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半禅
字体: 16 + -

第3章 军营十里竖将旗,壮士三万出姑苏

    寒山寺上有僧客,半禅在寺上住了五日,这寺上的人倒也可爱,每日必是来诚邀这小和尚论经一番,老方丈也只是笑笑不言。

    在这寺中倒也热闹,整日朗经颂佛倒也不算孤寂,无诤小和尚拉着半禅在寒山寺上住了五日,逛遍了这寒山附近大小庙堂,半禅喜欢读经书,各类经书均是有所涉及。

    这日半禅与寺中无诤小和尚在大堂中颂经,姑苏城寒,冬季入骨,寒山寺中尤甚,两个小和尚笼着裘被躲在堂中。

    “半禅,你师傅怎么让你一个人跑出来了?”这几日无诤与半禅都是住在一起,两人已是相熟,不过这种问题,向来老方丈是不许无诤问的。

    半禅绕绕头,头上戒斑尤为刺眼,天下僧人均为八珠,烂陀寺独众,得六珠,不比普通僧人。

    “我师傅说,天下大事,得先行而后在思,天下奇景,得先做后观,所以师傅就让我出来了。”

    “半禅,你们烂陀寺是不是经常有佛音顿起?”小和尚满脸艳羡,“我就想去看看那佛光讷。”

    世俗盛传,烂陀有佛,晨起有佛音相伴,日落有佛光相归。

    半禅摇摇头,没说话,翻开手中那部天下太平经。

    师傅说过,心中有佛,酒肉都可穿肠过!

    ……

    姑苏主道,镇北将军府可谓是这几日被踏破了门槛。

    吴志也就在家中不得出门,这可真是急坏了这三少爷,几天前好歹还能陪父亲去寒山寺上见那可爱的小和尚,说道说道,虽说父亲不让去酒楼了,可是这样也是挺有乐趣。

    “老黄,这几日,怎得不见父亲了?”三少爷见老管家走过来,放下手中蛐蛐,问了一下。

    老黄给小少爷搬了张椅子,小声骂道:“三少爷,和你说过多少遍了,姑苏城冬季寒冷,千万在地上坐不得!你怎么就不听呢?”

    被强拉起身的三少爷拍拍屁股,嘟囔道:“怎么二哥也不见回来了?难道真是战事吃紧?”

    “战事哪时不吃紧了?自从先帝走了,这姑苏城里本就有些不安生了。”

    吴志一听老黄这话,头皮一阵发麻,这老头应该又是要讲一些年轻时候的战事了,这老头可是当年在父亲帐前的侍卫,战事大框大框的,见这不对头,立马脚下抹油,溜了。

    老黄看了看三少爷的背影,笑了笑,低声说道:“吴志还真是真无志,可是吴志岂是不好?”

    十年前先帝年迈,元朝尚文,面对数十万戎敌,竟是遣出一名老将,意味不可谓不重,老将军接命,不可谓明智,可终究还是出了那龙虎泰安之城,想到那老黄有叹了口气!

    后面有骑队而来,下马收刀,对着老黄双手抱拳,恭敬无比:“黄将军,大将军请你上城楼!”

    姑苏骑兵,一队五十人,如同一人,行云流水,气势冲天,老黄点点头,目光看向城头,那里有武将数十人,老将军横刀立马,姑苏城内尽是挂元刀。

    城前之上是一众大将,以镇北将军为首左右排开有左前军大将军李奉达、右骑军大将慕容顾、姑苏城卫将军三人,还有数十副将,一行人满脸忧心,姑苏城南边,硝烟暗起。

    “军营,竖旗!”老将军目视远方,大声喊道。

    大元铁律,将营之中,非战乱不得竖旗!

    “军营,竖旗!”

    “军营,竖旗!”

    寒山之下十里军营皆是竖其红色大旗,旗上有一字,吴!

    当年越甲吞辽的吴字大旗,十年前在姑苏城外三万铁甲竖起的红色大旗!

    三万吴骑,可顶二十万戎敌,这是一段神话!

    “我辈男儿,何惧一战!战!”老将军目光之处隐约有大批车马出现,塞北寒地竟是被砸出阵阵冰洞,一阵滚烫热气自南边而来。

    二十万人马!

    两大亲王!

    似敌非敌!

    三月姑苏城终于还是起风了,城头之上将衣猎猎,城墙之下,万箭待发,大元以三万吴家重甲镇守姑苏城自有其中道理!

    三万吴甲,可吞辽!

    城下众人听得老将军一句“我辈男儿,何惧一战!战!”,众将拔刀,看向南方,那个他们守护了十多年的地方,高举大元战刀,喊道:“战!”

    “战!”

    “战!”

    三月姑苏,十里军营,皆是拔刀向南方!

    ……

    一人上城墙,白盔长枪,步态沉稳,若非是那年迈的脸庞,定当被人认为是一名小将!

    众人一看那人,立马起身,恭敬道:“黄将军!”

