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曲有误
字体: 16 + -

第136章 司马芝的考题

    第136章司马芝的考题

    司马芝对待一件事情是非常认真的,甚至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人,在家里是一个孝子,在儿子面前是一个严父,而他一直奉行的座右铭便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周瑜对他有恩,对他母亲有恩。这个恩,他会报。

    “周使君,我一路南下,所经之地,确实没有江夏郡政清人和,北方流民来到这里避难,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待遇,我也看到许多人对使君感恩戴德,可是其中仍旧有许多问题。”

    周瑜笑道:“先生请说。”

    司马芝将扇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昂声道:“将军政刑宽厚,在治世尚没有问题,可在这乱世之中,却并不适合。”

    周瑜的眼睛微眯,心下一惊,此人居然能看破如今江夏的这个大问题,绝不简单。周瑜初立江夏,一切制度沿用旧章,就是有了新章也是草创未全,所以周瑜也一直就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只可惜人才不足,也就时时没有动起来。这时候听司马芝一说,顿时觉得来了希望。他既然能够看清楚这个问题,想必是能够处理其中的问题的。

    “先生请细讲。”

    “如今江夏郡北方流民甚多,虽然将军肯定做了不少安排,但这些人中良莠不齐,盗贼也盛,这些人用好了,便是江夏难得的助力,若是用不好,则必成扰乱治安的根源。所以将军应该更定刑例,乱世用重典,宽严相济,方不失为妙策。”

    周瑜急道:“先生所言甚是,我也久有此意,不知先生能助我否?”

    司马芝摇摇头,道:“感谢将军,在下现在并无出仕之意,此番说这些话不过报答将军一饭之恩,还望将军体谅。”

    说罢,便要转身告辞,司马岐也神色慌张的向周瑜行了一礼,然后两人便出了门。卫兵未得周瑜命令也不敢阻拦,任由两人离去。

    周瑜脸上并没有什么尴尬不满的神色。这个时代,读书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操守,在自己选择他们的时候,其实他们也是在选择自己。周瑜笑道:“这位先生倒是一个直爽人物。”

    这个时候,人群中便有一人道:“将军,此人乃是河内著名的书生司马芝司马子华。”

    “哦,可是那个在鲁阳山以孝救母的司马芝。”蒯越走上前一步对周瑜道:“正是此人,此人在武昌现在也有些名声,平时在西市摆着一个字画摊,以卖字画为生。”

    周瑜暗道:“果然是历史上的那个直爽司马芝,这样的人才怎能错过。”

    于是对众人道:“诸位,既然大家应招贤令而来,必然都是才华横溢,智谋无双,你们稍待几日,我会安排人对大家进行测试,必会量才而用。”

    “谢将军!”

    众人大喜。

    周瑜随即同众将出了门,周瑜快步的牵着自己的马,追上了正在人群中慢行的司马芝。

    “先生慢走!”

    “将军有何事?”

    司马芝转过身来,看着身后黑压压的人群,他甚至在想难道周瑜因为自己刚才的拒绝要治自己的罪不可。就连他的儿子司马岐看到那些虎背熊腰的军士,都忍不住心里有些发愁,甚至身子都有些瑟瑟发抖起来。

    周瑜道:“先生之母住在西市,离这里很远,大概等先生回去的时候,恐怕高堂腹中已感饥饿了,莫不如将这匹马骑了去,如何?”

    司马芝没有说话,而是看着周瑜似乎在想什么。周围已经被人群包围,就是那些儒士也远远的看着,一时之间都在这里窃窃私语。武昌的民众大多都识得周瑜,这时候看见他们的将军在大街上将缰绳给一个中年文士,都有些好奇。

    司马芝看着周瑜道:“在下一介书生,一生与书卷为伍,从未骑过马,若是将军不嫌弃,请帮忙为我牵牵马如何?”

    什么?

    众人大惊,旁的百姓也纷纷窃窃私语起来。周旭在一旁首先听不下去了,大声道:“放肆,公子乃佛波将军,怎可为你一介布衣牵马缒蹬,实在是猖狂的极了。”

    一边的徐晃也是大怒不已,周瑜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他的主公,更是他的救命恩人。恩大于天,怎可受此大辱。

    他猛地上前,一把抓住司马芝的衣领,提起钵大的拳头便要打去。

    周瑜忽然出声,道:“公明,不可无礼。”

    徐晃收了拳头,气呼呼的站在一旁,冷眼看着司马芝,活剥他的心都有了。

    周瑜微微做了一揖,笑道:“先生莫生气,他们久在军旅,脾气暴躁了一些,还请恕罪。”

