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红楼
字体: 16 + -

第五十六章 贾兰进学

    次日下午,有提学衙的差役在学宫门外贴出了院试的榜单。考们蜂拥而动,开始四处找寻本府的那一榜。

    但这次大多数人看榜时的心情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县府院”和“乡会殿”这两层三级考试制度中,前两级“县府”和“乡会”是用来淘汰考生的,而最后一级“院试”与“殿试”则以排定名次。

    决定分配为目的,这一点在殿试上面体现的尤为明显。一般在会试中被录取的,只要别脑子发晕犯了圣讳,触了龙颜,再不好都会混个“金榜题名”。

    院试与殿试性质类,也是为了划分在前面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考生。决定他们是进府学读书,还是进县学读书,但院试还是不如殿试舒服,因为它也有一定的淘汰率,总大概有七成被录取。

    不过因为各府教学水平不一样,所以有的府县八成甚至更多的考生上榜。有的府县却只有五到六成。但总体来说,比起县试十取其一,府试十五取一的残酷来说,这一场无疑是天堂一般。

    贾兰还没来得得及去看,便有几个考生跑过来朝他作揖欢笑道:“恭喜小师弟在院试中拔得头筹,可喜可贺啊!”

    贾兰看向从远处缓缓走过来的贾芝,见他微笑朝自己点头,终于释重负的展颜一笑,朝诸位道贺的考生团团拱手。这时候人越聚越多,一百七十个考生几乎尽数围在他身边,都真心实意的为贾兰道贺。

    贾兰急着回家报喜,却见黛玉姑姑哭着鼻子,又跑来找他的母亲聊天了呢,便说道:

    “告诉你们一个特大的惊喜,你们猜昨天的院试我考了第几名?是案首哦!”

    “案首?兰哥儿!你没有骗娘吧,你真的考了院案首?”

    李纨原本以为贾兰能通过考试,能进学就不错了,结果没想到,在俯视的时候,贾兰竟然考了第二名,就当他是误打误撞碰运气吧,没想到这次院试,他竟然考了案首!李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看来得提前恭喜嫂子了,兰哥儿今儿才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成绩,今后金榜题名指日是可待了!”林黛玉不想因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到他们,于是起身说道:

    “天色不早,黛玉也该回屋去了,嫂子留步,兰哥儿他这两天学习考试,一定累坏了,你该给他补补了!”

    李纨于是嘱咐黛玉的丫鬟紫鹃,但凡林姑娘有什么好歹,都不能瞒着。紫鹃答应,有什么事都会通知李纨。

    黛玉告别之后,李纨便吩咐素云,说要拿出三天的饭钱,让厨房准备丰盛的晚餐,算是犒劳贾兰的载誉而归!

    贾兰这才想起,之前和贾芝的约定,院试之后,邀请他到家里来做客的。见天色还不晚,贾兰猜测贾芝恐怕还在街角的菜市场,便匆忙出门寻他去了。

    果然,在街角的菜市场,贾兰见到了贾芝,还有他的母亲。在贾兰的再三邀请下,贾芝和他的母亲一起跟着贾兰来到了荣国府家里。

    李纨早就听说了贾芝,一直把贾芝当成贾兰的榜样,也多亏了他,贾兰的学习才有了这么大的进步。

    因此,今儿见到了真人,李纨自然是奉他们为贵客,热情招待起来了!

    一顿酒足饭饱之后,贾芝的母亲和李纨相谈甚欢,这对儿远亲也就互相熟络起来了。

    天色已晚,李纨又让碧月去吩咐下人备了一辆马车,送贾芝母子回了城外乡下。

    转眼便到了府学开馆的日子,一大早贾兰便在碧月的陪伴下,带着学具书籍,往府学宫去了。

    府学位于城南河畔,本朝迭有兴修,以致现今占地百亩,壮丽宏伟,又聘有名儒为师,乃是公认的知名学府。每年都有通过三级考试的青年俊才,负笈来游,成为一名人人羡慕的府学生。

    当然如贾兰这般,以院试榜魁的成绩考入的,更是如明星一般引人瞩目,刚刚走到学宫门前,便有一群等在门口的同年,一齐朝他拱手问安。

    大家齐刷刷的头戴儒生方巾,身穿宝蓝色直儒袍,却是都换成了生员服色。贾兰与他们的穿着大致相同,只是一般生员的儒衫用绢,他却用绸,腰上悬挂的玉佩也较高一个档次。

    一路上碰到其他生员,由于都比他年长,所以贾兰会礼貌地自动伫足,站在道边施礼道:“师兄。”待师兄回礼通过后,才跟在后面往前走。

    一众新生进了学宫大门。只见面前广场上摆了一溜铜盆。大伙知道这是入学仪式开始了,便安静下来。

    由站在那边地司礼训导指挥着,大家依次在盆中净手。然后往鞋子上和帽子上掸了点水花,算是象征性地完成了洗礼,表示对圣人之地地尊敬。

    府学宫之所以称为宫,因为供奉着孔子,所以府学又叫做孔庙。

    待洗过干净之后,便在那训导地带领下入池、跨壁桥,到了府学正殿孔子殿外。之后,大伙又一次在阶前重新列队,才在训导先生地引领下,进入了正殿之中。

    大殿内地至圣先师像两侧,已经站满了往届地生员,站在最前面地是廪生,人数最少,仅有四五十人。中间一排站着的是增生,人数有二三百。最后面是附生,人数与增生同,已经站到偏殿去了。

