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斗斗逗
“难道是灵帝晃点我?不应该啊,人家堂堂大汉朝的皇帝还能舍不得一个侯位?可是这个武安侯是真心的诡异啊。”
不得不说,灵帝许诺给武安国的这个武安侯还真的是挠到了他心中的痒痒处。只要有了这个武安侯的侯位,那么他就是朝廷认证,名正言顺的白起后人,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
更为重要的是,武安这个名号无疑是对他的一种肯定和赞美,前面已经说过了,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朝廷如果给他这个称号,那就代表着认可他具有这种能力。以武安冠名的他,那就可牛b了,比刘备那什么大汉皇叔,曹操的治世能臣,乱世奸雄都要牛b。有了这个称号,他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人才,让更多的人信服。
不过他现在也只是只能心里想想,毕竟他也不能确定灵帝是真的会遵守承诺封他为武安侯,还是只是开个空头支票给他,晃点他。不过这些目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要拿到这个侯位,至少先要完成灵帝留给他的任务,然后才轮得到思考灵帝是否晃点他这个问题。否则灵帝就算真的打算给他这个侯位,他没完成任务也是枉然。
“董平,你从洛阳离开的时候,有没有听说另一只援军是由何人领军,又由那些部队组成的呢?”
想要搞清楚灵帝为何会给他下达如此诡异的命令,也只有从这个命令的本身寻找答案了。这个命令中,涉及到的势力只有三个,被围困在长杜的皇甫嵩、朱儁部,武安国自己和洛阳的另一只援军。他和长杜的朝廷军应该都没什么问题,那么唯一的猫腻就很有可能出在这只从洛阳出发的援军身上。
董平点点头:“末将离开的时候,朝廷的旨意已经下达。这只军队好像是仿效我们,由洛阳城中公卿大臣的护卫奴仆组成的,至于领军的人,听说好像主帅是四世三公袁家的袁绍,副帅是十常侍曹腾的孙子曹操。哦,对了,这曹腾曹大人在领我去觐见圣上的路上,曾经向末将透露说,圣上曾经和他抱怨我们的捷报为何不早点来。”
“袁绍,曹操···。”
听了董平的话后,武安国的眉头高高的皱起。曹操参与平缴黄巾军他知道,好像正是这次朝廷从洛阳派出援军的统帅。只不过命不太好,还没等他赶到长杜,朱儁和皇甫嵩两人就击破了围城的波才,他也只能跟着喝了口汤。至于袁绍,武安国不记得他曾经参与过围剿黄巾军啊?可是现在这家伙却成为了这只洛阳援军的主帅。
诡异的还不止这一点,曹操和袁绍的组合,本身就充满了矛盾之处。袁绍不用说了,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家,毋庸置疑的世家子。曹操却是十常侍曹腾的孙子,应该是属于宦党,也就是灵帝的人。
这tm的不就是弱化版的皇甫嵩和朱儁吗?之前他就十分的奇怪,卢植、朱儁和皇甫嵩这三位中郎将,应该是冀州、兖州和荆州这三州黄巾军闹得最厉害且离司隶最近的地方一人一位才对啊。就算是兵力不足,需要有两人在一起,应该也是有一人和卢植一块才对啊。毕竟冀州才是黄巾军和朝廷军的主战场,黄巾军的贼首,张氏三兄弟都在此处。更何况朝廷也不是没兵啊,荆州不是有刺史徐璆的军队吗?为何不派一位中郎将去代替他统领荆州军队和哪里的黄巾军作战,反而是将朱儁和皇甫嵩这两位中郎将挤在一起,放在兖州对付区区的一个渠帅,这不是浪费吗?
