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海上升明
字体: 16 + -

第74章 缅甸之战-象兵

    “妈妈(满人称祖母为妈妈),孙儿好累呀。大清国要支持下去,就得学洋人的东西,旗人人少,不得不让汉人接触西学,可一旦开了口子,就算击败了伪明,这军权也必然不能集于旗人之手了,到时候,社稷安危着实难测。”

    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孝庄)叹道:“可怜你阿玛去的早,什么都没能教你。皇帝是什么?皇帝是裁决者。洋人来了,洋学生洋军队立了军功掌握了军权,那皇帝得站在汉人一边,让他们去排洋啊。我看哪,这水搅浑了未必是坏事,浑水才能摸鱼。我朝当务之急是什么?是伪明。先把伪明剿灭,再想法子对付国内危局。洋人要什么,不就是要钱么,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伪明哪,他们不光要钱,他们还要我们的命。一盘散沙各成派系的汉人不可怕,三藩势力庞大又如何?像伪明那种无处离间的汉人才可怕。皇帝,你得振作起来,动用一切手段一切力量,先击败眼前的劲敌。要像对付三顺王一样,对汉人许以重利,待事情平息了,挑几个最得力的收为己用,其他的再慢慢削弱。”

    布木布泰半闭着眼睛,摸着怀里的猫,缓缓道:“皇帝的性子,倒是像前朝的朱允炆,太急躁了。三藩虽剿灭了,也让国内元气大伤,以至于让人趁虚而入,亲贵们不满的就是这点。打仗是求财的,你让他们损失了无数旗丁,却什么都没能得到。日后还得好好读些汉人的书,看看汉朝皇帝的做法,有些事,本就要几代人才能做完,别太贪心了,帝王名誉啊,能得到最好,不能得到就算了。”

    “孙儿并非不读汉人的书,孙儿学西学,那是为了打压汉人,叫他们知道,没有汉人,我大清朝照样能弄出历法来。论西学,东儒不如孙儿,论东学,西儒也不如孙儿,如此,孙儿才能将汉人的治统道统集于一身。历朝历代,汉人帝王们手握治统,儒生们手握道统,臣子擅议君王,借助儒家道统将权力从帝王手中剥离,如前朝一般,皇帝受制于群臣,这是孙儿所不能允许的。”

    布木布泰轻轻笑道:“皇帝慧根高,见解独到。前朝朱元璋也和皇帝想的一般,于是废除了丞相,但至少还保留着宰相制度,他倒是勤勉,人又聪明绝顶,靠一人之力让国家迅速恢复了元气,可他的后代呢?虽不至于个个昏聩,但如同朱元璋一般日日操劳的却也没有。皇帝废了三藩,又想废旗主对旗丁的支配权,还想废了相当于宰相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国事全决断于一人。若是子孙出息自然是好,若是子孙不肖呢?前明国祚两百八十四年,江山一统全须全尾的朝代中,算起来倒是最长的,他的制度必有可取之处,皇帝不可一味排斥啊。”

    康熙沉默了片刻,只拨弄着手里的佛珠,最后喃喃道:“孙儿所想,有生之年恐怕办不到了。御驾亲征,却连祖地都没保住,宗王们越发不把孙儿当皇帝看,大摆长辈的架子,再过些年,恐怕孙儿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上三旗旗主。”

    “那皇帝就得成为上三旗和绿营的旗主。把从前苛待绿营兵的错儿推给宗王,提拔汉将,重用绿营兵。”

    康熙欣喜道:“孙儿和妈妈想的一样。孙儿要组建黑旗军,自任旗主,用洋人的法子训兵,用汉将管理汉兵,免得旗人和汉人面和心不和,不能同仇敌忾。”

    “皇帝建立了自己的第九旗,亲贵们必然不满,不过哪,正好利用这份不满,做出维护黑旗军的姿态,让汉人对皇帝更忠心,将皇帝视为唯一的依靠。只要有了胜绩,这些不满也就不算什么了。”

