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33章 接战

    朱儁点点头:“不错,在这份帛书中,武安将军确实提到了破敌之策。据他观测,这些黄巾逆贼甚是无知,居然依草结营。如今正是冬春之交,西北风凌冽,武安将军建议找机会派人点燃贼军营寨旁的草木,定能引燃附近的营寨,到时我们再趁火势两面夹攻,定能大破敌军。”

    事实上,武安国并不知道皇甫嵩等人是因为黄巾军对他们防备太严,而无法像历史中的那样实施火攻之计。他主动攻击黄巾军也只是为了帮长杜城中的汉军分担波才军的压力,以防他们一个顶不住,被人家攻破了城池。至于武安国此举是为了帮他们吸引黄巾军的注意力之类的,完全是朱儁自己脑补的。

    “嗯,本将也注意到了这点,不过这些日子来,贼军怼我们防守甚密,想要不知不觉的潜到贼人的营寨附近,恐怕不是一件易事。”一旁的皇甫嵩闻言后赞同的说道,不过他的话马上引起了周围将领的一阵白眼。

    虽然在原来的历史中,这条破敌之策确实是他想出来的。但是此刻武安国为了那个充满诱惑的武安侯之位,早已放弃了节操,所以将原属于的皇甫嵩的破敌之策原封不动的剽了过来,现在皇甫嵩再说出这番话来,就有一点拾人牙慧之嫌了。

    “确实,皇甫将军所虑有道理,不过武安将军也想到了这一点。从明日起,他会率他麾下的两万士卒从陈留郡的方向发起进攻,帮我们分担并牵制一部分黄巾逆贼的注意力和兵力,让我们有机会实施火攻之计。”朱儁瞟了一眼略带尴尬的皇甫嵩,用一种奇怪的语调说道。虽然两人已经暂时放下了成见,全心合作,一致对外。但却并不妨碍他用这样事来调侃对方,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好,就依武安将军的计策,我这就去派人多多准备火攻之物。”其实刚刚说完话,他就意识到了自己好像说错话了,所以等朱儁说完,皇甫嵩就立刻应了一声,然后带人离开了。

    汉军这面已经定下了计策,但是黄巾军这面还在为突然出现的武安国和他麾下的五百骑兵而苦恼。虽然是已经派出了哨探,但是查探毕竟是需要时间的。可是黄巾军现在急需的恰恰就是时间。作为一个能够识破袁氏兄弟计谋,并且压着朱儁和皇甫嵩打的黄巾将领,波才是非常清楚现在时间对他们黄巾军的重要性。因此再犹豫了许久之后,他还是决定兵行险着:“来人啊,传令,明日继续全力攻城。”

    “可是将军,如果我军全力攻城,而今日忽然冒出来的那股汉军带着更多的人来突袭的话,恐怕我们留在营寨中的军士会抵挡不住的。”波才的话音刚落,就有一名黄巾将领担忧的说道。

    “本帅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本帅会特意在陈留郡一线留下两万士卒作为防备,诸位不必担忧。”波才摆摆手道。

    “喏,我等尊渠帅令。”见波才有了防备,这些黄巾士卒也就不再多说什么,纷纷拱手,表示遵从波才的命令。

    第二日,天才稍稍亮,黄巾大营中的战鼓就“咚咚咚”的响了起来。其中的黄巾士卒在将官的催促下,一个个慢腾腾的从军营里猫了出来。

    “啊···,这逆贼波才是怎么了,也不让人睡个好觉?”长杜城中的汉军同样也被黄巾军的战鼓之声叫醒,朱儁一面从楼梯登上城头,一面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道。之前他和皇甫嵩因为担心长杜的防守,睡觉都睁着一只眼。昨天终于等到了朝廷的援军,朱儁才稍稍的放了点心,睡了个安稳觉,没想到却被波才给打断了。

    “恐怕这逆贼是怕朝廷的援军吧,殊不知朝廷的援军已经到了,不过却不是从洛阳而来,这点他一定想不到吧,嘿嘿···。”朱儁之后,皇甫嵩也登上了城头,闻言,笑着猜测道。看的出来,他的心情也不错。

    说话间,已经准备好的黄巾士卒开始扛着攻城梯,推着攻城车开始朝长杜靠近了。“全军注意,敌人来了,准备作战。”看到这一幕,朱儁和皇甫嵩也各自收起了自己的困意和笑意,专心的看着城下慢慢靠近的黄巾士卒。而城中的汉军士卒,经过这些日子的战斗,也早已经驾轻就熟,听了朱儁的话,纷纷回到了各自的岗位。

