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海上升明
字体: 16 + -

第49章 占城王入贡一

    二月末,占城王婆索过马六甲,携带驯服白象六头,上等奇楠香,土降香十斤为贡品,请求亲自入贡。

    占城是清廷的朝贡国,几个世纪以来,被安南逐渐吞并,只剩宾童龙地区,占城王向清廷求救,但安南人和葡萄牙人联合起来,根本不畏惧清廷的问责。明军以迅雷之势夺下相距不远的琼州府,婆索又听闻明军击败了比葡萄牙人更厉害的荷兰人,几经思索后,转投旧主。

    万延皇帝接见占城王,赐朝服和白银五万两,差不多是占城王带的贡品卖价。洪武皇帝曾说:“惟高丽颇知礼乐,故令三年一贡。他远国,如占城、安南、西洋琐里、爪哇、浡泥、三佛齐、暹罗斛、真腊诸国,入贡既频,劳费太甚。今不必复尔,其移牒诸国俾知之。”

    然而朝贡贸易太赚钱,洪武皇帝无法阻挡“他远国”热情的脚步,到嘉靖时赐礼几成负担,老朱家又要脸面,攒下的好绸缎都给了朝贡国,紫禁城用的倒是次品。

    朱克臧就不要脸了,十斤上好沉香转手出去就是加倍的赚。白象倒是要的,天子仪仗不能太寒酸。

    婆索捧出洪武皇帝赐的金印,哭诉一番,膝行上前道:“大明皇帝抚有四海,如天地覆载,日月照临。洪武年间,钦蒙遣使,以金印封吾祖为国王,感激涕零,世代为明臣,但有驱使皆遵从。惟是安南阮福濒用兵,侵扰疆域,杀掠吏民,占城如今只余宾童龙一地。伏愿皇帝垂慈,发天军以援,遣天使问罪,俾安南知我占城乃天朝所被,输贡之地,庶不敢欺陵。”

    朱弘桓问道:“闽王以为如何?”

    朱克臧道:“还需与阁臣们详细商议,不可仓促决定。”

    朱弘桓点点头,对婆索说道:“藩国失序,我朝自该主持公道。不过,兵者乃国之大事,何时出兵,时机如何,牵扯甚多,诸位臣工也要多方筹谋之后才能答复,占城王且在驿馆安心等待,闽王胸中自有韬略。”

    朱弘桓打发了占城王,和大臣们闲扯几句后离开。他知道自己有名无分,但总好过那些被清廷骗杀的皇族子嗣,朱克臧对他礼节不亏,谨守为臣之道,吃穿用度从未短缺,保留了大明皇室最后的尊严。就算是权臣,曹操也比司马懿强的多。

    朱克臧恭送万延皇帝移驾,随后叫人打开巨幅万国舆图,仔细查找起来。

    郑得潇和他详细说起宾童龙地区的位置,水文,附近港口等等,“安南黎朝分为两个朝廷,北部为郑氏,南部为阮氏。阮氏和田川大人订约通商,条件是每艘帆船每年给他白银一千两,王子五百两,田川大人均按数缴付。永历三十四年,阮福濒见我朝衰弱,强迫其中两艘帆船给他缴付一万两,王子七千两,还给田川大人高价的丝。是以下官认为,无论是否出兵,都该敲打一下阮福濒。”

    郑得潇又指着湄公河三角洲道:“嘉定(西贡)原是真腊国土,南北越交战,真腊国王允许越人迁徙至此,越人繁衍多年,已然窃取此地。鞑虏入关后,许多百姓不堪剃发,逃至嘉定,渐渐形成华人聚集区,阮福濒一心想要霸占嘉定,只是惧怕陈上川和杨彦迪才不敢造次。”

    朱克臧仰头思索道:“这名字很熟啊。”

    郑得潇提醒道:“永历三十三年,他二人和副将黄进,陈安平在龙门岛败给清军,丢了地,自觉皇明必覆,便带着三千兵马五十艘战船跑去嘉定。阮福濒见他们人多势众,不想得罪,安置在嘉定,再拉拢他二人对抗真腊。”

    朱克臧拍拍额头道:“想起来了,这二人是安南华人首领,当初募款,他们还出了几万两银子。”

    陈绳武道:“正是。兵部见他几人还有为臣之心,发了赦免令,不计较他们叛逃之罪,只削官为民,令其在嘉定保护侨民,也报给王爷签署了。前些日子下官派员去嘉定招兵,许多老兵重新入伍,都是熟练水兵,把水师缺额全填满了。他们几人也想重归朝廷,下官还不知如何答复。按照规矩,庶民从军,得从普通士兵做起,但他们毕竟是总兵,如此安排倒是近乎于折辱了。还请王爷拿个主意。”

    “西贡可是个好地方啊。”朱克臧看着舆图喃喃道:“可说是安南最肥的一块儿地了。”

    郑得潇疑惑道:“西贡?”