    康熙意欲挑选各省绿营兵中的老兵精锐,组建直属于自己的黑旗军。这个消息一经放出,果然引起了旗人亲贵们的震动,八旗战力早已衰竭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横空出世了一支黑旗军和八旗平起平坐,还是让人愤懑。康熙皇帝态度坚决,一副志在必得不惜与反对者翻脸的姿态,他还掌握着京营精锐和上三旗,又有代表内札萨克蒙古的太皇太后替他撑腰,众人尽管议论纷纷,但终究还是妥协了。

    七月二十日,骄阳似火,正是缅甸最热的时候。占城军攻打缅甸的消息以各种方式传遍中南半岛,缅甸南部的掸族人,克伦人闻听之后武装起义,反抗缅人统治。

    陈上川已经攻破卑缪,率部行进到胶可喜附近,正欲攻打此地,之后就可直取缅甸首都阿瓦。

    前方树林中枪声大作,这是侦查旗的探哨对后方部队发出敌情预警。

    “有埋伏!”陈上川立刻做出了反应:“令孟人军坚守信地,不得溃退,不得擅动!我部,摆钉子阵!一营横头阵左翼,二营横头阵右翼,三营做钉子脚纵列。两翼各三门榴弹炮,三门九磅炮,三门三磅炮,其他火炮布在纵列。”

    通信兵复述一遍,去各营传达命令。

    占城军的火炮多达二十八门,比普通军镇要多,因为用大象拖拉,节省不少人力,都充作了炮兵编制。此时正处雨季,道路泥泞,为了行军速度,孟人军其实多做工兵之用,在占城军的工兵指挥带动下铺设炮车通道。

    占城军的战象已习惯了炮声,经过特殊训练,可保证不会因惊吓踩踏己方士兵,但为求保险,炮兵归位后还是将战象驱赶到阵列后方。

    占城军布阵时,远方就有大群战象冲杀过来,速度虽慢,但上百头在一起的气势十分惊人。而树林中也蹿出了两三千欧洲雇佣兵。明朝施压之下,各国驱逐西荷葡人,他们大多逃到了缅甸,缅甸为求自保,也照单全收,因此拥有中南半岛诸国中人数最多的雇佣兵,并且他们对明人仇深似海,作战意志十分坚定。

    陈上川很熟悉这一套战法,象兵冲阵,步兵跟进,骑兵来回穿插,撤退时,步兵骑兵先撤,象兵断后。眼见缅甸象兵来势汹汹,而己方还未布阵完毕,炮兵正在调整射角。

    金奎发驱马上前道:“提台,我带散兵先去拦截,留些布阵的工夫。”

    陈上川点头道:“也只好如此,听到信号就撤,战象在前,散兵也会畏惧。”

    缅甸象兵,武器是标枪和极长的长矛,一旦被它靠近,身陷象群就十分危险。

    金奎发下令线膛步兵以四道散兵线前去迎敌,敌军靠近三十步即投掷手榴弹,随后撤往最后一道散兵线后方,用交替撤退的方式骚扰敌阵,拖延敌军来势。

    缅人将军吴耶哥带了包含象兵,骑兵,炮兵,步兵的二十支连队前来,本打算趁占城军经过树林时偷袭侧翼,再用象兵冲锋,没想到占城军的侦查兵十分警觉,深入丛林细细搜索,虽然只有十几人,战斗力却很强悍,没能一次消灭,导致他们鸣枪示警。

    吴耶哥听到零碎的枪声,知道伏击败露,当机立断,趁占城军尚未列阵完毕令象兵速进冲锋。占城军有数千人,列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伏击侧翼失败,但第二套计划仍然行得通。

    金奎发和军官们骑马在散兵线后穿梭指挥,面对庞大的象兵群,金奎发也心有戚戚,他吞了吞口水,喊道:“听从号令!天鹅声喇叭第一次射击,第二次投掷。之后才能撤退!违者立斩!”

    为减少炮击损失,象兵以稀散的队形冲锋,这样看起来更有一种铺天盖地之势。大象伸着长长的獠牙,肥厚的蹄子忽嗒忽嗒的踩在泥泞的道路上,上百头一起奔跑,连大地都在颤抖。

    一百步,天鹅声喇叭吹响。第一排第二排的散兵开始射击,第三排第四排等待象兵进入自己的射程。

    金奎发在阵后喊道:“稳住!稳住!快速装弹!继续射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