童三千。我现在手中只有一万三千钱,还缺一万。”

    看来这王莽治下这些年被某些人吹嘘为盛世还是有道理的,一个男童还能值两头牛,不过这女童连一头猪都值不了,刘楚心中感慨道。

    “我真是没钱,若实在需要的话,我可以借你米粮。”刘楚努力的想完成这笔交易,以赚取自己的第一桶金。

    蔡浩有些犹豫,踌躇了一会,才开口说道:“今日郡上有事,城里的一些老相识大多都去了江陵,我又不齿于向城中商人开口。算了,我还是想别的办法吧。”说完蔡浩就要告辞。却被刘楚走过去,一把拉住,说道:“我想这户人家既然是遭了难,那粮食应该比钱更有用,不仅能吃,还能回家继续生产。不如就用我家粮食来买,就当是我卖粮食给你,怎么样。”

    蔡浩闻言,有些转过弯来,连声说道:“高见高见!”

    随后蔡浩便带着刘楚来到北门外找到了那家人,之后回到家里仓库,点出一百石稻米,蔡浩为那家人雇了条船。那家人依依不舍得留下一双儿女后便千恩万谢的走了。

    两个童子,男童大约六七岁,很是消瘦,不过眼神却很清澈;女童十一二岁左右,虽说看上去皮包骨,但也见得骨骼宽大,放到后世来说,标准的模特坯子,容貌嘛,这灰头土脸的,加上又没长开,实在不好妄下论断。那廋弱的男童仅仅抱住姐姐的胳膊,一步都不敢朝两人靠近。刘楚见状笑着说道:“怕什么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今天可算遇到大善人了。”

    那女童倒是大方,一把拉开弟弟的,牵住他的手说道:“草奴,还不跟两位公子磕头。”说完自己先跪下了。

    草奴见状,先是茫然无措的犹豫了一会,随后也跪在了姐姐身边。

    “多谢两位公子大恩大德,小蛮和草奴做牛做马也要报答二位。”叫小蛮的女童语气竟有些不卑不亢。

    “没有两位公子,就只有这位蔡公子,你们谢他就行了。”

    “也的确,你们今日遇到我算是走运了。”蔡浩向两人说道,随后转头向刘楚,满脸堆笑,说道:“实不相瞒,我买他们真不是让他们做牛做马,只是我一个亲近的叔叔,前些天儿子早夭,如今在家更是哀伤欲死。不巧我今天见着草奴,长得跟我那侄子颇有几分神似,便急于买了下来送与我叔叔,要不也不会这么着急,冒昧的求助于刘兄弟。”

    刘楚说道:“总之也是蔡里长心善,要不然买这男童就行了,却连女童一并买了下来。”

    蔡浩摸了摸后脑勺,忽然神色有些为难,说道:“还真是,只看是一家儿女,便一起买了,我又不缺这……”蔡浩忽然把摸着后脑勺的手拍了一下,叫了一声:“如此便好!”随后向刘楚说道:“这个女童我就送给刘兄弟了,也算是帮了我大忙。要给我,我还真不好处置。”

    你处置不了,我就能处置了!刘楚心里暗叫。虽说,从刚才收拾屋子时,刘楚就在筹谋弄个女仆,但一来眼前此事有些突然;二来这女童还是童,而且发展前景也说不好;实在是不想要。刘楚便连忙摆手,为难的说:“不行不行……”

    蔡浩却走上前去,拉住刘楚胳膊,表情笑的像个推销员,继而说道:“刘兄弟莫要误会了,这一百石粮食我会折价如数奉还,也不会短了你利息。只是我家童仆已有很多,不缺这一个。只是我刚才见刘兄弟家里好像正好缺这么个人,我这也是急人之所急嘛。”

    “不行,不行……”刘楚口中说不行,心思却慢慢转变了,突然想到有这么个人照顾起居也挺好的,特别是古代的这种农家女子,勤快又会做事,看刚才的表现也是充满机灵劲。

    “刘兄弟就别再推辞了。你才到县上任职,以后我作为里长少不得有交道要打,今天就算是见面礼了。”

    “那……那我便不再推辞了!”

    白得了一个女仆,刘楚心中有些欣喜,但看着她稚嫩的脸庞又有些遗憾。刘楚坐在家中,手握着官府盖印的卖身契,看着一到家便手脚不停忙着家务的小蛮浮想联翩。

    “主人,村里十五岁以上的姑娘都嫁人了,我年纪小,去年十里八乡的都遭了灾,嫁不出去,这才被爷娘领到临江县来的。”

    听到这话,刘楚发现这个小姑娘竟在观察自己,可能从刚才自己不自觉的神情中看出了自己不可描述的动机,随即皱了皱眉头,严肃的说道:“你以后就睡西边,自己打个铺,我先休息了。”说完刘楚起了身,朝东厢房走了去。

    “主人不让奴婢侍寝吗?”小蛮的声音有些怯弱。

    刘楚闻言恨不得吐出一口鲜血,怎么感觉自己被调戏了。刘楚回过头,强作恶狠狠地眼神,看着小蛮无知无畏的脸,大喝一句:“不让!”随后甩手进了卧室。只留下小蛮一脸木然的呆在原地,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