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
字体: 16 + -

第一百零一章 圣旨到(二)

    ps:大战前的序幕,高潮马上要来了,各位书友点个赞啊。

    洪承畴说了一句,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整一下衣冠就向外走。曹文诏、尹梦鳌等率领着全体文武在他的背后紧紧跟随,边走边整衣冠。虽然大家都猜到圣旨与“皇陵被烧”和“剿贼”二事有关,但因为对皇帝的脾气素来害怕,所以每个人心中都七上八下,不知会受到什么严责。

    洪承畴来到大门外时,送诏书的王承恩已经飞驰来到。按照通常惯例,皇帝的诏书交给内阁派官送来就行,用不着由宫中司礼监直接派太监送来。但此次事关重大,而且崇祯皇帝有口谕带到,故而大太监曹化淳特意他派了他最亲信的王承恩捧诏前来,以便看一看将士们是否肯实力作战。洪承畴偕众文武分两行跪在大门外边,王承恩跳下马,从背上取下黄包袱,捧在手上,由中间甬道昂然而入,穿过仪门,走进大堂,站立在匆匆摆好的香案正中。洪承畴率领众文武赶快跟着进来,重新跪下。王承恩向众人说道: “洪承畴接旨。”

    待众人跪下之后,王承恩打开黄缎包袱,取出一个朱漆描金盘龙匣子;打开匣子,取出一个黄绫暗龙封套,又从封套中取出诏书,朗朗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流贼祸国,十载于兹,万姓涂炭,陵寝震惊,凡我臣子,谁不切齿!着洪承畴务必将犯陵之贼,火速剿灭,尤须将闯逆本犯高迎祥、巨贼张献忠、革里眼、老回回等,一一擒获,或予阵斩,断勿使一人漏网。兹再赐尔洪承畴尚方剑一柄,阵前便宜行事。并赐内帑银一万两,红丝表里各二百匹,赏功银牌五百副,供阵前奖功之用。”

    王承恩读完圣旨之后,抬头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洪承畴说道:“洪大人,接旨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洪承畴领旨谢恩。” 洪承畴叩头谢恩之后,双手接过诏书,放在香案上。

    待洪承畴领旨之后,刘太监又从身边一名小太监的手里捧来尚方剑,继续说道:“钦赐尚方剑,洪承畴跪接!”

    洪承畴赶快再跪下,双手接过尚方剑,又一次叩头谢恩,山呼万岁。他站起来把尚方剑捧到条几上。

    “谁是李奕?”王承恩众人平身之后,扫了一眼众人问道。

    “微臣在。”李奕如今只是七品知县,虽然得洪承畴赏识,在酒桌上可以位列洪承畴左右,可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之下,所有的站位都是按官职大小的品级来定,李奕官职最小自然站在队伍的最后边,听到王承恩喊道自己的名字,李奕心头一愣,自己和这个太监没有一点交集,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喊自己名字,此时来不及多想,李奕小步上前俯首说道。

    “站直了,让咱家看看,孤身守城,雪夜奇袭的李知县到底是何等英雄。”王承恩微笑着说道。

    李奕挺直了腰杆,迎上王承恩的目光,看着王承恩上下打量的双眼,李奕心里是更没底了,心里暗自琢磨,自己就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这大太监如此和颜悦色的看着自己,不会是对自己有意思吧?要是真是如此,那可就亏大发了,总不能为了当官把自己的清白给折进去吧。

    “好,年少有为,果然是国之栋材,皇上没有看走眼。”王承恩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腰杆笔直,双目有神,最难得的是李奕身上那股子朝气,这在那些久历宦海的老官僚身上是看不到的,王承恩点头称赞道。

    “公公过奖了。”李奕这才放下心中的忐忑,原来不是看上自己了啊。

    “李奕留下,其他人退下吧,皇上有口谕传达给李大人。”王承恩看了一眼众人说道。

    在场的官员看着眼前的李奕,心里都是一阵羡慕嫉妒恨,这才步入官场不到一年,当今皇帝就有口谕亲自传给他,这小子的运气实在是逆天了,虽说心里羡慕可脚底下的动作并不慢,在洪承畴的带领下,转眼之间屋内就只剩下李奕和王承恩两个人。

    “李大人,跪下接旨吧。”王承恩见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和声说道。

    “臣李奕领旨。”李奕听完整理了一下官服之后,双膝跪地说道。

    “蒙城知县李奕公忠体国,为国杀敌,朕心甚慰,望你安心办事,再立新功。”王承恩清了清嗓子后说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微臣必将肝脑涂地以报吾皇天恩。”李奕虽然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崇祯皇帝没感觉,可如果自己不做出这么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那以后在官场上就不用混了。

