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红楼
字体: 16 + -

第五十五章 院试

    正当大家以为,知府大人会把贾芝定为府案首的时候,知府大人却突然眉头紧皱,冒出了一句:“至于本次考试府案首嘛……”

    考场一片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本届府案首出炉地一刻。很多与贾芝认识的,已经开始构思祝贺词了。

    却听知府大人不紧不慢道:“待本官将所有卷子看完,明天下午再公布府案首!”

    闹了半天竟然是个“待定”,这不是吊人胃口吗?众人纷纷失望地叹息道。

    贾兰却早已心里有数,他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他写的八股文还处于一个很低级的水准!

    科举考试既是脑力动,又是体力劳动,尤其是贾兰,由于受到现代思维的影响,更是对身心极大的负担。

    每次他考试结束,就会疲累欲死。幸好碧月还在外面等候着,他不用担心自己晕了头,找不回家的方向!

    回到家里,贾兰大口大口地吃了好几碗饭,便回房倒头大睡。不知睡了多久,仿佛身心都松缓许多,贾兰便又开始做梦了。

    第二天下午,贾兰来到了府学宫的大门前,和其他众多的考生一起等待着府试的长案揭榜。奇怪的是,在考生的人群中,贾兰并没有见到贾芝,心想着他该不会没来吧!

    “发榜了!发榜了!”一阵欢呼声传来,只见三位官兵们一齐举着一条长长的案榜出来了。

    众考生围绕着长案,首先看了一眼前三甲的名单,发现自己的名字,果然不出所料,并没有出现在前三甲的位置,然后便老老实实地往后寻找起自己的名字来。

    “案首是贾芝!又是贾芝!他也是我们县试的县案首!”突然有人叫喊起来,估计是曾和贾芝、贾兰一起参加县试的考生。

    贾兰由于身材较矮小,没能挤进前排,站在后排又看不到长案上的名单,只有竖起耳朵倾听大家的欢呼和叫喊。当他听到贾芝再次名列案首的时候,贾兰好比是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不禁心跳加快。

    贾兰左顾右盼,寻寻觅觅,还是没有看到贾芝的身影,贾兰不禁担心,贾芝是不是生病了,或者是因为其他什么事情,耽误了来看发榜。

    要是知道贾芝在哪里,贾兰真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贾芝虽然也是贾氏家族的人,但他因为没有给老古董贾代儒送礼,而没法在贾氏家塾里读书,结果反而一次次名列案首,简直是在对老古董疯狂地打脸啊!

    正当贾兰为贾芝而感到心潮澎湃的时候,只听见又一个人叫喊了起来:

    “你们看,你们看,排在第三名的那个叫贾兰的,不就是那个年龄最小的考生吗?你们还记得吗,交卷的时候,知府大人还亲口夸赞了他写的诗赋!”

    贾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真的吗?他真的名列第三名?贾兰使出了吃奶的劲,无比激动地挤进了人群的前排,果真在长案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名列第三!

    贾芝毫无悬念地名列府案首,贾兰则出乎意料地排在了第三名!贾兰逃脱人群,一路跑回家去,想把这个消息带给娘亲李纨。要是贾芝能和他一同分享这个好消息就太棒了,虽然他知道,只有通过了院试,贾芝才会去他家一起庆祝。

    就在贾兰跑过路口的转角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眼前一晃而过。贾兰不自觉地停下了脚步,回头望向那个身影,那不就是贾芝吗?只见他正蹲坐在路口,面前摆放着一些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贾兰觉得奇怪,今天是府试放榜的日子,他竟如此悠闲地在这里,干什么呢?贾兰走到贾芝的面前,只见他正低着头看书,丝毫没有意识到贾兰的出现。可是,还没贾兰开口问到,贾芝却头也不抬地说道:

    “一把青菜一文钱,一提水果两文钱,随便看随便买,需要什么自己动手,把钱放进篮子里就好。”

    贾兰这才明白,原来贾芝在这里卖这些农产品,本想喊他,却又觉得开不了口,既然贾芝还没有发现他,贾兰干脆又悄悄走开了。

    回到家里,贾兰忘记了先通报自己名列第三的好消息,而是直接找到了丫鬟碧月,对她说道:

    “你还记得,之前在我们家塾门口见过的,那个叫贾芝的吗?”

    “记得呀,那天你们入学考试,他不是被赶出来了,大爷还让我留下来陪他一起呢!听大爷说他后来去其他私塾读书了,之前你不是说,他还考了个县案首不是!”没想到,碧月竟然记得一清二楚。

    “哎哟!看来我爹说的是真的,碧月喜欢上人家了!”贾兰见碧月害羞了,继续欣喜地说道:“那好,碧月,你现在去路口菜场那边,把他卖的所有农场品都买回来。”

    “什么?你是说,贾芝在路口那边卖菜?”碧月显然不敢相信,又问:“难道他又被学堂赶出来了,不读书了?”

