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半禅
字体: 16 + -

第2章 寒山寺

    如今天下大势,江湖之中,隐约可见两大势力,武当山道门稳居第一而不出世,天下道人屈指可数,第二便是那书堂,书堂两门,文堂与武堂,文堂学那治世纵横术,武堂练那马上杀敌功,若要说佛门,那是三十年前,前朝尊佛,一城五刹随处可见,后大元太祖入主天下认为那佛家无用,自此中原无佛。

    城春三月,北地微寒,流民裹衣,士子拥裘,将披重甲,僧着其袍被。

    寒山寺乃千年古刹,自先秦始建,而后陆续修补方才成了这北方佛首,藏有四宝,一为那佛陀舍利,二为那释家经首太平经,三为那寺下三十里桃花美景,四为那佛陀法杖。

    传言当年佛陀化身西行而归,途径寒山寺,遇七彩祥云,天上仙人携瑞兽而至,佛陀当场火化乘鹤而去,共留三十四舍利子,留一部人间太平经,而后千年烂陀山众僧不出世,天下释门隐隐以寒山寺为首。

    三十年前,江湖曾有一言,南武当,北寒山。寒山寺鼎盛之时,僧众千人,佛坛数百,山上香火冲天,路遇僧人均为诵经,如今寒山不过百人僧众,寺中有三殿,主殿太安殿供那佛陀三像,左偏殿供那释迦众佛,右偏殿供着那佛家金身十八罗汉,三殿前是一座佛塔,据说佛陀舍利便是供于这座塔中。

    如今寒山寺主持僧名,徳道僧人,年岁早于过古稀,自小便于这寒山寺中成长,颂得佛中太平经,得道三十余年,曾在前朝设坛讲经,多达五百三十二场,前朝僧众以其为师,三受前朝奉为国师,拒之,后来镇北将军吴得良携三万重甲镇守姑苏城,道德僧人一人赴将军府。

    一人是武将之中第一人,曾陪先皇征战四方。

    一人是那僧中先知,讲经十余载,盛名满天下。

    一人白头,一人光头,两人站在寒山脚下,抬头看那山顶寒山寺。

    年老方丈只说一句:“山中,寺盛,颂得太平经,便有天下太平世。”

    年迈将军颔首,转身而行,独留一句:“我便留你这世间第一寺。”

    却话,那半禅和尚在论道之中解了那“史”题名声大噪,吴志见其生的可爱,竟是硬拉着他游玩这三月姑苏小城,那半禅和尚刚下山哪里见过这等景象,两人与吴志随从,竟是在城中闲逛了一遍。

    三月姑苏,塞北重城,除了那寒山脚下三十里桃花,更有其包罗万象的城市繁华,姑苏主城,有三十街四十六坊,每坊有集市三处,吴志闲来无事竟是拉着那半禅小和尚逛了大半,时至天色暗黑,才放那小和尚归去。

    原本吴志是想让其一同回那姑苏第一权势之地——镇北将军府,可是小和尚却说:“我师傅曾说过,僧不入官家,道不入僧地,若是到了姑苏城便是去那寒山寺。”

    吴志无奈,只得让家奴将其送上寒山寺,吴家三月斋月,吴家三子除了远在朝中任黄门小清贵的大哥吴成,其他两人必须在府中忌斋,据说老将军有一传说,每战之后必吃斋,十年前姑苏一役,极为惨烈,老将军手下众将十不存五,自此定下三月吃斋,不得不从。

    吴志因是老将军老来得子,故而更得宠爱,自小在将军府呼风唤雨,除了惧怕那文官清贵至极的黄门小富贵,在将府之中更是一手遮天,吴得良也极为宠溺,可就算如此,三年前一次斋月,吴志一夜未归,便是被罚军杖三十,连着带累二哥吴英豪从军营而归,跪在门外一天方才停了那将军之火。

    今日吴志一踏入家门便觉着不对。

    以往斋月开始,吴得良总是领众人在家中念经吃斋,尤其在数年之前,寒山寺的老方丈每至斋月必会下山与吴得良说那太平天下经,今日不同,府中极为萧条,镇北将军不在府中,府中除了几个年迈从军中退下来的老卒,就是那一众打扫的丫鬟,吴志不管不顾的偷偷摸摸爬进自己的房间换上斋服,去了那经堂诵经朗佛。

    北地三月,半春半冬,山下半春,山上半冬,寺上入夜极静,独有那老僧诵经声,山路幽静,山上烛火不明,屋顶竟还有那初雪未化,山上多植寒松,入股之寒。

    吴府家奴多是军旅出身,哪里是半禅小和尚比得了的,小和尚身体虚弱,虽如今已年过十六,可是自小在西域长大,诵经朗佛,半点不曾接触过半点武学,从小疾病缠身,亏得师傅每日诵经朗福,学得那佛家静心术,可是寒山苦高,山路崎岖,小和尚半路便是吃不住了,一路半停半歇,终于是到了那寒山寺。

