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红楼
字体: 16 + -

第五十七章 国子监书库官

    当贾珠还远在成均城的南安郡王府那边时,李纨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把贾兰进学的好消息托人快马加鞭地传递给了贾珠。

    得知贾兰进学的消息,贾珠欣喜之余却不得不感到讶异。贾兰是靠实力通过童生试的吗?李纨在信上没有说明。贾珠想起,他这具身体的另一个灵魂是在十四岁才进学的,贾兰这才几岁呀!

    不得不说,如果贾兰是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考进了府学,那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了。然而,就在贾珠为自己的儿子沾沾自喜的时候,他接到了岳父大人的紧急召回书。

    贾珠回到金陵城,首先回到了贾府,见到了久别的妻子李纨。

    碍于光天化日之下,贾珠没有对李纨做出什么过于亲密的举动,李纨在贾珠的面前更是表现得一如既往的优雅和端庄,然而贾珠却从李纨的眼神中看到了不一样的情绪,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思念积累下来的渴望!

    贾珠却毫不掩饰,牵着李纨的手,拉她一起进了里屋,紧紧地抱住了她,脸颊不停地往她的脖子上蹭!李纨还有点儿害羞,躲闪着说道:

    “哎呀,大爷!这大白天的,要是让丫鬟们看见了,会被笑话的,多难堪呀!”

    贾珠这才放开了李纨,不开心道:

    “这有什么难堪的,你是本大爷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谁敢笑话我们!再说了,跟琏兄弟和凤辣子他们比起来,我们已经够遮遮掩掩的了,怎么不见丫鬟们笑话他们!”

    贾珠的话语中透露着小埋怨,或许是觉得李纨太过保守了,让贾珠浑身现代人的脾性无法得到尽情地释放。在他印象中,王熙凤和贾琏的屋里可是经常传出畅快的欢笑声!

    李纨听了也没在意,深以为贾珠只是说笑,只是站在正衣镜前,整理着头上的发髻和身上的衣裳,生怕刚才弄出了什么松动和褶皱来,被丫鬟们看见了就不好了。

    就在这时,他们的儿子贾兰也从府学回来了,屋外传来了兰哥儿的声音——

    “娘!我回来了。”

    “兰哥儿,你先别去书房,你爹回来了!”

    李纨说着,贾珠急忙走出了里屋。

    “兰哥儿,听说你进了府学,有出息了嘛!怎样,在府学读书一切可好?”

    “好着呢!多亏了爹的激励和指引,孩儿能够考进府学,功劳应该是爹的。”

    许久不见,兰哥儿已经长高了,言语间的神态和表情显得成熟不少,或许是因为在大学堂读书,看起来完全像个大孩子了。

    “哟,兰哥儿这是懂事了呢!你当真愿意把这功劳给爹?”贾珠说笑道,却见兰哥儿的表情异样。

    李纨这时候也从里屋出来了,说道:“兰哥儿,你就别糊弄你爹了,之前你可是把这功劳给了我的。”

    “行嘞,都给你,这段时间我都没在家,这功劳我确实没脸要。是吧,兰哥儿,都给你娘!”贾珠说着便让兰哥儿先去了书房。

    私下谈话之后,贾兰如实坦白了自己的抄袭行径。

    “爹,我把你书房里的那几篇诗作用在了考场上,孩儿考试作弊了,孩儿知道错了!”

    贾珠无言以对,毕竟那些诗作也并不是他的原创,不过贾兰抄袭他人诗作是事实,贾珠理应当告诫兰哥儿诚信的重要性。

    “孩子,做人最重要的是讲诚信,你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敢地向我认错,这说明你是讲诚信的。按理,爹不应该再责罚你,可是知错只是第一步,知错能改才能回归真正地找回善念。因此,爹暂时保留责罚你的权利,一旦你再次犯错,爹到时候就一并重罚了,明白了吗?”

    “孩儿明白了!今后,孩儿一定更加用功,在考试中靠自己的实力。”

    贾珠意识到,贾兰对考试的信心显然比他这个当爹的更加饱满。作为一个穿越者,贾珠如此谆谆教诲孩子,总感觉哪里不对!科举是一条不归路吗?对他们爷俩,这个问题或许有不同的答案吧!

