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74章 灵帝朝第一奸佞

    果然,说道这里,曹操也不由自主的停顿了一下,幽怨的看了武安国一眼:“到任后,操还想照着济南国的方式大干一番的,结果却遭到了当地世家门阀的抵制,寸步难行,结果只能辞官灰溜溜的逃了回来。”

    武安国尴尬的笑了笑:“此事,却是不好意思了。”

    曹操摇摇头,示意武安国不必在意:“是操自己的问题,与侯爷何干?不过还多赖陛下信任,西园军成立后,陛下又招我做了典军校尉。”

    听曹操这么说,武安国才想起来,貌似前世曹操也当了这么个官,袁绍建议何进招董卓进京的时候,他还阻拦来着。于是便开口安慰道:“这样也不错,典军校尉不但是京官,而且还是秩比两千石的高官,也不必那两头受气的东郡太守差。”

    曹操苦涩的摇了摇头:“将军这话却是错了,这西园军的所有军权俱在上郡校尉蹇硕的手中,我们其余人尽皆归其管束。我与蹇硕之间的恩怨,将军应该听过吧。”

    武安国点点头:“那可真是够衰的。”

    曹操长叹了一口:“问题还不止这些,除了这蹇硕外,其余六人分别是袁绍、鲍鸿、赵融、冯芳、夏牟还有淳于琼。这六人中除了鲍鸿外,其余全是士族出身,操仍是里外受气啊。”

    武安国同情的看了曹操一眼:“这样的话,这典军校尉的官还真的不好当啊。”

    曹操一口将酒樽中的美酒喝干,然后用力的挥挥手,像是把所有的烦恼都赶走一般,然后看着武安国道:“不说我了,倒是侯爷,虽说您是沙场宿将,且武艺高强。但是值此时期,您出门怎么不带把武器防身?”

    “时期?武器?孟德此言是何意?这洛阳帝都,天子脚下,出门就不用带武器了吧。再说孟德所说的时期,是什么时期?”听了曹操的话,武安国一脸奇怪的问道。

    曹操惊愕的张了张嘴:“不是吧侯爷,这洛阳城中已经都闹成这个样子了,您居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闹?有怎么了?孟德你也知道,前几日的朝堂之上,我给陛下做了冲阵将军。生恐士人和大将军的人会找我麻烦,所以就一直带人缩在府中,恰巧陛下这几日又连连取消朝会,所以我对这洛阳城中发生了什么事还真的不太知晓。”武安国放下酒樽,一脸凝重的道。

    曹操对着武安国竖了竖大拇指:“行,侯爷您的心可真是大。就算您自己在府邸之中躲清闲,起码要派几个亲兵在城中打探打探消息吧。”

    武安国回头看了看在自己身后桌子坐着的,那群五大三粗的亲兵,笑着对曹操道:“我那些亲兵啊,一个个都是习惯了杀戮的莽汉。叫他们到战场上杀敌作战他们人人都是好手,但是若叫他们学那些长耳之人隐匿于他们之中打探消息,他们不给我找麻烦就不错了。所以还请孟德将这些日子洛阳城中到底发生了何时,仔细的告知与吾。”

    曹操看了看武安国的那些经过药水泡过的亲兵,喜爱的点了点头:“侯爷此言确实,这些兵士个个俱是勇士,确实不该用来做那些宵小之士。”然后又小声的对武安国道:“侯爷我跟您说,这几日,洛阳城中可是闹翻了天。当日朝会上陛下再次半路折戟之后,一连三四天,接连下狱了十几个大臣,都是当日在朝会中反对陛下的人。”

    “嘶···。”武安国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急忙接着问道:“那陛下这么大的动作,士人党能同意吗?”

    曹操摇摇头:“当然了,他们怎么能同意。陛下这边刚查抄了一两个那日反对他的大臣,那边太尉和太仆立刻就带着一堆大臣堵了陛下的宫门。”

    “那接下来呢?”武安国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问道。

    “接下来可就精彩了。据我祖父说,当时陛下真个这些不知进退的士人党惹恼了,命太监取来了一大堆竹简,就在自己的寝宫接见了这些大臣。这些大臣如果谁说话,陛下就从随侍的太监哪里取过一个竹简扔给他们。开口一个就扔一个,到最后那些大臣就都变成了哑巴。那场面,真是,嘿嘿···。”曹操抱着酒樽,眯着小眼睛,笑的像一只偷鸡得手的黄鼠狼。