后来好奇之下,武安国专门找书佐询问了这几人的身份,才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就是他和董平之前说的那番话,灵帝正在和士人党剧烈的争斗中。
大家来看,卢植和皇甫嵩这两位。一位是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其祖上就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另一位也是出身于将门世家,是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不管他们本人如何,一张世家子的标签他们是怎么也撕不掉的。
再看朱儁,朱儁出身寒门,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迁任兰陵令,颇著政绩,获上表举荐。不久拜交州刺史,仅率家兵五千人就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看看他的履历,妥妥的草根有没有,很有可能是灵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是那派的人就不用说了。
最后再看这徐璆,别看他只是个刺史,但同样出身名门,是度辽将军徐淑之子。
那么情况就很明显了,这冀州、兖州和荆州三地的剿贼负责人都是世家子弟,士人党的人。灵帝大概是不想被士人党占了剿灭黄巾军的全功,所以才特意任命了一个朱儁为右中郎将,想让他主持一州的缴逆之事,分一部分士人党的功绩。不过士人党明显不肯妥协,所以最后灵帝才不得不让朱儁和皇甫嵩这两位中郎将一路,共同负责一州之地。
搞清楚这个情况,再来看看这只新鲜出炉的,由袁绍担任主帅,曹操担任副帅,从洛阳出发的援军,这根本就是弱化版的朱儁和皇甫嵩。很明显,这只军队的士卒,补给都是由洛阳的公卿大臣自己出,其统帅,将校同样也是出自世家子弟。同之前的三路缴逆军一样,灵帝不甘于被士人党占了全功,所以才特意塞了个曹操进去。
这么看来,董平所说的,曹腾和他说灵帝曾经和他抱怨武安国的报捷文书为什么不早点来这件事就可以理解了。为何?如果早点知道武安国的平寇将军部已然剿灭了东郡境内的所有黄巾逆贼。那么灵帝就可以直接调其部进入颍川,支援并解救被围困在长杜的朱儁、皇甫嵩部。不必再不得不从士人党哪里征集军队,无奈受其要挟,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实力扩大了。
不过武安国的捷报最终还是晚了一步,袁绍,曹操所部已成事实,灵帝也不好反悔。因此才私下里命令武安国一定要赶在袁绍所部之前解长杜之围,为的就是不让袁绍等人借此事获得功勋,阻止士人党的势力进一步扩大。为此,灵帝甚至不惜向武安国许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武安侯之位。
“黄巾军在外面都闹翻天了,这皇帝和士人们还在宫内斗,还真是符合东汉中后期的朝政特点。”经过这一连串的分析,武安国最终还是弄清了灵帝为何会发下这道诡异至极的诏令,以及当前复杂危险的政治局势。
不过在拨云见月之后,他确实有点觉得东汉中后期的政局有些好玩。在他看来,总结之后就是,宦党(皇帝)士人斗,宦党不行,外戚(皇帝)顶上接着和士人斗。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皇帝与宦党,外戚之间的争斗。但这大都是因为上一任皇帝为了压制士人党,而将这些宦党,外戚扶到了高位。等到上一任的皇帝死后,新一任的皇帝为了夺回权利而导致的。与此相同的是,等到诛灭了上一任皇帝留下的残留物之后,他们又会不约而同的再次从宦党或者外戚这二者中选其一,扶植起来接着和士人党争斗。
由此可见,整个东汉中后期,士人党的势力膨胀到了何种的程度,逼得历任掌权者都不得不不约而同的打压。也从侧面反映了,在这个时代,皇权与士人阶级的矛盾激化到了何种地步。
“将军,您难道猜到了陛下这道旨意的意图?”见武安国的嘴角微微露出笑意,董平就猜到了他大概理解了灵帝这道旨意的意图。
“额,我猜大概是这样的···。”点点头,都是自己人,所以武安国也就毫不掩饰的把他的猜测全部告诉了董平。
“啊,如果是这样,我们岂不是夹在了陛下和士人党的中间?”听了武安国的分析,董平有些惊恐的说道。皇权自是不必说,身为一个本地人,他是深刻体会过士人党的实力的。夹在这两者中间,恐怕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所以我们就选择其中一方喽?”武安国笑了笑道。
“那我们该选择那一方呢?陛下吗?”董平接着问道。
“当然了,如果选择士人党的话,人家那么多门人子弟,你觉得有什么好处能轮得到我们?相比之下,圣上那面可就好多了。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这句话难道你没听说吗?”武安国点点头,理所应当的答道。
除了这个理由外,还有一个重要理由让他不得不选择灵帝。那就是士人党对上灵帝,在身份上,就已经处于了下风。这一点,在这个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的时代,几乎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何士人党的实力都已经如此巨大了,却只能逼着灵帝妥协,却从未战胜过对方的原因。
没见之后为了和灵帝对抗,这些士人党都不得不去捧他们一向鄙视的何屠夫的臭脚了吗?不过说来也好笑,这何进本是灵帝特意扶植起来,想要靠他来压制士人党的,没想到最后反而给敌人招降了过去。这家伙也真够蠢得,分不清里外人,活该他堂堂大将军之尊,最后死于阉宦之手。只是可怜了灵帝,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这么个蠢货的身上,身死之后,整个大汉落的个威名尽丧,皇权受辱的下场。
(本章完)
不得不说,灵帝许诺给武安国的这个武安侯还真的是挠到了他心中的痒痒处。只要有了这个武安侯的侯位,那么他就是朝廷认证,名正言顺的白起后人,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
更为重要的是,武安这个名号无疑是对他的一种肯定和赞美,前面已经说过了,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朝廷如果给他这个称号,那就代表着认可他具有这种能力。以武安冠名的他,那就可牛b了,比刘备那什么大汉皇叔,曹操的治世能臣,乱世奸雄都要牛b。有了这个称号,他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人才,让更多的人信服。
不过他现在也只是只能心里想想,毕竟他也不能确定灵帝是真的会遵守承诺封他为武安侯,还是只是开个空头支票给他,晃点他。不过这些目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要拿到这个侯位,至少先要完成灵帝留给他的任务,然后才轮得到思考灵帝是否晃点他这个问题。否则灵帝就算真的打算给他这个侯位,他没完成任务也是枉然。
“董平,你从洛阳离开的时候,有没有听说另一只援军是由何人领军,又由那些部队组成的呢?”