    既然如此,至于读书,尤其是应试学习,贾珠并不强求,希望贾兰可以放下得失心。

    “孩子,你要记得,考试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从书籍中真正学到了什么知识,对你的人生,你的精神世界有意义的知识。也许你还小不懂,以后你就会明白的,简单地说,爹就是希望你在为人处世上,切莫急功近利。”

    贾兰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贾珠身为父亲,虽然明知这样的教育有问题,可是身处这样的环境,又能让贾兰学什么呢?面对贾兰这个穿二代,贾珠感到无能为力。

    回到贾府当天,贾珠分别拜见了老祖宗、政老爷和王夫人。自从贾珠入了国子监,老祖宗对他的前途就安心多了,虽然和当初的愿景差了一大截,毕竟贾珠当年是十分有希望考个进士及第的,如果不是昏迷了四年的话,但眼下能够入国子监,来日方长也还是有希望的。

    贾珠一直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贾母,还有就是他爹政老爷,在贾珠的记忆中,政老爷一直以来就希望吧儿子们培养成考试机器,如果跟他们说了自己不打算参加科举考试,真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后果,至少那样的话,他弟贾宝玉很有可能会重新得宠吧!

    如今,贾珠暂时瞒着是想等岳父大人的承诺,如果可以不通过科举考试,由国子监直接选任为监内教官,哪怕只是个七品芝麻官,贾珠也可以挺起腰杆向贾母和政老爷坦白自己的情况,他是真的无法参加什么科举考试了,八股文更是滚得越远越好!

    到了晚上,贾珠终于可以把妻子李纨搂在怀里了,两口子久别胜新婚,黑灯瞎火之中都没羞没臊起来了。第二天一早,贾珠便立即前往国子监,也不知岳父大人这么急着把他召回金陵城,究竟是为了什么紧急任务。

    不过贾珠也用不着担心什么,他的岳父大人身为国子监祭酒,肯定是留着什么好处给他了,反正总不至于是什么烫手的洋芋吧!果然,贾珠一到国子监,祭酒大人就神秘兮兮地带他到了一个书库里,说道:

    “这次急着让你回来,就是要委派给你一个十分重要的差事,这个差事说好办也难办,说难办也不好办。”

    原来,国子监书库官突然病重,准备分发全国各官学的教材还没来得及刻印。贾珠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书库官的助理,全权代理教材的刻印事宜。

    接受了任命之后,贾珠随即前往拜访病重的书库官。书库官听到贾珠来访,当即频死病中惊坐起,说道:

    “老夫在此紧要关头倒下,有负皇恩浩荡啊!还请珠公子多费心了,完成好老夫没有完成的使命,那样老夫也就可以死得其所了,要不然老夫是咽不了这口气,死也不会瞑目的。”

    在书库官的嘱托下,贾珠开始熟悉刻书的流程。

    刻书大致包括校勘、定稿、写版、刻版、刷印、装订等环节,其中后四个环节均由刻书工人完成。写版、刻版的工作都由刻书工人来完成,刻书工人也有了专业分工,分书工、刊工、印工和裱褙工。为了谋生,大多数刻书工人既能写版,又能刻版,甚至能将四项工作全部兼顾起来。

    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国子监刻书之前会请学识渊博的名师进行校正,然后上版刊刻,否则,如果草率而成,错误百出,不仅浪费资财,且贻害无穷,流为千年笑柄,何以代表盛世王朝的文化水平。

    国子监在一书刊刻之前,首先要校勘,校书成为整个刻书过程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判断书籍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保证图书质量,国子监刻书大都经过严格的校勘。

    国子监所刻之书都要三校上版,查监本刻书记载,刊行之前总有校定字样。因为刊印之后要颁行天下,售于民间,故此,其中对医籍格外重视。

    国子监校勘工作主要是与崇文院合作进行。

    崇文院是图书整理中心,不仅有专职的校书官员,还有完善的校书条例和程序。四大类书目录的整理、校勘、编撰等工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建立了一套非常严密规范的校勘程序。

    崇文院作为国子监刻书的校勘中心,制定了严格的校勘制度。一部书要经过三次校勘,并审查点检后,方可交国子监雕印发行。凡校勘官初校后,送交覆校勘官复校,第二次校勘后,交主管校勘工作的馆阁官点检详校,经过两次校勘,最后是覆点检官进行审查。

    经过勘官、都勘官、详勘官、重详勘官、再校官、再都校宫这样的严格校勘程序,图书中说误较少,质量较高,得到民间刻书争相摹刻,被誉为京师本。另外,对于校勘中不负责任的官员也有严厉惩罚措施。妄加涂窜,同官皆降一职。

    经过夜以继日的赶工,在贾珠的带领下,国子监终于在期限之内刻印了各官学所需的全部教材,完成了这个十万火急的任务。就在此时,奄奄一息的书库官得知此事,终于宽慰地闭上了眼睛。

    于是,在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凑请之后,贾珠被正式任命为国子监的新任书库官,官级为从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