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32章 冲营,送信

    “对。末将也觉得我们应该选择陛下,毕竟陛下才是九五至尊,天命之主,不过我们现在应该干什么呢?”董平也觉得应该选灵帝,毕竟这个时代,君权至上,皇帝是神圣而不可违逆的。

    “既然选择做一个忠臣,我们当然是要完成陛下的旨意啦。跟我去找陈太守,让他给我们准备粮草补给,我们尽快出发。”武安国摇了摇手里的圣旨道。

    两日后,武安国带着两万大军和足够大军三月所用粮草补给从濮阳出发了。“将军,想要击败围困长杜的十万黄巾贼恐怕不是一日两日的就能做到的事,因此末将觉得我们还是就近选取一座城池屯放粮草补给,作为后路为妙。”又经过了五日的行军,他们到达了陈留郡的尉氏城。过了这里再南走,就将进入颍川的地界。

    武安国从那名将领那里接过行军地图,目视了一下长杜四周的城池距离:“还选什么选,反正都差不多远,就眼前的尉氏吧。”指了指几里外的尉氏城,武安国道。

    “喏。”那名将领点点头,就去传令让大军进驻尉氏城了。而此时的尉氏城中只有兵士五百余人,剩下的全都逃了,城中百姓每日都生恐颍川的黄巾军会来攻城,此刻听说武安国的大军要进驻,自然是万分的乐意。

    等到大军全部在尉氏安顿下来时,天色已经大暗。“徐县令,你可知长杜的情况怎么样了吗?”傍晚,武安国将尉氏的县令叫过来问道。

    那名县令递过来一份竹简道:“回将军,因为担心颍川的贼人会来攻击的原因,卑职曾派县中豪杰潜入颍川,将其境内的贼军情况大致摸了个清楚。长杜被逆贼波才亲率的十数万大军团团围住,日夜不停的攻打,虽然此刻还在坚持,但是长此以往,卑职恐怕长杜内的朱儁和皇甫嵩两位将军坚持不了多久啊。”

    武安国打开竹简看了看,发现上面记录的都是颍川各地黄巾军的活动情况。“好吧,我明日就带着骑兵先赶往长杜看看具体情况,然后在决定怎么做吧。”想了想,武安国答道。

    第二日一早,武安国就带着五百骑兵从从尉氏出发。尉氏,距长杜城不足四十里,武安国和他麾下的骑兵辰时末从尉氏出发,午时左右就赶到了长杜十里外。

    此时的长杜城周围密密麻麻都是黄巾军的营寨,站在一处小小的山坡上,还能清楚的听到以及看到长杜城墙上蚂蚁一样的黄巾士卒,还有他们的喊杀声。

    “你们去分头看看,哪里是逆贼的薄弱点,我们需要冲进去和城中的左右中郎将联络一下,同时给城内的袍泽一点信心。来啊,拿帛书和笔墨来。”

    观察了一会,武安国发现长杜的情况似乎有点不乐观。城墙已经有好几处破损,而且黄巾军在登上城头前也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阻拦,显然是城内用来防守的垒石滚木和羽箭弩矢等物资已经消耗完了,守军不得不和黄巾士卒在城头白刃战。

    “喏。”得了武安国的命令,立刻有四五十骑打马离开。同时有一名士卒从身上背的包裹中拿出了一卷帛书和一套笔墨交给了武安国,武安国接过这些东西,立刻打开在上面书写起来。

    “将军,已经找到了,这个方向几里外的一处黄巾军营只有几百人守卫,其余的人大概都已经离开去参加攻城了,想要从这里冲进去,应该应该很简单。”等到武安国写完的时候,那些离开的骑兵也纷纷回来禀告道。

    “好,我们就从哪里冲进去,走吧。”将手中的布帛牢牢的绑在箭袋的一只箭矢上,武安国点点头,上了马,然后带着麾下的士兵们朝着刚刚他们查探到的那个军营冲了过去。

    “都跟紧我,不要掉队知道吗?冲啊···”来到黄巾军的大营外,武安国对着身后的士卒们叮嘱了一声,然后就当先冲了出去,一枪将拦在寨门口的拒马挑飞,然后就当先冲了进去。

    “呀,有人冲营了···。”波才的黄巾军根本没有料到陈留郡的方向会出现朝廷军,因此等到武安国等人全部都冲进营了,营内的黄巾士卒才后知后觉的尖叫了起来。

    随手将一个没头没脑的黄巾士卒挑飞,武安国头也不回的叫道:“不要恋战,不求杀敌,我们冲过去。”

    五百骑兵由黄巾军营寨的后门而入,呼啸而过,然后再由前门而出,留下了一地惊慌的黄巾士卒。

    过了黄巾军的营寨,就到了长杜城的城下,只见长杜城南两三里处整整齐齐的列阵这五六万的黄巾士卒,他们之间还有几千黄巾士卒再向长杜城冲锋,而长杜城南面的城墙上满满当当的驾的全是云梯,其上也是爬满了黄巾军的士卒。至于城头上,则更是人满为患,汉军士卒和黄巾军的士卒为了哪怕一厘的土地都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不时有双方的士卒惨叫着从城头跌落。