    “杀啊···。”很快,双方就又一次的战在了一起。

    而此时的武安国正带着一万五千名士卒,缓缓的朝着围困长杜的黄巾营寨靠了过来。事实上,昨日他回到尉氏后,就马不停蹄的率大军从尉氏开拔了。经过连番急行军,在子时左右到达了陈留一线黄巾营寨的二十里外,然后就安营下寨,让士卒休息。天微微亮的时候,他们也是被黄巾军的鼓声叫醒,然后他就带着一万五千士卒,从大营出发了。

    “敌军,人数在一万至两万人之间···,快去禀报渠帅。”不同于昨日人数稀少,且来去如风的骑兵,隔着老远,武安国和他麾下的大军,就被黄巾军哨楼上的士卒发现。

    “所有人出寨迎敌,快点···。”一面命人飞马给波才传令,守营的黄巾将领一面大声的催促着波才特意给他留下的两万人出营接敌。

    “来者何人,快快抱上名来。”双方列定阵势,负责留守的那个黄巾将领策马来到阵前,用长枪指着汉军,大声的问道。

    对于对方的询问,武安国翻了翻白眼:“全军,攻击···。”

    你当你是谁啊,你问我,我就回答了,岂不是显得很low?再说了,对方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黄巾将领,跟他的身份也不对等啊。于是武安国理也不理,直接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杀,杀,杀···。”

    随着武安国的一声令下,在传令旗的挥舞之中,汉军的一万五千人迅速分成六个部分。五千弓弩手和枪戟兵居于中军,四千刀盾手分为两个两千人队,顶在了左右前方。他们之后又是各有一个两千人队,护住了左右翼。最后方还有一个两千人队,压住了后阵。大阵部好之后,这一万五千人如同一个整体一般,喊着整齐的口号,朝着黄巾军压了过去。

    面对整整齐齐压过来的汉军,黄巾将领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口水,然后就立刻拨马返回本阵,一边跑一边大叫道:“弓弩手,射击,射击···。”

    “咯啦啦”随着黄巾将领的命令,两万黄巾军中立刻走出了大概两千人,弯弓搭箭,然后朝着压过来的汉军射了过去。

    “列阵···,盾···。”

    “列阵···,盾···。”

    “停止前进,列阵···,举盾···。”

    随着一连串的接力,命令由武安国哪里传到了顶在左右前方两个两千人的刀盾兵那里。得到命令的刀盾兵们,立刻排成长长的一列,互相连接了起来,然后停住了脚步,然后将身后背着的举盾拿下,两两相合,挡在了自己身前。顿时间,这四千刀盾兵宛若一道钢铁长城一般,将身后的人遮避了起来。

    “叮叮叮。”如同雨点击打在窗户上一样,由黄巾弓弩手射来的弩矢羽箭全部被刀盾兵挡了下来。

    “弓弩手,准备,上前···。”

    紧跟着,位于中军的弓弩手在武安国的命令下,纷纷搭箭在弦,然后端着武器来到了刀盾兵的身后。

    “刀盾兵,撤盾,弓弩手,射击···。”

    一连串的命令之后,顶在前方的刀盾兵立刻收起了自己的大盾,将其后的弓弩手漏了出来。而早已等待多时的弓弩手则趁着这个机会,将弓弩上的羽箭瞄准对方射了出去。

    “嗖嗖嗖···。”

    “啊···。”原本还准备第二轮射击的黄巾弓弩手顿时被这一轮突如其来的箭雨给设了个正着,不少人纷纷中箭倒地。

    “别慌,别慌,盾兵举盾,弓弩手继续射击···。”见状如此,黄巾将领立刻命令刀盾兵上前,同时催促剩余的弓弩手继续射击。

    “合盾,弓弩手上弦。”然而当黄巾弓弩手准备好第二轮射击的时候,最前方的四千刀盾兵已经再次两两相合,将身后的人遮避了起来。

    如此反复,四五个回合之后,黄巾军的两千弓弩手已经死伤殆尽,而汉军这边的损失,则是微乎其微。

    “这样不行,全军进攻,快,都给我冲上去,和敌人肉搏。”黄巾将领一看,如果在继续这样下去,恐怕要全军覆没啊,于是就果断的下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敌人全军进攻了,传令,盾兵坚守原地,枪戟兵上前,准备近战,弓弩手后退,射击方式改为抛射,左右两翼,后军全部向中军靠拢。”站在临时搭建的将台之上,黄巾军的一举一动尽入武安国的眼底。

    随着武安国的命令,最前方的刀盾兵互相分开,留下一人的空间,然后将手中的盾牌重重的插入前方的土壤之中,然后拔出了腰间的短刀,矮着身子,一肩顶着盾牌,一手持着短刀。

    同时枪戟兵上前,站在两个刀盾兵的中间,将手中的长枪长戟稳稳端起,从两者之间的那一人空间探出。弓弩手则是撤到最后,将手中的武器斜对着天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