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红楼
字体: 16 + -

第四章 只取一瓢

    妻子李纨躺在贾珠的身旁,熟睡着,睡得那么香,好像几年没有好好睡过一觉了。但此时此刻,坐起的贾珠却了无睡意,手里拿着那面錾着“风月宝鉴”四个字的镜子。

    他记得原著中,贾瑞在病危之前得到过一面妖镜,也有“风月宝鉴”四个字,是一个跛足道人给的,还交代说只能看一面,至于是正面还是背面,贾珠一时之间又记不得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贾珠拿起镜子,照起了正面。咦,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看到的就是贾珠自己的模样,和从房门镶嵌的穿衣镜里看到的,没啥两样。

    好奇害死猫!贾珠又翻过一面,照起了镜子的背面。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他从镜子背面看到的,并不是穿越之后的贾珠,而是穿越之前的灵魂模样。

    看到自己熟悉的模样,按理说也没什么可怕的,只是这面镜子实在是太神奇了。贾珠心想,这面镜子难道是在提醒他,不要忘记自己的原本身份?

    正思索着,身旁熟睡的李纨突然醒了。

    “我的爷,怎么还没睡呢?”李纨的年龄虽然已经二十有余,但看起来仍然像个十八岁的姑娘。

    贾珠没来得及放下手中的镜子,当意识到自己悄悄看镜子的事已经被发现,只好坦然地说道:

    “宫裁,打扰你休息了。竟然已经醒了,可否跟我说说,这面镜子为什么会在枕头下面?”

    李纨于是也从床上坐起,认真地看了一眼贾珠手里的镜子,又想了一会,这才答道:

    “记起来了,我的爷,这面镜子是四年前放进枕头里的,时间这么久,我都差点忘了!”

    “四年前?哪来的镜子?为什么藏在枕头里面?”贾珠的脑海中浮现出好几个问号。

    李纨显然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随口解释道:

    “是这样的,我的爷!那个时候,您才刚刚病倒,百般请医治疗,吃了各种药,也不见好转。忽然这日,门房的小厮找到我说,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从褡裢里取出一面镜子,让转交给我,说是把镜子放进枕头里,七七之后,爷的病就会好转。”

    “什么七七之后,你真的信了?”贾珠问道。

    “开始我是相信的,便把镜子放进了枕头里。当时是六月底了,我以为这破足道人说的是,七月初七这天之后,爷的病就会好。可是,那天过后,爷仍然是昏迷不醒,并没有一点的好转。我便以为,那跛足道人可能说的是,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所以我又继续等了几十天,可是爷的病情仍然不见好转。我便不相信了,不再把这镜子放在心上。漫长的四年过去了,没想到又见到了这面镜子。”

    李纨说着说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眼睛突然发亮,继续说道:

    “七七四十九,原来跛足道人说的是四十九个月!我的爷,您昏迷了四年零一个月,不正好是四十九个月吗?没错!果然是神灵保佑,那个道人的话灵验了,这面镜子是个吉祥物呢!”

    李纨显得十分激动,对这面镜子的好感度陡然上升。贾珠却不以为然,尤其想到,刚才在镜子的背面,看到了自己前世的模样,他觉得这是个魔怔。

    可是他又想,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附身在贾珠的身上,本来就挺魔怔的,难道还接受不了这样一面镜子?

    想到原著中,贾瑞被这样的一面镜子给弄死了,他不禁想,如果真是神灵让他的灵魂附在贾珠的身上,总不可能像弄死贾瑞一样,又把贾珠给整死吧!

    贾珠决定把自己知道的告诉李纨,于是说道:

    “不,宫裁,这镜子不是吉祥物,它是个妖镜,贾瑞在死之前也得到过这面镜子,他就是被这面镜子给害死的。”

    “贾瑞?我的爷,您说的是哪个贾瑞?”李纨的表情显然一副不明白的样子。

    “贾瑞呀!”贾珠想了想,解释道:“就是我们贾府义学的掌塾,贾代儒先生的长孙啊!”

    “我的爷,您可别乱说,贾瑞不是活得好好的嘛!前些天,宁府的家宴上,我还见着他人哩!”李纨说道。

    贾珠感到震惊,贾瑞还没死?什么情况!他不得不打开脑洞,思考各种可能性。

    很有可能是这样的,这面镜子在原著那个世界里,确实把贾瑞给弄死了,但在这个世界里,却是把贾珠给弄活了。

    这么想来,贾珠觉得自己目前是安全的。罢了!不管了!他把镜子放在了一旁,不再多想!