    武安国皱了皱眉头,看来真如那位徐县令所说,这长杜城的守军,坚持不了多久了。“我们上。”一挥手,武安国带着麾下的士卒从斜刺里冲了出来。

    “妈啊···。”

    “那来的骑兵···。”

    “挡住他们,快~挡住他们···。”

    正在往长杜城下冲锋的黄巾士卒顿时给武安国这五百骑兵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多人都是傻愣愣的如同一根木桩一样傻愣愣的被冲锋过来的汉军骑士撞飞。

    “怎么回事?哪里的军队?”正在城头上苦战的朱儁,一剑戳死一名黄巾士卒后,三两步赶到城墙边,一手扶着城垛,疑惑的看着正冲杀而过的汉军骑士。

    忽然,城头上的一名汉军士卒指着一名骑兵手中的将旗欢呼道:“是平寇将军,是朝廷的援军,我们有救了。”

    说实话,不足三万的汉军,被十几万黄巾军团团的围在长杜,没日没夜的攻击。随着守城器械渐渐消耗殆尽,城中的汉军也渐渐的绝望了。此刻看到在城下冲锋的武安国,还有他麾下的五百骑兵,一种名将希望的东西再次从长杜城中汉军的心里点燃。

    “转头,转头,我们冲回去···。”短短一刻钟的时间,武安国和他骑兵已经从长杜城的东面冲到了城墙的西面。勒转马头,在武安国的大声命令中,这五百骑兵如同甩尾一般调转了马头,再次冲了回来。

    不同的是,这次武安国拿起了挂在武器勾上的强弓,然后又从马腹处的箭袋里抽出了那只绑着帛书的箭矢。当他们再次从南门冲过的时候,武安国立刻弯弓搭箭,将手中的箭矢“噔楞楞”的一声射在了城楼的门柱上,然后就头也不回的呼啸而去,仍然由刚刚冲进来的那处黄巾营寨而出,离开会尉氏去了。

    己方在攻城之时,不知从那冲出了另一只汉军部队,这么大的事情,波才那里会不知道,而此刻,他正在向手下的将军们质问武安国他们的来处:“我们明明已经将长杜城围的密不透风,你们说,这只骑兵是从哪里来的?”

    黄巾将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同样是一脸的莫名。“渠帅,渠帅···,刚刚有一只五百人左右的汉军骑兵,冲破了我们的营寨···。”此时,那处黄巾营寨的将官才连滚带爬的赶到,哭喊道。

    “是陈留郡的方向?哪里的汉军不是一直不敢出城吗?”这名将官波才记得,他的大营位置应该在陈留郡的那个方向,他的营寨被突破了,那么也就意味着这只骑兵是从陈留郡而来。“来啊,鸣金收兵,同时向陈留郡的方向派出哨探,给我查明哪里发生了什么事。”

    所谓反常必妖,远不缩在城池里的汉军士卒不会无缘无故的跑到长杜来。而且五百骑兵,绝对没可能救援长杜城中的汉军,那么他们突然冲过来,到底是为什么呢?不过不管这只骑兵搞什么鬼,先鸣金收兵总是不会错的。毕竟背后突然冒出一股敌人,为了防止被人偷袭,在搞清楚这伙敌人的数目和来意之前,还是先暂停攻城为妙。

    想必于一头雾水的波才,长杜城中的朱儁却是一脸的笑意,因为他此刻手中正拿着武安国绑在箭矢上的那份帛书:“来人果然是平寇将军武安国,信里说他们已经剿灭了东郡境内的所有逆贼,所以当今圣上特意调他们来颍川解救我军,现今他们正屯兵尉氏。我记得,我们最后一次同朝廷通信时,文书上说朝廷新封了一名平寇将军,当时朝廷给他的任务是接着剿灭东郡境内的卜己军,那是什么时候?好像是二十多日前吧。真是后生可畏,不足一月,就接连击败了十数万逆贼。相比于他,我们真是有负圣恩,哎···。”说着,朱儁长叹了一口气。

    听朱儁这么说,皇甫嵩和他身后的将领都惭愧的低下了头。当初三万多人离开洛阳,路上又陆续的收拢了一万多人的溃军和自愿相助的义士游侠,实际上进入颍川之时,他们已有五万人,可谓是军容壮大。但是可惜与朱儁和皇甫嵩这两个中郎将一心忙于争权夺利,所以才给波才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乃至于一败再败,最后被围困于这长杜城中,还需他人来救。

    好在经历了连番大败后,这两人也意识到了失态的严重性,于是暂时放下了阶级,门户之见,精诚团结了起来,总算守住了长杜:“好了,当初之错,等击败了波才军,我们再向圣上请罪吧。如今最需要的是,还是想法击破对方的围困,不知信中武安将军可否提到了破敌之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