珑神记
字体: 16 + -

第二章 奇异梦

    时间回到三年前的一天早上。



    “渊儿,今日是你十二岁生辰,娘要去庙里给你祈福,你要和娘一起去吗?”



    珑府后院里,穿着一身鹅黄锦绸衣裙,素妆淡抹,眉如点漆的珑夫人,身后跟着几个家仆丫鬟,正要出门烧香。恰好看到独自一人在院内小径上漫步的珑渊,便向儿子招手问道。



    珑渊听到母亲的呼喊,抬起仍显稚嫩的脸庞,一双富有灵气却透出冷漠神采的眼睛看着院里的一群人,在稍稍地驻足沉思后,点了点头。



    望着走到自己身旁的珑渊,珑夫人先是一愣,然后才是满心欢喜地拉起儿子的手,问道:“渊儿,你今日怎么有雅兴陪娘亲一起出门?平常这么问,你都是不回娘一句话的,直接扭头就走了。”



    珑夫人深知自己的这个儿子虽然年纪不大,却深有主见,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若是他不想去的地方,就是武周皇帝来了,那也不能让他前行一步。父兄三人皆是文人清高,在这种氛围长大的珑渊,自然也是如此,。



    珑渊听了母亲的问话,酷酷的脸上未有表情。只是简约答道:“我不过是在院子里待的久了,突然有些想要看看外面的人事而已。”



    珑夫人听了,笑道:“跟你爹还有兄长们一样,说话不仅短,还文绉绉的。不过,你肯和娘亲出去走走,也是好事,要不然,非得在院子里待发霉喽。”



    珑渊听了,嘴角抿起一丝清浅的笑意,以示对母亲的话致意。



    本来,珑渊确实是不大愿意出门的。但最近他总是在做一个十分奇怪的梦,被这个梦搅得心烦意乱的他,此番也正想出去散散心,才答应母亲陪她一起。



    从他满十二岁虚岁之后,每到夜里,他都会做一个梦。无论入睡时间,地点,甚至只是稍稍打盹,都会进入梦境之中,重复做一个诡异的梦。



    梦中,他先是出现在一片白茫茫的空间里,四周没有任何人影和事物,最诡异的是连他自己的倒影也没有,一片寂静,而他自己也只是漫无目的地在里面走着。之后,突然一阵白光闪过,一个似是寺庙的建筑赫然出现在他眼前。伴随着寺庙出现的,还有一个苍老的像是在吟唱的声音响起。



    “有缘之人,身加仙证。既负慧根,何不修真。人间多苦难,世事易蹉跎。且惜此,勿违意,持己心,道自明。”



    循着这声音,珑渊在梦境之中只感觉自己迷迷糊糊,不由自主的向着寺庙内走去,而在他推开寺庙紧闭着的大门的一瞬间,又是一阵刺眼的白光夺目而来后,珑渊就带着一身冷汗惊醒了。



    如此往复,每夜只要一入睡,这梦境就比那报晓的鸡还守时,即刻到来。一夜说是偶然,两夜可言巧合,三夜四夜,一连数月,夜夜皆是如此,便让珑渊感到其中似是有何玄机,却又猜不到其中门道,为此深感苦恼。



    珑渊也曾想对父母直接说明,但每次谈起这梦中之事,总是能遇到各种奇怪事情打断他。最让他无话可说的是有一次,他想对父亲说起此事,竟意外把院子里偏僻角落的一座假山当作了父亲,跟个傻瓜一样说了半天,直到有个下人来在远处喊他,他才醒悟过来。



    怪事经历多了,他也明白是有人不想他说出去,只好放弃了找别人帮忙的念头。



    珑渊对此倒也并非什么都没做,他也仔细地想过那声音所说的打油诗的几句话,但除了觉得那似乎是在劝告他把握机会,做那诗句中所说的修真之事,就只剩下一头雾水了。



    珑渊也专门记下梦中那寺庙的某些特征,专门到乌州城周围寻找相似的建筑,至于效果嘛,当然也是一无所获。



    之后,他又想在梦中努力保持清醒,获得更有用的信息。但只要那苍老的吟唱声响起,他就觉得自己在梦中的神智又开始在梦里做梦了,如同喝醉了酒,完全只靠本能行事,毫无自我。