    贾珠抱着李纨这个美人,又重新躺回了床榻上。想到老祖宗对他说的话,想到李纨这几年的辛苦,贾珠深情款款地说道:

    “宫裁,你要记住,我之所能苏醒过来,并不是因为神灵的保佑,仅仅只是因为有你。如果今后我要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或是让你不高兴了,你一定要提醒我,是因为你,我才能在这个世界活着!”

    贾珠的贴心话把李纨弄哭了,泪水哗啦啦地流,又一场痛痛快快的哭。只见她笑着哭道:

    “我的爷,谢谢你还活着,要是你再不醒来,我可就真的撑不下去了。”

    贾珠紧紧地把李纨抱在了怀里,他希望自己可以永远这样抱着她,不离不弃!

    但他又十分害怕,毕竟这里是红楼梦的世界。金陵城里有十二位金钗,他已经抱得了其中一位,可是他能抵住诱惑,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何况他现在还有一个儿子。

    “对了,宫裁,我的孩子,贾兰呢?”自从苏醒过来,贾珠一直没有见到贾兰。

    李纨擦干了喜悦的泪水,说道:

    “兰哥儿在我爹那儿呢!前段时间,我爹说要教他读书写字,我就把兰哥儿送过去了。”

    贾珠知道,他的老丈人贵为国子监祭酒,家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李纨身为金陵名宦之女,自然也是读了不少书的,于是说道:

    “兰哥儿由岳父大人亲自教导,再好不过了。老祖宗都夸你有情、忠厚,想必是岳父大人当年教导有方,我才能娶到这么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媳妇!”

    “我的爷,您这是损我呢!我爹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所以,我读的书,只不过是《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这些,能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罢了!”

    李纨谦虚地说着,然后羞涩地投入了贾珠的怀里。

    贾珠却一夜未得眠,这跛足道人的形象在他的脑海久久不能散去。原著中有一僧一道,一个跛足,一个癞头,所以又怎能落下癞头和尚呢!

    贾珠记得原著中,跛足道人出场比癞头和尚出场的次数多,因为跛足道人负责度男,癞头和尚负责度女。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首诗是癞头和尚所做。这首诗讲的就是香菱一生的命运。如果当时甄士隐能认真听听和尚的话,兴许香菱的命运会有所改变呢。甄士隐拿着癞头和尚的话不当回事,导致了后来英莲失踪,成为香菱一生悲惨命运的开始。

    跟甄士隐一样不听劝告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林如海。这是黛玉进荣国府之后跟众人说的。“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癞头和尚对待黛玉跟对待英莲的方法如出一辙,都是要化去出家。这个方子肯定是祛病除根的最好办法。可是谁家父母舍得呢?所以林如海果断拒绝了癞头和尚的方子。

    黛玉的哭声不是她自己能控制的,这是前世的宿业。因为她下凡来的目的,就是用一世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啊。

    哭声是业缘,自我不能控制。可是,这不见外姓亲友的事情,真的是可以避免的呀。虽然说,黛玉的母亲死了,但是他父亲林如海天经地义应该把孩子带在身边吧。可为什么这么狠心就把一个十多岁的女娃子扔到姥姥家了呢?况且说,癞头和尚专门提醒过,不能见父母之外的亲友之人,方可平安一生。

    黛玉的病关键不是用药,而重点在于自我调养。包括不让见亲友其实重点也是在于静心。那么黛玉两条都没有做到,哭声止不住,亲友天天见。于是她就只能用人参养荣丸暂时维持了。

    除了以上两个不听话,还真有一个听癞头和尚话的,就是薛宝钗。

    因为薛宝钗也是从小有病,恰好也是癞头和尚给看的。这次和尚可没有说要把薛宝钗给化着走,也没有告诉她各种忌讳,只是给开了一副药,并且还给这药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冷香丸。

    薛宝钗家对待癞头和尚的态度与甄士隐和林如海是不一样的。首先说他们在遇到癞头和尚之前已经请过许多大夫,也吃过了许多药。但是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病症就是热毒,宝钗是先天壮,所以有一定的抵抗力。最关键的是,他们家很信任这个癞头和尚,并且心存感激之心。

    这癞头和尚看似隐隐约约,但对林黛玉、薛宝钗、香菱等人都有帮衬。所以对待和尚,应有起码的恭敬之心,慈悲之情。这点,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就深得要领。她曾经吩咐过:“以后大凡宝玉出门的日子,拿几串钱交给他的小子们带着,遇见僧道穷苦人好舍。”

    善念一起,则天地感知。那么在关键时刻,这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就出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