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92章 董卓登场

    一刻钟后,换好衣物的武安国带着程昱返回了正堂。“来啊,请陛下圣旨···。”两人分别入座之后,武安国对门口的侍卫吩咐道。

    不一会的功夫,刘轩就跟着士卒捧着圣旨走了进来:“先帝驾崩,大将军有令,命交州牧、平南将军、武安侯武安国回洛阳参加大葬之礼···。”

    刘轩的话还没说完,跪坐在他身边的董平就站了起来,“歘”的一声拔出了腰间的宝剑架在他的脖子上。“回京参加大葬?恐怕想是要我们将军的命吧。说,何进他为何别的州牧不招,偏偏招我家将军,是不是想要乘机对我家将军不利?”董平摆弄着手上的宝剑,不无威胁的说道。

    见董平如此,蔡邕也立刻站了起来,大声呵斥道:“放肆,董太守,怎可对天使如此无礼?”

    武安国也哼了一声:“不错,还不赶快退下去?”

    见武安国开口了,董平方才收起了自己的宝剑,但犹自对刘轩威胁道:“不要以为你不说我们就查不到了,等着吧,如果我家将军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一定将你碎尸万段。”

    董平退回去后,武安国方才开口对脸色都“吓白”的刘轩安慰道:“部下失礼之处,我替他向天使道歉了。他一粗鄙莽夫,请天使千万不要和他计较。不过本官也确实有个疑惑,当今天下,虽不是各州都有州牧,但是却也有不少人出任了各地州牧。比之这些宗室,我武安股不过一外人,请天使帮我解释一下,为何大将军不招这些刘氏州牧回京,偏偏只招我一人呢?”

    听武安国这么说,蔡邕也察觉到了其中的诡异之处,开口对刘轩问道:“对啊,我大汉州牧虽然不多,但如今也足有四五位,此次为何这么多刘姓州牧大将军不招,单单只招武安侯?”

    “这···。”刘轩一下被两人“问住”了,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话来。

    “我看你们就是想把我家将军招回去,谋害于他。说,你们是不是这么想的。”见刘轩答不出话来,王牧顿时大怒,站起来一脚踢飞自己面前的小桌,拔出宝剑再次架在了刘轩的脖子上。

    刘轩本能的看向了上次第一个出言阻止的蔡邕,但是却发现此次他也是一脸怀疑的看着自己,丝毫没有阻止的意思。“别杀我,别杀我,我说,我···,我真的不能说,不然回去后大将军会杀了我的。”

    此时,武安国开口道:“不必担心何进,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留在交州,我保你无事。”

    刘轩还是摇摇头,带着哭音道:“不能说啊,说了会死的。”

    王牧一翻宝剑,勒着刘轩的脖子道:“说,否则现在就死···。”

    感受到脖间的冰凉,刘轩立刻开口求饶道:“我说,我说,不过侯爷真的会保我无事?”

    武安国点点头,再次保证道:“只要你留在交州,除非我死了,否则我保你无事。”

    “好···。”刘轩咽了咽口水,然后装作一脸无奈的道:“大将军和太尉、太仆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将军一入洛阳,立刻以谋反篡逆的罪名拿下。无需审理,立刻处死。”

    闻言,蔡邕立时大怒,破口大骂道:“无知庶子,先帝驾崩,新皇刚立,天下不安。如此时候,不全力稳定天下,竟然只顾着清理政敌,铲除异己。如此愚蠢之人,何以担当大任?”

    一直都未开口的刘巴也跟着道:“此去大将军分明是要除州牧而后快,州牧大人决不能去。”

    武安国苦笑了一声:“可是不去的话,本官岂不成了抗旨不遵之人,一样是有罪之人,大将军和太尉这次是真的非要我命不可了。”

    蔡邕豁然转过头来,看着武安国一脸郑重的道:“下官到交州任职也有些时日了,这期间一直在交州各地游走。在州牧大人的治理下,南越人和汉人和平相处,整个交州政通人和,大人不负武安之名。以下官之见,也认为州牧大人绝不可轻率入京,死于小人手中。当留着有用之躯,为天下百姓谋利啊。此次不妨先找借口推脱过去,待到陛下大葬完毕,朝廷稳定,在入朝不迟。”

    见蔡邕表态了,程昱也赶忙开口道:“不错,主公绝不可轻易入京。以昱之见,先帝不是曾经授予了主公便宜行事之权吗?这命令虽然是陛下所发,但到底是大将军之意,怎能大的过先帝旨意。将军就不妨拿出先帝的旨意,以豫章、桂阳、零陵三郡叛乱为由,拒绝入京。相信大将军和士人党也无话可说。”

    武安国的视线在刘巴,蔡邕、毛玠和程昱他们的脸上一一送过,见所有人都没有意义,方才点点头道:“好,既如此,就依军师之意。刘轩你留下,其余侍者发放回洛阳,让他们告知何进我们的决定。”

    “这庶子,果然不敢回京。”

    “这也没办,我们的意图太过明显,只要不是傻子,都猜得到。”

    “算了,此事本就是试试而已,成功了固然好,不成功我们也没什么损失。目前首要还是先铲除掉十常侍,等肃清了朝内,我们再慢慢的炮制这武安国也不迟?”