    可用的手段都失败了,那梦境每天依旧如约而至,让他只能在梦中自个干体会,郁闷之极。此次答应陪娘亲烧香,也是想借此缓解一下那怪异之梦带来的身疲心累之感。



    珑渊和娘亲一起坐在马车里,听着沿路外熙熙攘攘的人流传来的喧闹声。珑夫人掀起车窗的帘子,津津有味地看着街道旁热闹繁华的景象。珑渊则在一旁学起一些老人闭目养神,全不在意马车外的声音。



    不多时,驾车的马夫一声“夫人少爷,到了”传来。众人便来到此行的目的地——乌州香火最鼎盛的昭安寺的门外阶梯之下。



    昭安寺始建于大宁王朝中期,是由乌州民间自发修建。之所以选此建这座寺庙,据说是原本在此所住的一户人家诞生了一位奇人,此人后来化而为仙,飘然离去。见此奇迹后,后人才在此建立了昭安寺。



    不过这传说在珑渊看来显然只是为提高昭安寺名声而随意编撰的。最明显的一个破绽就是,这里是为供奉那既已成仙之人而建,所谓仙人在民间一直是属于道家的领域,建的也应该是供奉用的道观,而不是佛家的寺庙,如此不是自相矛盾吗?



    珑夫人先下了车,年纪尚幼的珑渊则在想要独自下车失败后,不得已在珑夫人的搀扶之下,走下了马车。就在他前脚刚落地的瞬间,突然一股强烈的晕眩感传来,让他不能平衡身子,向前一头栽去。



    珑夫人眼疾手快,看着儿子就要摔倒跌跤,连忙拉住,等扶稳了后,担心的看着珑渊问道:“渊儿,你怎么了,没事吧。”



    在稳住身子后,晕眩感也随之消失。望着娘亲担忧的神色,珑渊笑了笑,宽慰她道:“没事,娘亲。只是没站稳,脚下打滑罢了。”说完,安然下了马车。



    珑夫人看着儿子神色如常,未有大碍。也只当他是没有站稳,遂放下心来。母子二人身后跟着一干仆人,浩浩荡荡的开进了昭安寺。



    沿途来此烧香拜佛的人,看着这浩大的声势,不管有没有认出是太守府的人,无需仆从开道,都自觉的分站向两边,让出了一条直通向佛殿的空道。



    畅通无阻的来到大殿门口后,一位穿着红色袈裟,嘴边两道长白胡子垂至胸前,颇具仙风道骨,一副看破俗事的高僧模样的和尚恭敬的出现在门口,朝着珑夫人点了点头,说了声“阿弥陀佛”。



    听着娘亲一口一个“大师”的叫着,珑渊即便是初次来到这昭安寺,也猜到了此人应该就是这寺院的主持了。



    看着这昭安寺主持先是亲自迎接,再到对待他们的恭敬态度,珑渊不仅摇了摇头,在心里叹了口气:权势能通天,所言不假。纵使是在这佛门清净之地,这位主持高僧待太守一家与普通人家的态度分明立见。所谓众生平等,就如同佛门所说的“色”,终只是一句“空”话。



    珑夫人讲明了自己到此的目的后,主持点了点头,便亲自引着珑夫人和珑渊进了大殿里,珑渊抬头望去,庄严的佛像有数十多尺之高,映着两旁的银丝玉帐,显得华丽气派,金碧辉煌。



    那主持捧着几柱供香,送到珑夫人面前,珑夫人双手合十,郑重接过后,又将其中的三根小心递给了身后的珑渊,并嘱托他上香时一定要虔诚,不可心怀不敬。珑渊心知娘亲对这礼佛一事看的极重,他也稍正神色地点了点头。



    母亲上过香后,招呼珑渊上前接她的位子。



    珑渊持着供香,印了站在身边的主持递来的明火,走到了佛前供桌的香炉前,就在他把供香插在香炉里的一瞬,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他的手倏地一下静止在了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