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海上升明
字体: 16 + -

第50章 占城王入贡二

    听到明朝允诺出兵对抗安南的消息,占城王婆索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很清楚,无论明朝还是清朝,都不愿看到边境处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南不行,占城,真腊,缅甸,都不行。

    这就是小国的悲哀,大国希望你打仗,你就得不到和平,大国希望你四分五裂,你就只能世代强敌环伺。世上只有极少数幸运的弱国突破了被强国左右的命运,从棋子变成玩家。

    而占城快被玩死了,婆索顾不得什么引狼入室,只想借助外力驱逐安南人。

    活棋子总好过死棋子。

    他万万想不到,此刻的海上明帝国并不只是想要保持中南半岛均势,而是瞧上了西贡这块肥肉,土地肥沃,华人众多,还是重要港口,不吃都对不起老天爷送来的机会。

    17世纪即将结束,民族主义大潮尚未来临。技术的碾压和制度的代差导致统治成本大为降低,文明国家都在开疆拓土。蛮族对文明国家的优势正在迅速丧失,技术的复刻越来越难。13世纪的蒙古人抓几个工匠就能扯平和中原花剌子模的军事技术差距,现在丢给他一个班的爱因斯坦也是枉然。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人类的历史就是野蛮征服文明。

    这种常态在近代火器发展后成为过去式,当然,前提是文明人的脑子没被廉价的同情心毁掉。

    从前被游牧民族多次攻城略地的俄国,18世纪几个步兵团就可纵横俄南草原,从芬兰到远东,高加索到中亚,全都被从前不显山露水的俄国吊打。

    而清朝所谓的开疆拓土在这个时代甚至显得有些可笑,恰恰因为文明落后,所以征服一个势力不到也先俺达汗一半,只控制了漠西蒙古,区区三四万兵力的准格尔需要花上三代人一百年的时间。

    仅仅因为准格尔能自造火枪,还从中亚进口了骆驼回旋炮。

    到乾隆时期征讨远比他接近文明的缅甸和越南时就露出了原形,大败而归。

    朱克臧特别恳切的告诉婆索,皇明是负责任的宗主国,忙是一定会帮的,但是占城的地理气候只有当地人能适应,所以成祖灭了安南也只能退兵,实在呆不习惯。

    婆索暗自窃喜,呆不习惯才好,就怕你打完不走。他一脸谦卑的应道:“天朝能助占城复国已是感激不尽,怎敢劳烦天军替小王戍边。”

    朱克臧道:“若不能守住,将士们的鲜血岂不是白流了?安南国力不可小觑,我军一撤,他们必定卷土重来,甚至会行报复之事。我朝又怎可置占城王于险境?”

    婆索想到安南人的火炮,打了个冷颤,喃喃道:“那......闽王殿下,可否在占城留一支炮队?”

    朱克臧笑道:“好主意!孤以为,非但要留一支炮队,还要留一支强大的占城军,如此,安南日后绝不敢再犯边。”

    “占城军?”

    “招募占城人,按照我朝操练之法训练成军,如此,将士可免水土不服之苦,占城王也可借以自保。此乃一劳永逸之法。”

    婆索欣喜万分,连连致谢。他高兴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世上怎会有白得便宜的事儿,于是小心翼翼问道:“上国厚恩,不知如何报偿?”

    “占城从此便是大明藩国,王世子选定需报送朝廷,由朝廷册封,王世子继位前应送至东宁府读书,受中原教化。不通汉语不懂汉字者,不宜嗣位。”

    婆索忙不迭的答应,心道:“从外夷成为藩国,倒也不是坏事。选定亲明的王世子也是人之常情。”

    “另外,占城王也知,明人在嘉定一带生息,大多从商,但人力不足,生丝之类要向安南买入,被他们勒以高价。若我朝与安南开战,这些生意也就断了,损失不少,请占城王予我奴隶五千用以种田养桑。”

    “闽王客气了,小王拨些贱民听候上国差遣。”

    占城人信印度教,种姓之外还有算不得人的贱民,世代为奴。

    朱克臧要这些人是来养兵的,西贡此时蛮荒的肥沃土地不少,只要派些华人过去教授指点耕种之法便能成为占城军粮仓。

    三月,陈上川和杨彦迪向阮福濒辞去了高官厚禄,重归明军,坐船前往爪哇总督府所在地少保城作为观察员参与陆军第四镇演练。

    朱克臧将自己的侍卫长金奎发提拔为总兵,派去西贡训练新军,让沉诚的儿子沉匡国担任侍卫长,留在身边教导。壮志未酬身先死,朱克臧总觉得自己欠了沉诚很多,对沉匡国大力栽培。好在沉匡国聪明勤奋,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很快,没有辜负朱克臧的苦心。

