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眼睛
字体: 16 + -

第13章 置办席面

    泰昌元年,九月十二日清晨。

    晨跑完的李继坤在丫头温柔的侍候下神清气爽,哎呦,不对,什么东西咬我?

    大清早的,李大少爷一声令下,大木桶热水齐备,李家大院全员洗澡,丫鬟仆役的破衣烂衫全都烧掉,再不烧李大老爷都要被虱子咬疯了。

    洗完澡李大老爷是真的神清气爽,哦,还有点破烂没烧,李继坤赶紧吩咐:

    “丫头,赶紧把你那个破包拿来烧,以后咱都穿新衣服,以前的旧衣服通通烧掉。”

    “少…少爷..那..那个东西.....不能烧,那..那是..小娘们必须有的东西。”丫头说完话红着脸回头就跑,弄的李继坤莫名其妙。

    小娘们必须有的东西?小娘必须有啥?李继坤冥思苦想,终于想起曾经班上女同学都有的---姨妈巾。哦,明白啦,不过为了你们的健康那也必须烧,让李英秋给大家做新的不就完了吗。做新的?姨妈巾?哎呀我的娘呀,发财之路哇!

    李继坤兴奋的大喊:

    “丫头,丫头,快回来,那个谁,李英秋你也过来。”

    李继坤面授机宜,两个小丫头红着脸听着自家老爷不知廉耻的胡扯,不过老爷说的好像也很有道理,于是乎,大明朝第一款商业性质的姨妈巾-----‘小娘之友’正式进入研发阶段。

    巳正一刻,高悦山带着十七八个人来找李继坤,李大老爷出门一看,好家伙,这是要在少爷家开大车店吗?

    高悦山带着憨厚的笑容一一为李继坤引荐,这位是咱五道街第三甲的王大,那个是王二,这些妇人是负责摘菜刷碗的…这位是咱码头镇专门置办红白喜事席面的厨子肖久久。

    李继坤对大家热情相待一一见礼,众人连连鞠躬弯腰,连说当不起,好吧,那你们就干活呗。

    李继坤见众人开始忙活便引着高悦山进入客厅,吩咐丫鬟英春赶紧烧水沏茶。

    李继坤往崭新的黄花梨木大椅子上一靠,好奇的问道:

    “那个,高甲长,咱得置办多少桌?我得出多少银钱?”

    高悦山将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紧张的搓着手,见李继坤问话又赶紧站了起来,他一边思索着一边答道:

    “李老爷,按咱们镇的规矩,席面有三等,分别是一斤肉,二斤肉和三斤肉的,照您家这条件,大伙给您准备的是三斤肉的席面。咱们第三甲有户二十,丁六十二口,另外您还得请几位里长和王老爷,按一桌十人的规矩,共计需置办一十九桌。”

    “高甲长你坐,喝茶喝茶,到了这儿不要客气,咱们边喝边聊。”

    李继坤没听明白,六十二个人办十九桌?你坑少爷呢吧!经过了解,李继坤才知道,六十二丁是指在县籍黄册上的成年男子。本甲还有不在册的成年男子四十七人,什么叫不在册?就是不需交税的大户黑户,另外所有的妇女和未满十六岁的男孩全都不计入人口统计。里外一算第五街第三甲共有人口一百六十三人,需置办十六桌,里长老爷们一桌,李家自己家要一桌,还要预留一桌(万一来几个兵爷呢),如此算来正好十九桌。

    随后,高甲长又给李继坤报了报菜谱,以及银钱数额。

    菜谱基本上也是定制,三斤肉的席面是一斤猪肉加两斤牛肉。如今这个年月肉食涨了不少,猪肉去年还六七文钱现今一斤十文钱,牛肉两斤十二文钱,一桌肉共计二十二文钱。

    每桌要有一只肥鸡,价值四十文,一只肥鸭,价值四十文,共计八十文。

    每桌一条三斤重的大海鱼,价值二十五文,每桌用海螺肉一斤冒充鲍鱼,需钱五十文,共计七十五文。

    其余清油调料,白菜萝卜韭菜鸡蛋,豆腐豌豆枣子栗子等物总计六十文每桌。

    至于酒水,高甲长说这个可以不预备,李继坤大手一挥,上!好吧,每桌再加八文钱。

    最后还需上好的白米一石,需钱三百九十文,面一斗,需钱二十八文。

    经过高悦山一番讲解核算,李继坤终于明白,自家办的席面是镇里一流的,鸡鸭鱼肉样样俱全,还有冒充的鲍鱼,每桌十六道菜,自己每桌要掏二百四十五文酒肉菜钱。帮工的乡亲婆妇不收钱,只有厨子要收三十文的辛苦钱。合计十九桌席面需酒肉菜4655文+米面418文+厨子30文,共计需钱5103文,按一两银子合770文黄钱的时价计算,需银子约六两六钱二分七厘三毫。

