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34章 终于来了

    这就是武安国为了军士野战而特意模仿守城战弄出来的五瓣梅花镇,五个两千人队,就是梅花的五朵花瓣,中间的则是花蕊,由弓弩手和枪戟兵组成。不论是从前后左右那个方向的攻击,都会被五个两千人队阻隔,中间的弓弩手和枪戟兵则主要负责对敌人的杀伤。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玩意,说穿了不过是将各兵种间的配合放大,并且步骤话了而已。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玩意,却让对面的黄巾士卒束手无策。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五瓣梅花镇就是最大限度的凸显了汉军的装备和训练优势。

    黄巾军的弓弩手射的没汉军准,也没汉军远,如果双方对射,黄巾军就只能被碾压。可是如果黄巾军不和汉军对射,他们就要顶着汉军的弓弩手强行冲破五个两千队。可是这五个两千人阵和中央的五千弓弩手和枪戟兵,就如同组成了一座移动的城池,极大地缩小了他们正面受到的攻击面积,使得黄巾军的人海战术无法得到发挥。没了人数上的优势,个人战力和装备都不占优的情况下,黄巾军还怎么打?除非用无休无止的人海战术将汉军困死,累死,否则就只能是待宰的羔羊。

    而眼前的黄巾军就是这个状况,不要命的冲过了箭雨,但是他们马上就发现,眼前盾墙的开口处,都伸出了一柄柄锋利的长枪或着长矛。这要是贸然往上冲的话,那肯定会被扎成肉串。于是大多数的黄巾士卒,都是下意识的选择往盾墙上撞了过去。

    然而可惜的是,不说这些举盾原本就深深的插入了土壤之中,其后更是有汉军士卒盯着,所以这些黄巾军只是如同擂鼓一般的“咚咚咚”的撞了上去。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那也不算什么。可怕的是,这些举盾之后的汉军刀盾兵,突然将手中的短刀从巨盾中央的扁口插了出去。那些原本在盾墙上撞得七晕八素的黄巾士卒那里能注意到这点变化,迷迷糊糊的,就被盾墙后插除的短刀“噗嗤,噗嗤”的刺入了身体,然后软绵绵的倒了下去。

    这些死去的黄巾士卒死都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更不用说他们身后的其他黄巾士卒了。于是,更多的人,“咚咚咚”的撞在了盾墙上,然后被其后刺出的短刀“噗嗤噗嗤”的插死。当然,也有不少倒霉蛋因为和同伴拥挤的原因,直接冲到了探出盾墙的枪戟之上,直接被刺死。

    “不要往盾牌上撞,敌人的武器会从其上的暗口刺出来,大家踩着尸体,跳过去···。”连续死了好几千人,终于有人发现了这些刀盾兵的古怪,一名黄巾军的将官对着身边的士卒们大喊了一声,然后踩着盾墙便堆积的尸体一个翻阅跳了过去。之前死的那些人,正好成了他的垫脚石。

    虽然成功的越过了盾墙,但是还没等这名黄军将官仔细查看一下盾墙后是什么情况,就看见四五个汉军士卒端着长枪长戟,朝着自己冲了过来。长刀一挥,这名黄巾将官原本是想将这五把刺过来的枪戟都隔开的,但是哪知他过于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仅仅隔开两柄长枪后,他手中的刀就再也挥不动了。紧跟着,他的胸膛就被三柄枪戟刺中,痛苦的死去。

    这样的情况,在阵中随处可见,不少的黄巾士卒都响应了这名黄巾将官的号召,跟着他跳进了阵中。当然,这些人的下场也与他一样,被隐藏在刀盾兵身后的枪戟兵刺死。

    仅仅几刻钟的功夫,那些冲上来的上万黄巾士卒就都倒在了汉军的阵前或者阵中。“退,都退回到营寨中,依靠寨墙抵御敌人。”看到这一幕,黄巾将领很明智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复阵,前进。”看到黄巾军撤退了,汉军也开始缓缓的朝着黄巾营寨靠了过去。“啊···。”还未等汉军靠近营寨,站在哨楼,寨墙上的黄巾弓弩手就都被阵中的弓弩手一一射了下去。

    然而出乎黄巾将领的预料,当汉军靠近到黄巾营寨一定距离后,他们就停止了前进,光凭着阵中的弓弩手射杀营寨中的黄巾士兵,丝毫没有要攻击营寨的意思。

    “冲啊,杀出去,跟这群朝廷狗拼了。”要知道这些日子一来,一直都是他们围着别人打,还从来没这么窝囊过。所以在强忍了半个时辰后,终于等来了波才派来的两万援军的黄巾将领,再也忍无可忍,指挥者营寨中的三万士卒全数冲了出去,希望可以凭着人数的优势一股气冲散汉军的阵势。