    司马芝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般,只是淡淡的将他的衣服的拍了拍,往展扯了扯。

    周瑜笑道:“先生请。”

    这时候,一名卫兵早拿过来一个上下马的桩子,司马芝骑上马背,周瑜亲自为司马芝牵马,走在大街上。身后众将还待在劝,都被蒯越拉住,静静的跟在身后。

    百姓们跪了一地,那些站在远处的儒生士子们却是互相笑着点头。一路走去,一直将司马芝送到歇息的房子,周瑜这才返回。

    而司马芝并没有什么感恩戴德的举动,反而拘礼甚傲。众将不悦。

    司马芝回到家中,先为母亲带去了饭食,司马芝的额母亲双目已瞎,看不见东西。听见家里有动静,问道:“可是我儿回来了?”

    司马芝看到眼盲的母亲,心里忍不住一酸,都怪自己久事无成,累的母亲为自己东奔西走,还熬瞎了双眼。

    司马芝忙过来跪下,道:“母亲大人,是我回来了。”

    说完便小心的从怀里掏出自己拿的米饭出来,然后放到母亲面前的桌子上,司马岐赶紧拿来一双筷子,司马芝就那样亲自喂母亲吃饭。

    “母亲,今日的饭菜颇盛,你多吃点。”

    司马芝母亲微微一笑,脸上被岁月勾勒的皱纹显得那么的深彻。“我儿愚鲁了,每日能与你父子二人相处便是莫大的福分,我们该当珍惜便是,何出此言啊。”

    “是,母亲教训的是。”

    正吃饭间,大门外有人叫门,司马岐忙出去开门,门开的瞬间却吓了一跳。原来正是那会抓起自己父亲就欲狂揍得红袍将军徐晃和李吉。

    徐晃什么都没说,便挤进门来,随后跟进的数十个卫兵先后抬进来一些东西,并无金银财宝之物,却是一些新鲜的果蔬肉类,以及两缸白花花的精米。

    司马岐都看的呆了。

    徐晃走近没有说话,李吉却过来道:“司马兄,这是主公送过来的,主公说先生现在可能需要这些东西,还请先生收下来。”

    “儿啊,谁来了?”司马芝的母亲眼虽盲,但听力极佳。出声问道:“是你朋友?”

    司马芝忙拿出手巾,帮自己的母亲将嘴角的饭渍擦掉,笑道:“是伏波将军、江夏太守周将军派人送米来的。”

    “哦,就是那个在河内名气很大的周将军?”司马芝的母亲也听过周瑜的名字。

    “是。”司马芝恭敬的回答。

    “他是好人啊,听河东那边逃乱的人说,他为了帮那些流民,他自己连一顿丰厚的饭菜都没吃过,整天和流民在一块喝粥,儿啊,他是好人啊。”老太太嘴里一直念着,就仿佛已经看到那副场景一般。

    徐晃看着司马芝那样细心地侍奉母亲,心里暗道:“这家伙,还真是个孝子。”不由得脸色也好些了。

    李吉和徐晃随后便告辞而去。

    司马芝待他们离开后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母亲,孩儿有一事想告诉母亲。”

    “何事?”

    “孩儿要出仕了,周将军待孩儿甚厚,今日在光天化日之下为孩儿牵马慢行,这会又送这么多东西过来,他的心思我都明白。只是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郡太守便有如此胸怀,孩儿是怕?”司马芝没往下再说,但司马芝之母却听出意思了。她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乡野村妇,司马芝这话是说周瑜有可能有异志,而如果他现在投奔周瑜自己倒是不怕,就怕连累了家人。司马芝的母亲凛然道:“儿啊,朝廷上的事情老身不懂,但是无论为臣还是为友,当以忠义为先,但求问心无愧。我也知道你担心什么,你且自放心去做,我有子如你,便无遗憾,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司马芝跪下来道:“母亲。。。”说完竟然哭泣起来。

    “哎,儿啊,你性子耿直,做事又直率不弯,能得一名主,就该珍惜啊。”

    “是,母亲。”周瑜之志虽然没有说过,但司马芝今日一番测试,便知道周瑜胸中丘壑不小,司马芝今日让周瑜牵马之事也是故意的。一来测试周瑜的胸怀,二来嘛,便是效仿战国时期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的故事,相必今日周瑜为一儒生牵马相送的事情流传开来,天下的儒生都会知晓周瑜爱才之名,不来投奔才怪?

    “爹爹?难道你这是在效仿郭隗谋策燕昭王?”

    司马芝点点头道:“岐儿,主公大恩,我将用这一生去偿还了,你去准备一下我要去将军府一趟。”

    司马岐自是高兴,忙道:“是,爹爹。”

    朋友们&&&&多多支持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