    王府仪卫扩充到了五百,很多都是勋贵子弟,是朱克臧的后备军官训导营。

    明军的强势回归,让中南半岛诸国震惊不已。

    阮福濒很头疼,近来会安港华商从明国各地购入的商船对于阮越来说几乎可称之为战舰,最小的商船也有大炮三四门,而阮越战船每艘不过设大炮六门而已。

    阮福濒禁止此类商船进入会安港,华商只好在琼州交接货物,再雇佣安南船运至会安。华商对此非常不满,而且大炮多了,脾气也日渐增长,大明客庯的华商会长直接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抗议信交给翁该艚(艚司官员),称他们给安南的税收应该减少,因为其他花费多了。

    艚司该艚连连上疏,称明军巨舰经常在周边出没,望之似山般高大,载兵员数百人,巨炮森然几十尊,十分可怖,甚至远胜荷兰人的大型盖伦船。

    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盖伦船阮福濒是见过的,已然令人望而生畏,而从该艚惊恐的口气看,明军战舰更是庞然大物。

    阮越战船是请葡萄牙造船师帮忙造的,两百多艘,数次击败郑越水师,原以为高枕无忧了,没料到明朝这身子已经入了土的怪物又一次展示了它的强大实力。

    阮福濒对汉人没什么恶意,也没什么感情,他自家祖上就是福建人,但现在只会当自己安南人。

    永乐帝征服越南后,广设学堂传播儒学,希望唤起三百二十万华裔的同族情感,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明朝统治不够深入,时间也不够久。永乐前越南就是儒教治国,并不影响其族群意识形成。

    几大文明里,儒家文明同化力是最弱的,信了这套的也不会把自己当中国人。

    韩愈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元代汉奸文人许衡对此断章取义,忽视“诸侯”二字,篡改儒家理论,为元主天下张目。

    孔子的时代,“诸侯”仅仅是诸夏贵族,即使被调侃为蛮夷的吴国也是姬姓,越国是姒姓。而新近出土的《清华简·楚居》则更加详细的记载了楚国从中原迁徙到郢都的过程与中间世系,证实了楚国先祖确如满怀牢骚自称“我蛮夷也”的楚武王所说,最初封地就在商王畿附近,后来任周文王之师,根红苗正的老牌核心贵族。

    赫赫楚国征服诸蛮,为华夏拓地五千里,请求周天子升爵位,却没有得到许可,楚武王大为愤慨,自立为王作为抗议。数十年后,齐桓公发联军征讨楚成王的理由是进贡不利,没有尽到诸侯责任,说明当时还是没人真把楚国看成蛮夷。征讨蛮夷是昭昭天命,周朝国策,根本不需要理由。

    自称姬姓的中山国因为没有血统筹码,不被纳入诸夏,死活得不到周天子册封,最后灭族。

    周朝的华夏概念,更接近于以周天子为核心,原始炎黄五帝部落联盟后裔形成的一个政治血亲封建互助联盟。当时诸夏之间还有替换的代称,那就是兄弟甥舅。诸夏更看重血缘,反而在文化上并不十分统一。

    异族能为诸侯,华夏的定义走向文化,是汉朝儒家发展之后的事。

    诸侯定义扩大化,极端排外的孔子理论反而给了诸夷入侵中国理论支持。

    这就是华夷之辨的漏洞。

    明朝覆灭,日本朝鲜越南纷纷觉得自己是“华”,而清廷治下的中国是夷狄。甲午战争时,日本打着“同文同种,尊王攘夷,反清复明”的旗号,其讨清檄文《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获得了汉人知识分子的广泛支持。

    越南征讨周边诸国诸邦时也打着“用夏变夷”的旗号,强迫被征服土著着汉服,起汉姓,然而这个“夏”指的是越南。

    现代分子人类学也证实了,汉人的父系血统很纯,意味着汉人的扩张只是血统扩张,而非文化扩张。

    文化扩张造就的群体,因为皈依者众多,父系血统反而很杂。

    明帝国可以军事征服诸国,但接下来如何保住胜利果实才是最艰难的事,必须要赶在18世纪末世界民族主义浪潮掀起之前将所征服地区彻底同化,避免出现苏联一分为十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的悲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