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红楼
字体: 16 + -

第五十四章 府试

    所有的考生终于都坐好了之后,考场大门缓缓关闭,落锁后贴上了封条。这封条代表着铁一般的纪律!

    正在众人翘首以盼的时候,便听一个官兵拖着长音,高声叫道:“知府大人到!”

    只听一片稀里哗啦声,考生们纷纷起身,向着正殿的方向施礼。那知府大人走到殿前,却也面向正殿,给此地的主人即孔圣人上了三柱香,然后带着考生一道三叩首,这才转过身来。

    学生们又给他行礼道:“学生拜见知府大人。”

    “免礼,都坐下吧。”知府大人的声音十分清越,富有魅力。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并没有在任何人身上停留,只听他声音凝重道:“诸位,本官是今年府试的主考官,现在发考题。”

    知府沉声下令道。便有一队官差,将装着考题的信封,按序号发下去。只听知府大人高声道:

    “诸位,请专心答自己的考卷,不要交头接耳,也不要偷看别人的卷子。”

    说着声音转冷道:“当然更不能偷看小抄,只要有一点违纪,立刻逐出考场!”

    考题一发下去,考生们哪有功夫理会聒噪的知府大人!都紧张的打开信封,抽出了新鲜出炉的考题。

    贾兰认真审读了几遍手里的考题,和县试一样,仍然是两道四书题,以及一道的五言律诗题。

    大题是一句题,曰“大学之道”;小题是截搭题,曰“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很显然这两道题考的都是功底,做到理真法老为佳,当然思维也是很重要的,以破题恰当为重。

    贾兰便趁着一开始脑子清醒,先看那小题“格物致知齐家治国”。这道截搭题看起来是相当的简单,凡是读过《大学》的人,基本上都知道这八个字出自于《大学》里的第二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不过,要是以为府试就是一个低级的考试,只会要求考生们死记硬背,那就完全错了。贾兰自然也不会上这个当,要知道,和前世的作文题一样,往往是越简单的材料话题,论述起来就越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构思!

    既然这两道四书题都出自于《大学》,那就得从《大学》的中心思想进行破题了。

    《大学》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大学》还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与孟子的民本论,《大学》里的统治者都是以“尊长”、“民之父母”的身份自居的。

    寻思片刻后,贾兰在深刻地明白了这四个词组各自的意思,便开始以八股文的格式扯开来了。他可以十分认定出题的意图和答题的方向。不像一些不知所云的题目,往往是考官生拼硬凑而成的,即使出题人自己的标准答案也会让人牵强附会,答题者自然更是找不到天衣无缝的答案了。

    之后便开始答下一道题“大学之道”了。这是一道大题,也就是行文中可以少一些构思和技巧,多一些理论与方法的基本功。

    “大学之道”这四个字位于《大学》里第一段的头四个字,算是提纲挈领了整篇《大学》的内容,这便是贾兰的思路,他要以自己对《大学》全篇内容的理解进行一番论述。

    最后一道五言律诗题,题干是“赋得京城盛世”。贾兰看完这个题干,脑海中又浮现出了一篇在他爹书房里看到的诗作,那就是《盛京》,出自另一个世界的纳兰容若之手。

    拔地蛟龙宅,当关虎豹城。山连长白秀,江入混同清。

    庙社灵风肃,豪强右族更。明明开创业,休拟作陪京。

    这首诗贾兰写得认真,一笔一画,似乎都源自于内心对于抄袭的歉疚,只求试卷永远封存,不会被公开展示,不然万一哪天被他老子看见了,后果不堪设想!

    贾兰还没写完这首诗,只见有些考生已经开始交卷了,而知府大人竟然当场阅卷批改了起来。

    贾兰完成了考题之后,原本是迟迟不敢交卷的,可是想到碧月还在外面等他,索性就起身排在了交卷的队伍后面。

    咦?站在前面的那位背影怎么如此熟悉?贾兰稍稍迈前一步,看了一眼便认了出来,是贾芝!

    “贾芝兄,你也交卷了呀!”

    “兰哥儿,你也挺快呀,考题都答好了?”

    “哎呀,我那哪是在答题呀,除了五言律诗还行,那两道四书题我完全就是在小打小闹了。”

    “别灰心,县试不都过了,也许考官大人就是看中了你的五言律诗呢!放心吧,府试也一定会过的!”