    中间的孔子像前,则站着十几位四十岁以上,八十岁以下的儒学训导,便是满屋子生员的老师了。

    那引路训导命新生站在大殿中间,面朝至圣先师像站好,然后便匆匆去后堂报告去了。贾兰被安排在第一排,旁边站着的恰好是贾芝。

    过了一炷香功夫,便听一声叫唤道:“知府大人到!”

    包括那些个训导在内,满屋子人一齐朝发声的方向躬身施礼道:“恭迎先生!”现在大殿中没有不是秀才的,也就都不需要跪迎了。

    知府大人穿着一身绯红官袍,在教授大人的陪同下,郑重的走入大殿,在孔子像前站定。

    这时,那司礼训导又高声道:“参拜先师!”众人知府大人的率领下,毕恭毕敬的朝孔子像三叩首,然后知府大人和教授、训导起,往届生员也起,只有贾兰他们这些新生还跪着。

    “诸新生行拜师礼。”司礼训导继续唱道。

    新生们便朝立在孔子像前的知府、教授和训导行礼,这才算完成了跪拜仪式。

    待众人起身,司礼训导又道:“请教授大人讲话。”

    教授大人先给孔子上香,然后对着新生们背一段太祖圣谕,无非是“忠君爱国,刻苦读书,奉公守法,报效君父”之类的陈词滥调,然后才是真正有用的。

    他说:“入学后,生员要专治一经,以礼、射、书、数设科分教。”即是说课程分为四类:

    一是“礼科”,包括经、史、律、诰、礼、仪等,生员必须熟读精通。

    二是“射科”,乃是朔望日演习射法,由长官引导比赛。

    三是“书科”,要求生员练习书法,临名人法帖,每天练习五百字。

    四是“数科”,要求生员必须精通九章算术。

    虽然每科都有课试,并分等给与赏罚,但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必须下苦功夫地,只有“礼科”和“书科”,因为这两科涉及科举。书科自不消说,你要是字写得一般,任凭文章花团锦簇,也不能入得了考官的法眼。

    而礼科更是直接对应将来地科举考试题目,乡试和会试的考试形式基本上一样,都是考三场,每场三天。

    第一场制义七篇,也就是作七篇八股文,其中从四书中出三题,所有考生必做;从五经的每一经中各出四题,士子各选一经,加起来一共是七道题。

    第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及诏,诰,表各一道;第三场试时务策五道。这些内容都要在“礼科”中学习,所以此科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众所周知,能不能在科举中中式,最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第一场,也是七篇八股文,所以对四书五经的教习,依然是府学的重中之重。而在这个阶段,生员们除了必修的四书之外,只需在五经中选修一门既可,不必像之前那样,四书五经一把抓了。

    然后教授大人又宣布了上课时间,每月上二十天课,再加上每月初五、二十的时文大考,初六、二十一的经解策论小考,也就是一月说有二十四天在校时间。

    不过学校并不要求生员务必出勤,但必须参加每月的大考小考,且诸生还需各列功课簿一本。各将每月所读何书,所看何书,或所临某帖,逐一注明,以备掌院不时阅取。

    如果在两考中连续垫底,那就有被打入黑名单,上报道学批准降级甚至除名的危险。

    啰啰嗦嗦讲完一通,教授大人这才喘口气道:“请知府大人训话。”

    知府大人也接过一束线香,给孔老爷子上了香,然后说道:

    “方才教授大人介绍了府学课程,本官想你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在心中将其暗暗划分为两类,一类有用于科举的;一类无用于科举的……有用的就认真学,无用的就弃之如敝。”

    知府大人慢悠悠的说道,引来了生员们不由自主的点头。

    知府大人继续沉声道:“那些所谓有用的,你学了,只是学了个制义的方法,学得再好,写出来的文章辞藻再妙,让人读起来仍觉着干巴巴,没滋味。这就是因为忽略了那些所谓没用的,只有全面下功夫,才能让文章血肉兼备,有其灵魂!”

    见生员们懵懵懂懂,只有十数人似懂非懂,了然顿悟者更是寥寥无几,知府大人叹口气道:“话是对你们所有人说的,但能不能有用,就看你们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