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
字体: 16 + -

第九十四章 粮草转运使

    ps:不知不觉已经三十万字了,甲鱼白天要上班,只能晚上码字,所以更新的量不是很大,希望各位书友体谅。另外谢谢0015断,东丰玉3985的月票。

    “大人尽管吩咐,下官必定竭尽全力,定不负大人所托。”李奕不知道洪承畴要自己干什么,也不知道事情的困难程度,可他知道自己万万没有拒绝的道理,李奕当下毫不犹豫的应承道。

    “好,本帅总算没有看错人,兵法有云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此番我率大军而来,事出突然根本来不及筹措粮草,只有随身所带数日口粮,如今战事将起,本帅不能让手底下的儿郎们饿着肚子上战场,筹措粮草一事已经刻不容缓,我看仲明年少老成,正可担此大任。”洪承畴听到李奕回答的毫不迟疑,心中颇感欣慰。

    “大人过奖了,不过大人有命,下官纵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粮草乃军队之命脉,不论是过去现在哪怕是高度现代化的二十一世纪,战争拼的就是后勤。若一支军队的后勤补给线跟不上,纵使孙武再生也于事无补,运粮官可不好当,多少古今名将都栽在粮道上面,一旦筹措不到足够的粮食,难保洪承畴不会学曹操借李奕人头一用,可纵使千难万难,李奕如今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索性痛快的答应道。

    “本帅只论结果不问过程,大军每日所需粮食不下两千石,七日之内我要见到第一批粮食,军中无戏言,仲明当小心办差,否则军法无情。”洪承畴神色一敛后说道,虽然李奕年少老成,可洪承畴最后还是小心提醒。

    “筹粮一事既繁且杂,涉及多个州县,下官乃蒙城知县,恐各地州县不听号令。”李奕既然应下了差事,那就得要相应的权力,一个小小的蒙城知县可筹不来这数十万军队的军粮。

    “来人,取我腰牌来。”洪承畴乃沙场老将,岂会不知李奕的意思,责任和权力是对等的,要想马儿跑就得要给马儿草。

    洪承畴从侍从手里接过腰牌递到李奕手中嘱咐道:“我命你为粮草转运使,专为我大军筹集粮草,见此腰牌如本帅亲临,各地州县任你差遣,如有不从你可军法处置。”

    “好,多谢大人信任,下官定不辱命。”李奕单膝跪地从洪承畴手里接过腰牌,朗声说道。

    “好,事不宜迟,你赶紧出发,七日之后我要见到第一批粮食。”洪承畴做事丝毫不拖泥带水。

    李奕领命之后向屋内众人高了一个饶,手持腰牌出了花厅,没想到尹梦鳌随后也跟了出来。

    “仲明,事关重大,不能儿戏,每日军粮两千石,这差事可容易啊,你有把握没有?”尹梦鳌走近后关心的说道。

    “大帅既然开了口,下官怎可推辞,唯有尽力而为罢了。”李奕知尹梦鳌是真的关心自己,心里颇为感动。

    大明官场黑暗无比,同僚们相互倾轧打击乃是常事,尹梦鳌能如此提携李奕是因为李奕确实是个想干事而且能干事的人,大明以八股文取士,想找个道德先生容易,可想找个办实事的却难了。尹梦鳌以举人身份出仕,做到如今的颍州知府,靠的就是为民办事为民请命,如今看到李奕如此踏实肯干,确实是起了爱才之心。

    “那你得小心点,此番你兼任粮草转运使,这个差遣既繁且杂,涉及多个州县,如果用人不当,难免会有人趁机中饱私囊和兼有滥用民力的事情出现。还有你年纪轻轻就得大帅赏识,难免会有人眼红心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万事需得小心。”尹梦鳌谆谆告诫道。

    尹梦鳌举人身份出仕,在那些自认为出身高人一等的进士面前不知吃了多少白眼,深知这其中的深浅,况且战乱时节,粮食可比银子金贵,不说这些官员中饱私囊,只要阳奉阴违那李奕这差事可就难办了。

    “多谢大人提醒,属下感激不尽,我这就回去立一个章程出来,争取把粮食早日送到大帅手中,以免误了大事。”李奕诚恳地接受了尹梦鳌的建议,可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有限,李奕得回去和吴为等人商量,集思广益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李奕与尹梦鳌告饶之后就匆匆出了门,叫上王铁牛等一干亲兵立即往蒙城赶去,一路上李奕纵马驰骋,中途丝毫不做停留,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回蒙城。

    进到蒙城之后,李奕顾不得休息,立即叫上吴为和姚波等人来签押房议事,李奕开门见山把洪承畴交代的事情想大家介绍了一下,屋内顿时陷入一片沉默,事关重大,人人都不敢率先发言。