    朱克臧反应过来,笑道:“西贡更好听,西夷来贡,以后就叫西贡。”叫嘉定的话总以为是上海。

    朱克臧把视线从舆图上挪开,吩咐陈绳武:“陈上川杨彦迪二人,阶品降三等,让其管理占城军和东印度军,正好近卫军新编第四镇在演练,让他们也熟悉熟悉新战法。”

    陈绳武询问道:“占城军?王爷决定出兵?”

    “你看,宾童龙横在阮越势力和西贡中间,这个地方,不能丢给安南人。他们若吞下占城,便能与西贡的安南人连成一片,对我华人不利。此地气候风土唯有长期居住者才能适应,应当招募华人和占城人,混编成军。这批人全都要接种牛痘,三日一洗,严格遵守我军卫生条例,特别是占城人,切记切记。”

    陈绳武应了一声,又道:“除去缺额补填,水陆新兵大约三万三千人,军械局现有枪支存货一万二千,若要迅速配齐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恐怕不是易事。之前缴获的枪支无法安装刺刀,都卖与当地华人了。”

    郑得潇笑道:“陈尚书勿忧,已有数个华商接下新军枪支生意,过些日子便送样品来,若是和军械局做的一般无二,这钱就让他们去赚。东宁就有两家武备商行,最近生意尤为红火,订单不断,旁人看了眼红,自然做这生意的就多了。”

    自从明帝国开放了枪械禁令,允许民间造枪造炮,武备商行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除去已有的七家武备商行,还有十二家申请,正在审核资格。

    这大概是海贸帝国和内陆帝国的最大不同,权力必须下放,民间自组织必须被允许存在,甚至要鼓励。手无寸铁的商人无法替帝国开拓殖民地,他们要与野兽猛禽斗,与土著斗,与其他殖民者斗,必须拥有武器。

    未来他们或许会和阻碍自己利益的朝廷斗。

    明帝国只能承担这种风险。

    华人自组织能力太差的话会让外族欺负,自组织能力太强的话,又会欺负朝廷。

    黄宗羲有个观点,大一统是华夏衰落的开始。

    当朝廷强力时,华夏族在其领导下可击败任何敌人,而一旦朝廷衰弱,失去了自组织能力的华夏人便会沦为异族刀俎下的鱼肉。

    华夏族开疆拓土最快,武力值巅峰的时期不是汉唐,而是春秋战国。在数百年的内战中,为了壮大实力,各国不断扩张,将胡人驱逐的越来越远。

    中山国即使再守周礼也是白狄,所以被连续屠了三次,直到灭绝。而不怎么守周礼的楚国虽总被讥讽为蛮夷,但作为同族还是活的好好的。

    在黄宗羲眼里,诸夏争雄,灭国只是亡国,而异族入主中原却是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李自成当皇帝是亡国,爱新觉罗当皇帝是亡天下,这一点,明人是很清楚的。

    明末二次亡天下的强烈压抑让黄宗羲对延续两千年的秦制产生怀疑,他鼓吹再次实行封建联邦,这样才能抵御夷狄。国家只是君王私产,则只有君王关心;国家若是诸侯私产,那么关心国家命运的人还有诸侯。

    国家若是亿万人所有,则亿万国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此时的安南虽然分裂,但恰恰是其战力最高,扩张最快的朝代,南方阮主在短短两百年时间内几乎扩张了三倍,占据了中南半岛最肥沃的土地。

    盎格鲁撒克逊人数百年内都是世界霸主,啃下了半个地球。

    朱克臧往好的地方想:“能直统的地方直统,不能直统的地方组成华人联邦也不错,万一火拼也是兄弟内战,谁胜谁负都不影响文明存续。”

    毕竟朱克臧现在是统治阶级一员。想要更大的权力,想要更多的领土,想要名垂青史被后世崇拜。如果有人挑衅他的权威,他会毫不留情的打压,即使同族也不例外。再民族主义的统治阶级依然是统治阶级。

    不过,同是被统治阶级,18世纪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准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中国小地主。英国工人能喝上牛奶,能吃面包和咸猪肉,到周末还能吃上鲜肉,而同时代的中国小地主仅仅是能吃饱而已,仍然要靠番薯玉米度日,更别提普通农民。

    1946年挨了两颗原子弹粮食紧缺的日本人依然活的比身为战胜国的中国人要好的多,记下这一幕的梅汝璈先生有些沮丧,想到自己面黄肌瘦的同胞,面前矮矮壮壮的战败国国民仿佛在嘲笑三千万条性命换来的胜利。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大英帝国臣民的苦却是同时代中国百姓求都求不来的幸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