    “起来吧,李大人,此次你立下如此功劳,可皇上只传你口谕,而不升你的官加你的职,你可知皇上的深意?”王承恩笑着问道。

    “微臣本是布衣出身,蒙皇上不弃,擢恩录取,微臣已经不胜感激,而我身为蒙城知县,守土有责,抵御闯贼乃是微臣本分,皇上亲自降下圣谕,对微臣来说已经是滔天之恩,微臣若是再奢望那高官厚禄,岂不辜负皇上一片厚望。”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只有好好享受,皇权高于一切,莫说给了一句口头嘉奖,就算啥都没有,李奕也得老老实实的谢恩。

    “李大人说得好,此次闯贼南下,沿途无不糜烂,所破州县数不胜数,唯有你这个蒙城知县,不光守住了城池,还擒获了敌酋,最难得是你雪夜奔袭,烧了闯贼的粮草,乃唯一之亮点,只是眼下皇陵被烧,举国悲痛,这个时候厚赏于你难免不合时宜,只要安心办事,皇上自然会记在心里。”王承恩笑着解释道。

    “皇上的一片苦心,微臣无以为报,只有奋勇杀敌以报皇恩。”王承恩的话在李奕看来就是说,老子祖坟被刨了,心里很不爽,这个时候还想要升官,脑袋被驴踢了吧。

    “好,咱们不能让洪大人久等,随我一起进去吧。”王承恩见李奕如此上道,心里自然很满意,欣慰的说道。

    花厅之内,洪承畴已经备下了酒席,见王承恩进来赶紧迎了上去说道:“王公公,匆忙之间我只能备下薄酒,望王公公不要见怪。”

    “中都被占,皇陵被烧,皇上已经愁得几天没好好吃过饭,咱们做臣子的若是大吃大喝,那置君父于何地,尽量从简吧。”王承恩沉声说道。

    “臣子们无能让皇上费心了,不过王公公身负皇命远道而来,一杯薄酒还是当得起的,快请入席吧。”洪承畴请道。

    王承恩虽得崇祯皇帝宠幸,可在洪承畴面前自然不敢太过尊大,推辞一番后才和洪承畴坐了首席。

    “闯贼侵犯祖宗陵寝,罪不容诛,望诸君激励将士,在阵前奋勇杀贼,勿使一贼漏网。我辈报君恩,救黎民,光前裕后,在此一战。尤望将巨贼高迎祥与张献忠等生擒,献俘阙下。纵万一不能生擒,也须将他们杀死,传首京师。”王承恩来离京之前曹化淳特意交代过,此战不仅要赢,而且要赢得漂亮,最好是能把高迎祥和张献忠活捉了,献俘阙下,千刀万剐之后才能挽回朝廷一点脸面。

    要在几十万闯军之中把这连个巨寇给活捉了,这难度可就太大了,崇祯皇帝对大臣向来苛刻,万一这任务完不成,那谁来承受皇帝的怒火,众人心里忐忑,虽然心中觉得这事太难了,可在这个时候哪里还敢当面提出来,不禁偷偷地向洪承畴的脸上瞟了一眼,希望他能站出来说句话。

    洪承畴的脸色变得十分严峻,从蒙着椅上站起来,坐着的文武大员也赶快站了起来。他望着全体将领,说道:“请王公公放心,也请皇上放心,微臣必定竭尽全力,不使逆贼漏网。”

    “好,有洪总督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来,我敬大家一杯,祝各位马到功成,我也好向皇上回去复命。”王承恩闻言端起酒杯向众将贺道。

    在座的总兵、副将和参将齐声答道:“谨遵钧命!”

    众人心中都揣着事,这酒喝的难免就不尽兴,草草结束之后,王承恩就起身告辞,众人也就没有多加挽留。

    待王承恩离去之后,洪承畴命人撤掉酒席,赶紧又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如今看这样子,王承恩不光是来送圣旨,还有来督战之意。按明朝旧制,大将统兵在外,军中必有一个太监作为监军,而崇祯皇帝登记之初,受到大太监魏忠贤掣肘,对于太监把持朝政是深恶痛绝,后来把魏忠贤赶出朝廷之后开始锐意改革,将各地的镇守太监尤其是军中的太监都召回宫中。但臣子再好用终究是外人,哪里比得上自己的贴心人用起来舒服,况且此次事关朝廷脸面,崇祯皇帝派出了自己的贴身太监,就是想督促洪承畴早日平定匪患,献俘阙下。

    洪承畴召开完会议,布置完任务之后,一人端坐在堂前久久不语,他拈着胡须,态度又变得雍容沉静,寓紧张于悠闲。虽然他尚未入阁,但他早已在涵养所谓宰相风度。此刻他的心中可不像刚才酒桌上那样坚定,想在数十万贼军中生擒贼首,这难度太打了,不过刚才他不能把这种担心向将领们流露出来,否则不但惹恼了王承恩,也打击了军心,只希望接下来战事顺利,能早日擒获贼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