    “大人,请赎属下直言,这粮草转运使可不是一个好差事啊。”吴为沉思许久之后打破了屋内的沉默。

    “差事肯定不是一个好差事,不过大帅有令我等不敢不从,就请先生把困难先说一说,咱们合计合计,看怎么解决吧。”李奕向吴为说道。

    “那我就直说了,第一是时间紧迫,总督大人只给我们七天时间,从筹粮到运粮我们只有七天时间。其二是在于这个季节各地州县本就没有多少积粮,大人想要把这点仅有的粮食给筹集过来,恐怕难度不小。最后一个问题在于粮草转运。马上就要进入春播时节,劳力显然不足,百姓一年的希望也正在于播种,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接受官府的差役,除非采取强硬手段,但这样一来恐怕弄的民间怨声载道,对大人的官声也不利。”吴为一番话语把这差事的关键之处说的明明白白,剩下的就看大家怎么解决这些麻烦了。

    “依我看,咱们手里有三千兵马,不如就用这三千兵马转运粮草。”周渤首先提议道。

    “此法不妥,我们能想到烧了贼军庙山大营,贼军难保不会想到来断我们粮道,这三千兵马一定要随时待命保证粮道的安全。”吴为摇头说道。

    众人纷纷又陷入沉默,短时间内筹集这么多粮食确实有些为难。

    “诸位稍安勿躁,大伙合计合计,总会有办法的。”李奕见众人都不说话后不禁宽慰道。

    “大人,在下倒有一策,不知当不当讲?”姚波神色忐忑道。

    “大家不要有顾忌,说错了也不要紧,如果有良策,尽管畅所欲言。”李奕点头道。

    “诸位只想到动用官府的力气,也只想到如以往那般动用民力转运粮草,却不知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可堪一用。”姚波小心翼翼的说道。

    “此话怎讲?”李奕问道。

    “朝廷大军所需粮草,每日两千石,那一个月至少需六万石,都是由邻道州县官府负责筹集,大的州县或许能筹集不少,但对一些小县来说,恐怕就没多少积粮了,眼下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更难的却是转运,至少调集两万民壮转运,虽说颍州不远,又有河流可堪利用,路上免不了还要有所损耗。”姚波分析道。

    李奕不耐烦地摆摆手道:“说重点。”

    姚波连忙道:“其实民间并不缺粮,只是总有商贾囤集居奇罢了。在下的意思是,以朝廷的名义,向各地州县的粮商借粮,只要商贾肯借,在下敢保,曹帅即便将凤阳围上一年半载的,也不用担心挨饿。”

    “那依你看,商贾肯借吗?”李奕问道。

    那许忠插话道:“朝廷向商贾借粮?姚老弟别说笑了,商贾们要是相信朝廷会好借好还,那就是太阳从西边出了。别说‘借’字,你要是用刀逼粮商们交出粮食,他们反倒会觉得理所当然哩”

    许忠是实话实话,商人的身份在此时确实尴尬,一方面他们通过买卖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可另一方面又没有相应的政治地位,对于普通百姓可能是高人一等,可对于大明官员而言不过是一群臭铜商罢了,一旦有需要他们不介意举起手里的屠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之所在,人之所往。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李奕却若有所指的说道。

    姚波赞拍手赞道:“大人所言极是,只要让商贾们觉得有利可图,数万大军的粮草就解决了。”

    “你们不会想从商贾手中花高价买吧?那这价钱可就贵了,别说咱们没钱就是有钱也不能便宜了这帮黑心的粮商。”许忠当下反驳道。

    “呵呵,许将军说笑了,我想大人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姚波听到李奕所言,笑着说道。

    李奕受姚波的启发,思路贯通,他冲着众人说道,“诸位,这天下众多的营生当中,哪一个行当最挣钱?你们就算不做买卖,可平日里应该也上街买过东西吧?”

    “那还用问,自然贩盐最挣钱喽,我以前在外面闯荡最远的地方到过扬州,那些扬州盐商个个都是大富豪,家里奴仆成群,富比王侯啊,听说一顿饭就得吃几十只鸡几十只鸭。”许忠拍着脑袋说道。

    “几十只鸡几十只鸭,那吃的了吗?不撑死他们啊?”周渤一听睁大了眼睛。

    “嗨,人家吃鸭只吃鸭掌中的那一块活肉,吃鸡只吃。。。”许忠见众人吃惊,顿时兴致颇高,把自己当年的见闻说给大家听。

    “咳咳。”李奕咳嗽了一声打断了许忠的卖弄,尔后继续说道:“不错,本朝盐法极严,要是谁敢贩私盐,只要超过五斤,那就是死罪。朝廷把持盐业禁榷,一本万利啊,可话要说回来,需要冒着杀头的风险做买卖,自然是个赚钱的买卖。”

    “大人,你不是想动贩盐的歪点子吧?那可是杀头的大罪啊。”吴为闻言赶紧提醒道。

    “哈哈,山人自有妙计,我想我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难题了。”李奕自信的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