    “竹简?什么竹简?”武安国一脸的疑惑。

    “我跟侯爷你说啊,据我祖父猜测,这些竹简上记载的都是这些大臣或者他们家人为非作歹,或者收受贿赂的记录。这些大臣在看到自己的罪证后,就立刻吓得不敢说话了。可惜的是,这些人的人数太过众多,就算陛下拿到了他们的罪证,也不可能处置他们,因为牵涉太广了。”曹操用更小的声音对武安国道。

    武安国恍然的点点头,自他第一次见灵帝之后,他就一直怀疑灵帝有一只类似于东西厂的密探分布于全国各地。当初是黄巾乱世,他和东郡世家的秘密买卖都被灵帝给查的一清二楚。更何况这些日子来

    整个士人党膨胀的毫无边际,做事更是肆无忌惮,灵帝想要收集他们的罪证肯定是更加的简单:“可是,此事又与我何干呢?”不过这都是灵帝和士人党之间的事情,曹操为何却叫他带着武器防身?

    曹操指了指皇宫:“由此来看,陛下要恢复州牧制的决心已定。在陛下哪里吃了大瘪又无处撒火的士人党自然要找一个对象出气了。”

    “所以我就被不幸的选中了?”武安国指了指自己,万分无辜的问道。

    曹操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道:“那是当然,谁让当日朝会侯爷第一个站出来替陛下冲锋陷阵来着。我跟侯爷你说啊,这才几日的功夫,侯爷在洛阳城百姓心中的形象就由战无不胜的武安侯,变成了只会陷害忠良的我朝第一号奸臣。更有不少大臣豢养的游侠儿表示要不顾一切除掉侯爷你,以此来还天下一个太平。所以操才说将军如果在外的话,身上还是带些武器防身。”

    “我,我···,我陷害谁了啊。”对于曹操的话,武安国有些接受不能,怎么他就在家里宅了几天,就某明奇妙的变成了大汉第一号奸佞?他刚刚还奇怪呢,怎么他和亲兵逛闹事的时候,有些百姓看他的眼神怪怪的,原来是那些士人在坑他。

    “将军怎么忘了,那贾琮不正是家奏入牢的吗?据操所知,这贾琮已经在狱中将他的罪行全部招供了。不过那些士人对外宣布的则是他被酷吏屈打成招,这笔债自然也要记在侯爷的身上啦。”曹操不无幸灾乐祸的说道。

    “我去,这样一来,我武安家几百年的名声岂不是在我手上给败坏了。”没想到好不容易赶上了穿越的大潮,结果却莫名的变成了灵帝朝第一奸佞。

    他都能想的到后世的史书中会怎么描写了,比如说“中平年间,有佞臣武安国,与十常侍结党作乱,媚上欺下,无恶不作。再比如说“灵帝年间,有平南将军武安者,与交州任间,结党营私,为患一方。有刺史贾琮者,清廉正洁,不肯与奸佞同流合污,最后被武安国陷害,无辜入狱,冤屈而死,时人皆为其惋惜”·····。想到这里,武安国没来由的,感到一阵阵悲哀。

    看到武安国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曹操也收起了戏谑之心,皱着眉头问道:“怎么,将军如此大将军,也在乎着坊间的些许污蔑?”

    武安国哭丧着脸:“些许污蔑,今天洛阳城中会这么传,以士人党的势力,恐怕几个月后全天下都会这么传了。但时候众口铄金,恐怕我是有嘴也说不清了。更何况,孟德以为史书是何人所写?还不是这群士人?恐怕不止我生前,就是我身后,也要背一个灵帝朝第一奸佞之名了。”

    “啊,有这么可怕?”曹操一脸震惊,此时还略显稚嫩的他,方才第一次从武安国的话里意识到了笔杆子的力量。

    绝望的点点头:“是啊,后人可看不到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他们能了解到我们的方法,也就只有通过史书。到时候还不是书上怎么写,我们就是什么人?”对于书字的力量,武安国这个穿越者可是有深刻的理解,比如后世的西门庆啊、潘金莲什么的,不就是因为一本书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吗?所以当他听说士人党要搞臭他的名声的时候,他就已经绝望了。此刻的他,仿佛都能看到自己的脑袋上顶着一块大大“灵帝朝第一奸佞”的牌子。

    虽然有些吃惊于文字的力量,但是曹操还是有些不以为然:“以操所见,侯爷也不必如此沮丧,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自己行的端做得正,他人岂能污蔑我们的功绩?更何况了,他们要是真敢平白无故的污蔑曹某的话,吾手中的刀枪也不是吃醋的。”

    “没用的,孟德没有听说过司马···,咦,好像我却是不必如此沮丧啊。”武安国刚想给曹操举一举司马迁的例子,视线不经意间从曹操身上扫过的他,突然想起了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