    朗朗山上寺,入耳天下声。

    西域贫苦,僧众所居最多莫不过那土坯房,烂陀寺曾被人诟病:“烂陀无宝,除了僧众与佛像,其余一文不值。”

    小和尚推开那大门,寺中很静,大殿之内一老僧人点着油灯诵经,木鱼破旧,袈裟崭新,身旁坐一小僧,睁着半只眼,偷偷打瞄着半禅。

    老和尚并未睁开眼,敲着木鱼的手也并未停下,只是说了句:“无诤,念经之时休得分心。”

    小和尚木讷的点了点头,还是忍不住睁着半只眼打量着半禅。

    半禅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道:“主持,小僧来自西域烂陀山,僧名半禅,可否借住几晚?”

    老方丈睁开双眼,慈眉善目,看着半禅笑道:“西域来客,三十载不曾见过了。小僧你师僧名唤什?”

    “吾师僧名三鸣,是烂陀寺中一戒僧。”半禅回道。

    老方丈哈哈一笑。

    三十年前,老方丈正值年盛,自认为佛法高深,觉着这世间寒山寺方为佛首,一日,有两僧人从西域而来,一人唤名方正法师,一小僧唤名,三鸣僧人,老方丈不服其烂陀佛首之名,邀请其论道,那方正法师让那小僧与老方丈论道。

    不过三个时辰,自认为佛法高深的道德僧人便是败下阵来,自此开始游历各地,设坛讲经,不曾大意妄言。

    后来烂陀山不在令人出行世间,西域来客三十年不曾见过。

    “三鸣三鸣,好个天地三鸣,当年那小僧竟也收得如此弟子,释门之福气啊。”

    半禅一知半解,寺中曾说过,师傅三鸣乃是天下奇僧人,眼前方丈如何识得,且师尊数十年不曾出过那西域了。

    “无诤,领小师傅去厢客房安置,好生照顾。”

    无诤起身,两个小和尚四目相望,各自好奇,半禅对佛像施了个佛礼,跟着无诤去了那厢客房。

    老和尚待两人走后,翻开手中太平经,经中有一偈语:西方佛来,夜目而至,佛陀若来。

    天下太平经,经中有那天下太平事。

    待得老和尚回头,竟是见着了这世间大景象,主殿三尊大佛,皆是散发七彩佛光,一祥云而至,盘于自由佛头之上,金光粼粼,再一看三佛仿若睁开了眼睛,怒目圆瞪,盯着这天下看,盯着这姑苏小城,霎时整个寒山寺佛音顿起,佛塔震动,寒山寺上有佛经过。

    老和尚激动无比,放下手中经书,抬头远望,笑道:“人间佛陀,睁眼看人间,西域来客,看得清这世间真无道否?”

    “好一部天下太平经!”

    寒山寺上响彻一老僧的笑声,天下佛陀谁能看这世间真道?

    竖日

    昨夜佛陀显灵,引得姑苏城中大小清贵尽是登山来,镇北将军吴得良更是携重兵而来,老将军脸色惆怅,想来是因为战乱和南边大军压来睡的不大安稳,年迈将军看起来更加苍老。

    一众清贵跟在老将军身后,山下是那三十里桃花景,和十里连绵的壮世姑苏营。

    道德老方丈拄着法杖步履蹒跚。

    老将军手握宝剑,身披重甲,健步如飞。

    一人是那朝堂大将军,一人是那世间天下师。

    两人如十年前一般,相对而视,一人白头,一人光头,一人拄杖,一人持剑,两人相对。

    老方丈顿首只说了一句:“天下神佛,睁眼看下天下。”

    老将军颔首:“天下佛首寒山,十年无恙,一怒而冲天。”

    姑苏一城清贵,皆是于两人身后,目瞪口呆。

    而后数月,更是有诗作出:

    塞北寒山雪,姑苏满城桃。

    天下大势定,睁眼看神佛。

    那日镇北将军吴得良领一众姑苏大清贵在姑苏城中寒山寺看了一日桃花。

    老方丈设坛讲经,手捧那天下太平经。

    山下是盛世姑苏,山上是塞北寒山景,山上讲那天下太平经,山下唱起姑苏军歌,其中有一句出自老将军之口:“我辈男儿,何惧一战!”

    那日老将军在寒山之顶,看寒山脚下,眼眶通红,声音哽咽。

    “管那佛陀睁眼看哪里的世间,我辈男儿,何惧一战。”

    山下战鼓垒起,十里军营皆是立将旗!

    故事很精彩,众位看官请听我娓娓道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