想要搞清楚灵帝为何会给他下达如此诡异的命令,也只有从这个命令的本身寻找答案了。这个命令中,涉及到的势力只有三个,被围困在长杜的皇甫嵩、朱儁部,武安国自己和洛阳的另一只援军。他和长杜的朝廷军应该都没什么问题,那么唯一的猫腻就很有可能出在这只从洛阳出发的援军身上。
董平点点头:“末将离开的时候,朝廷的旨意已经下达。这只军队好像是仿效我们,由洛阳城中公卿大臣的护卫奴仆组成的,至于领军的人,听说好像主帅是四世三公袁家的袁绍,副帅是十常侍曹腾的孙子曹操。哦,对了,这曹腾曹大人在领我去觐见圣上的路上,曾经向末将透露说,圣上曾经和他抱怨我们的捷报为何不早点来。”
“袁绍,曹操···。”
听了董平的话后,武安国的眉头高高的皱起。曹操参与平缴黄巾军他知道,好像正是这次朝廷从洛阳派出援军的统帅。只不过命不太好,还没等他赶到长杜,朱儁和皇甫嵩两人就击破了围城的波才,他也只能跟着喝了口汤。至于袁绍,武安国不记得他曾经参与过围剿黄巾军啊?可是现在这家伙却成为了这只洛阳援军的主帅。
诡异的还不止这一点,曹操和袁绍的组合,本身就充满了矛盾之处。袁绍不用说了,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家,毋庸置疑的世家子。曹操却是十常侍曹腾的孙子,应该是属于宦党,也就是灵帝的人。
这tm的不就是弱化版的皇甫嵩和朱儁吗?之前他就十分的奇怪,卢植、朱儁和皇甫嵩这三位中郎将,应该是冀州、兖州和荆州这三州黄巾军闹得最厉害且离司隶最近的地方一人一位才对啊。就算是兵力不足,需要有两人在一起,应该也是有一人和卢植一块才对啊。毕竟冀州才是黄巾军和朝廷军的主战场,黄巾军的贼首,张氏三兄弟都在此处。更何况朝廷也不是没兵啊,荆州不是有刺史徐璆的军队吗?为何不派一位中郎将去代替他统领荆州军队和哪里的黄巾军作战,反而是将朱儁和皇甫嵩这两位中郎将挤在一起,放在兖州对付区区的一个渠帅,这不是浪费吗?
