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91章 灵帝崩

    确定了另外两只叛军的所在,武安国他们当即就分兵出击,将于山上的费栈和傅易山上的彭式围了个水泄不通。前面已经说过,武安国本不想对这些叛军杀戮过甚,以至于影响到自己在豫章的统治。加之为了赖在豫章不走,有时间掌控整个豫章。不论是傅易山下的武安国,还是于山下的于糜、樊能采用的都是围而不攻的战术。而山上的费栈和彭式也才刚刚将劫掠的食物财宝运回山,因此也不急着攻下来,双方就这么一上一下的僵持住了,时间一过就是好几个月。

    时间也悄然溜走,日子再次翻过新的一页,进入了中平五年,既公元188年。“将军···,将军··,军师急信···。”这一天武安国正在傅易山下和赵英奇观看军士们蹴鞠,突然一道凄厉的叫喊声从远方飞速而来。

    武安国从看台上站起来,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一骑拖着浓浓的烟尘自远方飞速而来:“快,曹罗,派人接应一下。”

    “喏。”曹罗点点头,然后马上转身下了看台,紧跟着就飞奔出去四五骑,朝着那名骑兵而去。

    不一刻的功夫,这些人就护着那名骑兵来到了看台之前。看着那名骑兵座下吐着白沫的战马,武安国心里没来由的生出了一股不祥的预感。“将军,军师急信···,请将军速速阅览···。”那名骑兵从四只打颤的战马上翻滚而下,双手捧着一只竹简,连滚带爬的来到了武安国近前。

    武安国一边飞速的将竹简打开,一边吩咐道:“曹罗,带他下去,给他一些酒肉,让他好好休息一下。”说完,低下头飞速的浏览起竹简上的内容。

    “夫君,程先生说什么了?”一旁的赵英奇见武安国怔怔的看着竹简,半天没有说话,不由担心的问道。

    武安国抬起头来看着赵英奇,一脸苦涩的道:“陛下驾崩了···。”

    闻言,赵英奇也是一惊:“什么?皇帝死了···。”在这个时代,不论这个皇帝是昏庸还是贤明,是受到百姓敬仰还是遭到百姓的嫉恨,但只要他死了,那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对。”武安国五味陈杂的点了点头。

    虽然早就知道灵帝命不久矣,但是此刻真正受到灵帝驾崩的消息后,武安国心中还是一阵阵酸涩。不管灵帝生前多么的昏庸无能,贪财好色。但不得不说,他对武安国一直都是非常好的。而且在武安国私人看来,灵帝也并非历史中描写的那般软弱无能,就以他的了解,灵帝还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的。

    更加重要的是,灵帝一死,那么就意味着着巍巍大汉即将走到他的终点,真正的三国乱世即将到来。对于这个妖人辈出,人命如草芥的乱世,武安国还真有一点畏惧,扪心自问,自己真的准备好了吗?

    “除了这些,程先生还说什么了吗?”见武安国再次陷入了发呆状态,赵英奇不得不再次开口问道。

    武安国看了看竹简:“这上面还说,大将军何进命我回京。圣旨已经到了广信,所以军师才如此急忙的找我回去。”

    赵英奇跺了跺脚:“那还等什么,夫君赶紧安排一下,然后返回广信,和程先生商量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啊。”

    “对,对,现在还不是乱想的时候···。”得到赵英奇的提醒,武安国方才醒悟过来,赶紧命人将贾昂招了过来:“洛阳城中发生巨变,军师急招我回广信,此处就交给你了。至于山上的那些山越人,还是以围困为主,如果他们敢冲下来,你就率弓弩手给他们射回去。等他们粮草消耗的差不多了,就试着招降他们,知道吗?”

    贾昂点点头:“喏,末将明白,请将军放心返回广信吧。”

    武安国点点头,带着赵英奇和自己的亲兵立刻返回历陵,然后乘船连日返回广信。

    “将军,您可回来了···。”一回到将军府,武安国就被早已等在府堂的程昱等人包围了。

    武安国大略的看了看,发现他属下的官员几乎都来了,不只是远在九真、日南的鞠义、卢肇,就是前些日子一直游走于交州各地,惩治贪官污吏的蔡邕也反了回来。

    “洛阳城中的情况如何?我们留在洛阳的探子可有信件送回来?”借口更换衣物,武安国拉着程昱来到了偏厅,小声的问道。

    程昱摇了摇头:“我们人的信件还没有收到,不过负责传旨的小太监向属下透露了不少消息。”

    武安国一脸的疑惑:“何进派来的人,可信吗?”