    两人悄悄地相互调侃一番后,贾兰眼睁睁地看着队伍的最前方,只见知府大人阅卷如飞,就连写评语的时间都是控制在分秒之间,似乎在每份卷子上只需要停留不过数息,便可以立判高下。

    知府大人在简短的评语之后,还亲口对考生的谬误之处做出了当面的指正,令人对评语无从辩驳,不由叹为观止,贾兰不禁暗自惊叹,不愧是从茫茫人海的科举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呀!

    贾兰又见,已经上交的几十份的试卷,竟然有九成以上都挂了,直接淘汰出局!

    贾兰的心中更加感到莫名的惊骇了,其实府试录取不足三百人,这个概率是完全正常的,只是亲眼看着自己的卷子被知府大人挂掉,那些被淘汰的考生便顿时感到生无可恋了。

    很快,便轮到贾芝交卷了,贾芝走到知府大人的身边,等待着知府大人的阅卷和评语!不知道为什么,贾兰的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他满怀信心地等待着知府大人对贾芝的评语。

    虽然知府大人仍保持着飞快的阅卷速度,但当看到贾芝的文章时,移动的手指还是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伸手拿过卷子,反复读了两遍,连连点头又放声笑道:

    “阅此嘉文岂能无酒?快上酒来!”

    说完,便有一个小吏端一壶酒上来了。知府大人倒了一杯,一饮而尽,然后对贾芝道:

    “吾今日早下决心,看不到一篇好文,就绝不休息,若不是你,老夫可能就要累死了。”

    接着大手一挥道:“今天就到这吧,余下的卷子先交上来,明日再看。”

    很多考生都松了口气,当面阅卷给他们的压力实在太大,还是交上去回家等结果吧,拖一天是一天,而贾兰也是这么想的。

    听到知府大人这么一说,贾兰的鼻子都快乐歪了,因为下一个交卷的就是他。真是上天眷顾,他觉得自己简直是最幸运的人,不需要让他眼睁睁地面对自己被淘汰。

    要知道,没有谁是喜欢被当面阅卷的。这当面阅卷,就好比是一场面试,这评语里面难免会参杂印象分吧!

    贾兰看起来明显比其他考生矮小了一截,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学识低了一级,恐怕印象分会大打折扣吧!

    就在贾兰正高兴不已的时候,身边的贾芝却拱手说话了:“大人不妨最后看看我身后这位的,他恐怕是在场的考生中年龄最小的,说不定,大人还能看到一篇上好的律诗。”

    贾兰听了,顿时哭笑不得。贾兰知道,贾芝都是为了他着想,毕竟当面阅卷,就可以得到知府大人的指点。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一拿到贾兰的卷子。知府大人本有些戏谑的表情一下子呆住了。他万万想不到,这个看起来略显矮小的考生,竟然是所有考生中字迹最工整的。

    县府院三级考试,毕竟只是科举的预备考试,考官重在考察学生的潜力,字迹如果好看的话,显然是有很大优势的!

    吃惊过后,再看贾兰的答卷,虽然两篇八股体的文章显得平庸无华。但是那首五言律诗《盛京》简直出类拔萃!

    如果贾兰的律诗和贾芝的文章出自同一份试卷,那么这份试卷绝对可以在任何一场考试中夺魁!

    知府大人继续细细品读了一番,这才笑道:“有人说文如其人,我看未必。”

    说着一指贾芝道:“一个文章做得出彩,律诗赋得普通。”又看向贾兰道:“另一个文章做得平庸,律诗赋得有味!”

    知府大人思虑了一番,又说道:“若是比较起来,文章毕竟是正道,略胜一筹!不过,老夫已经很满足了,既看到了好文章,又看到了好诗!”说完,开怀大笑!

    见天色已晚,知府大人这架势也不会再看卷子了,考生们便纷纷到一边交卷,然后再回来看热闹。

    贾兰内心是忐忑的,一方面他渴望通过这场考试,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自己太过耀眼,毕竟那首《盛京》是从他爹书房里剽窃来的!

    当贾兰听到知府大人说,贾芝的文章理应当更胜一筹的时候,贾兰内心的紧张得到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