后来好奇之下,武安国专门找书佐询问了这几人的身份,才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就是他和董平之前说的那番话,灵帝正在和士人党剧烈的争斗中。
大家来看,卢植和皇甫嵩这两位。一位是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其祖上就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另一位也是出身于将门世家,是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不管他们本人如何,一张世家子的标签他们是怎么也撕不掉的。
再看朱儁,朱儁出身寒门,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迁任兰陵令,颇著政绩,获上表举荐。不久拜交州刺史,仅率家兵五千人就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看看他的履历,妥妥的草根有没有,很有可能是灵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是那派的人就不用说了。
最后再看这徐璆,别看他只是个刺史,但同样出身名门,是度辽将军徐淑之子。
那么情况就很明显了,这冀州、兖州和荆州三地的剿贼负责人都是世家子弟,士人党的人。灵帝大概是不想被士人党占了剿灭黄巾军的全功,所以才特意任命了一个朱儁为右中郎将,想让他主持一州的缴逆之事,分一部分士人党的功绩。不过士人党明显不肯妥协,所以最后灵帝才不得不让朱儁和皇甫嵩这两位中郎将一路,共同负责一州之地。
搞清楚这个情况,再来看看这只新鲜出炉的,由袁绍担任主帅,曹操担任副帅,从洛阳出发的援军,这根本就是弱化版的朱儁和皇甫嵩。很明显,这只军队的士卒,补给都是由洛阳的公卿大臣自己出,其统帅,将校同样也是出自世家子弟。同之前的三路缴逆军一样,灵帝不甘于被士人党占了全功,所以才特意塞了个曹操进去。
这么看来,董平所说的,曹腾和他说灵帝曾经和他抱怨武安国的报捷文书为什么不早点来这件事就可以理解了。为何?如果早点知道武安国的平寇将军部已然剿灭了东郡境内的所有黄巾逆贼。那么灵帝就可以直接调其部进入颍川,支援并解救被围困在长杜的朱儁、皇甫嵩部。不必再不得不从士人党哪里征集军队,无奈受其要挟,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实力扩大了。
不过武安国的捷报最终还是晚了一步,袁绍,曹操所部已成事实,灵帝也不好反悔。因此才私下里命令武安国一定要赶在袁绍所部之前解长杜之围,为的就是不让袁绍等人借此事获得功勋,阻止士人党的势力进一步扩大。为此,灵帝甚至不惜向武安国许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武安侯之位。
“黄巾军在外面都闹翻天了,这皇帝和士人们还在宫内斗,还真是符合东汉中后期的朝政特点。”经过这一连串的分析,武安国最终还是弄清了灵帝为何会发下这道诡异至极的诏令,以及当前复杂危险的政治局势。
不过在拨云见月之后,他确实有点觉得东汉中后期的政局有些好玩。在他看来,总结之后就是,宦党(皇帝)士人斗,宦党不行,外戚(皇帝)顶上接着和士人斗。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皇帝与宦党,外戚之间的争斗。但这大都是因为上一任皇帝为了压制士人党,而将这些宦党,外戚扶到了高位。等到上一任的皇帝死后,新一任的皇帝为了夺回权利而导致的。与此相同的是,等到诛灭了上一任皇帝留下的残留物之后,他们又会不约而同的再次从宦党或者外戚这二者中选其一,扶植起来接着和士人党争斗。
由此可见,整个东汉中后期,士人党的势力膨胀到了何种的程度,逼得历任掌权者都不得不不约而同的打压。也从侧面反映了,在这个时代,皇权与士人阶级的矛盾激化到了何种地步。
“将军,您难道猜到了陛下这道旨意的意图?”见武安国的嘴角微微露出笑意,董平就猜到了他大概理解了灵帝这道旨意的意图。
“额,我猜大概是这样的···。”点点头,都是自己人,所以武安国也就毫不掩饰的把他的猜测全部告诉了董平。
“啊,如果是这样,我们岂不是夹在了陛下和士人党的中间?”听了武安国的分析,董平有些惊恐的说道。皇权自是不必说,身为一个本地人,他是深刻体会过士人党的实力的。夹在这两者中间,恐怕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所以我们就选择其中一方喽?”武安国笑了笑道。
“那我们该选择那一方呢?陛下吗?”董平接着问道。
“当然了,如果选择士人党的话,人家那么多门人子弟,你觉得有什么好处能轮得到我们?相比之下,圣上那面可就好多了。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这句话难道你没听说吗?”武安国点点头,理所应当的答道。
除了这个理由外,还有一个重要理由让他不得不选择灵帝。那就是士人党对上灵帝,在身份上,就已经处于了下风。这一点,在这个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的时代,几乎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何士人党的实力都已经如此巨大了,却只能逼着灵帝妥协,却从未战胜过对方的原因。
没见之后为了和灵帝对抗,这些士人党都不得不去捧他们一向鄙视的何屠夫的臭脚了吗?不过说来也好笑,这何进本是灵帝特意扶植起来,想要靠他来压制士人党的,没想到最后反而给敌人招降了过去。这家伙也真够蠢得,分不清里外人,活该他堂堂大将军之尊,最后死于阉宦之手。只是可怜了灵帝,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这么个蠢货的身上,身死之后,整个大汉落的个威名尽丧,皇权受辱的下场。
(本章完)