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红楼
字体: 16 + -

第五章 有个儿子

    几天之后,贾珠才知道,在他苏醒后的第二天,细心的李纨就立即托人带了信给她爹,让岳父大人有了空闲,兰哥儿的学习也可以歇息了,就一起回来一趟。

    当贾珠走到大观园的门口,迎接岳父大人李守中的时候,只见对方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万分的诧异和惊喜,贾珠这才意识到,李纨竟然没有在信里透露他已经苏醒的消息。

    “岳父大人,您快快请进!”贾珠迎上前,伸手挽着李守中的臂膀。

    “啊?你这,当真是我的贤婿?”李守中的眼神里仍然充满了迟疑,但兴奋之情已经溢于言表了。

    “真是您的不孝儿!我的岳父大人,贾珠醒了,这得归功于我的好媳妇!这几年,多亏了宫裁的细心照料,就是苦了她!”

    贾珠心里明白,在岳父大人面前称赞媳妇,再多也不为过,尤其是他的好媳妇李纨,她理当值得贾珠用自己的一生一世来赞美!

    “好呀!真是太好了!老天有眼啊,宫裁,爹早就说过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呀!你的苦日子总算熬过头咯!”

    李守中显得十分激动,两手分别紧紧抓住贾珠和李纨的手,颤抖着,晃动着!

    虽然李守中的身体还算健朗,但贾珠和李纨生怕他老人家一时太过激动,便迫不及待地两边搀扶着,一起走进了大观园,回到了稻香村的屋里。

    一路上,贾珠问李纨,为何不把他苏醒的消息写在信里,事先和岳父大人通个气,难不成还想给他老人家一个惊喜?事实上,贾珠在心里的潜台词是惊吓!

    李纨却答,要是在信里说了这个好消息,爹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带着兰哥儿回来,这样一来,不仅可能耽误了爹的要紧事,还会影响了兰哥儿的学习。所以,没有事先透露,就是想让爹等到空了时间,兰哥儿的学习也告一段落的时候,再一起回来。

    李纨的话虽然也有理,不过贾珠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难道不应该让孩子立刻回来,一家团聚的吗?可能是家教传统的原因,贾珠总感觉,李纨对孩子的教育抓得太严了。

    说到兰哥儿,贾珠这才想起,在大观园门口,有个小男孩站在岳父大人的身旁,可是转眼就不见了人影。难道那个孩子就是兰哥儿?可是这孩子跑哪儿去了呢?

    回到稻香村,贾珠这才发现,那个小男孩已经在屋里了。

    他是兰哥儿?贾珠轻轻地问李纨。李纨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他就是我们的儿子。

    “兰哥儿!快过来,到爹的身边来。”贾珠呼唤着。

    没等兰哥儿过来,贾珠已经扑了过去,好像生怕这孩子会再次没了人影。

    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当他把兰哥儿抱在怀里的时候,贾珠还是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

    在另一份记忆中,兰哥儿还是一个呱呱落地不久的婴孩,那是四年前。可转眼,眼前的兰哥儿五岁了,已经是个小男孩了。

    可是别人的记忆终归是别人的,贾兰这孩子也终归是另一个灵魂和李纨一起生的。想到这,贾珠突然觉得一阵尴尬,突然多出了一个儿子来,还真不好认呢!

    李纨见贾珠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了,急忙叫唤道:“兰哥儿,快喊爹呀!”

    “不,他不是我爹!”兰哥儿此言一出,贾珠顿时松了一口气。

    李纨却不高兴了,又听贾珠轻轻了叹了一口气,赶紧教育起了兰哥儿,说道:

    “你这孩子,怎么可以这么说呢!你小的时候,还不是经常陪着你爹,一起睡那在榻上!如今长大了,咋就翻脸不认了哩!”

    “娘,是你告诉我的,说爹要睡很长很长的时间,有可能永远也不会醒来。所以,他一定不是我爹!”

    兰哥儿的这番话让贾珠顿时感到心惊肉跳,和那晚看了“风月宝鉴”的背面,见着自己穿越前的模样,那种感觉是一个样的。

    贾珠一时语噎,在孩子面前,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辩驳,或者说是狡辩更加恰当。索性,兰哥儿一溜烟地跑开了。贾珠再次松了一口气。

    “我的爷,您别介意!兰哥儿只不过习惯你躺着的样子,不过他现在还小,过段时间,他和你相处习惯了,就会认你这个爹的。”李纨贴心地安慰道。

    岳父大人也适时地说道:

    “宫裁说得对,贤婿莫急!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要对兰哥儿有信心。哪怕用未来的四年来补偿,你也得像宫裁一样,懂得持之以恒,做到锲而不舍!”

