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红楼
字体: 16 + -

第三十七章 工业科

    “工业设计科?”老先生显然不明白贾珠说的工业设计指的是什么,不禁捋了捋胡须,疑惑地说道:

    “自科举创立几百年来,有分常科和制科,这常科里老朽只听说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不曾听闻有工业设计这一科啊?”

    “老先生,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工业设计科也是有祖师爷的哦!”贾珠略显俏皮地打哈道。

    老先生听了,顿时瞪圆了眼睛问道:“哦?还请公子赐教,这工业设计科的祖师爷是谁?”

    “工业设计科的祖师爷就是有木圣之称的张衡和马钧。”

    贾珠对工业设计史非常熟悉,东汉的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三国时的马钧发明了指南车,又改造了织绫机,改良了用于农业灌溉的工具龙骨水车,还改制了诸葛连弩。

    这两个人物老先生自然也是知道的,他突然开怀大笑,似乎并不反对贾珠的提议,说道:

    “罢了!老朽已经年老体衰,随时都有可能见我恩师去了。想当年,我恩师阳和先生在世的时候,正值朝廷诏毁天下书院,禁止自由讲学,恩师受命主讲成均后,致力于重振书院学风,当时这里也是宾客满堂、座无虚席的。”

    “晚生愚钝,不知阳和先生与王阳明先生是否有师承的关系,还请老先生赐教!”贾珠一直就有这个疑问,这会儿心急嘴快,竟然当着老先生的面说了出来,说完就后悔了。

    “什么?你竟然连我家恩师的师承都知道?想当年,恩师在书院讲学,重振书院学风,凡是成均城的学子,谁会不知我家恩师对王学和朱学的兼并包容。你竟然无知到问出这样一个问题,还想在书院开设什么工业设计科,真是荒谬!公子还是请回吧,不送!”

    贾珠哑口无言,早知道不该多问的,他一个学理工科,瞎扯文史哲的问题做什么!本来老先生就要答应了,这会儿露馅了,贾珠意识到,要想重新获得老先生的信任,希望是渺茫的。

    “你还愣着干什么?难道是要我那扫帚赶你走不成!”老先生显然不会再原谅贾珠的无知了。

    站在贾珠身后的临安,见这老头如此无礼,终于没能忍住,跳出来骂道:

    “你这老家伙竟敢这样对我家大爷说话,信不信我叫上几个兄弟,一把火把这破院子烧了!”

    “住口!”贾珠气急败坏,没想到临安这小子竟敢如此口出狂言,“你给我跪下!好好地向老先生赔罪!”

    “公子,明明是他无礼在先的。”

    既然可以平等交流,临安觉得冤屈,当然要据理力争了,他宁愿给大爷下跪一百次,也不想向那老家伙赔罪。

    犯了错,贾珠已经懊悔不已了,没想到临安也跟着火上添油、雪上加霜,这还得了,平等交流的事情要不还是先放一放吧!

    “跪下!”贾珠没有多余的一个字。

    临安意识到没有商量的余地,噗咚一声跪在了那老家伙的面子。

    “磕头!认错!”贾珠进一步指示道。

    临安咬牙切齿,连续磕头三下,一边磕头,一边说道:“我知道错了。”

    三个人都不再说话,贾珠也没有示意临安起身,静静地等待老先生发话。良久,只听见老先生心平气和地说道:

    “走吧,走吧,不要再来这里胡闹了,这里是神圣的成均书院,不是你们玩闹的地方。”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开了,一路唉声叹气。

    贾珠感觉到了老先生的失望,顿时无意再多说,拍了怕临安的肩膀,转身走向书院大门,离开了成均书院。

    “公子,现在我们去哪儿?”临安问道。

    “还能去哪,打道回府吧!”贾珠显得有些失落。

    公子心情不好,临安看得出来,于是建议道:

    “公子要是想去书院玩,要不我们去惜阴书院吧,那里人多热闹,听说那里的山长可比这个老家伙有趣多了!”

    “惜阴书院?刚才老先生说,那里的山长是嵝山先生,你也认识?”贾珠不禁惊奇,临安身为一个舞刀弄枪的侍卫,竟然也会说一个书院的山长有趣。

    “我哪认识呀!都是我那表弟说的,就是我姑妈的小儿子,在惜阴书院读书呢,我经常听他说起他们学院的山长。”临安见自己成功勾起了公子的兴趣,于是继续卖关子。

    贾珠虽然对其他书院并没有什么兴趣,但毕竟成均书院的老先生提起过这个人,于是问道:

    “都说他什么了?”

    “说他经常骂人,私底下骂,学堂上骂,甚至还跑到大街上骂!”临安说得有声有色,语不惊人死不休。

    “骂人?都骂谁?”贾珠想到的是文人相轻,这个嵝山先生估计是经常骂同行吧!

    “谁都骂!听我表弟说,就连朝廷的内阁首辅,他都骂过!”

    贾珠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一个小小的书院山长竟然敢骂首辅大人,那可是杀头的罪!