    “没有的事。对了!他这次又考了府案首,你顺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吧!”贾兰突然记起了这档事,多亏了碧月的提醒。

    “那你呢,兰哥儿,你上榜了没有,通过府试了吗?”碧月显然更加关心贾兰的情况。

    贾兰却故意笑而不语,说道:“你先去买菜,我去把好消息告诉给我的娘亲,等你回来了,自然就知道了。”

    贾兰把名列府试第三名的消息告诉给了母亲李纨,消息很快就在荣国府传开了。

    贾兰的姑姑们纷纷前来给李纨道喜,先是探春、惜春和迎春结伴而来,李纨则大方地一一回赠了精心准备的糕点。

    这天,是童生试的最后一项考试,即院试。

    大清早,天空才刚刚蒙蒙亮,贾兰就跟着其他考生们,在考场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待贾兰进入考场时,只见学宫大院前,密密麻麻的摆着考桌。

    虽然已经坐进了几百考生,但仍然显得十分空荡。大伙各道一声祝福的话,便一哄而散,各自寻找中意的座位去了。

    起初坐下时,并没觉着有什么特别的。但一个时辰后,全部考生都入场时,贾兰才发现,原本空荡的考场已经人挨人,人挤人……能遮阳挡雨的座位只有四千个不到。

    甚至还有上千名考生不得不坐在临时加设的座位上,哎,他们刚落座就开始祈求今日阴天不下雨了。好容易安顿好了,等到卯时了,见太阳还没出来,大家这才安心了下来,看来考生们的祈祷管用了。

    这时身着绯红四品服的提学大人终于出现了。贾兰注意到,提学大人的眉头紧皱,或许是看着人数超多的考生,大人因此感到头疼得厉害吧!毕竟考试结束,这么多的卷子,就他一个人批改呀!估计他心里正念到,这真是自作自受,要了老命了!

    罢了罢了!考生们也都不容易,还是别苦着脸,难为他们了,提学大人自我安慰道。这才调整好状态,向考生们宣布考场纪律,并说明考试次序。

    正试一场,复试一场,考试内容与府、县试内容相同。第一场录取人数,为当取秀才名额之一倍,用圆圈揭晓,写坐号,不写姓名,称之草案。第二场覆试后,拆弥封,写姓名,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

    生员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县试、府试和院试三次成绩均为案首,俗称小三元。贾芝已经连得了县试和府试的案首,如果在今天的院试中,也拔得头筹、名列案首的话,便可夺得“小三元”了。

    提学官有三大责任。一是组织这场府县学入学考试。二是每年年底,下到各府县学中,对在学的廪生、增生和附生进行岁考,以决定一系列的奖惩。第三乃是对府县学的员进行科考,决定参加乡试者的名单。

    可以说这位老哥一手掌管全省府县学的入学、学中和毕业。对于举人以下学历的士子来说,那就是天王老子啊!

    所以他只是稍稍板起脸,场中就安静了下来。之后,督学大人将考题公布下去,乃是两道八股文和一道诗赋。八股文的出处偏难怪,全属于截搭小题,估计八成的人连题都破不对,不知这是否是提学大人为减轻阅卷难度,而想出来的主意。

    但这难不倒贾兰,经过这几个月与贾芝的切磋,他觉着自己的跳跃思维能力大大提升。虽然还没有强到贾芝那种信手捏来的程度,但用来破个截搭题,还是易如反掌的。

    顺利的破题之后,又是一番水磨工夫,一直到天快黑才答完卷子。不知是不是对贾芝太过于崇拜了,见贾芝没有交卷,贾兰竟然也不敢起身交卷。可是等了大半天,也不见贾芝有交卷的动作,于是只是硬生生起来先去交卷了。

    因为院试都是糊名的,所以那提学官不认识贾兰。接过他的卷子瞄一眼,刚要放到一边,却马上被那一纸漂亮的楷体字给吸引住了,不由分说,便用心用意地细看起这位年轻童生的试卷来了。

    待看完之后,他的反应很奇怪,仔细端详了贾兰半晌,却没有出声,只是点点头,便让他退下来。

    待贾芝上来,提学大人一边拿过他的卷子,一边才开口轻声问道:“他就是贾兰吧?”

    贾芝微笑着点头道:“您是怎么知道的?”

    “虽说文章没有人能比你做的好,但这诗赋嘛,倒是屈指可数,就是这个叫贾兰的。”接着,提学继续小声说道:“这一次,他的文章写得也很不错,和你难分上下。”

    贾芝刚要说话,却听提学大人道:“但这一次,我还是准备让你做案首,难得出现一个有机会斩获小三元的考生,老夫也算有个脸面。”

    说着,提笔就要在他的卷子上写字。因为是决定府县学入学考试,各府成绩并不横向比较,只是在府内纵向比较。所以提学大人无需考虑其他府的情况,便可定下这次院试的案首是谁。

    “万万不可。”贾芝急声道:”区区小三元的名号,如果没有公平的比较,也不会觉得光彩,还请大人三思。”

    提学大人想了想,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容我好好想想。”便放下了手里的笔,暂时打消了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