    听了好媳妇和老丈人的一番话,贾珠只是尴尬地笑着,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表情一定非常的复杂。

    贾兰是贾珠和李纨的儿子,贾珠昏死的这四年,李纨能给的已经都提供了,让他读书,生活优越,只是没办法让贾府的人都亲近他。

    贾兰在贾府不受宠,首先是因为贾兰还小,和贾府大多数人还算是半个陌生人,小孩子跟生人自然不会太亲昵,而贾宝玉可是从小在这群人中间长大的,性格又好,嘴巴还甜,比较直率,所以自然讨这些老一辈的喜欢。

    贾兰太过中规中矩,这可能是他母亲教会他的。小孩子本来就是顽皮一点讨人喜欢,这位贾兰一直都是很成熟的样子,一副小大人的态度,包括不叫他就不去参加灯谜会的那次,射鹿那次,和贾菌在学堂那次,他都太老成了,小孩子本来就应该天真一点,贾兰失去了这些天真,自然不会讨老人们喜欢。

    虽然贾府给李纨每个月的生活费很高,大家却都对贾兰不冷不热的,贾兰是贾珠的儿子,嫡长孙,应该是备受宠爱,可是贾兰的宠爱还不及贾宝玉一半。

    贾兰深知自己在贾府并没有什么地位,长期比较压抑自己的个性,所以个性上比较敏感。这个孩子少年老成,他一直都不爱跟别人在一起凑热闹。元宵节的时候,大家围坐一堂猜灯谜,因为平时贾兰活得就像透明人一样,所以大家也没在意,只有贾政注意到,就问了一下贾兰怎么没到场,回复贾政是,因为没人去请贾兰,所以他不来了。

    女人们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和个女人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边坐了,抓果子给他吃,大家说笑取乐。

    虽然大家都当笑话看了,可是贾兰是真的没有来,他还是心存一丝骄傲的,毕竟他虽然是孩子却知道,自己才是这贾府的嫡长孙,这么大的家产说到底应该是他来继承的,现在这些人都不拿他当回事,心里肯定还是有不快的,这种不快只能偶尔这样闹腾一下,大事情上他是不会如此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在贾府的分量。

    贾政这个严肃而严厉的人,斥责过贾宝玉、贾环,却从来没有骂过贾兰一句。贾政很关心这个小家伙,时时刻刻注意他的存在,顾及他的感受,竟然让贾环亲自去请,而且是忙不迭的,实在是很给面子的。

    贾珠的病重,和贾政的严厉甚至苛刻的教育方式有关,贾政是有愧疚和亏欠的,因此对贾兰格外关爱。

    贾兰无论是为人还是读书都不错,都没怎么让人操心,都比贾宝玉和贾环让人省心。而且诗也做得不错,贾政自然高兴了。

    转眼,已是寒冬腊月。

    幽静的书房在火炉的烘烤下,让人感觉暖和热乎,但却也容易困倦慵懒。

    午后,贾珠陪着李纨一起到老太太的后院去了。临走前,李纨吩咐丫鬟碧月盯着书房里的贾兰,让他读书写字要专心一点。

    谁知这会儿,碧月轻手轻脚地来到书房门口,探头探脑悄悄瞥了一眼,只见贾兰根本没有在读书写字,而正站在窗前发着呆。

    “呀!兰哥儿,你又偷懒!”碧月小声说道。

    贾兰没有回应碧月,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窗前,手掌撑着下巴,两眼凝视窗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碧月的话。

    “兰哥儿,快去读书写字,等会儿大奶奶就回来了。”碧月加重了说话的语气,并且走进了书房。

    就在她逐步靠近窗前的贾兰时,窗外面传来了脚步声,碧月竖起耳朵,断定是珠大爷陪着大奶奶回来了。

    “兰哥儿,你听,你仔细听!”碧月凑到贾兰的耳边,低声说道。

    耳边响起碧月的声音,贾兰这才回过神来,不知碧月要他听什么而一脸的疑惑。

    等听清了窗外的脚步声,贾兰这才神色慌张了起来,说道:

    “是我娘回来了?哎呀!碧月,你怎么不早说呢!”

    说完,贾兰慌忙转身走到书桌前,乖乖坐下,翻开《礼记》中的《大学》篇,拿起狼毫小楷毛笔,慢慢抄写起来。

    “兰哥儿,我这都喊了你三遍了,你倒好半点反应也没有,现在慌了神吧,就知道做做样子,糊弄大奶奶!”碧月一边为自己鸣冤,一边责备贾兰学习不认真。

    见贾兰神色慌张的样子,碧月不禁被逗笑了,也不打扰他做读书写字的样子,急忙从贾兰的书房里退了出来。

    此时,贾兰在书房里哪有心思看书,手里虽说还提着笔,耳朵却高高竖起,把外面的谈话听得一清二楚。

    “大爷和大奶奶回来了!”

    “嗯,兰哥儿呢,可在读书写字?”

    “在写字呢!”

    “一个下午都没出门?他可还认真?”

    “安静得很!”

    这半个多月以来,碧月可是抓住了贾兰的不少把柄,估计是怕说漏了嘴,所以回大少奶奶的话显得十分简短。

    这段时间以来,令贾珠一直头疼的是,兰哥儿仍然没有开口喊他一声爹。听碧月说,兰哥儿在书房里认真读书,于是吩咐道:

    “这样吧,碧月,你去交代厨房准备一碗莲子羹,送到兰哥儿的书房来。宫裁,你跟我一起到书房看看兰哥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