    老黄点点头,径直走向吴得良。

    “已是确定要开战了?”

    吴得良回过头,看到老黄微微一笑,嘴咧的像个孩子:“当年说好了,谁先走了,就给谁当二十年管家,如今快到了吧!”

    老黄想了一下,侧头道:“还有二十五天,整二十年!”

    “哈哈哈,好,老黄!这一战过后,我去你家给你当管家!”

    “你可想好了,这仗可不好打,姑苏依山而建,虽说险峻,可是终究是人寡,你吴甲三万,这次面对的可是大元二十万军马!”

    老将军接过一坛酒,给身旁老黄倒了一碗,哈哈一笑:“所以,我有你!有当年那股气!”

    两人扶手,白头对白头!

    将军对将军!

    “当年之事,我自认不如,今日之事,我就想看你如何应对!”老黄抬起酒杯一饮而尽。

    “说到底还是给我当了二十年管家,心里气不顺!”老将军抬起酒杯,“当年,你要离开,我拦不住,入土那位也拦不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在我的府中,让那位对我们两个都放心!”

    “你以为为何我吴甲十万铁骑会在破辽之后独留三万,为何退守北方姑苏城,为何我儿会留在那黄门任小清贵!”

    “天下变化,人心,岂是你我和那位之间的香火情能抵消的,他想要陈家天下,我当年还欠他两壶酒,所以今日我该还他一个陈家正统!”

    老黄不语,双手握拳,身后是姑苏百万人,身前是二十万子弟兵。

    战与不战?

    该战!

    哪管他是哪家天下,只管身后百万白衣众!

    远方是一片雪白,姑苏城开始下雪了,老将军拢拢身上的盔甲,一头白发不知是雪是发!

    独向城楼下众人喊了一句:“姑苏城三万壮士,随我出姑苏!”

    城下十里营地,拔寨而起,一道道快速闯过城门的骑兵,第一次向南方布阵,南乡故地,国中腹地,三万铁甲,持刀而立。

    老黄跟在镇北将军后面,独一人,天下不知,元朝建国之后有镇字五大将军,五大将军均是陪先皇浴血战场,其中有一人姓黄,以排名布阵闻名天下!

    镇西将军黄得昌!

    旗阵鬼才,用兵如神,世人称为阵王!

    曾以两万兵甲布阵破百越二十万兵士,以两万之众破百越国门,独下一城!独得一冠!

    二十年前请辞,而后十年后姑苏城众三万重甲再破戎敌二十万大军!

    天下独得一人,黄得昌!

    右前军大将陈逢达身材魁梧,一身雪白盔甲,手握一柄红樱十字枪,立马横于城前,身后左前军五千人,均是持刀,均是面南。

    “三万壮士随我出姑苏!”

    “三万吴甲可吞辽!”

    “三万壮士可填城!”

    “我辈男儿何惜一战!”

    城下三万重甲,持刀而立,朝着南方陪着老将军一同出关!

    天下岂有千敌将!

    天下姑苏,壮天下!

    ……

    寒山之上,寒山寺中,香火缭绕。

    前几日,就未有香客从南方过来了,寺中人少得可怜,除了僧众,只有寺中无数佛。

    寺中大殿,老方丈盘膝而坐,两旁是两个小和尚,两人相互瞪眼,一人头上八戒斑,一人头上独得六珠!

    “方丈方丈,听说大将军已经带兵出城,是不是真要打仗了?”无诤轻轻扯了下老方丈得衣服,一脸好奇。

    老方丈睁开眼,看了看无诤,在看看半禅,摇了摇头,说句:“用心颂佛,哪管那闲事!”

    “哦!”小和尚撅着嘴很是不服气,连师兄他们都下山了,就我得在这。

    半禅走出殿中,往山下看去,百万姑苏城,灯火通明,城外有三万壮士!

    嘟囔一句:“师傅,说得对,世间险恶,人性泯灭。”

    “额……”

    后面有人拍他,他一回头是无诤小和尚,小和尚畏手畏脚的,像是一个来偷东西的小偷。

    “方丈睡着了,我偷偷跑出来了!”无诤小和尚轻声说道。

    半禅不解,问道:“你要做甚?”

    小和尚朝城外看了一眼,那城外连绵营地,满脸艳羡,轻声说道:“我自小就想当一个侠客,这次姑苏城有战争我想去看一看然后再往西去烂陀寺。”

    “你今年多大?”

    “十四!”

    “回去背经书去!”

    “我总有一天,我会下山去做一个侠客!很厉害那种!”

    “额,那我就在后面给你提刀!”

    …

    两小僧打打闹闹回了厢房,老方丈走了出来,看了两个背影,摇了摇头,双手扶须,天下惶惶众生,唯有太平度世!

    “这世间啊!哪里有真太平,既然神佛睁眼就让他再看看这世间吧!”

    “不为过,不为过!”

    老僧回首,身后,万千竖旗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