    程昱轻蔑的一笑:“何进不过一屠户,哪里懂得如何拉拢与人?更何况大多数的太监,除了他们自己人,是谁都不会信的。这次前来传旨的小太监,虽然表面是何进的人,但实则是张让的亲信。”

    武安国恍然的点点头:“那他说了什么?”

    根据程昱的描述,现在的洛阳简直成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大将军何进执掌朝政。偏偏灵帝死前却没有将西园军的军权交回到大将军的手上,而是仍由上军校尉执掌兵权。灵帝死后,十常侍和以何进为代表的士人党矛盾更加激化,士人党和大将军每一刻都欲除十常侍而后快。为了自保,十常侍只得紧握兵权和董侯刘协。但是随着何进一步步掌握大权,他们就越来越处于下风。这次之所以不惜暴露花费巨大代价才成功埋伏在何进身边的小太监,就是要武安国带兵进京,发动兵变,和他们一起除掉何进,废黜少帝,立刘协为帝。

    “将军怎么看,我们要不要趁机带兵进京?只要能控制住皇帝,那么天下就竟在我们手中了···。”讲清洛阳城中的形式后,程昱一脸兴奋的道。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中兴大汉,名垂千古的好机会。

    武安国却是笑了笑,如果不是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的话,他还真的会被程昱说动。但是有了董卓的例子在前,他又怎么可能选择这条路?更何况了,董卓是在凉州,与司隶相连,即使事情不对,也能退回自己的老窝。但是武安国却不同,他的根据地远在交州,和司隶隔着千山万水,如果真的发生十八路诸侯讨武安这样的事,那么他也就只能坐着等死了。

    所以武安国摇摇头劝解道:“此策看似动人,实则自寻死路。不要忘了,此刻的大汉,可不是黄巾之乱前的大汉了。如果我们真的干那挟天子以令天下的事话,不说那些已经出任各地州牧的刘氏宗亲饶不了我们。就是那些因黄巾之乱而实力暴涨,有兵有粮的世家门阀也不会和我们轻易罢休。到时候如果这些人起兵反抗的话,我们的后路必定被断,洛阳就不是我们立万世功勋,而是我们的葬身之地了。”

    听了武安国的话,程昱懊恼的敲了敲自己的头:“啊,昱怎么忘了这茬,真是该死,还是主公深谋远虑,技高一招啊。”

    武安国再次摇摇头:“好了,不要说这些恭维的话了,既然率兵进京这条路走不通,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难道真的奉旨进京?”

    程昱马上摇摇头:“这却是绝对不行,不要忘了,同十常侍一样,主公也是士人党和大将军眼中不得不除之人。主公一旦进京,那就是必死无疑,而且据那个小太监交代,大将军和士人党也却是这么打算的。”

    武安国皱了皱眉头:“这样看来,进京一路是如何都行不通了。可是何进此诏却是合情合理,毕竟陛下驾崩,诏我这个交州刺史进京也是无可争议。如果我不奉诏的话,惹人非议暂且不说,就是我们自己人恐怕也不会答应。不要说新来的蔡邕、刘巴等人,就是仲德你推荐的孝先现在也和我们不是一条心啊。”

    闻言,程昱也皱起了眉头,一边思考,一边轻声道:“这确实个麻烦,有什么借口可以让将军名正言顺的不奉召呢?”程昱双手抱肩,手指轻轻的敲打着自己的胳膊。“有了,据属下看,此次来传旨的小太监,是个聪明人,不然也不会被张让派到何进那里卧底···。”

    武安国一脸的疑惑:“是聪明人又怎样?”

    程昱轻笑一声:“是聪明人就有可能被我们招揽啊,只要我们让他适当的改改口,那么想必就可以说服伯喈先生等人,让他们主动劝您不奉召了。”

    武安国也反应过来程昱打的是什么主意,于是点点头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说完,就对守在门外的士卒吩咐道:“来人,把这次传旨的小太监带过来···。”

    不一会,士卒就带来了一个小太监:“奴婢刘轩,侯爷,您答应我们张让侯爷的建议了吗?”

    武安国摇摇头,微笑着对刘轩道:“我不打算答应张让的建议,也不打算进京,而且我也不打算让你回去。”

    “将军,您这是什么意思?”刘轩一脸警惕的看着武安国问道。

    一旁的程昱接话道:“在我们看来,十常侍不可能斗得过士人党,即使是加上我们也不行,所以绝不会去洛阳送死,现在的问题是,你打不打算回去送死?”

    刘轩犹豫了一会,然后果断的跪倒在地:“奴婢刘轩,今后愿意留在交州伺候侯爷,侯爷叫我小轩子就行了。有什么吩咐,侯爷尽管说···。”

    见状,武安国和程昱对视了一眼,笑道:“不错,果然聪明人。小轩子是吗?听这,一会我要你这么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