    果然,当从侍者那里得到武安国拒绝奉旨回京的消息之后,何进和袁氏兄弟虽然恼怒,但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将自己的经历重新放回到对付十常侍之上,以期灭了十常侍后在对付武安国。

    灵帝死后一个月,何进成功除掉蹇硕,刚想顺势将十常侍一网打尽,却没想到天下大乱,各地烽烟四起。

    荆南三郡和豫章郡本就不必说了,从灵帝时就一直未平息。灵帝死后,幽州和凉州也是叛乱四起。首先是凉州,羌人北宫伯玉反叛,后又胁迫边章、韩遂等人入伙,占领大半个凉州,同时又入侵三辅之意。北宫伯玉之后,幽州的张纯、张举和乌桓丘力居等人也随之叛乱,聚众数十万,劫掠幽州。除此之外,已经被平定的黄巾军也死灰复燃,在各地兴风作浪。顿时间,整个大汉再次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对于如此状况,何进和袁氏兄弟只得暂时放下铲除十常侍的念头,调兵前往各地平乱。又一个月后,死灰复燃的黄巾军再次被扑灭,幽州、凉州的乱军也得到了控制。此时的何进和袁氏兄弟,再次萌生了铲除十常侍的念头。

    就在这个时候,袁绍向何进提出了导致后来天下大乱,埋葬大汉最后一丝光辉的,招外军入京,铲除十常侍之策。不过此策当即就招致了曹操的反对,可惜因为曹操的出身,他的反对非但没有得到何进的重视,反而是被对方嘲讽了一番。

    当远在交州的武安国得到此消息之时,洛阳城中已经是风云巨变。得知何进要对自己下手的十常侍先发制人,先一步假传圣旨将何进诏进宫中杀掉。可惜的是,随后他们就遭到了以袁绍为首的士人党的反击。袁绍同曹操带兵攻近皇宫,只要是嘴上无须之人尽皆被诛杀。张让等人劫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出逃北邙山,随后遇见了被袁绍诏来的董卓。董卓率军护送刘辨和刘协回宫,想要独揽大权,却遭到了同样被何进诏来的并州刺史丁原的反对。二人意见不和,当即率军在洛阳城外混战···。

    “陛下才去不过数月,这大汉天下,就要乱了···。”将军府内,众文武齐聚一堂,武安国拿着从洛阳的送来的情报无奈的叹息道。

    刘巴站起来拱手道:“既然如此,还请将军也带兵进京,铲除这两个逆臣,还大汉一片安宁···。”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蔡邕打断,大声的呵斥道:“糊涂,如果州牧大人此时也带兵入京的话,那么岂不与董卓丁原之类无异?更何况了,这董卓、丁原都是何进死前诏进洛阳的,谁好谁坏还不好定论。”

    武安国点点头:“是啊,谁是谁非我们目前还分辨不清楚,就且先静观其变吧。有这么多忠臣名将在,想来这二人应该不敢胡来···。”熟知历史的武安国也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是绝不会入京的。

    听武安国这么说,其余人也只得点点头:“看来目前也只得如此了。”

    然而历史是不可逆的,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洛阳城并没有得到安宁,董卓还是如历史中那般策反吕布,干掉了丁原。之后就独揽大权,想要废除少帝,立刘协为帝。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之前一向以天下为己任、张牙舞爪的士卒却全部变成了乖狗狗,对于董卓的倒行逆施不发一言。这也更加助长了董卓的嚣张气焰,在洛阳城中肆意妄为。

    远在交州的武安国一直静静的等待着,等着接下来的十八路诸侯讨董。没想到再次之前,董卓的圣旨却先一步到达了交州。内容很简单,一是加封武安国为后将军,二是任代理忌酒,招他去洛阳。

    “伯喈先生,这董卓在洛阳城中倒行逆施,实是奸贼无异,您还是不要去吧,反正我们几个月前才拒了何进之诏。”武安国拿着圣旨,一脸为难的对蔡邕道。他怎么就忘了,历史上蔡邕就是被这家伙招进洛阳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