    “撤,撤回营寨,坚守待援。”不过经过一番苦战之后,这名将领就不得不满是苦涩的再次下达了同之前一模一样的命令。

    黄巾军撤回营寨后,汉军再一次欺上前来,靠着阵中的弓弩手射杀营中的黄巾士卒,知道傍晚,结束攻城的黄巾士卒全都退了回来,他们才施施然的离开。

    第二第三日,武安国麾下的汉军还是如同第一日那样,在黄巾军的汝南郡一线上,随即机选一处,然后如同之前一样,在营寨外靠弓弩手射杀黄巾士卒。根本没有任何攻击营寨的欲望,一旦参与攻城的主力退回来,他们也立刻撤退,没有任何的留恋。搞得寨中的黄巾军都身心俱疲,且士气低落。

    第四日,终于忍无可忍的波才调集了七万大军,更是亲自指挥,想要吃掉武安国的这只一万五千人的部队。然而只损失了千人不到的武安国部,还是有惊无险的退却了。为此,己方复出了上万人的伤亡,还被长杜城中的汉军找机会冲了出来,给攻城的黄巾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从那以后,波才就再也不敢调重兵围剿武安国部了,只是让陈留郡一线营寨中的黄巾军小心放手,不要轻易外出迎敌。反正武安国和他麾下的士卒只是癣疥之疾,又没有要攻打黄巾营寨的意思。因此波才也就不太在意他们了,只是一心想着先干掉长杜城中的汉军,然后再回过头来收拾他们。

    如此一来,这种诡异的局势一直持续了许多天,交战的双方都是疲惫不堪,并且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伤亡,直到第七日夜晚。

    “将士们,这些日子以来,贼军对我们的防备已经大大降低。我和皇甫将军商量了一下,觉得今日是偷袭的最佳时机,出城后,不许大声喧哗,不许交头接耳,胜败在此一举,知道吗?”

    夤夜时分,朱儁和皇甫嵩将城内所有能动的士卒都召集了起来,命他们每人都携带者大量的引火之物,然后趁着夜色悄无声息的打开了城门,偷偷地向着黄巾营寨靠了过去。

    而此刻,波才正一脸愁容的坐在自己的帅帐之内,武安国所部的来头,他早已派人查明。惊讶于武安国所部战力的同时,他又在奇怪与武安国这些日子的诡异做法。“难道是在等洛阳的援军吗?如果是这样,明后日如果还攻不下长杜的话,恐怕就要撤兵了,可是该撤往何处呢?”看着案几上的地图,波才的眉头高高的皱了起来。

    正当他发愁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剧烈的喧哗了起来。三两步蹿到帐篷口,掀开帐篷探出头一看,顿时整个人都惊呆了,只见西北方的整个天空都烧红了。

    “着火了,快逃啊···。”恰巧此时,有一名黄巾士卒尖叫着,从波才的帅帐门口跑过。

    “发生了什么事,快说···。”一把揪住那名黄巾士卒,波才厉声问道。

    那人回头一看,发现是波才,才上气不接下气的答道:“渠,渠帅,敌人趁夜点燃了我们的营寨,火势太大,传播的又太快,我们根本扑不灭,已经引燃了十数个营寨,此刻已经朝着这里烧来了。快逃吧渠帅,不然就来不及了。”

    原来黄巾军为了围困长杜,就将他们的营寨围着长杜扎了一圈。朱儁和皇甫嵩等人从北门潜出了城,然后分为数波,将长杜城西北方的黄巾营寨尽数引燃。此时西北风甚是强烈,黄巾军又是依草结营。顿时间,火势不可阻挡的从西北方的黄巾营寨迅速的朝着东南方的营寨烧了过去。

    还在熟睡中的黄巾士卒有不少人被烧死,但更多的人则是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在着火的营寨内四处乱撞,或是被冲进来的朱儁、皇甫嵩部乱刀砍死,或是被自己人践踏而死。

    “营啸?”看着营寨内四处乱闯,不分敌我就四处砍杀的黄巾士卒,波才就知道此败怕是无可挽回了。“走,我们逃出去。”如此混乱的情况下,波才可不想做那被人稀里糊涂砍杀的糊涂鬼,于是带着十几个亲兵一路砍杀的冲了出去。

    “将军,将军,围困长杜的贼军营寨突发大火,其内喊杀声冲天,我军是否要整军备战?”黄巾营寨中又是大火,又是厮杀,如此大的动静,离黄巾营寨十余里的武安国部又怎么能察觉不到。

    “当然,命令全军出营,向贼军营寨方向靠近。”闻言,武安国急忙从自己的卧榻上跳了起来,一面往自己的身上套盔甲,一面对那名进来报信的将官命令道。

    同时他也在心底暗暗地松了口气,不同于被黄巾军围困,与外界断绝来往的朱儁、皇甫嵩军,他与朝廷的联系可是从未中断。两三日前,灵帝就给他发来了消息,说洛阳的袁绍和曹操已经带着四万人出发了。虽然灵帝已经暗中命令曹操尽可能拖延时间了,但是相信用不了五六日,他们就能赶到长杜。灵帝命令他一定要赶在袁绍军到达前,击破波才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