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子谋国
字体: 16 + -

第7章 郡守的野望

    雨终于还是下了。

    没有电闪,也没有雷鸣,不似北国的狂暴,江南的雨素来都是温柔的,天地就像一幅浓淡适宜的水墨画,站在淅淅沥沥的雨里,总能让人联想起临安杏花雨下,那些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这种程度的雨还远不到让他们停止不前的地步。刚吃完饭,薛彻就下令队伍继续开拔,李绛想好好欣赏一下那些佛窟的愿望也落空了,这让他多少有些失落。

    薛彻似乎看穿了李绛的心思笑道:“我大晋佛教鼎盛,虽然没有北梁那么夸张,但佛窟大寺还是有不少的,殿下回去以后,机会多的是,现在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赶路要紧,争取在晚上就到达寿阳。”

    李绛笑着应是,回到马车,望着雨雾迷蒙的天地,他的心就沉到了谷底。

    薛彻很着急,甚至可以说是迫不及待,这一点李绛看的很清楚,至于原因,李绛也是心知肚明的。

    “也不知道京城里的那几位哥哥究竟会用怎样的手段...”他轻叹了口气,就放下窗帘,靠着柔软的垫子,沉沉睡了过去,刚才吃饭的时候喝了酒,还是北地特有的烈酒,坐在车上摇晃两下,就觉得头晕目眩。

    一路颠簸,等他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去,雨依旧在不急不缓地下着,问过护航的甲士,方知自己已经出了青麟道,离寿阳城不过五里之地。

    薛彻依然在一丝不苟地发号施令,探路的骑士来回禀报,丝毫不见他有半分的疲倦。对于一个征战惯了的悍将,区区一天路程实在是算不得什么,更何况还是平坦的官道?

    火把在黑夜里忽明忽暗,远处传来野兽的吼叫声,沉默的旅程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在一阵喧嚣声里,车队终于停了。

    “殿下,寿阳已经到了。”外面传来甲士的通报声。

    李绛早早就裹好了厚披风,到了这里,他明显感到了一股渗人的冷意,下了马车,迎面走来四个官员,为首一人身穿浅绯色官袍,头顶官帽,那张明显带有胡人特征的脸在火光的映衬下极为恭敬谄媚。

    “微臣寿阳郡守郭守忠,见过九皇子殿下,见过大将军!”

    四人依次弯腰行礼,礼毕,郭守忠就对李绛以及薛彻笑道:“得知大将军护送殿下回京,夜至此处,下官深感不安,未曾远迎,还望海涵!”

    薛彻摆摆手“保护殿下是本帅的职责所在,与你无关,住处准备好了吗?”

    “这个自然,这个自然,下官已将本地最好的客栈清扫干净,就等殿下,大将军入住了。”郭守忠连忙拱手应道。

    “殿下,我们走吧。”薛彻似乎不是很待见这家伙,也对,武将看不起文官古已有之,遑论这个寿阳郡守还是一个谄谀献媚的软骨头,确实还入不了薛彻这样百战得功的名将的眼。

    李绛笑着点头,郭守忠立刻躬身做了个‘请’的动作,四个矫健的奴仆抬着一顶红漆大轿子走了过来,放倒在地。

    “几步路而已,用不着这么客气吧?”

    薛彻一脸鄙夷地看着郭守忠,但他丝毫不以为意“殿下身份尊贵,这点礼数还是要的。”

    别人抬举,自己也不能不给这个面子,想了想,李绛笑道:“那就多谢郭大人美意了。”他抬脚上了轿子,称职的家奴还不忘用手遮挡一下轿檐,以防李绛磕到脑袋。

    进了轿子,两盏牛油灯将宽敞的空间照的通明,一股檀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小小的火炉就放在下手铁架子里,轿中温暖如春。

    李绛躺在柔软的皮毛坐垫上,舒服地差点呻吟出来,这才是皇子的待遇的啊,李绛很满意,一路从临安走来,不是乘船就是坐车,简直是受够了。

    刘谟倒还说得过去,毕竟是熟人,虽然脸色臭点,美食美酒,那还是有的,更重要的是,睡觉时有美人在怀,旅途仓促点,却也过的有滋有味。

    可是落到薛彻手里,害自己当众出丑,被人嘲笑不说,睡的是干硬的帐篷,吃饭也是普通的军中饭菜,就连青梅绿水都被他赶到另外一辆马车上,一句话都不能多说。活生生一个黑面神,搞的他还以为晋国的官员都是这般德行。如今看起来,还是有上道的人啊。李绛不由对郭守忠好感大增。

    “怪不得皇帝都喜欢溜须拍马的臣子,要是手下全是薛彻那样不解风情的夯货,当皇帝还有什么劲?”李绛喃喃自语。

    轿子被平稳地抬了起来,走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颠簸,李绛看到下手小方桌上放在酒壶,手往上这么一摸,哎呦,竟然还是温的。

    他拿起酒壶美美地灌了一口,甘醇温热的酒浆下肚,全身的寒意顿消。李绛有一口,没一口地小酌,嘴里不时沉吟有声“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哇,说走咱就走哇...”

    憋了一路的气,此时哪有不发泄的道理?说到底,他是皇子,薛彻只不过是一个略有功勋的臣子罢了,即便看不惯那又怎样?在这里,有的是愿意拍老子马屁的人!

    马背上的薛彻脸黑的就跟锅底一样,这才多久?刚出了清云关就原形毕露?就这样的德行,还想和晋、秦两位皇子争?他深深为自己不远百里从弋阳跑去清云关亲自迎接感到不值。

    “天降凤子?嘿嘿,老天瞎了眼啊...”薛彻腹诽,郭守忠却是极为开心。俗话说的好,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作为属下,最难得就是揣摩主子心思,最怕的就是自己一番苦心,而主子却不喜欢。

    他郭守忠一介匈奴后裔,一无显赫的家世,二无过人的才干,可他入仕不过十几载,三十出头就成了从五品的一方郡守,说是平步青云也不外乎如是,靠的是什么?那就是深深的懂得主子的心思。

    朝堂上的风波他不是不知道,朝中大臣要么选择了晋王,要么选择了秦王,一个个斗的是耳红脖子粗,可他看的最是清楚明白——两位王爷无论再怎么得志,做主的最终也是陛下。

    九皇子这次回京,那些忠于两位王爷的人肯定会极力冷落,以表忠心,然而,他们却忘记了,九皇子不是一般的皇子,那可是天降凤子啊。

    就算九皇子不争气,当不了太子,在皇帝陛下的心中,必然也存有些感情,而且,当年陛下为了南疆和平,将九皇子扔到宋国当质子,一去就是七年,难免会心生愧疚。

    这样的情势下,他巴不得其他人都将李绛当路人看,只有自己对其礼遇有加,交好九皇子不说,在陛下心中那也是大大的加分,一个‘深得朕心’的评价绝对跑不了,说不定又能升上这么一级。

    至于晋王、秦王得势后报复?嘿嘿,陛下龙体康健,精神健旺,刚满五十,听说拉开五石弓是脸不红心不跳,这样的身体,再活个十几二十年是绝对不成问题的。只要陛下在,那两位就只能是王爷!

    等陛下百年,自己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积攒的钱财,人脉,已经足够自己子孙富贵一生,更何况,万一九皇子当了太子,那就赚大发了。从龙之功算不上,但有了今日这层关系,日后朝中有谁会比自己好过?当然了,这个可能性太低,也只是想想罢了。

    这事无论从那一方面看,都是稳赚不赔的,如此好事,自己焉能错过?想到此,郭守忠的心不由再次火热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