    “内阁前任首辅?你确定?”贾珠再次确认。

    临安想了想,吞吐道:“应该是吧!”

    看得出来,临安仍然不能确定,只是为了肯定贾珠。

    贾珠想起,刚才在成均书院里,老先生也提到那个时候,说是朝廷诏毁天下书院,禁止自由讲学,于是问道:“你表弟又告诉你,是怎么骂的吗?”

    “具体骂什么,我就听不明白了。公子,要不我们到惜阴书院看看去?”临安显得很积极,好像真想去闹事。

    贾珠适时泼出一盆冷水,说道:“不去了,我想先了解一个人,你先帮我去打听打听。”

    “公子想了解谁?”

    “阳和先生。”

    “阳和先生?就是那个老家伙的恩师?”临安似乎对成均书院的老先生仍然耿耿于怀。

    贾珠觉得不舒服,再次以大爷的身份训斥道:“放肆!我不准你这么称呼老先生,至少不要在我面前不可以,知道了吗?”

    “知道了!”临安显得有点委屈,明明不是说好的平等交流么,哎,内心叹一口气,转而说道:

    “公子,那阳和先生的事,我这些天去问问我表弟,他是读书人,应该了解这个阳和先生。”

    “嗯,你让他把知道的情况写下来,任何有关阳和先生的资料都写下来,越多越好。你跟他说,我会酌情给予赏钱,写得越多越好,奖赏就越丰厚。”

    贾珠心里是这么考虑的,要想在成均书院开设工业设计科,那就必须得到老先生的同意,而要让老先生对自己感到满意,那就只能从他的恩师阳和先生着手。

    原本贾珠还以为,临安的表弟是个好学之才,哪里知道临安突然给他来了一句,道:

    “还有赏钱?那我一定好好交代我表弟。公子,您就放心吧,这件事肯定能完成得漂漂亮亮的。您是不知道,就我表弟他呀,那可是一个掉钱眼里的人!”

    贾珠不由得一脸的汗颜,也难怪,这可是在古代,这些读书人啊,读书为的什么?还不就是黄金屋和颜如玉嘛!

    来到河西渡口,搭上渡船,回到河西,坐上马车,临安一路护送贾珠打道回府。马车绕着王府转圈,这一次,贾珠看清了王府的规模之大。

    南安郡王府广袤数十里,有城门四座,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南门外有一座五楹石坊,其上端正中刻着四个赫然人目的大宇:藩屏王城。

    四门都建有仪卫营房,居住侍卫数百户以守护禁城。王城内有王殿承运殿和书院、祠庙、仓库,外有王府的长史司、仪卫司、审理所、纪善所等大大小小十数个官署,其宫阙台阁、亭榭池塘布满了成均府城东北和北部的大片地方,以至城内地方半属王府。

    历代地方割据和叛乱给朝廷造成的威胁,尤其是前朝末年军阀拥军割据的事实,使太祖皇帝喜悦的心情蒙上了忧虑的阴影。为避免这类历史悲剧的重演,太祖皇帝首先考虑要依靠宗室子孙对地方军政官吏加以限制和监督。他不止一次地说过: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这样,在朝廷,有皇帝直接掌管和统领,在地方,有宗室子孙协理,内外相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新王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以保证天下万世一系。

    老祖宗鉴于前朝不建藩屏、王室孤立的教训,便参照汉晋之制,大封子弟,分藩就国,企图永保帝国的统治。按本朝的分封制,皇子封为亲王,授以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其封地建王府、设官吏,其宫室、冠服、车旗的规格仅下于皇帝一等,公侯大臣都要俯首拜调,地位极为尊贵。

    太祖皇帝实行分封制,分封诸皇子到各地,诸王配有护卫,建置为每王府设三护卫,卫设左右前后中五所,所千户二人、百户十人,又设围子手二所,每所千户一人。太祖皇帝认为诸王领兵驻守各地,更有利于巩固王朝的统治。

    凡王国有守镇兵,有护王兵。其守镇兵有常选指挥掌之,其护卫兵从王调遣。如本国是险要之地,遇有警急,其守镇兵、护卫兵并从王调遣。

    也就是说,诸王在封地,虽然没有治民之责,但有统兵之权。备王府都设有护卫,其兵士少者三千,多者近两万人,而且当地驻军调动,还必须有亲王令旨。于是,分封到各地的藩王成了代表皇帝监控地方军权的人物,而每一个王国则成了一个军事中心。

    诸王护卫除保护各王的安全外,还有其他一些职责。首先是应调外出操练,其次是修理城池、王府等,再次是协同卫所军士守城迎敌。

    然而,太祖皇帝驾崩之后,一系列的削藩措施,把藩王的统兵之权给剥夺了。护卫被裁撤,仅仅只留下了仪卫。

    藩王护卫虽然一度是各地的重要军力,但随着削藩策略的落实,藩王的大多数护卫陆续被裁革,因此留存下来的护卫人数极为有限,在维护地方安全过程中,仅起到次要的辅助作用,对皇权的威胁就早已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