    算完账,高悦山渴望的盯着李继坤,紧张的等待李大老爷掏银子。李继坤微微一笑,十九桌席面不到七两银子?你没开玩笑?真心不贵,丫头的一身衣服都他娘的够摆四十几桌席面。李大少毫不心疼的吩咐身边的丫头交银子七两,要办咱就办好点,别到时候给少爷缺斤短两的,少爷我不差钱儿。

    高悦山接了银钱欢天喜地的去找人忙活,李继坤忽然想到以前看的电视剧,花和尚鲁智深带着一伙人进酒馆,先扔出一两银子:小二哥,多来牛肉,其余的随便上,洒家要请几位好汉吃酒。原来如此,感情一两银子在明朝的购买力如此强大,大到李继坤都不敢想象,忽然之间他嘴角开始抽抽,因为他想起来自己被那个王婆坑了80两银子,八十两啊,少爷可以办十多回席面,奶奶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乾婆你给少爷等着。

    寅初二刻(14点30)邻居们三三两两的来吃酒,李继坤头上像模像样的扎着一条顾氏秀巾,因裁缝铺的衣服尚未送来,这小子上身t恤下身七分裤,脚踏一双时髦凉鞋,这小子带着一众丫鬟家丁,满脸笑容的站在大门迎客。

    虽是国丧之时没啥人穿红挂绿,可乡亲们也都是衣着光鲜,鞋面带秀,基本上没人穿棉布料子的衣服,一码水儿的都是丝绸绢帛。看的李继坤纳闷不已,这明末的人也不穷啊!这一个个穿的比那些韩剧都漂亮。我靠,还有骑马来的少年郎?跟少爷我显摆呢吧?这你妹的都神马情况?难道我来的不是史书中的大明?

    甲长高悦山负责给李继坤介绍男客,自家丫头肖三娘落落大方的负责介绍女客,那丫头自豪的样子像斗艳的孔雀,看的李继坤心头暗笑。一时间认出小丫头的女客们发出一阵阵惊呼,这孩子哪辈子积了阴德如今走了狗屎运,居然让她碰到了年轻帅气的李老爷,看肖家小娘穿的那料子,渍渍….我家丫头怎么没这么好的命啊。

    李继坤发现,乡亲们也不是空着手来的,家长们你家抱着老母鸡,他家拎着半篮子鸡蛋,还有的扯了三尺红布,腊肉枣子之类的也不少,总之家家有礼物,人人道恭喜。孩子们一个个都拿着锅碗瓢盆,这是准备吃不了就兜着走的节奏,反正听说李老爷家的席面是三斤肉的,到时肯定有剩,不拿白不拿。

    前院一共就摆了四张桌,反正是流水席,随来随吃,只要一桌够十个人就开动,但男女不同桌,父子不同席,一时间你推我让场面好不热闹。

    鸡鸭鱼肉,酒菜管够,有几个年纪大些的妇人婆子喝多了绿豆酒,居然唱起了吴越小调,一时间汉子们的哄闹声不断,不多时大家居然还扭起了大秧歌,急的高悦山脸都白了:

    “不要瞎闹,国丧期间不得放肆,肖老三家的,赶紧带你汉子回家,李石头家的把你汉子看好,奶奶的谁在闹就送官。王二麻子你娘个驴球子,赶紧给老子滚…..”

    李继坤微笑着看着乡亲们哄闹,心底却一片冰凉。多么淳朴的乡亲们呐,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还能过多久?李继坤抬眼南望,那边的百姓更加富足,据说比较贫穷的淮安府一年光酿酒的麦子就要一百多万石,而且他娘的还不够喝,每年还需要到别的府采购不少。那更加富裕的苏松四府会是什么样子?他抬眼北望,如今的天启到底是不是历史上那个早逝的家伙?他能带着百姓们一直无忧无虑的生活吗?历史会不会进入大清?

    李继坤回忆起书中描述的大清朝,康乾盛世只存在于史书中,现实却及其悲哀。从康熙朝就开始卖国,第一份尼布楚条约就他娘的割让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朝康熙年间除了烟鬼就是乞丐,(康熙帝下江南时曾经问一位老农:粮食可够吃?老农回曰:去了赋税余粮仅够三月之食。)到了乾隆末期鸦片进入清朝,大清朝开启了全民吸毒的神仙日子,哎,…..崇祯,奴尔哈赤,李自成,张献忠你们造了多大的孽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